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及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基础综合》笔试大纲 - 医学免疫学.doc

2011年临床执业医师《基础综合》笔试大纲 - 医学免疫学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医学免疫学(myx讲义11-19)

第十一单元黏膜免疫系统一、基本概念1.黏膜免疫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构成了一道免疫屏障,是参与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
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也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的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1.细胞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肠集合淋巴滤泡内的M细胞和黏膜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如γδT细胞等),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免疫监视和细胞介导的黏膜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2.分子粘膜免疫的主要分子是大量分泌型IgA(sIgA),执行黏膜免疫应答功能。
三、黏膜免疫的功能1.诱导免疫耐受黏膜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可在局部引起黏膜免疫应答,但在全身往往引起免疫耐受,称为耐受分离的现象,因此口服抗原是最容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之一。
2.抗感染MALT在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构成了一道免疫屏障,是参与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防御中发挥关键作用。
B细胞在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大量SIgA,经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
第十二单元免疫耐受一、基本概念1.免疫耐受在生理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进行“免疫正应答”,以清除病原,对体内组织细胞表达的自身抗原,却表现为“免疫不应答”或“免疫负应答”。
这种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
2.中枢免疫耐受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发育过程中,TCR与微环境基质细胞表面表达的自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呈高亲合力结合时,可引发阴性选择,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致克隆消除。
B细胞在骨髓及末梢中与自身抗原呈高亲合力结合时,亦被克隆消除,形成中枢免疫耐受。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14

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卷1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分数:2.00)A.IgM √B.IgDC.IgGD.lgAE.IgE解析:解析:①初次免疫应答:当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免疫反应,为初次免疫应答。
它的特点是潜伏期长(1~2周)、抗体效价低,先出现IgM,稍后出现IgG,最晚出现IgA,抗体维持时间短,抗体的亲和力低。
②再次免疫应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与初次有很大不同,表现为潜伏期缩短(2~3天),抗体产生迅速,效价高,亲和力强,维持时间也较久,特别是IgG 类抗体比初次应答高出几倍至几十倍,而IgM类抗体的数量和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与初次应答相似。
2.最容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分数:2.00)A.寡糖B.蛋白质√C.单糖D.核苷酸E.脂类解析:解析: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
分子量越大,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就越多,化学结构也较稳定;不易被机体破坏或排除,在体内停留时间也较长,有充分的机会与产生抗体的细胞接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相反,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被排泄掉,与产生抗体的细胞的接触机会也少。
3.与获得性免疫缺陷发生无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病毒感染B.胸腺发育不全√C.肿瘤放疗和化疗D.重度营养不良E.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解析:解析:胸腺发育不全症别名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可以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征。
该病是一种因先天性胸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所造成的T细胞功能缺陷的疾病,细胞介导的免疫缺乏或抑制。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主要受损的靶细胞是(分数:2.00)A.CD8 + T细胞B.B 1细胞C.CD4 + T细胞√D.NK细胞E.B 2细胞解析:解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HIV主要侵犯人体的CD4 + T细胞。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分析与真题解析(医学免疫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基础医学综合)-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考纲要点】1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 .免疫系统的组成3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4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 .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解除,,异己”(如外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和自身苍老、渊亡、您变的体细胞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槎定的爱护性机制。
2 .免疫系统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3 .免授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防卫、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历年试题】其次章免疫涔官和组织【考纲要点】1 .中枢免疫器守(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2 .外周免疫器官⑴概念⑵组成(3)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惆和胸腺2 .骨的是造血冷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
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牛.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3 .T细胞在胸腺中发行成熟,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臼身免疫耐受,削减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整功能。
