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分排名社会工作排名 文体活动排名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评分加分细则

右江民族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评分加分细则说 明:(同一单位兼职不可累计加分)(1)校团委部长18分;副部长17分;干事13分;(2)校学生会主席18分;副主席17分;部长13分;副部长12分;干事9分;(3)社联主席18分;副主席17分;办公室主任15分;部长13分;副部长12分;干事9分; (4)青年志愿者协会总会常务副会长加18分;副会长17分;部长13分;副部长12分;干事9分;(5)大学生通讯社长加15分;副社长14分;秘书长12分;副秘书长11分;记者团团长及理事10分;副团长及副理事9分;干事6分;(6)易班总站站长15分;副站长14分;理事11分;副理事10分;干事7分;(7)科研创新社社长、红十字会主任、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主任、新媒体中心理事10分;副社长、副主任、副理事9分;干事6分;(8)大学生艺术团队长6分;成员3分;(9)大学生服务中心、计信中心按校级协会加分;(10)二级院系团委副书记15分;部长10分;副部长9分;干事6分(11)二级院系学生会主席15分;副主席14分;部长10分;副部长9分;干事6分;类别 序 号项 目 院(系)级 校、市级 省(区)级国家级社会任职1 团委、学生组织委员 9~182 团委、学生组织干事 6 9~13 3 各社团正副会长6 9 4 各社团其他理事、委员及其他组织的理事、委员 3 6 5 各社团干事及其他组织聘任的干事、成员235社会实践活动6院(系)或校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文艺表演,演出人员校内1次1分,校外1次2分。
) 累计加分,封顶10分 7 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成员1 2 4 5 8 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三下乡先进个人与三下乡优秀团队成员不重复加分) 24689 五星级社团理事成员2 10 四星级社团理事成员1 11 各组织评出的年度优秀个人。
不同组织才可累计加分,封顶10分1 357竞赛技能加分12 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加分注:1、若获奖名称为上述未提及的奖项名称均按优秀奖加分。
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评比细则

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评比细则一、背景和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规范和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制定一套评比细则。
二、评比细则(一)评比范围1. 大学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和个人。
2. 活动可以是志愿者服务、调研、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
(二)评比内容1. 活动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包括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宣传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2. 实践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反映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和社会影响。
3. 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包括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如何分享给其他学生和社会大众。
(三)评比标准1. 活动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织和实施任务,规定的预算内完成活动,团队成员的工作协调是否紧密,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
2. 实践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反映实际所取得的成果是否获得了业内专家和社会的认可,是否有突破性成果,成果量是否足够,相对于活动规模与预算是否合理,外在表现是否令人信服等。
3. 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分享。
反映学生是否认真总结和分享实践经验,总结的方式是否创新,分享的渠道和方式是否广泛和有效,提供给其他有同样志向的学生是否有咨询建议的帮助。
(四)评比程序1. 活动信息公示。
在大学校园内或者相关的官方网站,公示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组织者、活动规模、经费预算等信息。
2. 活动报名与审核。
学生根据公示信息填写报名表格,团队或个人的申请将经过审核,是否有参与资格将根据审核结果得出。
3. 活动实施与记录。
根据实践活动的安排,学生团队或个人完成相关任务,做好记录和总结实际情况。
4. 评比和公示结果。
由专家和学生代表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评比,得出获奖名单,并公布在大学校园内、相关的官方网站等媒体上。
(五)奖项设置1.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和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定,按绩效比例划分获奖名次。
社会实践评分细则

