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3.5体温的控制教案2.

合集下载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3.5体温的控制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得的),从测量的部位来说,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生: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观察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图像能得出什么结论?生:人的体温不是固定值,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变化的教师总结: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这三个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都可以代表被测人的体温。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人体存在体温说明什么?生:人体会发热 夏天人靠得近一些会觉得热说明什么?生:人体会散发热量 思考讨论:人类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生:是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测量部位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0——37.4 °C 36.7——37.7 °C36.9——37.9 °C 正常范围1.产热过程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下的产热量百分比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或组织分别是什么?生:安静时主要产热的是内脏;运动时主要是肌肉活动:请你用柱状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柱状图并展示,相互评价活动:请你用扇形图来表示人体运动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生:画出扇形图并展示,相互评价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皮肤有哪些方式散热呢?展示皮肤散热图片生: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直接散热原理是什么? 产热量%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脑 内脏 肌肉和皮肤 其他 16 56 18 10 18 90 1生:热传递思考与讨论:常温情况下和高温情况下分别以哪种散热方式为主?生:思考讨论在常温下,皮肤汗液分泌少,蒸发散热所占比例不大;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浙教版科学八上《体温的控制》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上《体温的控制》word教学设计

《体温的操纵》教案宁波东海实验学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稳的调剂过程。

4、以体温调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稳调剂。

难点:体温平稳调剂的操纵过程。

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1、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如何样来操纵自己的体温的呢?2、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从我亲小孩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我亲小孩的体温呢?【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

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因此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畴,一样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样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样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坚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活动】学生摸索、讨论,明确: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不管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

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畴。

【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什么缘故能够坚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形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5节体温的控制》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体温的控制》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体温的控制”,属于初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体温的生理机制、体温调节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理解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学会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 作品呈现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关于体温的话题,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验视频等方式,讲解人体正常体温的范围、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体温变化,并记录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体温异常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观念。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体温生理机制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健康体温”的小论文,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有逻辑性、条理性。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课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馈如何等。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情况等,并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1. 教学资源:本课需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视频资料等。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课题体温的控制课时1授课对象八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学重难点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测量一天的体温填好表格教学过程(本部分为重点,包括导入过程和教学步骤)导入过程前几天下雪了,温度低至0℃以下,这两天中午的温度又高到10℃左右,夏天和冬天的温差更大,同学们,在这样截然不同的温度环境下,我们是如何生存的呢?我们的体温有没有变化呢?教学步骤(重难点突破的过程、巩固方法)一、恒定的体温核对课前预习内容: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因此称为。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称为。

2、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和这两个生理过程的结果。

3、散热有和两种方式4、测量体温并分析数据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测量部位_______________)(1).比较自己在不同时段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比较自己和同学的体温可得出什么结论?成员上午6点上午9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傍晚6点晚上9点爸爸妈妈自己(3).比较一个家庭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A、指导学生根据测量过的体温,理解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呢,随昼夜、年龄、性别、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傍晚比早晨高,女性比男性高,小孩的比成人的高。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量的体温也不同。

B、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呢?恒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恒定的体温可以扩大动物的生存空间恒定体温有利于适应恶劣的环境二、产热和散热1、产热A、思考:如何才能在不同环境下保持恒定的体温呢?体温恒定是产热、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B、读图: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是什么?1)安静时,产热主要是内脏2)劳动或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给表格用图的形式更形象直观的表示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还有那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3)精神活动、进食活动一会影响产热2、散热C、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5体温的控制 学案

初中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5体温的控制 学案

中学年级〔上〕科学“五步三查〞自主开展学典编号:日期:主备人:裘夏荣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教师评价:课题:1. 5 体温的控制课型:预习+展示+练习稳固学习目标:①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②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③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④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在右图中,用扇形图表示表3-6中人体安静时各器官或组织的产热情况。

3、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其中以上的热量通过散发出去。

4、散热的方式包括散热和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外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当外界温度超过35℃,人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是散热。

5、读图3-31填空,〔1〕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血管,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散热量。

〔2〕当外界温度升高时,血管,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散热量。

〔3〕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极小,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6、中暑: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而,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

主题三:体温受脑控制〔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课本P116,完成下面内容〕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中的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人的行为如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速分配任务,进展板面规划。

