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

合集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诊断:
1、低效型呼吸型态: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脏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疼痛:胸痛,与脏层胸膜破裂,引流管置入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气胸复发的知识。

4、焦虑:与呼吸困难、胸痛,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关。

二、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2、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水柱波动情况。

3、观察有无并发症的护理。

三、护理措施:
1、按呼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②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

3、症状处理:
①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②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③妥善固定引流管,备两把血管钳于床旁。

4、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四、健康教育 :
1、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

2、避免气胸的诱发因素,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3、吸烟者应指导戒烟。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及伤疼痛等情况。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有无皮下气肿。

4、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厘米,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

二、护理措施1、保持管道密闭: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管及水封瓶1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②引流瓶应低于患者胸壁引流装置各连接处是否密封、牢固,以免发生漏气或滑脱。

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管及水封瓶1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②引流瓶应低于患者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厘米,依靠重力引流,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3、观察引流,保持通畅:①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和阻塞。

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

②密切观察水封瓶内长玻璃管中水柱波动的情况,以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

若引流不畅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捏挤引流管、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变换体位等方式,促使其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③根据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促进肺复张;经常改变体位,有助于引流。

4、拔管指征:一般引流管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引流颜色明显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或气促,即可考虑拔管。

5、拔管后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试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试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试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试述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先进有效的引流方法,它可以有效减少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在我国,它已经在胸外科、心外科等临床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胸腔闭式引流护理1.患者胸部的护理。

在患者胸部进行引流前,要对患者的胸部有足够的护理,特别是患者所在的部位,应充分清洁,避免细菌侵入。

2.护理管路。

在护理管路时,要保证管路的清洁,避免受污染。

管路及引流系统应定期检查,及时清洁和更换,并且要确保管路及引流系统的完整性。

3.注意患者的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濒死状态的引流技术,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始终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1.认真调节护理管路,以避免管路内的压力过大,引起患者不适或者病情加重。

2.应定期检查胸腔闭式引流吸液管的管壁,保证引流管路的完整性。

3.注意检查引流管及引流系统,及时清洁和更换。

4.监测患者的血气指标,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处理。

5.护士应熟悉各种引流技术,正确使用引流管路,以避免护理不当引起的伤及疾病。

6.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护士的情绪稳定,不要紧张或情绪低落,以免影响护理质量。

7.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之,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有效的引流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

但是,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时,护士还需要加强以上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护理的质量,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1、术后护理常规1.1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

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1.2 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

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

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

1.3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出液体时,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并作记录。

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

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

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术后护理

精选版课件ppt
31
异常情况分析3
3、引流不畅 堵塞: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及升高的膈肌
堵塞。
引流管:引流管过软,被肋间肌夹压闭塞致流通不畅;引流 管滑脱,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胸腔 内段的引流管过长,以至打折扭曲等等。
处理:一般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盐水冲管而得到解决。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1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和呼吸科一 项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能为血胸、气胸、 胸腔积液患者提供必要的术后支持,减轻 病痛,促进疾病的康复。而引流术后护理 要点多,操作繁琐复杂,是我们应该掌握 的一个重点内容。
.
精选版课件ppt
2
主要内容:
1、胸膜腔的解剖及生理特征 2、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原理、临床意义 3、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症、引流管的放
(2)水柱无波动
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应
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
(3)水柱波动过大,超过6~10cmH2O:提示肺不张或残腔大。
(4)波动范围<3 cm时,多提示引流不畅或漏气。
上:多提肺
已复张,胸腔内压建立
(5)水柱位置:
(水平面参照物)
下:示胸
腔内正压,有气胸。
(6)深呼吸或咳嗽时水封瓶内出现气泡,提示有气胸或残腔内积气多。
精选版课件ppt
27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5
拔管: ①引流完成 ②肺扩张良好 1、生命体征稳定。 2、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3、引流量很少,24h引流量小于100ml(48~72h后气体流尽
或液体<50ml/d、脓液<10ml/d ) 。 4、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X光、查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概念】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引流管置于密闭式水封瓶的下面,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以重建胸膜腔负压的一种方法。

【目的】1.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血、积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

2.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

3.促使术侧肺膨胀,防止感染。

【护理措施】1.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1.1引流管应安管正确,衔接紧密。

1.2水封瓶长管置于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位。

1.3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引流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