社会实践评分细则
一、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在成熟中成才”的先进理念,以“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锻炼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为宗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二、社会实践分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两种形式,学期志愿服务得分与社会志愿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学期社会实践分值,满分为20分。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办法:
1.各班级组建有青年志愿服务队,得5分。
2.青年志愿服务队正常开展活动得10分。
3.在校内各班服务队有固定的服务地点(各班服务地点要求不重叠),每月志愿服务至少二次,每次服务后,应由被服务的部门填写志愿服务单5分。
4.在校外各班志愿服务队每月志愿服务至少一次,每次服务后,应由被服务的单位填写志愿服务单并加盖单位公章5分。
5.团委服务部每月将不定期对校内、外志愿服务队进行抽查,最后综合服务质量、次数及服务单位意见确定后的级效分数,得1—5分。
6.每月各班服务队,服务后把服务单交班主任处签字,签字后上交服务部,由服务部上交团总支。
7•如有特殊情况酌情加、减分。
8,每月的志愿服务分数由服务部于次月第一周内上报团总支办公室,学期志愿服务分数为每月志愿服务分数的平均分。
社会实践分评分细则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课外实践学分评分细则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一年三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课外实践学分评分细则概述:课外教学学分是学生按照有关要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在校期间,在完成课堂教学规定学分的同时,必须取得课外教学素质拓展10学分方可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课外教学素质拓展内容分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英语网络自主听说训练、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业创新、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训练与其他等七方面,按其如下相应分值计算学分。
一、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方面1.参加学校党组织培训(即参加校党课),并获得结业证书,计0.3学分;参加学院党组织培训(即参加院党课),并获得结业证书,计0.2学分。
2.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先进事迹,受到学院表彰的,计0.3学分/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计0.5学分/次;获得省级个人荣誉称号的,计0.8学分/次,获得省级集体荣誉称号的,集体中的每个人计0.3学分/次;获得国家级个人荣誉称号的,计1学分/次,获得国家级集体荣誉称号的,集体中的每个人计0.5学分/次。
(先进事迹表彰不是通报表扬。
)3.同一人同一团队获得不同级别荣誉,不重复计分,按最高分值计算。
4.参加学院组织的有关于提高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方面活动(如主题团日)的,每人每次计0.1学分。
二、英语网络自主听说训练学生利用实验室或宿舍网络端口参加英语网络自主听说训练,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英语网络自主听说训练项目的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第3-6学期期末学校集中安排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可获得实践教学0.5学分/次,学生必须完成2学分。
三、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1.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相关证明达到56小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总结)者,计0.4学分/次;获得校级先进个人者,追加0.2学分/次,获得校级先进团队者,团队中的每成员提交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总结)者追加0.2学分/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先进个人者,追加0.6学分/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先进团队,团队中的每成员提交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总结)者,计0.6学分/次;获得国家级先进个人者,追加1学分/次,获得国家级先进团队,团队中的每成员提交社会实践报告(论文、总结)者,计1学分/次。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评分标准

与队员沟通无障碍,信息基本畅通 3分
未及时与队员沟通,信息阻塞 1分
2.组织协调:调动队员积极性,组织队员顺利完成实践 6分
组织队员完成实践,队员积极性一般 3分
未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工作 1分
3.凝聚作用:凝聚力较强,团队核心队员 3分
有凝聚力,团队重要队员 2分
无理由缺席部分活动 5分
无理由缺席多数活动 2分
二、应变能力(10分)
1.应对态度:积极应对,主动解决问题 2分
消极应对,遇事懈怠 1分
2.处理能力:冷静果断解决问题 4分
犹豫不决,遇事无主见 2分
3.解决效果:效果明显,方法妥当 4分
效果一般,方法可行 2分
无明显效果 1分
三、沟通协作能力(20分)
3.领导能力:领导能力较强,能带动整个实践团队 5分
领导能力一般,能带领团队完成任务 3分
领导能力较弱 1分
4.队员评价:得到队员肯定,有较好口碑 7分
得到大部分队员肯定与承认 5分
队员肯定度一般 3分进个人评分标准
一、个人参与度(20分)
1.参与程度:积极参与,完成所有实践活动 10分
积极参与,完成部分实践活动 7分
参与程度一般,完成所有实践活动 5分
参与程度一般,完成部分实践活动 3分
参与程度低 1分
2.出勤情况:不无理由迟到早退,完全出勤 10分
有理由缺席部分活动 8分
凝聚力较弱 1分
4.团队合作:融入实践队伍,无个人主义,与队友相处融洽 6分
与队友相处融洽,共同完成实践 3分
与队友相处一般,团队合作性较差 1分
四、个人影响力(20分)
1.贡献程度:对团队有较大贡献 5分
寒暑期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分评定标准表

