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W有功功率调节说明
3RW40说明书

软起动器 3RW4060947-4-2EN/IEC使用说明书订货号:3ZX1012-0RW40-1AA1在安装、操作或维护本设备之前请阅读并掌握这些操作说明。
危险危险电压。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在操作设备之前须切断电源。
只有使用合格部件才能保证本设备的可靠性能。
危险危险电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为避免触电或被电烧伤,在软起动器带电时不能接触软起动器的接线端。
即使软起动器处于“OFF”状态时,输出端仍然带有电压。
GWA 4NEB 535 2193-10 1复位/测试旁通出厂设定中文x I e 电流极限值 5t Ron 加速时间7 sU s 起动电压50 %t Roff 惰转时间0I e 额定电机电流最大值CLASS 等级10RESET MODE 复位模式手动2GWA 4NEB 535 2193-10对“ON/RUN ”输出13/14进行编程(出厂设定为:ON )RESET / TEST 1)RESET MODE 2)DEVICE 3) STATEBYPASSED 4) FAILURE 5) AUTO按压按钮以便保存按压按钮以便转换英文中文1) RESET / TEST 复位/测试2) RESET MODE 复位模式3) DEVICE设备4) STATE BYPASSED 状态旁通5) FAILURE 故障6)AUTO运行OFFON闪烁闪光警告不要在应用之中使用自动复位模式,因为电机的意外自动重启可能对人员或设备造成伤害。
GWA 4NEB 535 2193-10 3L1/L2/L3, T1/T2/T3:电源电路1. A1, A2, 2/-, 3/+, 1 / IN1, 13, 14/24, 23, 95, 96,98:控制电路/辅助电路2. GWA 4NEB 535 2193-104注意软起动器 3RW40 设计用于A类设备。
在民用环境中使用此类产品可能造成无线电干扰。
注意!切断电压!GWA 4NEB 535 2193-10 53RU1900-2A 远程复位3RU1900-2A 远程复位6GWA 4NEB 535 2193-10GWA 4NEB 535 2193-10 73RW40 5: M6 ... 10 Nm3RW40 7: M8 ... 15 Nma b c d e f g h i k l m n o3RW40 5 180 120 37 17 167 100 223 250 180 148 6,5 153 7 1983RW40 7 210 160 48 25 190 140 240 278 205 166 10 166 9 230注意保留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确保用于冷却所需的空气能够从设备底部流通到顶部。
3MW余热电站电气运行规程

3MW余热发电厂电气运行规程一.本规程适用范围为本厂中空室的电器设备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
二.发电机的运行。
1、发电机的设备规范型号 QF——J3——2 额定功率W 3000 额定电压V 10500 额定电流A 206 频率HZ 50 功率因数 0.8滞相数 3 接线方式 Y 极数 2 转数R/MIN 3000 旋转方向从汽机方向看为顺时针冷却方式密闭风冷 2发电机正常运行的规定。
① 发电机额定进风温度为40度,但进风温度应经常保持在25~30度之间,最低允许温度以冷却不凝结水珠为标准(通常凝结水的温度在20度左右)最高不允许超过55度,相对湿度不超过75%。
② 发电机绝缘电阻的规定:转子线圈用500V摇表测量,其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兆欧。
静子线圈用2500V摇表测量,在热态下,每千伏电压不低于1兆欧,在冷态下,每千伏工作电压不低于2兆欧,并且不得低于前次测量的/3~1/5 。
③ 发电机连续运行的最高允许电压不得大于额定植110%,发电机的最低云行电压应根据稳定运行的要求来确定,一般不应低于额定值90%。
④ 频率的变动范围,不超过+-0.5HZ时,发电机可以按额定容量运行。
⑤ 发电机额定功率频率为0.8,不得大于0.95,在恒压模式下,允许短时间在进相0.95~1的范围内运行。
⑥ 在额定负荷连续运行时发电机锭子三相电流之差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10%,而且任何一相电流不得大于额定值。
3发电机启动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及测量。
1)发电机及所属设备上的一切检修试验工作已结束,工作票全部收回,接地线已拆除,各种标示牌及遮拦已恢复。
2)检修交代齐全,设备验收合格。
3)发电机外部清洁,无损坏。
进出口风温温度计完好,指示正常。
4)空冷气内干燥,无杂物,无渗水,无漏水。
5)中性点刀闸应合好,避雷器引线连接牢固,瓷套管清洁完好。
6)发电机仪表齐全,开关保护压板在相应位置上。
7)对开关,刀闸,互感器,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按各专业规程进行检查。
三相功率控制器使用说明

安装使用前注意事项◆规格型号在安装以前请检查功率控制器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订货要求相一致。
若不符合订货要求请与生产厂家联系。
◆资料备件在安装前请检查功率控制器的资料及备件是否齐全(具体查阅装箱清单):1、使用说明书(包含电气原理图);2、产品合格证;3、用户质量反馈表;4、备件附件(备件是用户在订货时所要求备用的器件,附件一般是用户要求手动调节时的手动电位器)。
◆检查在安装前请检查功率控制器有无撞伤,螺钉松动,接线脱落等现象。
如有明显损伤,请与生产厂家联系。
◆使用手册在安装使用前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禁带变压器空载运行。
目录第一章基本原理 (2)一、简介 (2)二、功能 (2)三、应用范围 (3)四、调功系统原理框图 (3)第二章技术规格 (3)一、型号命名 (3)二、技术指标 (4)三、型号规格 (5)四、安装使用要求 (5)五、外型及安装尺寸 (6)第三章接线说明 (7)一、控制电路板的端子图及说明 (7)二、接线端子说明 (8)三、控制板的电位器及拨动开关说明 (9)四、面板指示灯说明 (9)五、用户接线说明 (9)第四章安装调试步骤 (10)一、检查功率控制器 (10)二、检查变压器 (10)三、检查负载 (10)四、连接功率控制器的外部连线 (10)五、轻载实验 (11)六、额定负载实验 (13)七、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请按以下步骤分析并检查 (16)第一章基本原理一、简介KT系列功率控制器有单相和三相系列。