4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5 .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获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6 .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整循环血量,泄过血液,捕获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后动免疫应答.7 .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1.-associated1.ymphoidtissue.MA1.T)8 .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历年试题】1.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C)——2013年A.胸腺B.脾脏C.扁桃体D.骨髓E.肝脏2.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八)——2010年A.件畅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器官E.脾3.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D)一—2010年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罂官E牌.第一:章抗原【考纲要点】1 .基本概念(I)抗原及其特性(2)抗原表位(3)T细胞抗原衣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4)共同抗原(5)交叉抗原(6)耐受原与变应原2 .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靠性抗原ITD-AG)和胸腺非依靠性抗原(T1.AG)(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⑴概念(2)种类(3)与一般抗原的区分(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4佐剂⑴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考点纵览】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 .抗原表位(CPitoPc):又称抗原确定孩,是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的特定部位或化学基团。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卷四)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试题及答案(卷四)A型题1.介导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是A.MHC抗原B.Rh抗原C.组织特异性抗原D.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E.ABO血型抗原2.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是A.同种反应性B细胞B.NK细胞C.同种反应性T细胞D.巨噬细胞E.树突状细胞3.T细胞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直接识别特点不包括A.由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同种异型MHC分子复合物B. 参与直接识别的APC是供者来源的APCC.直接识别机制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D. 直接识别有自身MHC限制性,即供者APC表达的MHC必须与受者T细胞相同E.供者MHC抗原需经受者APC处理才能被受者T细胞识别4.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理想的方法是A.移植前对供、受者进行HLA配型B.应用环孢素A治疗C.应用抗CD3抗体治疗D.诱导移植耐受E.加强移植后的免疫监测5.在ABO血型不符的供、受者间进行肾移植时,易发生A.超急性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E.迟发性排斥6.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的发生情况不包括A.受者与供者间HLA型别不相配合B.移植物中含足够的免疫细胞,尤其是成熟的T细胞C. 受者处于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D. 受者与供者间ABO血型不相配合E.新生儿接受大量输血也可能发生7.GVHR最常见于A.骨髓移植B.肾移植C.心脏移植D.肝移植E.角膜移植8.环孢素A(CsA)抑制排斥反应的机制主要是通过A.抑制T细胞产生IL-2,并抑制活化T细胞表达IL-2受体B.抑制APC的抗原提呈功能C.抑制B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应答D.抑制CTL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E.抑制NK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9. 下列哪种移植后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A.同种皮肤移植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C,异种心脏移植D.同卵双生肝移植E.亲子间的肾移植10.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识别特点不包括A.有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两种方式B.直接识别不受自身MHC分子的限制性C.间接识别有自身MHC限制性D.间接识别较直接识别速度快E.直接识别机制引发的排斥反应先于间接识别机制11.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效应的主要是A.特异性抗体B.CD8+CTL细胞C.NK细胞D.CD4+Th1细胞E.γδT细胞12.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A.自体移植B.同种同基因移植C.同种异基因移植D.异种移植E.以上均不是13. 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A.HLA-DPB.HLA-DRC.HLA-AD.HLA-BE.HLA-C参考答案A型题1.A2.C3.D4.D5.A6.D7.A8.A9.D 10.D 11.A 12.C 13.BA型题1.免疫学诊断的依据是A.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B.抗原抗体的浓度C.抗原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D.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E.抗原抗体的比例2.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A.电解质、pH值和反应体积B.温度、pH值和反应体积C.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D.电解质、pH值和温度E.电解质与温度3.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如抗体浓度大于抗原浓度,则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中间D.呈多条沉淀线E.以上均不是4.下列免疫学测定方法敏感性最高的是:A.沉淀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ELISAD.放射免疫测定E.间接凝集反应5.临床诊断伤寒或副伤寒所用的肥达反应(Widal,s test)属于A.玻片凝集反应B.试管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反应D. 沉淀反应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6.T细胞功能的体内检测试验是A.形态计数法B.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检测C.MTT比色法D.3H-TdR掺入法E.凋亡细胞检测法7.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哪种成分?A.抗体B.补体C.抗原D.抗原抗体复合物E.以上均不是8.