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苏原第3章习题
(完整版)2019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练习题及答案.doc

l l t i i t i r i r f r简答题1. 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框架是平面结构,主要由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层剪力及倾覆力矩。
框筒是空间结构,沿四周布置的框架参与抵抗水平力,层剪力由平行于水平力作用方向的腹板框架抵抗。
倾覆力矩由腹板框架和垂直于水平力方向的翼缘框架共同抵抗。
框筒结构的四榀框架位于建筑物周边,形成抗侧、抗扭刚度及承载力都很大的外筒,使建筑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框筒结构的适用高度比框架结构高得多。
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哪些方法? 计算等效水平地震作用是将地震作用按水平和竖直两个方法分别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又分为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振型分解法两种方法。
3.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设计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保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在震不倒的目标实现。
9.什么是地震系数、动力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g 的比值。
动力系数: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相对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最大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积。
4.延性和延性比是什么?为什么抗震结构要具有延性? 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
构件延性比: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当受拉钢筋屈服后,进入塑性状态,构件刚度降低,随着变形迅速增加,构件承载力略有增大,当承载力开始降低,就达到极限状态。
延性比是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
结构延性比:对于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某个杆件出现塑性铰时,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但结构刚度只略有降低;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结构也会出现“屈服现象”即结构进入塑性变形迅速增大而承载力略微增大的阶段,是“屈服”后的联塑性阶段。
结构的延性比通常是指达到极限时顶点位移与屈服时顶点位移的比值。
5.什么是概念设计? 结构概念设计是保证结构具有优良抗震性能的一种方法。
完整word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苏原_第3章习题

1201212(...)cos cos cos n nz z s s sn W a a a B B B βμμμμω=+++第三章3.1 计算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的目的是什么?二者计算有何异同?答:(1)总风荷载是建筑物各表面承受风作用力的合力,是沿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计算总风荷载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抗侧力结构的侧移及各构件内力。
局部风荷载是用于计算结构局部构件或围护构件与主体的连接。
(2)二者的异同:二者都用下列公式计算但计算局部风荷载的时候采用的是部风荷载体型系数。
3.2 对图3-13结构的风荷载进行分析。
图示风的作用下,各建筑立面的风是吸力还是压力?是什么方向?结构的总风荷载是哪个方向?如果要计算与其成90°方向的总风荷载,其大小与前者相同吗?为什么?3.3 计算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总风荷载。
结构平面即图3-13的平面,16层,层高3m ,总高度为48m 。
由现行荷载规范上找出你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值,按50年重现期计算。
求出总风荷载合力作用线及其沿高度的分布。
3.4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用哪几个特征量来描述?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什么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可用三个量来描述:强度(由振幅值大小表示)、频谱和持续时间。
(2)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强烈地震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一般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可能不大;而有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3.5 什么叫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卓越周期与场地有什么关系?卓越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有何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是指地震功率谱中能量占主要部分的周期。
(2)卓越周期与场地的关系:硬土的卓越周期短;软土的卓越周期长。
(3)卓越周期T与特征周期Tg间的关系应理解为: 二者都是场地固有周期T0的不同预测值, 因预测方法不同而冠以不同的名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苏原-第3章习题

1201212(...)cos cos cos n nz z s s sn W a a a B B B βμμμμω=+++第三章3.1 计算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的目的是什么?二者计算有何异同?答:(1)总风荷载是建筑物各表面承受风作用力的合力,是沿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计算总风荷载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抗侧力结构的侧移及各构件内力。
局部风荷载是用于计算结构局部构件或围护构件与主体的连接。
(2)二者的异同:二者都用下列公式计算但计算局部风荷载的时候采用的是部风荷载体型系数。
3.2 对图3-13结构的风荷载进行分析。
图示风的作用下,各建筑立面的风是吸力还是压力?是什么方向?结构的总风荷载是哪个方向?如果要计算与其成90°方向的总风荷载,其大小与前者相同吗?为什么?3.3 计算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总风荷载。