1.4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2.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2.2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防止引流液逆流。

2.3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2.4每48小时更换水封瓶。

3.保持引流通畅3.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3.2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防止导管堵塞。

3.3为患儿更换体位或搬动患儿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脱出、打折,必要时双钳夹闭引流管后,再行更换体位。

4.观察和记录4.1水柱波动: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

4.2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5.拔管5.1指征:胸膜腔引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小时内引流量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患儿无呼吸困难,经X线检查证实肺膨胀良好,可拔管。

5.2方法: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口,随后做好局部包扎与固定。

5.3拔管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无菌敷料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

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

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每日更换水封瓶。

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

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 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目的:1、使气体、液体、血液、脓液从胸膜腔排出促进肺复张,恢复胸腔负压。

2、平衡左右胸膜腔的压力,预防纵隔移位。

3、预防和治疗胸膜腔的感染。

(二)、工作原则:妥善固定,防止管路意外脱出;保持管路的密闭性、通畅性。

(三)、置管部位多遵循以下原则:1、排出气体:胸管置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

2、引流液体:胸管置于患侧第7~8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

3、引流脓液:胸管置于脓腔最低点,上肺叶切除术患者放置2根胸管,上面排气,下面排液,全肺切除术患者胸管夹闭。

(四)引流管护理1、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使用前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

保持连接处紧密,防止滑脱。

长管在液面下2~3cm,更换时夹闭胸管并倒入无菌生理盐水500mL。

2、水封瓶位于胸部以下60~100cm,保持直立,禁止高于胸部。

在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防止胸管受压、打折、扭曲、脱出,保持胸管通畅,下床活动时嘱患者从术侧(带胸管侧)下床,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且保持平稳,保证长管没入液面下。

外出检查前须将引流管夹闭,以防胸引瓶位置过高造成液体反流,漏气明显的患者不可夹闭胸管,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

(五)观察1、注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颜色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淡红色,若出血量多于每小时100mL,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有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并观察血压、心率、尿量及意识变化;3、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4、遵医嘱加快补液速度及使用止血药;5、必要时做好剖胸探查的准备。

3、注意观察瓶底引流管波动情况。

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胸腔管波动范围缩小在-2 ~-4cm之间。

正常情况下,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无波动或波动大于6cm应及时评估;评估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无气泡溢出,以判断胸腔闭式引流是否漏气;听诊呼吸音弱,提示肺膨胀不全、残腔大,应鼓励病人咳嗽或吹气,促使肺部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
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注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以保证引流管通畅。

随时注意引流管有无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水封瓶玻璃管水柱是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

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提示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予以注意。

若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引流管被血块堵塞或引流管被压迫、扭曲,失去引流作用,所以术后初期要经常挤压引流管。

二是肺膨胀良好,已无残腔,此为正常现象。

在吸气时,若水柱明显升高,波动范围过大,则提示有气道阻塞,肺表面或支气管残端有漏气或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应立即告诉医师作及时处理。

1.胸管与水封瓶之间引流系统,均应完全密封,固定牢固,切勿漏气。

这避免空气进
入胸膜腔,水封瓶玻璃管应置于液平面以下2~3cm保持直立位。

胸腔闭式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条严密包盖。

如水封瓶被打破或更换时,必须确切钳夹引流管,以避免造成张力性气胸。

2.水封瓶位置。

水封瓶位置不可高于胸部,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处,勿使水
封瓶倒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腔。

3.以预防感染。

一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
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4.准确地记录胸腔液量和质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胸液应自血性逐渐转变为血清样。

5.拔管指征:术后48小时听诊,术侧肺呼吸音清晰,引流量少,24小时小于50~100ml,
胸液呈血清样,引流管水柱波动小,胸透证实术侧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液;全肺切除后,如胸腔引流不多,呈血清样,24~48小时即可拔管;术中污染严重者,胸腔引流时间可适当延长,直至肺膨胀良好,胸液量少而清澈,无发热等感染征象,方可拔管;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引流已阻塞,失去引流作用者可拔管。

拔管后可采取穿刺、抽液、抽气等方法使肺膨胀;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清晰,夹管24小时以上无气急者。

6.拔管后注意事项:拔管后不要让患者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
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

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孔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

有些患者拔管后2天仍有胸液从引流口漏出,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作相应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