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西双版纳说课课件

西双版纳说课课件

说教材分析
位置与内容 编写意图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 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 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它 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 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 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是地理科 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另外,本 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另外, 节内容还涉及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问题,渗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 问题,渗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
说板书设计
位置优势 雨林景观 动植物资源 民族风情 政策鼓励 旅游资源 旅游业 崛起 交通运输业
商业
房地产业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了解 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其动植物资源。 其动植物资源。 3.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3.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4.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其 4.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其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5.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5.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
说课人: 说课人:朱丽冰 单 位:巩义市大峪沟镇一中
说课程标准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 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 2.根据有关材料 根据有关材料, 发展的带动作用。 发展的带动作用。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 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说课课件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PPT30页)

说课课件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PPT30页)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及沿途景观,各类湖泊及其特点。 难点: 各类湖泊的分类及成因。
5.教材处理及重点难点突破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旅游地理的特点,首先 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 作、分组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运用知识点逐步突破 重难点,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方法
6、放松心情:最后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视频让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走出教室。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120 .10.21 Wednes day , October 21,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8:41:05 08:41:0 508:41 10/21/2 020 8:41:05 AM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1 日星期 三8时41 分5秒0 8:41:05 21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8时41 分5秒 上午8时 41分08 :41:052 0.10.21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2120.1 0.2108:4108:41 :0508:4 1:05Oc 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21日 星期三8 时41分 5秒We dnesday , October 21,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12020年10月 21日星 期三8 时41分5 秒20.1 0.21
谢谢大家!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自立学习、
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主要采用了自立、合作探究, 分组表演的教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以学生参与 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 心。”为了更好的达到效果,我还辅之于说画同步 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比较归纳法等教 学方法。

旅游文化说课(最终)

旅游文化说课(最终)

介绍
开场白;介绍课程由来、总学时数、课程性 质及与其它课程关系;
板 书 多媒 体课 件
引入
案例1)引入武当山农历三月三庙会盛况录 像;(10min)问题引导:农历三月三庙会 的背景是?若导游无法向游客解释庙会由来 及注意事项,会出现什么情况?案例2)引 入“导游到底错在哪里?”故事案例;( 15min) 导游到底错在哪里呢?它说明了 什么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导 游该怎么办呢? 通过上诉两个案例,让学 生明确学习旅游文化的重要性,梳理旅游文 化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旅游文化总论2 历史文化专题4
道教文化专题4 佛教文化专题4 其他宗教专题2
建筑文化专题4 园林文化专题3 饮食文化专题8 服饰文化专题3 旅游文学专题2 旅游艺术专题2
汉民族民俗专题4 少数民主民俗专题3 客源国民俗专题3
单元四 民俗文化 10
3
课程总体设计
3.4 教学组织与实施
1.将学生分组,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2 课程目标 3 课程总体设计 4 第一次课设计
5
课程特色与创新
4
上课时间:90 min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一次课设计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了解课程考核方式;②介绍 课程总体内容,使学生对旅游文化有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思路:以二则不同主题的旅游文化故事案例为铺垫,
课程目标
基于导游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导游岗位必备知识: •旅游地(景点)文化知识 ,包括历史、宗教、民俗 、建筑、园林、饮食、服 饰、文学、艺术等方面 导游岗位素质: •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积极主动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资源说课稿

旅游资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旅游资源》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一门涉及管理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历史学民俗学、旅游学等多个学科的课程,综合性强,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管理等部分。

旅游资源是伴随现代旅游业的崛起和旅游学的诞生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陶冶情操的对象,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

可以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拥有丰富且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否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相应的旅游资源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关于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的概述,属于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基础性非常强。

二、学生情况:我们所要面临的是高职层次学生,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便是“学历+技能”,所以我们应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阐述旅游资源的内涵、特点及分类;(本节课的内容)四、重难点旅游资源的属性旅游资源分类之按属性分类及各类别的代表性资源;旅游资源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兼顾“启发式"教学。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我国著名景点的代表性旅游资源,比如长江三峡、长城、云南风情等等。

也可让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源实例,因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可按地域要求学生搜集介绍本地区的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这些旅游资源实例的作用之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用之二,是激起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作用之三,是在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讨论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总结,比如当地的旅游资源有哪些,分别属于什么类型,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旅游规划与开发说课

旅游规划与开发说课

教学 对策
一 课程整体设计
1-2 课程设计——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行业、职业、就业 需求为导向
职业能力与素养要求
旅行社
旅游景区 理论知识
旅游开发 咨询公司
技能培养
旅游局
职业素养
一 课程整体设计
1-2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旅游规划设计框架内 能力目标 具有旅游产品设计和市场
容及规划原则,掌握旅游主题
由于本课程刚开设两个学期,教学成果较少,期待随
着课程学习的深入,景区规划开发与管理专业的学生
将来可以在景区相关规划设计大赛,或者景区规划师、
旅游策划师等相关证书考核中创得佳绩。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说课教师:刘子贤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说课教师
第七届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说课提纲
一 课程整体设计
1 课程性质与定位 2 课程设计 3 教学目标