结构平面即图3-13的平面,16层,层高3m ,总高度为48m 。
由现行荷载规范上找出你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值,按50年重现期计算。
求出总风荷载合力作用线及其沿高度的分布。
3.4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用哪几个特征量来描述?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什么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可用三个量来描述:强度(由振幅值大小表示)、频谱和持续时间。
(2)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强烈地震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一般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可能不大;而有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3.5 什么叫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卓越周期与场地有什么关系?卓越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有何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是指地震功率谱中能量占主要部分的周期。
(2)卓越周期与场地的关系:硬土的卓越周期短;软土的卓越周期长。
(3)卓越周期T与特征周期Tg间的关系应理解为: 二者都是场地固有周期T0的不同预测值, 因预测方法不同而冠以不同的名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复习题及答案1 名词解释1.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 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9.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1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21.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22.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
是影响重力∆-P 效应的主要参数。
23. 抗推刚度(D ):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24.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28.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3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
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42.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
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5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苏原

1.某高度为55m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关于其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框架三级、剪力墙二级。
2.在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剪力墙结构中,应设计成为强墙肢、弱连梁;3.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受拉纵筋配筋率越高,则梁的延性越差.4.计算中发现连梁配筋过大时,可以采用减少连梁的内力的方法是降低连梁截面高度1.延性框架的主要设计原则有哪些?1)强柱弱梁2)强剪弱弯3)强核心区、强锚固4)限制轴压比、加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局部加强。
2.联肢剪力墙的连续化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有哪些?1)忽略连梁的轴向变形(各墙肢的水平位移完全相同);2)各墙肢任何高度上各截面转角和曲率相等(连梁反弯点在中点);3)各墙肢截面、各连梁截面及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全高是相同的。
3.影响框架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规律如何?1)结构总层数及该层所在位置; 2)梁柱线刚度比; 3)荷载形式; 4)上层梁与下层梁刚度比; 5)上、下层层高比。
影响规律:反弯点向约束作用小的一端移动。
4.试回答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刚度特征值λ的含义及其对结构的变形的影响如何?刚度特征值是反应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相对数量(强弱)的参数;λ越大结构的剪切型变形成分越多、λ越小结构的弯曲型变形成分越多。
5.为什么说扭转只能近似计算?1)在扭转计算中结构刚心位置的计算是将各主轴方向抗侧力结构单元按平面结构假定且只考虑结构平动进行计算的,实际上平面外结构也参与抗扭:刚心不准确; 2)施工偏差等因素使得风荷载合力作用线和水平地震作用合力作用线(质心)位置存在误差:扭转偏心矩不准确; 3)扭转计算是在楼板刚性假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抗侧力结构的层剪力分配不准确;4)不同结构体系、不同层的位置,扭转偏心矩的大小、方向不同; 5) 地震作用的扭转分量没有考虑。
6.不规则结构中的平面不规则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判定?1)扭转不规则: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的1.2倍;2)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尺寸的30%;3)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楼板典型宽度的50%、开洞面积大于该楼层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第3章课后自测答案

房屋建筑混凝⼟结构设计第3章课后⾃测答案第3章多层建筑框架结构3.1 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题⽬1()是为了避免⼚房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和损坏⽽设置的。
选择⼀项:A. 隔离带B. 伸缩缝C. 防震缝D. 沉降缝正确答案是:沉降缝题⽬2伸缩缝从()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由地变形,防⽌房屋开裂。