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哪类细胞的功能?A.T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B细胞E.树突状细胞9.常用的检测细胞毒效应的方法是:A. 31P掺入法B. 125I释放法C. 51Cr释放法D. 移动抑制试验E.形态学检测法10.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11.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A.酶标抗A抗体B.未标记的抗A抗体C.酶标抗原AD.未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E.酶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12.ABO血型的鉴定方法常用A.玻片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 试管凝集反应D.抗球蛋白试验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13. 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相比较,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都是抗原抗体的反应B.都需要电解质参与C.沉淀反应的抗原是可溶性抗原或颗粒性抗原D.凝集反应的抗原是颗粒性抗原E. 两种反应均可用来定性或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14. 列哪项指标可以评价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A.CD2+/CD3+细胞比值B.CD3+/CD4+细胞比值C.CD3+/CD8+细胞比值D.CD4+/CD8+细胞比值E.CD2+/CD4+细胞比值15. 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方法是:A.硝基蓝四氮唑氮(NBT)试验B.白细胞计数C.溶血空斑试验D.细胞毒试验E.移动抑制试验16. 下列哪种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测?A.间接凝集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单向琼脂扩散试验17. E花环试验可用于:A.T细胞功能测定B. T细胞的分离C. B细胞功能测定D. CD4+T细胞计数E.NK细胞功能测定18. T细胞能形成E花环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A.CD2B. CD3C. CD4D.CD5E.CD819. 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抗体带正电B.抗体带负电C.电渗作用D.电泳作用E.抗体不带电荷20.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罗丹明荧光素(RB200)C.伊文思蓝D.藻红蛋白E.金胺参考答案A型题1.C2.D3.A4.D5.B6.B7.C8.D9.C 10.C11.B 12.A 13.C 14.D 15.A 16.D 17.B 18.A 19.C 20.A A11.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B.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C.注射胸腺肽治疗恶性肿瘤D.静脉注射CIK细胞治疗肿瘤E.注射风抗毒素治疗白喉2.有关活疫苗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A.接种量少B.接种次数少C.易保存D.免疫效果好E.有效免疫力维持时间长3.肿瘤疫苗与传统疫苗的主要区别是:A.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预防B.传统疫苗主要用于疾病的治疗C. 肿瘤疫苗主要用于肿瘤的治疗D. 肿瘤疫苗是人工被动免疫疗法E.肿瘤疫苗属于过继性免疫4. 下列哪项不是死疫苗的特点?A.接种剂量较大B.免疫效果好C.一般需接种2-3次D.疫苗较易保存E.不能诱导局部免疫5.下列情况属于人工主动免疫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 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D.通过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的免疫E.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6. 下列情况属于人工被动免疫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 通过患感染性疾病获得的免疫C.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E.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7.关于抗毒素的使用,哪项是错误的?A.可能发生过敏反应B.治疗时要早期足量C.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给儿童多次注射D.对过敏机体应采取脱敏疗法E.注射前应做皮试8.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B.发挥作用较快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D.主要用于预防E.也可以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9.下列哪种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A.抗毒素B.单克隆抗体C.丙种球蛋白D.类毒素E.基因工程抗体10. 未来疫苗的首要任务是:A. 抗感染B.抗肿瘤C.计划生育D. 防止病理损伤E.脱敏治疗11.通过理化方法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有效免疫原成分制作的疫苗,称为A.合成肽疫苗B.结合疫苗C.亚单位疫苗D.重组抗原疫苗E.亚细胞疫苗12.分子疫苗不包括A.合成肽疫苗B.重组载体疫苗C.DNA疫苗D.卡介苗E.重组抗原疫苗13.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免疫毒素是指A.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单抗)B.抗肿瘤单抗与放射性核素的交联物C.抗肿瘤单抗与抗癌化疗剂的交联物D.抗肿瘤单抗与毒素的交联物E.抗肿瘤单抗与酶的交联物14.免疫抑制剂不能用于治疗A.自身免疫病B.免疫缺陷病C.超敏反应D.移植排斥反应E.炎症参考答案A型题1.B2.C3.C4.B5.C6.D7.C8.B9.D 10.A11.C 12.D 13.D 14.B【A型题】1.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作用是A.特异性识别抗原B.吞噬作用C.呈递抗原信息D.抗肿瘤E.分泌活性介质,调节免疫应答2.能被CD4+ T细胞识别结合的分子是A.MHC-I 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抗原肽—MHC-I类分子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E.HLA-DM3.对肿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B细胞D.CTLE.NK4.T细胞不具有的生物学作用是A.直接杀伤靶细胞B.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C.介导ADCC效应D.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E.产生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5.细胞免疫应答产生的炎症反应主要是由A.TH0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B.TH1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C.TH2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D.CTL细胞分泌的颗粒酶引起E.M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6.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抗原限制的是A.APC 与Th细胞B.Th细胞与B细胞C.Th细胞与Ts细胞D.CTL细胞与靶细胞(或APC)E.NK细胞与靶细胞7.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正确的提法是A.