2019年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20210210092022)

合集下载

2019年国庆资料

2019年国庆资料
国庆资料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20xx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20xx年起,பைடு நூலகம்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节日意义
国家象征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即为国庆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节日来历
20xx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20xx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20xx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20xx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大事年表总结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大事年表总结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大事年表总结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30000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00~5000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距今约5000~4000年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商(约前1600~前1046年)约公元前1600年,汤朝灭夏,商朝建立西周(前1046~前771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771年戎族攻入镐京,西周结束春秋(前770~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战国(前475~前221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秦(前221~前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亡西汉(前202~9年)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9年西汉灭亡东汉(25~220年)公元25年东汉建立200年官渡之战208年赤壁之战三国(220~280年)220年魏国建立。

东汉灭亡。

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西晋(266~316年)266年西晋建立,魏亡。

316年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东晋(317~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589年)420年南朝宋建立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先秦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元谋一带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山顶洞人进入民族公社时代距今七千至五千年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2019年历史周年大事

2019年历史周年大事
30周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问世(1989年)
30周年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1999年)
20周年
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1999年)
20周年
120周年
中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19年)
100周年
三大战役(1948.9—1949.1)
70周年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年4月)
70周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
70周年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70周年
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79年)
40周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1979年)
40周年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2日)
20周年
世界

世界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509年)
2527周年
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公元前449年)
2467周年
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执政时代,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443—449年)
2019年历史周年大事
史实
周年
中国史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2227周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
2137周年
隋朝统一(589年)
1430周年
《尼布楚条约》签订(1689年)
330周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180周年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1899年)
120周年
义和团运动兴起(1899年)
2467周年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开始(1519年)

祖国的历史悠久资料

祖国的历史悠久资料

祖国的历史悠久资料有酒宴,亦有茶宴。

茶宴随着茶的普遍饮用而出现,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

茶宴最早的记载见于《世说新语?轻诋篇》:“褚太傅初渡江。

尝入东,至金昌亭。

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

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箸粽。

”茶宴形式多样,有以茶代酒,花间竹下赏花清饮的(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有庆贺新茶初采,品比贡茶,在两州边境举办的品茶歌舞宴(白居易《夜间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有禅林参禅讲经招待宾客的大型茶宴(径山茶宴、喇嘛寺茶会);有皇帝与重臣共品贡茶的茶宴等……茶宴食品与酒宴亦有区别,主要是较清淡的面食与果品,统称茶食。

前引《世说》中所提的“粽”即是糯米作的一种茶食,也即是《大金国志》中所提到的茶食――蜜糕。

关于茶食的最好记述见日本的《禅林小歌》,书中在介绍源自中国的唐式茶会时写到:“端上水晶包子(葛粉做)、驴肠羹(似驴肠)、水精红羹、鳖羹(状似)、猪羹(形似猪肝)、甫美羹、寸金羹(因金色寸方得名)、白鱼羹(白色、似白鱼)、骨头羹、都芦羹等羹汤类;乳饼(小麦饼、形似乳房)、茶麻饼、馒头、卷饼、温饼等饼类及馄饨、螺结、柳叶面、相皮面、经带面、打面、素面、韭叶面、冷面等。

”客人们更相“诬之”(互劝意)。

随后用高缘果盒盛装龙眼、荔枝、榛子、苹果、胡桃、榧子、松子、枣杏、栗柿、温州桔、薯等。

由于是禅林,上列食品均为素食。

在一般人的茶食中,也有荤菜,如陆游独好鸭脚,在《听雪为客置茶果》中写到:“不钉栗和梨,犹能烹鸭脚。

”茶宴初出现时,是士大夫们标榜俭朴,作为酒宴的替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也演变得铺张、奢华。

从茶宴的记录上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甚少系缚,自由、快乐,茶宴上有一种勃勃向上之气。

自从陆羽提倡茶四修身养性之物,精行检德之人所为后,茶走入淡泊宁静之路,茶宴在中原大地开始走下坡路。

对茶宴极为推崇的白居易在其后来所作的《夜泛阳坞八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之后注:“尝羡吴兴每春茶山之游,泊入太湖,羡意减矣。

