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小常识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以下是 6 条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内容:1. 你知道吗,中医的经络就像城市里的道路一样重要!经络可是贯通全身的呀!比如说,当你的腿不舒服,可能就是某条经络堵住啦!就像路上发生了堵车一样。
那我们怎么让经络通畅起来呢?艾灸、按摩这些方法都很不错哦!平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多拍拍腿、揉揉肩,这也是在给经络做“按摩”呀!大家试试看呗!2. 嘿,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大家听说过吧!这就好比天平的两端。
如果阴阳不平衡了,身体可就要闹别扭咯!比如说你最近总是很烦躁、上火,那可能就是阳过盛啦!这时候可以吃点滋阴的食物来调和一下呀。
像银耳、百合,都是很好的选择呢。
难道你们不想让身体的天平稳稳的吗?3. 哇哦,中医的食疗可是超级神奇的呢!食物也能治病,想不到吧!就拿小米来说,它能健脾和胃呀。
如果你最近肠胃不太舒服,喝点小米粥岂不是正好!这就像给你的胃来了一场温柔的呵护。
咱可别小看这些日常的食物,它们都是宝贝呀!对吧?4. 咦,大家想想看,中医的养生时辰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要好好睡,就像太阳落山了就得休息一样。
如果你总是熬夜,那身体能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咱们要顺应时辰来生活呀,该休息就休息,该活动就活动,这样身体才会棒棒哒!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5. 呀,中药的性味大家了解多少呢?有些药是热的,有些是凉的。
这就好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比如你着凉感冒了,那就得用热一点的药来驱寒呀。
可不能随便用药哦!这可是很有讲究的呢。
就像挑朋友一样,得挑适合自己的呀!难道不是吗?6. 嘿,中医的穴位按压那可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比如说头疼的时候,按按太阳穴,是不是感觉缓解了一些呀?这就像给身体按了个快捷按钮。
平时多了解一些穴位知识,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大家还不赶紧学起来,给自己的身体多一些关爱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中医健康知识真的太有价值了,大家一定要多多学习和运用呀!。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课件第一部分:中医药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医和中药两大领域。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和调节身体的功能,强调“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等概念。
-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制备或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医理论指导的药物。
2. 中医药的发展历史- 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医药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医药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3. 中医药的特点-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相连,相辅相成。
- 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和改善人体的自愈能力。
- 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第二部分:中医药与健康养生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 中医药养生强调顺应自然、顺应时令,提倡“四时养生”和“五运六气”。
2. 饮食调养- 中医药强调“药食同源”,推崇“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 根据中医药的饮食疗法,介绍一些常见食材的功效和适用人群。
3. 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 穴位按摩- 中草药泡脚- 气功养生第三部分:中医药与常见疾病防治1.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的防治- 感冒、发热等症状的中医药防治- 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的中医药调理- 失眠、焦虑等精神疾病的中医药治疗2. 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 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第四部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1. 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中医药现代发展-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及国际发展趋势结语: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应当珍惜中医药文化传统,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让中医药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第一篇: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它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文化中。
中医药对于中国人的健康保健有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在这里,我将带着大家了解中医药的几个方面。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阴阳”、“气血”、“五行”、“脏腑”、“经络”等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这些概念是中医药的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膳食、精神、锻炼等方面的养生中,需要严格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做。
二、中药材的介绍中药材指的是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的药物材料。
中药材有茯苓、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
中药材有多种类型和功效,为人们的健康保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例如可以积极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形态等。
三、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方法是根据中医药的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要素,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健康保健的目的。
中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草药调剂、针灸、拔罐、推拿等。
中药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人体的不适和疾病,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中医饮食中医饮食是养生和保健的重要方面,它强调在饮食方面合理搭配,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饮食强调在食品的性质、吃食物的时间、食量的大小等方面来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糯米可以补肾,多吃芹菜可以解毒、降血压,多吃草莓可以滋润气血等。
五、中医的按摩推拿中医的按摩推拿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舒展筋脉等,从而调节身体的机能。
常用的中医按摩推拿手法有拿捏、揉捏、推拿、按摩、拍打等。
通过中医按摩推拿,可以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使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从而增强身体健康。
中医药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以整体观念和系统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将人体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
中医药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它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核心,注重预防和调理,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药的健康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调理生活作息在中医药理论中,人体的健康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而生活作息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作息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根据中医药理论,清晨5点到7点是人体最佳的运动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活动,如晨练、散步等。
睡眠时间应充足,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合理的饮食结构,少食多餐,适量摄入各种食物,做到营养均衡。
二、饮食调养中医药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中医药提出了不同的食疗方案。
对于一些体虚、气虚、血虚等体质的人群,中医药建议多吃一些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如糯米、花生、山药等。
对于一些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群,建议少吃辛辣油腻、糖类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饮食的多样性,推崇“五谷杂粮”的理念,以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三、调理情绪情绪的稳定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认为,情绪和脏腑相连,情绪的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导致身体不适。