2、有问题的继续寻求帮助3、组织预展竞评标准:1、学生自研情况;2、互动时的小组交流;3、展示姿态;4、板书面貌〔版面设计、书写质量、三色笔运用〕;5、质疑评价B、使动物分布广泛C、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动物成功地繁衍后代4、如图是人体不同器官的产热情况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人在〔填“安静〞或“运动〞〕时的产热情况。

〔2〕人在另一状况时,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3〕运动时人体产热的总量应比安静时要〔填“多〞“少〞或“一样多〞〕。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3.5体温的控制教案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3.5体温的控制教案

课 题 3.5体温的控制 日 期教学 目标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2、 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和方法3、 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 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 恒定的体温核对课前预习内容: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 ,因此称为 。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 ,称为 。

2、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和 这两个生理过程 的结果。

3、散热有 和 两种方式4、测量体温并分析数据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测量部位_______________) 成员 上午6点上午9点 中午12点 下午3点 傍晚6点 晚上9点 爸爸 妈妈 自己(1).比较自己在不同时段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比较自己和同学的体温可得出什么结论?(3).比较一个家庭的体温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A 、指导学生根据测量过的体温,理解体温恒定并不是体温不变,而是维持在一个范围呢,随昼夜、年龄、性别、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傍晚比早晨高,女性比男性高,小孩的比成人的高。

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量的体温也不同。

B、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呢?恒定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恒定的体温可以扩大动物的生存空间恒定体温有利于适应恶劣的环境二、产热和散热1、产热A、思考:如何才能在不同环境下保持恒定的体温呢?体温恒定是产热、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B、读图:安静和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是什么?1)安静时,产热主要是内脏2)劳动或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给表格用图的形式更形象直观的表示运动时产热的注意器官还有那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3)精神活动、进食活动一会影响产热2、散热C、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3.5体温的控制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3.5体温的控制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内容】
1.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
2.影响体温调节的因素
3.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4.体温调节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吗?为什么人体需要保持恒定的体温?
2.实践与创新: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4.素质教育:结合体温调节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体温调节案例进行分析,如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运动员剧烈运动时的体温变化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体温调节的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体温调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体温调节的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了从实际情境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体温的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温的概念,知道体温的计量单位。

2.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了解体温的变化原因。

3. 理解体温的控制机制,知道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2.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3. 体温的控制机制4. 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温的概念、体温的正常范围、体温的控制机制。

2. 教学难点:体温的变化原因、人体如何维持恒定的体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体温的概念和控制机制。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4. 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体温的概念及计量单位:讲解体温的概念,介绍体温的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

3. 体温的正常范围及变化原因:讲解体温的正常范围,分析体温变化的原因,如环境温度、运动等。

4. 体温的控制机制:讲解人体如何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恒定的体温。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总结体温的控制机制。

6. 实验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体温的变化,如在冷环境中观察体温的变化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温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体温概念、正常范围和控制机制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体温变化原因的认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如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恒定的体温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左右。

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

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当寒冷时,人与外界的温度差比较大,会散发比较多的热量,此时内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体温。

当骨骼肌颤抖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以维持人在寒冷时的正常体温。

[答] 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

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课内练习]
1.恒温动物和人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但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3.人体的体温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使人体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才得以相对稳定。

4.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C )
A.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愠度的变化程度
[课时小结]
1.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和人类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2.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3.人体体温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控制。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靠蒸发散热进行;在冷得“发抖’’时,骨骼肌产生的热量成倍增加。

2.人体产热的部位包括内脏和骨骼肌。

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

散热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3.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使 ( A )
A.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产热与直接散热平衡
C.直接散热与蒸发散热平衡
D.内脏产热与蒸发散热平衡
4.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 ( B )
A.内脏 D.皮肤 C.汗液 D.骨骼肌
[深化提高]
5.人在寒冷环境中 ( D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增加
C.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减小
D.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小
6.人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 B )
A.内脏蠕动
B.骨骼肌收缩 C平滑肌收缩 D.血液流动
7.人体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 D )
A.皮肤分泌汗液是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一个途径
B.汗液蒸发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
C. 汗液蒸发是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
D.以上三项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