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古代名人的养生之道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1. "养生之道,先养心。
心静则神聚,气顺则病少。
" - 《黄帝
内经》
2. "养生在于无为,安神养心,顺应自然的变化。
" - 王叔和
《道藏·续道记》
3. "勤于调节饮食,适量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以保持体
内的阴阳平衡。
" - 叶天士《千金方》
4. "若欲保持健康,须坚持身体锻炼,注重气血畅通,百病自
然会远离。
"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
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养生之道,在于回归自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保持身
心的平衡。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嗜食嗜酒,也不可过度劳累,以
免伤害身体。
" - 王叔和《御医闲语》
8. "保持心情愉悦,笑口常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
病入侵。
" - 张介宾《景岳全书》
9. "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健康长寿。
" - 李时中《孕镜秘诀》
10. "适度戒除不良嗜好,远离烟酒和各种毒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 叶天士《千金方》。
古代名人养生法

龙源期刊网
古代名人养生法
作者:周治
来源:《家庭医学》2005年第01期
华佗的五禽戏三国时代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创造的体育强身法五禽戏,是摹仿五种禽兽的姿势,要做虎的前肢扑动,鹿的伸展头颈,熊的倒卧身子.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张翅飞翔。
这些动作联系起来,可以锻炼全身,使脊背腰部周围筋肌关节都得到舒展。
只要有恒心不断做下去,就可以祛病强身。
华佗虽被曹操所害,但他的学生荚普依照这种方法坚持锻炼,活到90多岁时仍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王焘的拉耳强身法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外台秘要》记载:清晨起床,以左右手互交,从头上拉两耳各14次,为健身长寿之道。
其方法是:每天早晨起床后,以右手从头上拉引左耳14下,复以左手从头上拉引右耳14下。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肾之外窍,锻炼两耳,可使肾脏功能正常旺盛,促进全身的健康。
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上海中医学院主任医师张羹梅先生一生坚持此法,85岁高龄时仍思路敏捷,耳聪目明,谈吐风趣,步履轻盈。
古代名人的实用养生方法推荐

古代名人的实用养生方法推荐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在养生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同的人养生方法也有所不同。
那么哪些古代的名人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古代名人的有用养生方法推举,供大家了解。
睡眠法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相当于晚间10点)为限度。
他认为,睡眠是消退疲惫的最好方法,常常熬夜,必定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漫步法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能立刻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
如南宋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
”漫步时应当徐步缓行。
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拭推崇静坐养生法。
他曾建了一个“息轩”,并题日:“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汲取,宁神静态,意守丹田,每次时间可在15-30分钟,他说这是大脑最好的休息方法。
沐浴法定期沐浴更衣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助于保持头脑糊涂,身心舒服,消退疲惫。
宋代文人沈京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
”闲赏法:布置好庭院,栽花种草,饲鸟养鱼,使环境清雅,能调整生活节奏,陶冶心情。
明代诗人,戏曲家高该曾著《燕闲情赏笺》,把鉴赏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遍游法:苏武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仆人。
”利用节假日外出巡游,投身自然,探奇揽胜,能令人心旷神恰,疲乏、郁闷置于身外。
卧游法就是在年高体弱无法外出旅游的状况下,将很多山水画贴在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
元朝名画家倪瓒在《顾仲蛰见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其它有用的中医养生方法推举固精养生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养分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给,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
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年轻。
进补养生传统医学非常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
5位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

5位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国学大师”是对我国德才兼备学者的一种尊称。
很多国学大师除了在中国传统学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外,在养生方面也很有心得。
下面就介绍一下5位长寿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1.梁漱溟梁漱溟(1893~1988)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他在谈及养生方法时说:“人们在生活中要少吃多动,持之以恒,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梁老习惯早睡早起,每天都定时散步和打太极拳。
在工作的间隙,他常去户外活动。
90岁以后,他很少外出,但仍坚持在室内进行身体锻炼。
每天清晨醒来后,梁老先是在床上做伸腰、蹬腿、转动脖颈、吸气屏气等运动,运动50分钟后才下床活动。
梁老也曾经历过种种磨难,他经常劝告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一个人动不动就发怒,势必会伤肝,并使怒火攻心。
如气盛不得外露,又会积郁于内腑。
这两者都会伤肝劳神,损害健康。
因此,气平情淡,使其自长自消,才称得上身心休养的硬功夫。
”2.任继愈任继愈(1916~2009)是山东平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学大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
任继愈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初中时爱打篮球,高中时爱打网球,大学时爱打乒乓球。
在耄耋之年,他坚持“多读书,多睡觉,多用脑”,从不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
平时,任老喜欢散步、听音乐和上网冲浪,并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和别人保持联系。
任老曾说,“养心第一,养身第二。
神养第一,药疗第二。
自医第一,求医第二。
”这也是任老能安享93岁高龄的养生之道。
3.钱穆钱穆(1895~1990)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史学家、国学大师,曾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的教授。
钱老很喜欢散步。
在遵义讲学期间,钱老每天吃完早餐后都会沿着湘江河西岸向南行,大约走一个小时后再返回老城。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