它是我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的新型节能功率控制设备。
其集控制电路,主电路,保护电路,反馈电路于一体。
重量轻,体积小,安装方便,近年来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说明书仅限于三相功率控制器的使用说明,以后的三相功率控制器简称为功率控制器。
二、功能功率控制器采用移相触发方式来实现电压的无级调节,从而达到控制功率的目的。
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比较宽,一般为额定输入电压的0-98%。
具有软起动、软关断、恒流、限流以及缺相保护、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功能。
BMT试验电源操作手册电机(3MW).

1.环保,节能,效率高,可以方便地进行启、停控制;两台电机对拖试验可实现能量回馈,节约电能, 降低试验成本;
2.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理念,每个单元包含自己的控制板用来与主控系统通过光纤进行 通讯,完全电气隔离。
3.用途广,可以对交直流电机进行试验,配套风电变流器后还可以进行风力发电机试验。 4.操作方便,可实现电机的叠频温升试验,操作非常简单,日常维护工作量小; 5.试验接线简单,试验人员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 7.试验电压范围宽广,直流电压 0~1000V 可调,交流电压 0~12000V 可调,能覆盖的电机品种多; 8.频率调节范围广,可在 0Hz~100Hz 宽广频率范围内任意调节,交流电机超速试验方便容易; 9.设有直流储能柜和过压欠压保护装置及系统,抑制中间直流电压波动,防止过电压,保证系统安全运 行; 10.特有滤波器变压器设计,滤波效果好,输出电压波形好; 11.可实现远程操作与现场操作的灵活转换,使用方便。
2 / 2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系统说明
BMT 试验电源操作手册
1.1、系统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电机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对电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应 对电机试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机试验站的任务也越来越重。MPT 系列大功率变频试验电源是上海宝准 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为满足大功率电机、变频器试验的要求开发的一种大功率电机变频试验电源系统。电源 系统采用了电力电子整流技术、变频技术,技术成熟先进。电源系统具有能量回馈能力,可以大大降低电 机试验能耗,节约试验成本。对试验系统的操作既可通过远程控制方式在控制室实现,也可直接在现场操 作,使用方便灵活。
DPT-3W说明书(V3.10)

DPT-3W说明书(V3.10)DPT-3W分布式微机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术和使用说明书南京恒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SUN NANJ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DPT-3W技术及使用说明书南京恒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2021.03(V1.0)本说明书适用于DPT-3W保护装置,V2.00版本本说明书和产品今后可能会有小的改动,请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的版本是否相符。
1DPT-3W技术及使用说明书目录1.概述 ........................................................................... ................................................................. 4 1.1 DP系列产品概述 ........................................................................... ..................................... 4 1.2 应用范围 ........................................................................... .................................................. 4 1.3 保护配置 ........................................................................... .................................................. 4 1.4性能特征 ........................................................................... ................................................... 5 1.5规范性引用文件 ........................................................................... ....................................... 5 2.技术条件............................................................................ ......................................................... 6 2.1环境条件 ........................................................................... ................................................... 6 2.2电源 ........................................................................... ........................................................... 