对TD-Ag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Ag的应答均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C.均产生效应产物D.效应产物的作用都是特异性的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8.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Th1、Th2B.Th1、TsC.Th1、CTLD.Th2、CTLE.Th2、Ts9.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A.Mφ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0再次应答时机体产生抗体的特点是:A.产量高B.亲和力弱C.主要是IgMD.潜伏期长E.维持时间短11.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无关的是A.迟发性超敏反应B.穿孔素溶解靶细胞C.Fas/FasL途径介导细胞凋亡D.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E.分泌IFN-γ抗病毒作用12.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肥大细胞E.NK细胞13.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需要A.巨噬细胞的参与B.CTL细胞的参与C.Th细胞的参与D.TDTH细胞的参与E.NK细胞的参与14.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反应是A.外毒素中和作用B.抗肿瘤免疫作用C.移植排斥反应D.接触性皮炎E.结核结节形成15.体内最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NK细胞E. T细胞16.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A.无需细胞直接接触B.无特异性C.不受MHC限制D.不需要抗原刺激E.具有特异性参考答案:【A型题】1.A;2.B;3.D;4.C;5.B;6.D;7. C;8.C;9.C;10.A;11.D;12.C;13.E;14.A;15.D;16.E。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免疫第四单元免疫细胞

第四单元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和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一、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胚肝或骨髓始祖T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发育分化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一) 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表面标志包括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
表面抗原是指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表面物质;表面受体是指细胞表面能与相应配体结合的结构,有些表面受体可用特异性抗体鉴定,所以也属表面抗原。
T细胞表面标志有T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如CD2/E受体(又称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2,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2,LFA-2)、CD3、CD4、CD8、CD28,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antigen receptor,TCR),有丝分裂原受体。
(二)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TCR是T细胞表面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存在于外周T细胞和某些胸腺细胞表面。
T细胞表面的TCR大多数由α和β两条肽链组成,称为TCRαβ异二聚体,少数T细胞的TCR由γ、δ肽链组成。
TCR每条多肽链的膜外部分通过链内二硫键折叠形成两个功能区,其中近氨基端为可变区(V区),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羧基端为恒定区(C区),是抗原受体的构架部分。
TCR多肽链的膜内部分由一对疏水跨膜多肽和一对位于胞浆内的短小尾肽组成。
T细胞表面TCR与CD3分子结合形成TCR-CD3复合受体分子。
CD3分子由γ、δ、ε、ζ、η五种链组成。
γ、δ、ε与TCRαβ或TCRγδ跨膜区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ζ、η组成ζζ同源二聚体或ζη异源二聚体,转导TCR-CD3介导的活化信号。
TCR/α、β不能直接结合游离的抗原分子,只能识别、结合经APC加工处理后,表达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历年真题解析】1.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 (2001)A.抗原识别受体B.C3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D.CD3分子E.有丝分裂原受体答案:D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内发育为成熟的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目录医学免疫学 (1)第一单元绪论 (1)第二单元抗原 (2)第三单元免疫器官 (4)第四单元免疫细胞 (6)第五单元免疫球蛋白 (12)第六单元补体系统 (16)第七单元细胞因子 (18)第八单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20)第九单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22)第十单元免疫应答 (23)第十一单元粘膜免疫 (26)第十二单元免疫耐受 (28)第十三单元抗感染免疫 (30)第十四单元超敏反应 (31)第十五单元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2)第十六单元免疫缺陷病 (35)第十七单元肿瘤免疫 (37)第十八单元移植免疫 (38)第十九单元免疫学检测技术 (40)第二十单元免疫学防治 (42)医学免疫学第一单元绪论一、A11、哪项不是免疫的概念A、识别大分子异物B、清除大分子异物C、维持自身稳定D、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E、对机体有害2、免疫对机体A、是有益的反应B、是有害的反应C、有益也有害的反应D、无益也无害的反应E、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益,在一定条件下有害3、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具有A、特异性B、记忆性C、识别自己非己D、非特异性E、耐受性4、免疫是指A、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耐受,对非己抗原排斥的一种生理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E、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正常状态下对机体有益,可抵御外界病原入侵。
【该题针对“免疫学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71076】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免疫是把双刃剑,正常情况下可抵御外界病原入侵,可病理条件下可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题针对“第一章绪论单元测试,绪论,免疫学概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71072】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1.特异性(specificity)2.记忆性(memory)3.耐受性(immunotolerance)4.获得性(adaptiveness)5.排他性(discrimination)6.多样性(diversity)7.转移性(transferability)【该题针对“第一章绪论单元测试,绪论”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071068】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耐受,对非己抗原排斥的一种生理功能。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考试大纲