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古代著名文人养生法要中国古代有诸多文人墨客,他们不仅以精美绝伦的诗书画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他们的养生法也各有独到,可圈可点,可参可用。
白居易:心灵养生不自哀白居易(772--848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自小体弱多病,少年颠沛流离,中年数度遭贬。
但令人吃惊的是,经历坎坷的自居易却享年75岁。
在唐代,活过50岁而死便可称为寿终正寝。
白居易一生注重养生,尤其是“心灵养生”。
那就是:乐天知命,顺乎自然,安于淡泊,不惧老。
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夭。
”虽然仕途坎坷、屡受打击,但白居易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居于闹市还是居于乡野,始终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自居易以“乐天’’自许,在《白香山集》里他写诗打趣道:“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
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
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
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
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
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
勿言宅舍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不自寻烦恼是自居易的处世原则,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他也总能一笑了之,淡然处之。
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是白居易所追崇的品质,在每次被贬官或被迫辞官后,他都能认命自乐。
他被贬到江州时,反而喜形于色说:“匡庐在念久矣,今得青山绿水中为风月主人,幸甚!”参禅打坐,精习气功,也是自居易养生健身的重要手段。
有时“澹然临水坐”,有时面对前庭挺拔的松树,“月好好独坐”。
经过坚持不懈的气功锻炼,白居易逐渐达到了‘‘坐稳夜忘眠’’或“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程度,从而蕴蓄起旺盛的精力,这就从身体条件上保证了诗人写出那么多的传世之作.。
白居易珍视老年生活,充分享受人生丰厚积累的快乐,不悲天惧老。
他64岁时在《览镜喜老》一诗中写道:“今朝览明镜,须鬓尽成丝。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

历史名人养生之道●养生格言;拐杖只能支撑身躯,而坚强的意志却能支撑灵魂。
长寿老人健康路陆游85岁:野游、骑马、渔猎、射箭、舞剑养花无所不爱,饮食有节、冷暖有度。
乾隆86岁:“吐纳肺俯、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十常是: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旅、肢常伸、肛常提”,四勿是: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华佗:体育疗法创始人,五禽戏的始祖,人比门轴越转越灵活,健身在一个“动”字上。
孟轲84岁:终身善养浩然正气,苦其心骨,饿其体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魏传统:85岁时耳聪目明,体魄健康,口齿伶俐。
人老心不老,信念不能垮。
生活有规律,饮食清淡,坚持锻炼,酷爱文墨,勤奋不止,忙中有乐。
颜一烟:80岁时因笔耕不止而获首都精神文明奖。
她说:艰苦的工作环境给我造成许多疾病,但更主要的是使我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和坚强的信念,忘掉年龄是我的长寿秘诀。
臧克家:91岁时身心双健,白发不多,耳聪目明,依然朝夕耕读。
豁达自乐,宽容大度动静结合,饮食有节。
张学良已逾百岁:宽宏大量益长寿。
陈立夫已逾百岁:一辈子不生气。
蔡翘93岁:90出头时写文章介绍他的长寿秘诀:既要知之,也要行之,行之还要自始不渝。
脑要勤用,食不多量,多呼吸新鲜空气,不要悲观。
医家翟济生:83岁时每天还骑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
他说:经常舒活筋骨,平易恬淡,通达灵活。
人老愈重养生,然情绪稳定,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是养生的一大秘诀。
雷洁琼:91岁时被《华夏长寿》评为华夏女寿星,名列榜首。
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勤于工作,勤于动脑,按时休息。
书画家谭建丞:95岁时精神矍铄,步履轻捷,仍有书画大作问世。
少吃、多动、睡足,每天睡十个小时,晚餐吃粥。
“别人无鱼肉不饭,我是无素菜生厌。
老年人长寿还要归结于社会的安定,否则,心乱人不宁。
”名老中医窦紫丰:96岁时还为病人看病,她的长寿之道是六句二十四个字——勤学健脑,遇气不怒,膳食粗淡,烟酒不沾,起居有常,晨练不断。
『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