7 2.3 交流回路 ........................................................................... .................................................. 7 2.4过载能力 ........................................................................... ................................................... 7 2.5装置的主要功能 ........................................................................... ....................................... 8 2.6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 9 2.7测量元件 ........................................................................... ................................................. 10 3.工作原理............................................................................ ....................................................... 10 3.1.差动电流与制动电流 ........................................................................... .......................... 10 3.2. 差动速断继电器: ......................................................................... .................................. 13 3.3. 比例差动继电器 ........................................................................... .................................... 13 3.4. 定时限过流保护 ........................................................................... .................................... 14 3.5. 功率继电器 ........................................................................... ............................................ 14 3.6. 零序过压继电器 ........................................................................... .................................... 15 3.7. 过励磁继电器 ........................................................................... ........................................ 15 3.8. 过负荷继电器 ........................................................................... ........................................ 16 3.9.过温及瓦斯继电器 ........................................................................... .................................. 16 3.10.两段式间隙零序继电器 ........................................................................... .................... 16 3.11.两段式接地零序继电器 ........................................................................... .................... 17 3.12.高压侧两段式零序后备继电器 ........................................................................... ........ 17 3.13 主要逻辑回路 ........................................................................... ........................................ 17 4.辅助功能............................................................................ ....................................................... 17 4.1定值组切换 ........................................................................... ............................................. 17 4.2 测量 ........................................................................... ........................................................ 18 4.3 对开关的控制 ........................................................................... ........................................ 18 4.4 事故记录 ........................................................................... ................................................ 18 4.5 故障录波 ........................................................................... ................................................ 