因此,中医药注重调节情绪,提倡保持心情愉悦、乐观向上。
常常听音乐、读书等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情志与五脏的关系,认为喜怒哀乐五种情绪过度的发泄会影响到相应的五脏,因此需要保持情绪的平稳。
四、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根据中医药的理论,每个人体质都有差异,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可能需要不同的中药调理。
因此,对于想要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的人群,最好去正规的中医药诊所,找到合适自己的中药调理方案。
此外,中药煎煮的时间、次数、用量等都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正文开始)尊敬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讲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秉承了几千年来的智慧和经验,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中医药的知识和应用吧。
一、中医的基本理念中医药注重和谐、平衡和整体观念,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中医的基本理念可以用“阴阳”、“五行”和“气血”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1. 阴阳理论:阴阳是宇宙万物的两个基本方面,中医药认为人体也存在阴阳之分。
阴阳需要保持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2. 五行理论:中医将自然界的物质分为五个元素,即金、木、水、火和土。
这五个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
3. 气血理论:中医强调气的循环运行和血液的营养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调理人体的气血,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中医的方法与应用中医药采用多种方法来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其中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医饮食疗法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药物,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人体健康。
中药以中草药为主,因其温和安全且疗效显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的特定部位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恢复身体的平衡。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如头痛、颈椎病等。
3. 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药的传统手法之一,通过按揉和推压等手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推拿疗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4. 中医饮食疗法:中医饮食疗法注重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和季节特点,合理搭配食材和烹调方法,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饮食疗法在调理慢性病、控制体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三、中医药在常见病的应用中医药在各种常见病的治疗方面,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病的中医药应用案例:1. 感冒:中医药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入侵引起的,主要通过中药汤剂来治疗,可起到解表散寒、祛风散邪的效果。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满足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和服务能力。
Hale Waihona Puke 06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推广 与普及
加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形式多样化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形式,以专栏、专题、访谈 、讲座等形式,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
融合现代医学技术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推动中西医结 合,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防治等 方面的作用。
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加强中医药教育改革,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和 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大众化发展
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普及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提高公 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中医药健康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中医药健康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 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和治疗疾病,减轻医疗负担;
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
菌、抗病毒作用。
咳嗽
中医药可以通过化痰止咳、养阴 润肺等方法治疗咳嗽,如川贝母 、百合等中药材具有镇咳、祛痰 作用。
消化不良
中医药可以通过健脾和胃、消食化 积等方法治疗消化不良,如山楂、 麦芽等中药材具有促进消化、增强 胃肠蠕动作用。
中医药对慢性疾病的调理
高血压
中医药可以通过平肝熄风、养 血活血等方法调理高血压,如 丹参、黄芪等中药材具有扩张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可以涵盖以下内容:
1.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介绍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八纲辨证等。
2. 中医养生:介绍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的应用,包括养生原则、饮食调理、穴位按摩、气功等。
3.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讲解中医药在一些常见疾病(例如感冒、头痛、消化不良、失眠等)的治疗方法和原理。
4. 中草药及草药配方的应用: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及其功效,以及常见的中草药配方的应用,如四物汤、柴胡解毒汤等。
5. 中医针灸疗法:介绍中医针灸的原理、穴位选择和针具使用方法,以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6. 中医体质辨识:讲解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如寒热虚实、气血不足等,以及如何根据个体的体质进行调理和保健。
7.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介绍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如中药的临床疗效验证、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等。
8. 常见误区和谣言的辨析:讲解中医药健康知识中的常见误区和谣言,并提供正确的科学解释。
在讲座中,可以使用图片、案例分析、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听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并提供互动环节,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
此外,还可以为听众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建议就诊的医疗机构等信息。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中医药概述1.1 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1.2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1.3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疗效1.4 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二、中医药养生保健2.1 中医药的养生理念2.2 中医药养生方法和技巧2.3 中医药养生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2.4 中医药在常见病预防和保健中的应用三、中医药治疗常见病3.1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2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3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4 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3.5 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男性疾病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3.6 中医药在骨伤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结合4.1 中医药在现代医院的实践应用4.2 中医药和西医药在治疗中的互补优势4.3 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4.4 中医药在中西医综合诊疗中的应用五、中医药的安全性与规范用药5.1 中医药的药物安全性评价5.2 中医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建设5.3 中医药合理用药指导六、中医药的文化价值和国际传播6.1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6.2 中医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与影响6.3 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与发展附件:1.中医药常用中药材介绍2.中医药常用养生方法详解3.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实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2.中药材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卷)。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全文可参考国家法律数据库。