『千年养生智慧(身边的黄帝内经)』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附录古代名人养生智慧◎一、孔子长寿解密◎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崇为“圣人”。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经战乱,颠沛流离。
然而在人均寿命31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得享73岁高龄。
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让我们不得不叹服他的摄生颐养之道。
(一)注重饮食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他有“八不”原则: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吃;凡祭祀过的肉,其保存期若超过j天,不吃;颜色变的食物不吃;发臭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割的不吃;在闹市上买的酒或熟肉不吃;每次吃饭,肉食再多也不可超过五谷与蔬菜。
而且在饮食上还注意“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就是吃饭不过饱、精细搭配、经常变换花样等。
(二)正确睡姿孔子的住所非常简单,但对睡觉姿势和衣着梳妆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也是符合保健要求的。
如睡觉时不要长时间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这样对内脏运化活动和呼吸都有障碍,会造成不良后果。
正确的姿势应以侧卧为宜而且以右侧卧为佳。
这样不会使心脏受压,呼吸也正常。
(三)人生三戒《论语·季氏记载,孔子提出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养生也有区别。
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力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古代得道的人能够健康长寿的原因,当中的奥妙就是因为他们能早时立节欲长生的观点,懂得爱护身体,爱惜精力,所以精力不会枯竭。
(四)自强不息孔子的这一见解,在《易经》、《礼记》巾已有体现,如“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名人的养生之道