选择⼀项:A. 地基底⾯B. 基础底⾯C. 基础顶⾯D. 地基顶⾯正确答案是:基础顶⾯3.2 框架结构布置及柱梁截⾯尺⼨题⽬1采⽤(),有利于提⾼框架结构建筑的横向侧移刚度,并且由于横向跨度⼩于纵向跨度,故⽽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选择⼀项:A.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B.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C. 混合承重体系D.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正确答案是:横向框架承重体系题⽬2采⽤(),其优点在于开间布置⽐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因此在实际⼯程中采⽤较少。
选择⼀项:A. 混合承重体系B.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C.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D.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正确答案是:纵向框架承重体系题⽬3采⽤(),其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纵横两个⽅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作性能。
选择⼀项:A. 混合承重体系B.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C.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D. 斜向框架承重体系正确答案是:混合承重体系3.3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题⽬1在框架结构内⼒和位移计算中,考虑到(),计算框架梁截⾯惯性矩I时应考虑其影响。
选择⼀项:A. 框架柱的稳定性影响B. 框架节点的塑性铰影响C. 现浇楼板可以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的作⽤D. 框架梁的抗扭刚度影响正确答案是:现浇楼板可以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的作⽤题⽬2计算框架梁截⾯惯性矩I时应考虑现浇楼板对它的影响,为⽅便设计,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的截⾯惯性矩取为()。
(I0为矩形截⾯梁的截⾯惯性矩)选择⼀项:A. 1.2 I0B. 1.5I0C. 2 I0D. I0正确答案是:2 I03.4 框架结构的内⼒计算之分层法题⽬1采⽤分层法进⾏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下的内⼒计算时,可近似地按⽆侧移框架进⾏分析。
结构设计原理 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解:查表f sd =280MPa ,f cd =11.5MPa ,f td =1.23MPa ,ξb =0.56令a s =40mm ,则h 0=h -a s =500-40=460mm 。
b f M h h x cd d 02020γ--==mm 1.1662505.11101800.1246046062=⨯⨯⨯⨯--x <ξb h 0=0.56×460=257.6mm 满足要求。
24.17052801.1662505.11mm f bx f As sd cd =⨯⨯==选424,As=1810mm 2, b min =5×30+4×27=258mm > b =250mm ,不满足要求。
重选328,As=1847mm 2,b min =4×30+3×30.5=212mm < b =250mm ,满足要求。
h 0=h -a s =500-(30+15)=455mm 。
%=%,取2.02.0%198.028023.14545min min ρρ<=⨯==sd td f f 。
%2.0%6.14552501847A min 0=>=⨯=ρρbh s =,满足要求。
习题2:解:查表f sd =195MPa ,f cd =11.5MPa ,f td =1.23MPa ,ξb =0.62由4Φ18得As =1018 mm 2,由a s =40mm ,得h 0=h -a s =500-40=460mm 。
%=%,取28.02.0%28.019523.14545min min ρρ>=⨯==sd td f f , %28.0%9.04602501018A min 0=>=⨯=ρρbh s =,满足要求。
mm b f As f x cd sd 0.692505.111018195=⨯⨯==,x <ξb h 0=0.62×460=285.2mm 满足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练习题及答案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 分,共15 分)1. 关于高层建筑考虑风荷载的概念,下列何项正确?[A] 高层建筑的风荷载是主要荷载,其基本风压值w0 的采用与多层建筑相同,按30年一遇的最大10 分钟平均风压来确定;[B] 高层建筑的风振系数,与建筑物的刚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刚度越大,建筑物的风振影响就越大;[C] 高层建筑计算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时,都要考虑地面粗糙程度的影响;2. 下列高层建筑中,计算地震作用时何者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1] 建筑设防类别为乙类的高层建筑;[2] 建筑设防类别为甲类的高层建筑;[3] 高柔的高层建筑;[4] 刚度和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的高层建筑。
[A] [2] [4];[B] [1] [3];[C] [1] [2];[D] [3] [4];3. 抗震设计时,超过多少高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风荷载效应与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A] 40m;[B] 60m;[C] 80m;[D] 100m;[D] 所有的高层建筑,都要考虑风振系数大于1.0 的风振影响。
4、高层建筑中()在结构分析和设计中起主要作用。
A、水平作用B、竖向作用C、风荷载D、结构自重5、假设一栋住宅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高度为80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结构体系最合适。
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筒体结构D、框筒结构6、计算框架结构梁截面惯性矩I时考虑楼板影响,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
A、2I0B、1.5I0C、1.2I0D、I0二、名词解释1、概念设计2、内力组合3、位移组合4、等效角柱发(教材p238)三、填空题1、不设或增大伸缩缝间距的措施有:、、、、留后浇带。
(教材p28)2、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按其重要性可分为:、、三类。
3、水平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方法有;、、4、变形缝指:、、。