寒暑期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分评定标准表
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分=A*B*C
1.A为社会实践项目类型
2.B为项目获奖系数
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所在团队或个人获得北京市级(或以上)奖励可获得系数2。
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所在团队或个人获得校级奖励可获得系数1.5。
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并完成相应要求的个人可获得系数1。
大学生艺术团成员参加排练完成情况优秀者可获得系数1.2,其余成员可获得系数1。
3.C为负责人排序系数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长系数为1.2,其他实践成员可获得系数1。
大学生艺术团总团担任团长、副团长系数为2,分团内任团长、副团长,乐团首席、声部长,乐团分部首席及副首席系数为1.5,其他成员可获得系数1。
学生工作及社会实践类积分认定标准

学生工作及社会实践类积分认定标准
1
说明:
(1)校级以上荣誉如仅通过院内评审而未参与外部竞争的,不计算积分。
(2)活动组织者计组织得分,不再计参与得分。
(3)集体参与活动如获奖,主要参与人至多两名,由负责人确定;无负责人的项目如运动会等在学院认可的情况下可均按主要参与人计分。
(4)集体荣誉指由学院内学生集体获得,不包括院外学生社团或集体;集体主要负责人指班长、团支书、党支书、学生会正副主席、研究生会正副主席、团总支书记;其他骨干指班委、支委、学生会正副部长、研究生会正副部长。
(5)同一内容申报奖励计分按最高获奖级别计,不重复累加。
如周期跨两次奖励申请区间,则需扣除之前的有效申请得分。
(6)参与或组织由院学办事先认可的学校、学院、学生社团的重大活动,根据参与程度和工作量,积分可以上浮但最高不超过一倍。
(7)表格中未涉及的由院学办会同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讨论认定。
2、学生工作任职计分
(1)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计16分,主席团成员计12分,部长计10分,副部长计6分,校团委职能部门副部长计10分;
(2)院、校区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计12分,副主席、院团总支书记计10分,部长计8分,副部长计6分;
(3)学生社团任职,副会长以上主要负责人计6分,社团部长计4分;
(4)校团委、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校学生社团联合会、院学生会、院研究生会任干事计2分;
(5)任班长、党支书、团支书计8分,任班委、支委计2分;
以上为任职满一年(按10个月计算)的分值,实际分值的计算按评定区间内的任职时间按比例折算得分,担任多个班委的不重复计分。
社会实践评估表格完整版

社会实践评估表格完整版背景介绍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课程之外,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教育活动。
为了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效果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制定一份完整的评估表格是必要的。
评估指标参与度通过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判断其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1. 请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优秀(5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承担责任,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 良好(4分):学生基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愿意承担分配的职责,但缺少积极性。
- 一般(3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仅完成基本要求,没有特别的表现。
- 差(2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缺少参与和合作的意愿。
- 很差(1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参与和表现。
2. 请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优秀(5分):学生能够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沟通顺畅,能够有效分工和协作。
- 良好(4分):学生与团队成员能一起合作,但在沟通和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 一般(3分):学生在与团队成员合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摩擦和障碍,需要进一步改善。
- 差(2分):学生在团队成员合作中表现消极,缺乏主动性和配合精神。
- 很差(1分):学生无法与团队成员合作,沟通不畅,对团队成果无贡献。
研究效果通过对学生研究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1. 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成果:- 优秀(5分):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 良好(4分):学生能够基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成果较为可观。
- 一般(3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困难,成果一般。
- 差(2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较少,成果不明显。
- 很差(1分):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实践成果几乎没有。
2. 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优秀(5分):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效果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