2019年国庆节资料精选

2019年国庆节资料精选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20xx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十二亿中国人富民强国的激情
如火山迸发的岩浆
终于
偏僻的角落长出了繁华的都门
贫瘠的土地结满了收获的希望
五十个深深的脚印
踏出了高速公路和立交桥
十五圈厚实的年轮
布满了卫星电视和信息网
五十年漫长的等待
迎来了小康村和百强乡
中国,不再守着清贫与自足
她用敏锐明亮的眼光眺望
以挑战者的形象出现
国庆节朗诵稿
五十前的今天
在亚细亚的广大版图上
一只雄鸡在昂首高唱
五十年前的今天
在天安门城楼上
一个声音如春雷般炸响
刹那间
巨浪咆哮,天地呼应
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风骨遒劲的中华民族啊
终于跨越一道沉重的门坎
巨人般挺起不屈的脊梁
五千年厚重的中国历史啊
从此增添一道亮
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国徽
赞美有时不需要歌唱,要用心聆听。
是的,我听到了麦穗在齿轮中生长的声音。
这个声音萦绕着一群红五星的光芒和一座城楼的文明。
文明都沐浴在这光芒和文明之中。
我深知泥土的真实和可靠,我深知钢铁的坚硬和骨气。
这泥土、这钢铁终于用她的赤诚和硬度支撑起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祖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了解祖国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介绍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包括文物、文献、古籍等,展示我们祖国的辉煌历史。

一、文物资料祖国的文物资料广泛而多样,包括建筑物、器物、雕塑、艺术品等。

这些文物见证了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与智慧,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1. 建筑物:祖国的建筑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建筑艺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2. 器物:祖国的古代器物很多,像青铜器、瓷器、玉器等。

这些器物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产技术和审美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水平。

3. 雕塑:祖国的雕塑作品精美独特,以石刻和木刻为主。

在祖国的不同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细腻的雕工和鲜明的表现形式展示了祖国悠久的艺术传统。

二、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祖国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包括文字记载的史书、笔记和文学作品等。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祖国历史的背景、事件和人物,还可以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1. 史书:史书是我们了解祖国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们详细记载了祖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有力地证明了我们祖国的历史悠久和辉煌。

2. 笔记:一些历史学家、文人在其所处时代撰写的笔记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

这些笔记以其独立的观点和亲身的经历,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3.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作者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和多彩图景。

三、古籍资料古籍是祖国历史悠久的珍贵资料,记录了古代文化、学术和哲学的成果。

这些古籍透露出祖国古代学问的精华,为我们了解古代知识体系和传统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参考。

1. 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论语》、《大学》等。

这些经典传承了祖国古代智慧和传统道德观念,对我们理解祖国文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优质文档】2019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汇总

【优质文档】2019年中考历史周年大事汇总

2019年中外历史周年大事记中国史部分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0周年。

背景比较: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⑵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加紧进行殖民扩张。

⑶中英两国在正当的贸易中,英国处于逆差的地位,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开始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走私鸦片使英国获得了巨大利益,(危害)同时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于是清政府进行了禁烟运动。

1839年6月3日—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

(背景)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列强反而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他们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主力:前期以学生为主,后期以工人阶级为主;领导阶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影响:工人阶级积极加入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作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其性质是: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精神”的内涵: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不屈不挠、勇于探索。

弘扬五四精神:⑴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⑵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以天下为己任。

3、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100周年。

五四运动后,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马克思主义是通过报刊和团体来传播的,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系统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也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4、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2019年建国70周年的重大事件

1949-2019年建国70周年的重大事件
建国70周年的重大事件
〉第一部分 〈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在许多 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 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屮华人民共 和国, 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 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00年代重大历史事件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在“世界屋脊” 通火车的世纪梦想。
00年代重大历史事件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2008年5月12S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 0 级特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 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人展解放军、武警 部队、人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援下,广大 灾区人展全力以赴抗震救灾,不但战胜了自然灾 害,而且铸就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震救灾精神。
90年代重大历史事件
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 使 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 式成 立。随着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 旗和香 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香港历史 从此揭开 了崭新的篇章。
90年代重大历史事件
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19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 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数百 万军民同洪水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最终 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历史悠久的资料
书籍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卓越的创造产物。