18 4.6 事件记录 ........................................................................... ................................................ 18 5.面板及操作............................................................................ (19)2DPT-3W技术及使用说明书5.1面板说明 ........................................................................... ................................................. 19 5.1.1面板图 ........................................................................... ........................................... 19 5.1.2面板按键说明 ........................................................................... ............................... 20 5.1.3指示灯说明 ........................................................................... ................................... 21 5.1.4操作箱的使用 ........................................................................... ............................... 21 5.2键盘操作 ........................................................................... ................................................. 21 5.3界面内容 ........................................................................... ................................................. 21 5.3.1默认界面 ........................................................................... ....................................... 21 5.3.2目录界面 ........................................................................... ....................................... 21 5.3.3监测界面 ........................................................................... ....................................... 22 5.3.4系统界面 ........................................................................... ....................................... 22 5.3.5控制界面 ........................................................................... ....................................... 22 5.3.6整定界面 ........................................................................... ....................................... 22 5.3.7设置界面 ........................................................................... ....................................... 23 5.3.8记录界面 ........................................................................... ....................................... 23 5.3.9校准界面及调试界面 ........................................................................... ................... 23 5.3.10重要数据浏览界面 ........................................................................... ..................... 23 6. 安装与对外接线............................................................................ ........................................... 23 6.1 开箱与安装 ........................................................................... ............................................ 23 6.1.1 开箱和包装 ........................................................................... .................................. 23 6.1.2 安装现场要求 ........................................................................... .............................. 23 6.1.3 安装尺寸 ........................................................................... ...................................... 24 6.1.4 保护和系统接地 ........................................................................... .......................... 