4.中医师资格认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师资格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知识讲座通知全体住院病人:为了帮助在院病人更好的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对自己病情治疗起到适当的推动作用,彻底了解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我院准备举办《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望全体在院病人积极参加,具体时间如下:一、讲座时间:2015年2月10日下午15:00二、讲座地点:丁集镇保健室三、讲座内容: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2、四季养生3、饮食调补4、风水养生5、心病还要心药医6、您是主人医是客四、主讲人:唐超丁集镇卫生院 2015年2月9日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讲座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5年2月10日活动地点:丁集镇卫生院活动形式: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主题: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主讲人:唐超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在院病人接受健康教育人数:30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30份活动内容: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2、四季养生3、饮食调补4、风水养生5、心病还要心药医6、您是主人医是客活动总结评价:通过举办“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及时解决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需求,帮助病人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对有效治疗病情起到关键作用存档材料请附后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其他材料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5年2月10日2015年3月10日丁集镇卫生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讲座现场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1、怎么看待“人”和“人的健康”(1)人: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宋悟真篇》)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传》)(2)人的健康: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道德经》)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2、四季养生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
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3、饮食调补(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五谷为食。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从“食”到“充”,是从对人体必须,到可有可无的次序,所以,五谷杂粮对人最好。
(2)中医还认为,万物按照五行阴阳分类,食物也一样,不同性质的食物对人体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应按照人体质阴阳不同,选择相应的食物调整人体健康。
“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脾病者,宜食糠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肝色青,宜食甘。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
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
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脾主长夏,…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肺主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肾主冬,…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糠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
脾黄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肺白色,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病在心,…禁温食。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
病在肺,…禁寒饮食。
病在肾,…禁犯焠(火矣)热食。
(3)中国人多调护脾胃: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当调摄善护脾胃,应少或不食过寒物,多食藿香、茴香等。
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四方人配四方色: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东为木,金克木疏以解郁,故东方喜辛辣;西为金,食酸以防肝太伤,故西方人喜食酸。
4、风水养生所谓的风水养生,实际上是讲的人的行住坐卧的地理方位对人健康的影响。
中国文化,讲究外圆内方,住所既要活,又要稳,既要通,又要存,故传统建筑讲究位要正,正房坐北朝南,在整个建筑群中最高,西房次之,东房再次,南面无房或最低,院门开在南面或东南,这样整个院落形成自西北向东南的错落层次,以迎东南阳气;各房之间留有一定空间,房皆起脊,院门测开或正开而置影壁,于是既清通明亮,又使阳气至而得留驻,且拒暴邪之气。
是谓明地文,调养身心也。
中国文化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有:行、住、坐、卧,皆当得其宜,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之说。
又且人生天地间,与万物相感,故“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衣着上,中国传统服饰,从来都是胸腹间双层,夏天再热,国人也要戴兜肚;而西方人则不同,典型的西服是背后双层,胸前敞领系一、二扣或不系扣;这与体质有关,按传统文化,中国人属土,故肤色黄,脾胃弱,易患脾胃疾,饮食上应少或不食过寒物,生活起居上当调摄善护脾胃;而西方人属金,故肤色白,肺气弱,患感冒等卫、气分病易加重,故衣着自然善护肺卫(衣背双层),而金得火方活,故金中蕴火,喜食冰。
国人言:寒从下焦起。
故我们常见三九天里农民下田干活,上身光膀子而下身着棉裤,旧时还要打腿带。
旧时国人常喜盘腿而坐,以双腿相叠,经络相感交,不唯血气以活,更且内外相温护,寒无得入也。
5、心病还要心药医子曰:礼者理也,义者宜也。
就是说,礼者循理而为,义者所当宜也。
这既是我们面对人际关系,更是我们与自然共处所当遵循的法则。
现代医学将人的健康状态定义为:身体、心理、人际关系均处于良好的状态。
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中的这个理字,从实践的角度来讲,就是自然万物的规律。
身体上,我们必须遵循人体的规律,这是毋庸置疑的。
心理上呢,我们知道,一个人若是生了气,或是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脸色就会很难看,做起事情来就不如平时漂亮,外表已经如此,内里的变化当然更不容忽视,许多重大疾病都是从这里肇始的。
如果说,心理保健人们还易于接受的话,改善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健康,人们就更少关注了。
但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们办事效率提高,人际关系紧张的人会感到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一种人心身舒泰,另一种人则会疲惫憔悴,则尽人皆知。
但是这却有一个分寸把握的问题,其一,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不是一个可以用硬指标度量的问题;其二,这还是一个必须将之放到社会及宇宙大环境中考察的问题,即我们必须站在人是与环境(人文和自然)的相互依存的立场上来考虑人的心、身、交往健康。
所以我们的祖先才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
所以,循理而为之谓礼,为适其宜即成义。
是必责之于心,乃可以依证,故谓良心。
所谓良心,求于内心而得诸其所应通于天地万物之本心,且必然可证之于天地人间而为正道者也。
就是说,良心者,求诸内心而证之于行止。
6、您是主人医是客中医治病,讲求的是医生辅助病人自身的恢复,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丁集卫生院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知识讲座总结2月10日,我院在保健室举办“中医药养生保健”讲座,30余名在院病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为了提高病人对中医药保健常识的认识,2月上旬,我院中医药相关工作人员对在院病人讲解了中医药保健知识。
课堂上,专业医师对常见病的形成、防治、中医保健等健康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现场咨询,回答了病人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疑问,病人专心听讲,互动踊跃,现场教学效果良好。
我院通过举办“中医药保健小常识知识讲座”,有效的解答了病人对于自己病情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对于中医药养生保健方面更加重视,同时增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