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4课 微观世界》 公开课精品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 微观世界》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4课微观世界》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认识微观世界,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表现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学会在绘画中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2.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地表现微观世界的细节和神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4.欣赏教学法: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材料、微观世界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好奇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神秘的微观世界画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微观世界的定义、特点及其表现方法,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图片,分析其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表现微观世界的美。
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4课 微观世界》教学设计人教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线条、颜色和形状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
2.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3.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
2.通过线条、颜色和形状的运用表现微观世界。
3.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通过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色纸、颜料、颜料盘、毛笔、拓印纸、卡纸等画画用品。
3.笔记本电脑。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引入1.课堂展示微观世界中的一幅画。
2.向学生介绍微观世界的简单概念,例如细胞、微生物等。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幅画的含义。
2.学习1.通过图画和课件向学生介绍颜色、形状、线条等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2.讲解深度、透视等基本知识。
3.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3.巩固1.设计课堂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老师点评,并给予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
4.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小作品创作。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重点是了解微观世界与美术创作的关系,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个人的想象和审美情趣。
难点是通过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展示、讲解和创作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了颜色、形状和线条对于表达微观世界的重要性,并能够动手实践。
在下一次授课中,老师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创作和微观世界的联系。
同时,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感知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微观世界》精品教案

《微观世界》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微观世界》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让学生观察镜下的各种物体的微观世界,并让学生观察后描述看到的微观景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精神。
在创作中,引导学生用点、线和颜色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的节奏、韵律、疏密的美的画面,描绘细致繁杂的微观世界。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认识微观世界,学会从不同角度体悟、观察、探究事物的构造和美感。
2.尝试运用点、线等造型元素,表现出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节奏、韵律、疏密的美。
3.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体验观察与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微观图像,用点、线、色彩结合的方法描绘微观世界图形。
2.教学难点:较好地运用点、线的节奏、韵律、疏密等方法来表现微观世界。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教师语言:我们来玩个连线游戏,你能将上下一种事物的图片连线吗?2.出示课题教师语言:这些画中表现的是海水和一滴海水放大25倍的图片,第二组是大树和大树的横截面(年轮),第三组是郁金香和它的花粉在显微镜下的样子。
人们感官所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微小的物体,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出现的图案,我们把这些物体和现象的总体叫做“微观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微观世界”。
板书课题:《微观世界》。
(二)讲授新课1.初探微观世界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教师语言:这是海洋中的一种生物——海星,我们来看看在放大镜下它的样子吧!放到显微镜下,是不是又变样了呢?教师总结: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表面凹凸有致。
C、在显微镜下表面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形态各异。
2.有趣的微观世界欣赏图片:蚊子和蚊子的头部。
欣赏图片:高倍显微镜下的花粉。
欣赏图片:高倍显微镜下的人体细胞。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雪花。
3.动手试一试接下来各小组运用手中工具观察,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魅力和奇妙色彩。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微观世界》人教版2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4《微观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知道微观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微观世界的奥妙。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发现微观世界的美。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和创意,表现微观世界的物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学会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微观世界的美。
2. 如何运用美术技能和创意表现微观世界的物体。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微观世界的物体,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美感。
3. 技能讲解与示范:讲解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物体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物体的实践。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的物体。
3. 创作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1. 观察身边的微观世界物体,用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下来。
2. 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微观世界作品。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微观世界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微观世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认识到微观世界的美妙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微观世界的概念:介绍微观世界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2. 微观世界的观察工具:介绍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微观世界的。
3. 微观世界的描绘方法:介绍如何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描绘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学会观察和描绘微观世界。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投影仪、PPT等。