24 6.2 连接 ........................................................................... ........................................................ 25 6.2.1 连接测量和辅助回路 ........................................................................... .................. 25 6.2.2 连接电源 ........................................................................... ...................................... 26 6.2.3 连接开关量输入 ........................................................................... .......................... 26 6.2.4 连接通讯口1 ............................................................................ .............................. 26 6.2.5 连接亮屏控制 ........................................................................... .............................. 26 6.2.6 面板LED平面发光管的使用 ........................................................................... ...... 26 附录一.信息表............................................................................ ................................................. 27 附录二.DPT-3W 保护装置逻辑框图 ........................................................................... ................ 44 附录三.DPT-3W 保护装置开出原理图 ........................................................................... ............ 44 附录四.DPT-3W 保护装置对外接线原理图 ........................................................................... . (44)3DPT-3W技术及使用说明书DPT-3W型分布式微机变压器综合保护装置1.概述1.1 DP系列产品概述DP系列的保护在开发时借鉴了当前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熟经验,并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要求,以及数字式保护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制定设计方案时要求做到: ? 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要求,有按标准规约制定的网络接口,所有保护的运行数据能够在数据总线上交流,配合监控软件可以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W3中文手册(通用)

U n i n t e r r u p t i b l eP o w e r S u p p l y用户手册U S E R′S M A N U A L10-40KVA三相输出Three-phase Outputpag. 2 / 29安全规范注意事项本手册包含安装与操作本产品的说明.。
请在安装前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详细阅读本手册。
因为本手册包含基本的使用说明。
请妥善保存!安全规范■ 本产品安装时必须接地请确保地线牢固地索附在有右图标示的接地铜条上:■ 所有关于本产品内部的维修保养工作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操作■ 在需要更换保险丝的情形时,请更换同样型式与规格的保险丝(请参阅”设置输出入配线”章节). ■ 在必须切断UPS 的输入市电时,请断开前面板内的所有开关,或者经由UPS 的控制面板选择”SYSTEM OFF”电瓶更换必须由专业人员执行.更换之后的废电瓶请交由专业的废电的处置,因为电池内 可能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由于本产品不断的改良与研发,对于本手册内容有所修正时将不另行通知.欢迎您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取得最新信息.电磁干扰要求本产品”不断电式电源供应器”(UPS),符合基本的电磁干扰要求:EMC 指令89/336e 92/31 a 93/68 ECC.使用说明警告:本产品属于A 等级的UPS.在居住的环境中,本产品可能会造成无线电干扰,此情况下,使用者可能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当电视或者收音机受到干扰时,可将本产品搬移到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干扰情形.索引外观位置图 (5)储存 (5)安装环境 (6)前置作业 (6)安装环境 (6)安装位置 (6)设置输出入配线 (7)保护 (7)UPS内部 (7)UPS输入 (7)UPS 输出,短路与选择性 (7)差异 (8)配线与连接 (8)启动UPS前置作业 (8)市电与负载连接 (9)三相输出(输入:三相) (9)电瓶 (9)外接电瓶箱 (9)内接电瓶箱 (9)连接状况 (9)开机程序 (9)功能检查 (10)关机 (10)配置模式 (10)在线式(ON - LINE) (10)待机经济模式(STANDBY-ON operation) (10)操作模式 (11)电瓶操作模式(不属于稳压器配置模式) (11)旁路操作模式 (12)手动旁路维护模式 (12)维护 (13)UPS 部件 (13)输入 / 输出过滤器 (13)转换器 (13)pag. 3 / 29逆变器 (14)旁路 (14)SWMB (手动维护开关), SWIN, SWOUT (14)电瓶 (14)RS232 n.1 与 n. 2 介面 (14)讯号及指令面板 (14)EPO连接器 (15)规格 (16)系统 (16)转换器输入 (16)转换器输出 (17)电瓶 (17)输出逆变器 (17)旁路 (17)状态讯息显示 (18)概述 (18)警示灯号: LED (18)警告讯息 (19)控制面板 (20)基本选单 (20)Key menu 1, "?", HELP (20)Key menu 2 "测量" (20)Key menu 2, 2 : “输出测量” (21)Key menu 3 "KEY", 指令 (21)Key menu 3, 2: 电瓶测试 (21)Key menu 3, 5: 使用者自订 (22)Key menu 3, 5, 436215, 2: 工作模式和功率设定 (22)Key menu 3, 5, 436215,3:输出电压,旁路电压范围,旁路频率范围的设定 (22)Key menu 3, 5, 436215, 4:电池数量,电池浮充电压,电池容量设定 (22)Key menu 3, 5, 436215,5:电池定时自测试设定 (22)Key menu 3, 6: 逆变器关闭 / 切至旁路模式 (23)Key menu 3, 7: 系统完全关机设定 (23)Key menu 4:事件记录 (23)故障代码表 (25)附录 (27)尺寸 / 重量 (28)pag. 4 / 29pag. 5 / 29外观位置图1. 控制面板2. 上面板3. 前面板4. 滑轮5. 背面通风孔6. 散热孔7. 风扇网格 8. EPO 连接器9. REMOTE 连接器 10. RS232-2 通讯端口 11. RS232-1 通讯端口 12. 侧面板储存本产品的储存条件如下:温 度:0°- 40°C (32°- 104°F) 相对湿度:< 95%UPS 内含电瓶时:UPS 内部的电瓶会因为化学变化而自我放电.假如您并非要立即使用本产品,请注意外装箱上标示的再充电日期(此标示只有在UPS 内含电瓶时才会有),并在期限内再充电!再充电只要提供UPS输入电源并开机限内再充电,保持在”正常模式”下运作至少24小时安装环境三相输出额定容量 [kVA] 10 15 20 30 40 操作温度0 ± 40 °C最大相对湿度95 % (无冷凝)最大操作高度4000m尺寸 (长 x 宽 x 高) [mm] 505 x 720 x 1140 505 x825 x 1215 UPS 重量100 114 120 126 140在标称负载及电瓶充电时的能量损失.[kW / kcal /B.T.U.]0.760024001.0490036001.39120048002.1180071002.824009600允许通过的空气流速(室内装置)[立方公尺/小时] 370 557 742 1100 1400 最大漏电流 (mA) < 100 mA保护等级IP20配线箱体底部前置作业本产品出厂时附有:- 保证书- 使用手册·-Nr. 3输入电瓶保险丝,-Nr. 2 输入电瓶箱保险丝(假如内接电瓶存在时)安装环境· 避免灰尘量太大,或者空气内有其它粉尘类的物质.· 确认安装的地板可以承受UPS以及电瓶箱的重量(请参照”尺寸与重量”章节) · 请检查安装的地点有足够的空间,不会造成日后维修的困扰· UPS操作时的环境必须在0-40℃之间.本产品可以在0-40℃之间正常操作.建议最佳的UPS与电瓶操作温度是20-25℃之间.事实上,电瓶在20℃下的平均寿命是4年,而在30℃之下则寿命会减半.·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及靠近热源.为了保持安装环境的温度如上所述,请装设适当的排热系统(请参照“规格”章节确认kcal/kW/B.T.U.参考值).你可以参考下列的做法:· 自然散热;· 强制散热:当外界温度(例如20℃比UPS的操作环境低(例如25℃);· 空调设备:当外界温度(例如30℃比UPS的操作环境高(例如25℃)安装位置对于安装位置请注意下列事项:• UPS 的前面板请留至少1公尺的空间以便日后维护方便.pag. 6 / 29• UPS后背板与墙壁间至少留下20公分的距离以保持散热风扇的排热效果;至少40公分以便维护.• 请勿放置任何物品于UPS的上方• 交流/直流输出入电源线可以从UPS的底部或者后方进入设置输出入配线保护UPS内部输出入的保护开关与保险丝如下所列(请查询方块图).更换保险丝时请依照下表所示的规格与型号.三相输出UPS开关及内部保护装置UPS型式开关保险丝[kVA] UPS输入UPS 输出 / 维护整流器输入保险丝电瓶保险丝旁路保险丝输入电流.输出电流.[A]SWIN SWOUT/SWMB FBAT FBY 最大值额定值10 32A(4P) 32A(4P) 25AgR(10x38)25A gR(10x38)25A gG(10x38) 18 14 15 32A(4P) 32A(4P) 32AgR(10x38)32A gR(10x38)32A gG(10x38) 26 2620 32A(4P) 32A(4P) 32AgR(10x38)32A gR(10x38)50A gR(14x51)32A gG(10x38) 35 3530 63A(4P) 63A(4P) 50AgR(14x51)50A gR(14x51)50A gG(14x51) 52 4440 80A(4P) 80A(4P) 63AgR(14x51)80A gR(14x51)63A gG(14x51) 70 61 UPS 输入.当安装输入保护装置时,请考量下列两种模式的最大可能电流:• 在"正常操作"模式, 由输入电源至整流器, “最大输入电流” 如上表所列.断路器在整流器输入位置, 如上表中的"SWIN".• 在"旁路操作"模式, 旁路的最大电流值由断路器"SWBY”保护.UPS 输出, 短路与选择性额定的输出入电流如上表所示.短路当 UPS的负载发生异常状况时,也就是短路,UPS将会经由限制供应的输出电流值做自我保护 (短路电流).视短路发生时的操作状况.可以分成两方面:• UPS 在正常模式下:UPS将马上切换到旁路模式,在保险丝动作前,电流值如同“旁路规格” 表所示.• UPS 在电瓶供电模式下:UPS 提供两倍的额定输出电流(0.1秒)选择性在正常操作模式下,选择性参照第二行。
有功功率调整要点

故 n 台机组的等值单位调节功率为:
由此可见,n台机组的等值单位调节功率远大于一台机组 的单位调节功率。在输出功率变动值 △ PG 相同的条件 下,多台机组并列运行时的频率变化比一台机组运行时 的要小得多。
频率的二次调整
假定系统中只有一台发电机组向负荷供电,原始运行点为两条特性 曲线PG(f)和PD(f)的交点A,系统的频率为f1。系统的负荷增加 △PD0后,在还未进行二次调整时,运行点将移到 B 点,系统的频 率便下降到 f2。在同步器的作用下,机组的静态特性上移为P’G(f), 运行点也随之转移到点B’。此时系统的频率为f ’2,频率的偏移值 为 △f=f2-f1 。由图可见,系统负荷的初始增量△PD0由三部分 组成:
第一种变化负荷引起的频率偏移将由发电机组的调速器进 行调整。这种调整通常称为频率的一次调整。
第不 能将频率偏移限制在容许的范围之内,这时必须有调频器 参与频率调整,这种调整通常称为频率的二次调整。
第三种负荷的变化规律,可参见日负荷曲线,这部分负荷 将在有功功率平衡的基础上,按照最优化的原则在各发电 厂间进行分配。
简述有功功率(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并论述如何实现一次调整和二次调整?