(5)与疾病的关系
3.适应性免疫应答
(1)概念
(2)分类
(3)特点
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3)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双信号
(2)Th1细胞的效应
(3)Th2细胞的效应
(2)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5.Ⅳ型超敏反应
(1)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2)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基本概念
(1)自身免疫的概念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2.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
(1)自身抗体介导
(2)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
(1)隐蔽抗原的释放
(1)结构
(2)分布
(3)主要功能
5.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2)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3)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4)HLA的生理学意义
十、免疫应答
1.基本概念
(1)免疫应答
(2)免疫应答的类型
(3)免疫应答的过程
2.固有免疫应答
(1)概念
(2)固有免疫识别
(3)组成
(2)干扰素
(3)肿瘤坏死因子
(4)集落刺激因子
(5)趋化因子
3.细胞因子受体
基本概念
4.细胞因子的功能
概念
5.细胞因子与疾病
(1)疾病的发生
(2)疾病的诊断
(3)疾病的治疗
八、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基础医学综合)-医学免疫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论【考纲要点】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免疫(immunity)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如外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和自身衰老、凋亡、癌变的体细胞等),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保护性机制。
2.免疫系统的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3.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历年试题】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考纲要点】1.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2.外周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考点纵览】1.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2.骨髓是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NK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
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3.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5.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6.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7.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8.MIS的主要功能:产生IgA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历年试题】1.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C)——2013年A.胸腺B.脾脏C.扁桃体D.骨髄E.肝脏2.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2010年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器官E.脾3.免疫应答发生的基地是(D)——2010年A.骨髓B.淋巴结C.胸腺D.外周免疫器官E.脾.第三章抗原【考纲要点】1.基本概念(1)抗原及其特性(2)抗原表位(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4)共同抗原(5)交叉抗原(6)耐受原与变应原2.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1)概念(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4佐剂(1)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考点纵览】1.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指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抗原表位(epitope):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相应抗体或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的特定部位或化学基团。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3.线性表位:一段顺序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4.构象表位: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
5.异嗜性抗原,又叫Forssman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7.同种异型抗原:来自同一种属基因型不同的其他个体的抗原8.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的自身组织成分。
【历年试题】1.佐剂的功能不包括(A)——2012年A.作用于T细胞抗原受体B.激活抗原提呈细胞C.延长抗原的体内滞留时间D.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E.增获免疫应答2. 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T细胞的辅助抗原称为(D)——2010年A.完全抗原B.半抗原C.TI-AgD.TD-AgE.共同抗原3. 抗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主要依赖于(D)——2010年A.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B.抗体的电荷C.抗原和抗体的浓度D.抗原和抗体的构象E.免疫球蛋白的类别4.病毒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脱离免疫逃逸状态(E)——2010年A.病毒基因高频突变B.病毒急性感染期C.免疫抑制D.分子模拟E.干扰抗原提成第四章抗体【考纲要点】1.基本概念(1)免疫球蛋白(Ig)(2)抗体(Ab) 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3)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3.免疫球蛋白的类型(1)免疫球蛋白的类及亚类(2)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亚型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的特性和功能(2)IgM的特性和功能(3)IgA的特性和功能(4)IgE的特性和功能(5)IgD的特性和功能6.抗体的制备(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人源化抗体【考点纵览】1.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抗体(Ab):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3.基本结构(以IgG为例)单体:由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eavy chain,H)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ight chain,L)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链结构。