名人的养生之道以名人的养生之道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一些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持健康和养生的。
一、李连杰的养生之道李连杰是中国著名武术家和演员,他注重身心平衡的养生方式备受瞩目。
他每天早上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操和太极练习,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
此外,他还注重饮食健康,多食用蔬菜水果和粗粮,少食用油腻和热量高的食物,保持适度的饮食平衡。
二、吴京的养生之道吴京是中国著名动作片演员,他以强健的体魄和出色的动作技巧而闻名。
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坚持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
他每天都会进行一些高强度的训练和跑步,以增强体力和耐力。
此外,他还注重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以确保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三、刘德华的养生之道刘德华是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他一直保持着年轻和健康的形象。
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来保持健康。
他注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量。
此外,他还会定期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和打球,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代谢功能。
四、刘翔的养生之道刘翔是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他曾是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
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饮食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
他每天都会进行专业的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此外,他还注重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五、杨洪基的养生之道杨洪基是中国著名歌手和演员,他以健康和阳光的形象受到观众喜爱。
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保持健康。
他注重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每天会进行一些放松和调节情绪的活动,如读书、听音乐和与朋友交流等。
此外,他还注重保持适度的锻炼和饮食平衡,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以上是一些名人的养生之道,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保持身心健康。
无论是注重运动、饮食健康,还是心理调节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养生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合理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位古代文人养生轶事锻炼使书圣颜真卿寿至古稀 [健康养生中老年人养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的及时行乐的豁达胸怀值得快节奏的现代人学习。
其实论养生方面的思想,仿佛古代文人雅士更加深邃,一句诗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出一个养生的大道理。
下面是对于古代五大文人养生轶事的讲述,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古代文人是如何养生的。
去学习下古代文人养生方法吧。
五位古代文人养生轶事锻炼使书圣颜真卿寿至古稀
古代文人养生轶事:命运坎坷意志坚强——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学创作非常丰富,包括诗、词、散文等,以词作最为后人称颂。
18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相当美满,夫妇唱和诗词,鉴赏书画金石,在丈人中誉为夫妻的楷模。
后金兵入侵,家乡沦陷,举家南迁,而且丈夫突然病死(赵明诚死时她46岁),使她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打击。
可是,她支撑着、抗争着,活过了古稀之年。
李清照的养生、长寿得助于她自幼喜郊游,并为多种技艺的爱好者。
由于喜欢户外活动,常常接触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锻炼以外,也养成一种豁达、豪放的性格。
晚年的李清照,虽生活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中,但由于她自幼养成的豁达大方的素质,使她以一弱女子而能经受风霜雨雪、天灾人祸的打击,而意志却更坚强,得到古稀之寿。
古代文人养生轶事:锻炼使书圣寿至古稀——颜真卿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
公元785年,时年76岁的他不幸被图谋叛变的军阀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龙兴寺。
颜真卿从小喜爱体育运动。
公元784年,正当颜真卿75岁诞辰,亲友们纷纷前来祝贺。
他非常高兴,不仅给人们表演了书法,也表演了体操绝技。
他先叫家人搬来两张太师椅,立身在两椅的中间,用两手握着椅背,连续做了百余下“屈臂撑”。
接着又叫家人抬过一张空床,他用双手按着床的东南角,两脚用力一蹬,身体轻快跃过床。
这“跳马”表演,他重复做了五六次。
随后,他用一张宽约3尺余的席子将自己的身体围起来,直立地上,说道:“看我跳出去!”只见他两手稍为一按,双脚顺到用力一蹬,早已飞身跳出高达3尺余的席子,轻巧地双脚落地。
颜真卿坚持锻炼,直至古稀之年仍体魄强健,技巧超人。
古代文人养生轶事:旅游文学家——袁枚
袁枚是我国清代中叶的著名文学家。
袁枚从青少年时代就热爱大自然,常在风光秀丽之处构思诗文。
中年之后脱离官场,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游山玩水达40年之久。
70岁还从安徽、江西,到广东、广西、湖南游了一大圈,途经风景胜地黄山、庐山、罗浮山、桂林、洞庭湖,一路寻幽访胜。
回家之后踌躇满志,写下:“自觉山水胆足夸,年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袁枚80岁时仍然能徒步登山,步履稳健。
清代学者为其80大寿写的两句贺词是:“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加上他心情怡静,乐观无忧,使他享有82岁的高龄。
古代文人养生轶事:欧阳修养生倚“五友”
欧阳修爱好广泛,博学多才。
对“琴、棋、书、画、诗”这文人“五友”无所不通。
他由于不得志,心情郁闷不畅,久之患上了“幽忧之疾”,多方求医,不见好转,痛苦之极,别无良方。
为解除烦恼,他便操练这“琴、棋、诗、书、画”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觉病已痊愈。
他在《送杨序》这文中写道:“予常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他劝人以“五友”为伴,防病养生。
他在《秋声赋》中写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忧多思之老,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长生之法。
”他在告诫人们过多的忧伤会伤害心灵,过重的劳动会伤其体形,一个人的智慧与体力是有限的。
如果老是多愁善感,则青壮年会加速老化;老年就会加速衰竭,如果反其道而行
之,则是长生方法也。
事实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
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龄,能以“五友”为伴者,则长寿者多也!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健康、优美、悦耳的歌声、琴语对神经系统是个良好的刺激,并反射性地影响人体而表现出兴奋、抑制、降压镇痛、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等功效。
练习书法、绘画、下棋、作诗、不但陶冶的情操,增进美好情趣,而且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又何乐不为呢?
古代文人养生轶事: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
自古以来,我们强调通过各种方式愉悦身心,进行养生。
其中,彭祖提出通过养心来养生。
这里的养心实际上就是指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李白游仙、豁达的人生“境界”恰恰是养生所强调的主要方面,特别是在竞争激励、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社会,尤其应该研究、学习、借鉴李白人生境界对于养生的积极方面。
另外,李白远大的理想,积极的心态,不断进取的精神,永不停止的追求,坚持不懈的意志,不屈服的品格,以及豪爽的性格,豁达的胸怀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教育意义。
通过探讨李白景物诗中景物作为主观感情的投射、心境的外化、个人心理世界或世相的象征等方面的生命意识,来说明李白懂得生命的本真状态。
其中,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李白的游仙活动与李白的独特个性有直接的关系,而李白的“游仙”境界对于养生具有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从李白道教活动和终生崇道来说,蜀地自古以来浓厚的崇道之风对李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道家是中国养生大家,道家的养生在养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