教学实施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3 教学评价
1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 课程整体设计 1-1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和作用
课程性质——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 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理 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二 教学实施 2-1 教学组织——单元教学实施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初步了解
1 2
问题引导
3
理解记忆
4
案例分析
5
课外拓展
教师总结,旅游主题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在选择旅 游地的主题时要综合分析该地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目 标,旅游功能、旅游项目和旅游形象等要素。 布置作业自学主题定位下一单元:“主题形象的策 划”,要求学生课下调研三个旅游资源类型相似的

旅游资源说课课件 PPT

旅游资源说课课件 PPT

尝试对上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旅 游 竞赛抢答 资 源 类 型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 水域景观 气候与天象 生物景观 宗教文化景观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
风土民情
比较 自然旅游资源 项目
人文旅游资源
产生 大多都有几十万年以 时间短,大部分都是
时间 上的悠久历史
千百年内或者是现代的
• 教学重、难点: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 资源的区别。
教 课课前前准准备备
学 新课导入 过 目标实施过程 程




欣赏
小结












返回
课前准备
1、本人搜集大量图片、拍摄照片 2、安排学生了解家乡旅游资源
新课导入
设计目的:由视频导入。通过播放《魅力陇西 》,让学生了解陇西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 分布。由此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旅游资源 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知道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
资源两大类。 • 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
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 2、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驾驭旅游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自
我学习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四、教法学法
• (一)教学方法 • (二)学法指导 •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方法
1、对照比较前后联系:采用这种方法是根据本节 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的特点和教法而定的, 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内容。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一、课程定位二、课程内容与设计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实训条件五、教学资源六、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总体定位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的导入性课程。

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为学生概括旅游者与旅游产业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旅游情结”和“专业思维”,同时,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

二、课程内容与设计旅游学概论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②旅游活动的构成部分;③旅游的影响研究部分。

旅游学概论课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是基础,旅游活动的构成部分是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旅游的影响研究是旅游活动的延伸。

我们基于教材的主体内容,针对每一章都增加了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及时反映了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

三个组成部分有机地联系构成了旅游学概论课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案例分析教学法: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二)讨论教学法:对部分知识内容以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

(三)演示教学法:在部分知识教学中,以多媒体和学生参与表演等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演示,从而增进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活动教学法:以各种各样的活动,模拟行业实际情况,在模拟条件下以活动的方式为理论的学习补充实践的场所,培育学生对旅游魅力与价值的感悟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在竞赛活动的氛围中又可以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实训条件校内:校园内校外:夫子庙景区中山陵景区五、教学资源教材:本书编写组.旅游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教学参考书: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资源说课稿