每条轻链与一条重链结合,两条重链相互联结,位于上端的两个臂由易弯曲的铰链区连接到主干上形成“Y”形分子。
单体结构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
4.特异性结合抗原1.激活补体2.Fc段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R) 3.穿过胎盘和粘膜5.IgG: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75-80%;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水平;单体、半衰期较长,亲和力高,是再次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大多数抗细菌、病毒的抗体、抗毒素和某些自身抗体是IgG。
发挥调理作用、ADCC、激活补体;通过胎盘。
6.IgM:分子量最大,巨球蛋白,多数血浆中存在的游离IgM为五聚体;是在生物进化和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也是在抗原刺激的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在胚胎后期开始合成,若脐带血中IgM增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某些病毒);感染过程中血清IgM增高,说明近期感染;半衰期较短、亲和力低;类型:天然血型抗体、类风湿因子、BCR的主要成分(mIg)、抗菌抗体;免疫效应: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15倍,原因见补体章节。
因此主要发挥溶菌、溶血、早期防御作用。
7.IgA :分型:血清型和分泌型。
以后者为主。
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分布:是分泌液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于胃肠道、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泪液;免疫效应:对蛋白酶水解有一定抵抗力,能在局部消灭微生物,阻止病原体入血,是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新生儿可从初乳中获得,是自然被动免疫的重要方式。
8.IgD:血清浓度低,功能不清,B细胞表面的膜型IgD(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B细胞活化或变为记忆B细胞后,mIgD逐渐消失。
9.IgE:血清中含量最少;亲细胞抗体,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支气管、胃肠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这些部位常是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场所。
【历年试题】1.决定免疫球蛋白类别的结区是(C)——2012年A.重链恒定区B.轻铍恒定区C.轻铍可变区D.铰链区E.重链可变区2.可以通过血胎屏障的抗体是(E)——2011年A.IgAB.IgMC.IgED.IgDE.IgG3.具有亲细胞作用的抗体是(C)——2010年A.IgMB.IgDC.IgED.IgGE.IgA第五章补体系统【考纲要点】1.基本概念(1)补体的概念(2)补体系统的组成2.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旁路激活途径(3)凝集素激活途径3.补体激活的调节(1)补体的自身调控(2)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膜攻击复合物介导的生物学作用(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5.补体与临床疾病(1)补体与疾病的发生(2)补体与疾病诊治【考点纵览】1.补体系统概念: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补体蛋白以非活化的蛋白前体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2.补体系统的组成包括: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介导补体生物学效应的受体3.在进化和感染过程中,依次出现的激活途径是旁路激活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
一般说来,经典途径的活化总是在机体已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应答后开始的,而替代途径的活化则可早于经典途径,对微生物的早期感染具有防御作用。
这种命名的不合理源于对旁路途径的认识远远晚于经典途径。
4.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包括:细胞溶解作用、调理作用、引起炎症反应、清除IC。
参与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特异免疫反应的是()。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B.补体C.溶菌酶D.肿瘤坏死因子-αE.细胞免疫法【历年试题】1.参与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的是(E)——2012年A.IgEB.LPSC.IgDD.IgAE.IgM第六章细胞因子【考纲要点】1.基本概念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的种类(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5)趋化因子3.细胞因子受体基本概念4细胞因子的功能概述5.细胞因子与疾病(1)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诊断(3)疾病的治疗【考点纵览】1.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2.细胞因子的功能: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造血3.白细胞介素(inteleukin,IL)最初因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而命名,现发现来源、作用的靶细胞均很广泛。
生物学活性:介导、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炎症过程等。
4.干扰素(interferon,IFN)生物学活性: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杀瘤、抑瘤作用:损伤血管、促血栓形成;免疫调节:5.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6.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招募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进入感染发生的部位。
7.生长因子(grouth factor,GF):指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历年试题】1.Th1细胞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B)——2011年A.IL-1B.IL-2C.IL-3D.IL-4E.IL-52.促进IgE产生的细胞因子(D)——2011年A.IL-1B.IL-2C.IL-3D.IL-4E.IL-5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考纲要点】1.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及应用2.黏附分子概念及功能【考点纵览】1.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lineage)、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2.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的分子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