高尔基曾说:“朋友,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不仅是人类进步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的钥匙,开启了人类走向一个又一个世界的大门,而且书籍也是一艘充满活力的航船,正是书籍把我们人类从狭隘的地方,带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

随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升级速度也突飞猛进地飞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知识爆炸的信息高速公路时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永无穷尽的。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而不落伍,这已日益成为每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人的迫切愿望。

尤其,随着当前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升温与民族人本意识的复归,如何在短时间内较为系统地涉猎中国传统典籍,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话题。

由此,我们不可避免的就要接触和了解中国古代知识体系和图书的分类常识。

其实,关于知识体系的构成与书籍类别的划分,在中国古代历来就受到特别的关注。

因为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掌握往往都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

中国最早对书籍进行系统分类的人是西汉著名学者刘歆( 约前
53-公元23) 。

他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古代中国的知识体
系和书籍的类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在其代表作《七略》一书中,
他把当时的书籍分为六大部三十八小类,具体类别如下:
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荀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这是当时人们对书籍的归类,同时也是对西汉以前中国人知识
体系的一次系统归纳和总结。

大约在西汉刘歆之后一千八百年,当时的满清政府集中人力物
力编纂了著名的《四库全书》,并编撰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

这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全面最系统的图书目录把当时中国的各种图书分为四部四十四类,其具体类别如下所述:
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
小学。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
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
术、
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通过对中国图书分类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时期的目录的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的知识结构与书籍类别在近两千年期间的动态变化。

《七略》中的六艺略和诗赋略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经部和集部,在近两千年间的变化并不大。

而《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在《七略》中是找不到相应的类目来对应的,可见近两千年间,中国史学的发展是最快的。

史部的十五个部类,从严格的史学意义上来看,有十类是史学图书,约占整个图书类别的四分之一,这也说明了史学在中国的知识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子部则相当于《七略》中的诸子、兵书、数术和方技四略。

将之与子部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自然科学方面的部类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

而在西方,被称为最渊博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
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科学分类的学说,他把人类科学知识系统划分为理论哲学,包括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 实践哲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学; 创造哲学,包括建筑学、修辞学和诗学等。

这一科学而系统的分类学说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约两千年后,英国人培根(1561-1626)在其所著的《论学术的进展》一书中,对人类的知识提出了新的划分体系,将人类知识分为记忆的科学(历史); 想象的科学(诗歌); 理性的科学(哲学)三大类。

培根的论著初版于1605 年,而中国的《四库全书总目》则初版于1793年,两者相差约200 年。

若将二者中记载的自然科学部分作一比较可以发现,从比例至分量地位,后者(《四库全书总目》)远远不及前者(培根《论学术的进展》)。

这也真实地反映了中西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对自然科学的重视程度和知识结
构的差异。

中国先贤说:读史可以知兴替,以供后人借鉴。

《资治通鉴》是也。

(如何避免重蹈前朝灭亡的教训)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开启心智,启迪智慧,创新发明)从以上图书类别的演变史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在近两千年间,中国人在知识结构和图书类别方面的变化表现为史学的飞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日渐萎缩,此长彼消,畸形发展。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年来在中国的影视屏幕上“戏说”之风盛行,为什么像《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的通俗历史读物畅销不衰,为什么央视《百家讲坛》蜕变为演义古代历史传奇的历史大讲堂,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怀旧,.....................
由此看来,中国的“历史”之悠久,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意识和思维习惯的理念问题。

如果这种新的科学理念不确立,那么,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梦想和屹立世界科技巅峰的理想就将渐行渐远窥斑见豹,从文学、史学和图书分类学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科技进行粗略地梳理和比照,我们不难找到中国的自然科学在明清尤其是清季以来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一个历史旁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