旅游资源说课稿

旅游资源说课稿《旅游资源》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在学习了旅游概述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形成了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了解。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旅游资源的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和非消耗性和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在学习旅游资源的特性和分类后,学生对旅游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此为下一节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提供了条件。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学生在知道旅游资源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列举,总结出具体资源和抽象资源;B(学生对旅游资源的特性进行概括,并能对其特性作用举例说明;C(学生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学会判断某种旅游资源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旅游资源特性的描述,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片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参与和交流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感知旅游资源的价值,并敢于与其他人分享自身的感受,感悟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的不同魅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通过学生对祖国秀美河山和红色旅游图片的观赏,是学生感知祖国的美好与壮丽,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一是旅游资源的特性;二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难点:旅游资源主要类型的划分,让学生掌握哪些是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教法及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出具体资源和抽象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文景观 水域景观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气候与天象 旅 游 生物景观 竞赛抢答 资 宗教文化景观
源 类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 型
风土民情
比较 自然旅游资源 项目
人文旅游资源
时间短,大部分都是 千百年内或者是现代的
梳理 总结
产生 大多都有几十万年以 时间 上的悠久历史
空间 分布
腾冲火山群 雅鲁藏布江峡谷
尼亚加拉林
可可西里藏羚羊 神龙架金丝猴 扎龙丹顶鹤
流星雨
松花雪柳
日月同辉
月食
泰山日出
四、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 宗教文化景观 • 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建筑景观 • 风土民情
甘丹寺
布达拉宫 巴特农神庙
罗布林卡
埃菲尔铁塔
岳阳楼 意大利罗马古斗兽 场 自 由 女 神 像
范围较大,可遍及全球, 呈点、线、块状分布
范围较小,一般呈点状分 布
人文景观,最主要是建筑景观
表现 风景景观 特点 欣赏 方法
从审美,人地和谐的角 度欣赏
从历史、文化、艺术的角 度
除防止破坏外,还要进行 维修和创造
保护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措施
4、拓展升华
• 教师出示《被凌迟的文峰塔》,由远及近, 由整体到局部,由一面墙到一片砖,通过 对比,思考问题: • 1、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什么样的感受? • 2、你觉得如何开发和保护你们家乡的旅游 资源?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和保护旅游资源 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享受,更要懂 得珍惜和保护。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的客体,对饭店专业学生而言掌 握其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因此该内容成为本书的学 习重点。
•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特点, 概括性强、理论性强。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 知道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 资源两大类。 • 了解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不同,能 区分两类旅游资源。 • 2、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驾驭旅游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自 我学习的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节,增强专 业学习热情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 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 人文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 观赏的对象。 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兴趣 自然旅游资源概念 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5、欣赏
• 播放视频《怕老婆顶灯》,感受家乡旅游 资源的独特魅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6、小结
• 本节课通过探究讨论,掌握了旅游资源的 概念、分类,学会了如何对家乡旅游资源 进行分类,掌握我们陇西的旅游资源,初 步建立生态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
1、教学引入时放多媒体(视频) 2、任务探究时放多媒体(教学重点内容) 3、教学检查时在黑板记录各组的汇报要点 4、教学总结时放多媒体(课堂小结)
四、教法学法
• (一)教学方法 • (二)学法指导 •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方法
1、对照比较前后联系:采用这种方法是根据本节 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的特点和教法而定的, 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求知” 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 必然趋势。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竞赛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和团结意识。 3、应用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 因而,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 用导学法、举例说明法、综合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北京故宫
藏历年
庙会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壮族三月三歌节
3、任务探究
• 教师出示中国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图片, 采取抢答的方式,要求学生观看图片后说 出旅游景点名称及旅游资源的类型;最后 出示表格进行梳理总结。促进学生掌握应 知应会的内容,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突出 重点。
尝试对上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二)学法指导
• 采用导学法、图文并茂法、比较分析法、 探究式学习法,指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景观 图片,并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了解来掌 握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难点: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 资源的区别。
教 学 过 程
分 组 讨 论 汇 报 检 查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新课导入 目标实施过程
超链接 单幅展示 精美图片 地文景观类:山岳形胜、岩溶景观、
自然旅游资源分类
风沙地貌、海滨沙滩等。 水域风光:河流、湖泊、瀑布、 泉水、 溪涧、冰川、等 。 生物景观:森林、草原、珍稀树种、奇 花异草、珍禽异兽 等 。 气候与天象景观:如海市蜃楼、似水流 云、日食、极光等。
分类 集中展示
埃特纳火山
七、教学反思
• 教学效果:回顾本节课的课程预设,我做到了以 学生的“学”贯穿始终,紧扣课程标准,做到 “心中有理念”,优化教学情境,做到“手中有 方法”,加强实践训练,做到“眼中有学生”。
• 教学启示:知识与技能本是同根,有了知识的支 撑,技能完全可能是学生心智生长的结晶。 • 问题思考:探究问题不应泛化、随意、只重过程, 不重结果。小组讨论不能成为学生的“避风港”, 教师的“课中休息”,教室的“微缩课堂”。
旅游资源
定西工贸中专 烹饪部:王维萍
说 课 环 节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设计思想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
一、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现状:学生前面已掌握了旅游的 主体——旅游者,为旅游的客体——旅游 资源的论述作好铺垫。 2. 学生学习兴趣:授课对象是中职酒店服务 与管理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基础知识 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有限。 3.教学对策:结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以学 生喜闻乐见的音画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分类指导、层层 推进,吸引学生。
三、设计思想
• 因为旅游资源的实践性,平淡的口头讲授不容易 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按照降低 难度、贴近生活的原则。首先兴趣导入,以视频 《魅力陇西》导入,向学生娓娓道来!
• 采取读图分析比较法及学生研究讨论法相结合的 形式展开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在课 堂教学中引入了大量图片、视频、音频,以优美 的旅游景点做切入点,引起学生兴趣,并适时引 导学生讨论并自主得出结论。
任 务 探 究
拓 展 升 华
欣赏
小结
返回
课前准备
1、本人搜集大量图片、拍摄照片 2、安排学生了解家乡旅游资源
新课导入
设计目的:由视频导入。通过播放《魅力陇西 》,让学生了解陇西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 分布。由此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旅游资源 的学习。
1、分组讨论
提 出 问 题
巡 视 观 察
2、汇报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