(教材p30)简答题1. 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标准答案】框架是平面结构,主要由于水平力方向平行的框架抵抗层剪力及倾覆力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12(...)cos cos cos n nz z s s sn W a a a B B B βμμμμω=+++第三章3.1 计算总风荷载和局部风荷载的目的是什么?二者计算有何异同?答:(1)总风荷载是建筑物各表面承受风作用力的合力,是沿高度变化的分布荷载,计算总风荷载的目的是为了计算抗侧力结构的侧移及各构件内力。
局部风荷载是用于计算结构局部构件或围护构件与主体的连接。
(2)二者的异同:二者都用下列公式计算但计算局部风荷载的时候采用的是部风荷载体型系数。
3.2 对图3-13结构的风荷载进行分析。
图示风的作用下,各建筑立面的风是吸力还是压力?是什么方向?结构的总风荷载是哪个方向?如果要计算与其成90°方向的总风荷载,其大小与前者相同吗?为什么?3.3 计算一个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总风荷载。
结构平面即图3-13的平面,16层,层高3m ,总高度为48m 。
由现行荷载规范上找出你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值,按50年重现期计算。
求出总风荷载合力作用线及其沿高度的分布。
3.4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用哪几个特征量来描述?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什么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可用三个量来描述:强度(由振幅值大小表示)、频谱和持续时间。
(2)结构破坏与地面运动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强烈地震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一般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可能不大;而有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幅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卓越周期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3.5什么叫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卓越周期与场地有什么关系?卓越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有何关系?答:(1)地震地面运动的卓越周期是指地震功率谱中能量占主要部分的周期。
(2)卓越周期与场地的关系:硬土的卓越周期短;软土的卓越周期长。
(3)卓越周期T与特征周期间的关系应理解为: 二者都是场地固有周期T0的不同预测值, 因预测方法不同而冠以不同的名称。
3.6地震作用与风荷载各有什么特点?答:(1)地震作用的特点: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作用产生地面运动,并通过房屋基础影响上部结构,使结构产生震动,这就是地震作用。
地震波会使房屋产生竖向震动和水平震动,一般对房屋的破坏主要是由水平振动造成。
设计中主要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只有震中附近的高烈度区或竖向振动会产生严重后果时,才同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地震地面运动是一种随机振动;强烈地震时加速度峰值或速度峰值(振幅)往往很大,但如果地震时间很短,对建筑物的影响也可能不大。
而有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或速度峰值并不太大,而地震波的特征周期与结构物的基本周期接近,或者振动时间很长,都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影响。
(2)风荷载的特点:风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风压随着风速、风向的紊乱变化而不停的改变,风荷载是随时间而波动的动力荷载,但在房屋设计中一般把它看成静荷载。
在设计抗侧力结构、围护构件及考虑人们的舒适度时都要用到风荷载。
3.7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其概率含义是什么?与设防烈度是什么关系?抗震设计目标要求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处于什么状态?怎样实现?答:(1)小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又称多遇地震;中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又称为基本烈度或设防烈度;大震指该地区50年内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又称为罕遇地震。
(2)抗震设计目标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些目标是通过采取二阶段方法进行抗震设计来实现。
3.8什么是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为什么要采用二阶段设计方法?答:(1)抗震设计的二阶段方法: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阶段,此阶段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此阶段用来检验是否达到了大震不倒的目标。
(2)二阶段设计方法能够实现三水准抗震设防的目标,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采用二阶段的方法。
3.9设计反应谱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技术模型得到的?阻尼比对反应谱有什么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的阻尼比分别多少?答:(1)设计反应谱是通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结构技术模型得到的。
(2)结构自振周期T→∞时各阻尼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均趋近于0,相互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随着阻尼比的增大,不同阻尼值之间谱值相差越来越小;在谱平台段,各周期处的谱值因阻尼而造成的差异差别不大,在下降段,随着阻尼比增高,下降速率越来越低;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特征周期略有变化,但阻尼比在0.01~0.1范围之内变化不大。
(3)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阻尼比取0.05,钢结构取0.02.3.10什么是地震系数k、动力系数β和地震影响系数α?写出α、β、k 的表达式。
β谱曲线有什么特点?答:(1)地震系数0,max /k x g =,即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动力系数0,max /a s x β=,即结构最大加速度反应相对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放大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k αβ=。