频率调整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的许多用电设备运行都与频率相关。 工业中应用的异步电动机,其转速和输出功 率均与频率相关。当频率变化时,电动机转 速和输出功率随之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现代工业、国防和科学研究部门应用的电力 技术设备,如果频率不稳定,也将影响这些 电子设备精确性。
此方程即为二次调整时的功率平衡方程
由上式可见:
进行频率的二次调整并不能改变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K 的数值。 由于二次调整增加了发电机的出力,在同样的频率偏移 下,系统能承受的负荷变化量增加了,或者说,在相同的 负荷变化量下,系统频率的偏移减小了。 由图中的虚线可见,当二次调整所得到的发电机组功率 增量能完全抵偿负荷的初始增量,即△PD0-△PG=O时,频 率将维持不变(即△f=0),这样就实现了无差调节。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 变送器如何操作

三相有功功率变送器变送器如何操作有功功率变送器是一种将电网中的有功功率隔离变送成线性的直流模拟信号的装置。
有功功率变送器测量电网中的有功功率,并将有功功率隔离变送成线性的直流模拟信号。
符合标准GB/T13850—1998、IEC—688适用环境相对湿度:90%RH,不结露,无腐蚀性气体场所输入信号l 测量范围:AC 1A、,AC 100V、220V、380Vl 过载:电流:持续1.2倍,瞬时电流10倍/1秒;电压:持续1.2倍,瞬时电压2倍/1秒;l 频率:45Hz~65Hz用途:用于测量交流频率,隔离变送输出线性直流信号,输送给远程装置,计算机,自动化掌控系统等测量:单相,三相系统输入范围:505Hz, 501Hz,500.5Hz,0~60Hz精度:0.1%RO输出:0~20mAdc ,4~20mAdc,0~10Vdc, 0~5Vdc等模拟量信号三相四线有功功率变送器是一种利用互感原理将被测交流电流以及交流电压信号同时采集,依据相位等参数计算,zui终转换成与有功功率成线性比例输出的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信号的测量模块,原副边之间高度绝缘,高度、高线性度、高集成度、体积小、结构简单、长期工作稳定,且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广泛的应用在新能源、电力、石油、采矿、化工、冶炼、铁路、通信、楼宇自控等行业的电气设备的系统掌控及检测领域。
液位变送器是基于所测液体静压与该液体高度成正比的原理,液位变送器接受扩散硅或陶瓷敏感元件的压阻效应,将静压转成电信号。
经过温度补偿和线性校正,转换成4—20mADC标准电流信号输出。
液位变送器的传感器部分可直接投入到液体中,变送器部分可用法兰或支架固定,安装使用极为便利。
液位变送器使用注意事项:一、选择稳压电源单独供电。
电源的稳定性影响着变送器的性能指标,将其误差掌控在变送器允许误差五分之一以下。
对于有特别供电要求的产品,必需接特别电源。
二、液位变送器信号线要实行带屏蔽的电缆,防止电磁波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3000风力发电机组
有功功率调节说明
编号: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期:2009-11-16
风场有功功率调节方案
风场有功功率调节的流程图如图1表示:
图1
方案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步:风场服务器与电网调度中心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制定通讯协议,实现与电网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讯。
向电网调度中心发送风机的一些基本信息(如风机的运行状态,风机当前发电量和风机所在位置的风速情况,运行状态有风机正在发电,风机处于待风状态,风机处于故障状态等),并同时接收从网调下发的风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大输出功率;
第二步:风场服务器与风机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访问和修改PLC 中的变量,采集得到风机的一些基本信息用于上传到电网调度中心,并将控制指令下发到PLC中,用于控制风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功率;
第三步:制定风机有功功率输出策略:通过接受电网调度中心下发的在一定时间内整个风场最大功率的限值,来制定每台风机在这段时间内的最大输出功率。
策略的实现过程如下:
1)如下图2所示在SCADA的Local控制界面上,实时数据中的通用服务子界面上有两个功率比率调节按钮,通过调节这两个按钮可以控制每台风机的功率输出;
图 2
2)根据风场有功功率变每分钟的变化率不能超过风场总装机容量的1/5(20%),每十分钟的变化率不能超过总装机容量的2/3(66.6%)的要求,制定风机的每10秒的功率比例变化为1%,每分钟的变化率则为6%<20%,每十分钟的变化率60%<66.6%,从而满足功率变化要求;3)通过控制程序将每10秒钟改变1%的控制指令下发到PLC程序中,同时监控PLC程序中的参数PowSca,用于查看控制程序下发的控制指令是不是已经成功被PLC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