2. 学具:绘画用品、摄影器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介绍显微镜等观察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观察微观世界的。
3.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观世界,并尝试描绘所观察到的景象。
4.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景象,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微观世界的概念和特征2. 微观世界的观察工具3. 微观世界的描绘方法4. 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微观世界,并描绘所观察到的景象。
2. 让学生尝试用绘画、摄影等方式,创作出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微观世界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观世界教案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4课
微观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微观世界;
技能目标:能画出自己见到的微观世界的景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微观世界吗?你们能描绘你见过的微观世界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板书)《微观世界》;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微观世界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微观世界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用油画的形式表现所见到的微观世界?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实践展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用油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下册14微观世界教学设计

答案:我观察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的形态特征是球形或椭圆形,大小约为1-5微米。酵母菌的生活习性是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生长,可以通过发酵作用将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2.应用题型
题型:请举例说明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起到发酵的作用,使面团膨胀变得松软。另外,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起到发酵的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甜酸的口感。
-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
4.探究题型
题型:请探究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净化土壤和水源。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生物修复,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5.创意题型
题型:请发挥想象,设计一个以微生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③微生物的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以微生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针对上述学情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神秘的微观世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究微观世界的特征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能力层次的差异,教师将实施分层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育软件或应用程序,如绘画软件,供学生在电脑或平板上进行创作。
4.教学手段:
-观察和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微观世界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14课微观世界教学设计【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认识微观世界,学会从不同角度体悟,观察,探究事物的构造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点线面的造型元素,表现出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节奏、疏密、韵律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观察和绘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微观图像,用点线面、色彩结合的方法描绘微观世界。
【教学难点】:较好的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现微观世界的节奏、疏密、韵律的美。
【课前准备】:放大镜、花噶壳,鲍鱼壳、蜻蜓、树叶、海星等动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课始检测1.今天很高兴可以跟同学们一起来上一堂美术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样东西,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生预设:树枝、石头。
师:你们都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其实这两个是分叉的头发和沙子放大后的图片,经过放大后的物体陌生而神秘,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出现的图案,我们称它为“微观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微观世界。
(板书)2.IRS作答,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重难点展开教学。
通过微课的学习,你掌握的如何?我们来检测一下。
以下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美感?A:节奏感B:疏密感以下作品给我们一种节奏的美感。
A:正确B:错误二:任务导学,合作探究课前老师已经有请同学们观看微课,并完成任务学习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任务学习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完善任务学习单,小组内推荐一名代表。
等下老师要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1.六人小组拿出任务学习单,交流预习成果。
2.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形成一份完整的学习报告单。
3.请同学上台汇报4.学生分享,教师板书预设1:点线面都有哪些形态?请同学上台画一画预设2:什么是节奏的美感?只有面能表现节奏感吗?在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就能产生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微观世界》公开课精品教案
微观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省视、探究事物的另一构造世界,培
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2.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领略到的微观世界画面,体验观察与绘画
的乐趣
3.提高学生对抽象美的认识和熏陶
教学重点:微观事物的细致观察与表现
教学难点:微观世界的表现
教学准备:显微镜、放大镜、CAI微观动植物活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欣赏几种海洋与陆地的动、植物(如:海星、海螺、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昆虫等)
在不同生存环境中的生活情境,观察它们外在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2. 欣赏与比较的几种方法
由远到近的观察对比方法:
A、海星外在的整体形状是多角形刺状
B、局部观察时面部凹凸有所晰。
C、在显微镜下表面呈各式星状且形态各异,还参差着无规则的小圆点。
剖面观察法:
A、两种不同植物的根、茎横切,虽都以圆为元素,但由于它们的轨迹不同,形成两种截然同
的图象
B、螺是一种贝类海洋动物,其质的坚实外表由外往里是旋状纹样。
横剖切后,是发射式渐
变状,色彩也从蓝灰逐渐变成黄灰色。
二、发展、表现阶段
A、通过线条的粗细、蔬密、曲直组织,能表达出微观物体的运动态势。
B、以点的大小为排列基数,通过运动轨迹来体现形象的节奏感。
C、运用色彩要素体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倾向或冷暖变化,使学生懂得色彩能传递人们的思想感情。
D、注入自身的情感,更能创造出美丽丰富的微观世界,并从美的角度进行塑造,使其更具艺术性。
三、布置课堂作业
根据所观察的对象,用笔把见到的微观世界描绘下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学多媒体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
2.谈运用哪些奇思妙想与作画方式来完成作业?
3.通过微观世界的观察与描绘你们有何收获?
五、教学廷伸与拓展
通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点、线、面和色彩方法来组织表现许多抽象作品,描绘出更多的微观世界画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