(2)由于同一烈度的k 值为常数,β谱曲线形状与α谱曲线形状相同。
3.11 什么是特征周期分组?对设计反应谱有什么影响?答:(1)在相同烈度下,震中距离远近不同和震级大小不同的地震,产生的震害是不同的,如果距离震中较近,则地面运动的频率成分中短周期成分多,场地卓越周期短,对刚性结构造成的震害大,长周期的结构反应较小;如果距离震中远,短周期振动衰减比较多,场地卓越周期比较长,则高柔的结构受地震影响大。
《抗震规范》用设计分组,粗略的反应这一宏观现象。
(2)在分组中,特征周期越大,反应谱曲线平台段越长,长周期结构的地震作用将加大。
3.12 地震作用大小与场地有什么关系?请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原因。
如果两幢相同建筑,基本自震周期是3s ,建造地点都是属于第一组,分别建在Ⅰ类场地和Ⅳ类场地上,它们地震作用相差多少?如果它们建筑地点分别为第一组和第三组,都是建在Ⅳ类场地上,地震作用又相差多少?答:(1)对于同一个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越高,特征周期越大,对长周期结构越不利。
这是因为不同性质的土层对地震波包含的各种频率成分的吸收和过滤效果不同,场地土愈软,软土覆盖层厚度愈大,场地类别就愈高,从而特征周期就愈大。
3.13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哪些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建筑结构?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两种方法:(1)反应谱底部剪力法,它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除基本振型的影响外,高振型的影响比较大,一般高层建筑都要用振型反应谱法考虑多个振型的组合。
该方法又分为平面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空间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14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怎么计算?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多少?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计算重力荷载即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0.85eq E G G ,其中E G 是结构总重力代表值,为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
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指100%的恒荷载、5080%的楼面活荷载和50%的雪荷载之和。
3.15 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方法和步骤如何?为什么在顶部有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答:(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将多自由度体系等效为单自由度体系,只考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总水平地震力,然后再按一定规律分配到各个楼层。
(2)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原因是为了考虑高振型对水平地震力沿高度分布的影响。
3.16n个自由度的结构有多少个频率和振型?频率和周期如何换算?计算结构的频率和振型有哪些方法?为什么计算和实测的周期都要进行修正?如何修正?答:(1)n个自由度的结构有n个频率和振型。
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
(2)计算结构的频率和振型的方法有:理论计算,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和经验公式三大类。
(3)理论方法得到的周期比结构的实际周期长,原因是计算中没有考虑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刚度的增大作用,实际结构的质量分布、材料性能、施工质量等也不像计算模型那么理想,如直接用理论周期值计算地震作用,则地震作用可能偏小,因此必须对周期值(包括高振型周期值)作修正。
框架的修正系数取0.6~0.7,框架-剪力墙取0.7~0.8(非承重填充墙较少时,取0.8~0.9),剪力墙结构取1.0。
另外通过实测方法得到的经验公式,也有局限性和误差,一方面,一个经验公式只适用于某类特定结构,结构变化,经验公式就不适用;另一方面,实测时,结构的变形很微小,实测的结构周期短,它不能反映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实际变形和周期,因此要进行修正。
修正方法为:在应用的经验公式中将实测周期的统计回归值乘以1.1~1.5的加长系数。
3.17试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及效应的步骤。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各振型的效应相加?答:(1)计算步骤:a.将质量集中在楼层位置,n个楼层为n 个质点,有n个振型。
b.在组合前分别计算每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及其效应(弯矩、轴力、剪力、位移等)。
c.进行内力与位移的振型组合。
(2)因为采用了反应谱,由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j 得到的等效地震力是振动过程中的最大值,其产生的内力和位移也是最大值,实际上各振型的内力和位移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般并不相同,因此,不能简单的将各振型的内力和位移直接相加,而是通过概率统计将各个振型的内力和位移组合起来,即振型组合。
3.18平面结构和空间结构一般各取多少个振型进行组合?振型参与系数与振型参与等效重量(或质量)公式有何区别?请参考空间振型的振型参与等效重量公式怎么写?答:(1)对于规则的、假定为平面结构的建筑,一般取前三个振型就够了;但如果建筑较高或柔,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 ,或房屋高度比大于5时,或结构沿竖向刚度很不均匀时,振型数应适当增加,一般要取5~6个振型;如要求精确,可通过检验有效参与重量是否达到90%。
空间结构一般要取9~15个振型,当建筑较高或结构沿竖向刚度很不均匀时,可取更多振型,参与组合的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等效重量达到总重量的90%。
(2)平面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平面振型的等效重量公式(3)空间振型:x 方向地震作用第j 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33222211/()n n xj ji i ji ji ji i ii i x G x y r G γθ===++∑∑等效重量公式:332222211()/()n nxj ji i ji ji ji i i i i G x G x y r G γ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