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_液压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

液压性能实验报告液压性能实验报告导言: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和控制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冶金、化工等领域。
为了评估和改善液压系统的性能,进行液压性能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将对液压性能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目的液压性能实验的目的是评估液压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流量、压力、温度、效率等指标。
通过实验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性能优化的方向。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本次液压性能实验采用了一套标准的液压系统装置,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
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液压阀的开度和控制信号,改变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然后记录相应的数据。
三、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1. 流量测试在不同液压泵转速和阀门开度下,测量液压系统的流量。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泵转速的增加,流量也随之增加;而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加,流量也呈线性增长。
这表明液压泵和阀门的调节对系统流量有重要影响。
2. 压力测试在不同负载下,测量液压系统的压力。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负载的增加,系统压力也相应增加。
这表明液压系统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压力,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3. 温度测试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测量液压系统的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液压系统的温度也逐渐上升。
这表明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注意散热和冷却措施,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效率测试通过测量液压系统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计算系统的效率。
实验结果显示,系统的效率在不同工况下有所变化,但整体表现良好。
这表明液压系统能够高效地将输入能量转化为输出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四、实验结论通过对液压性能实验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压泵和阀门的调节对系统流量有重要影响;2. 液压系统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压力,保持系统的稳定性;3. 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需要注意散热和冷却措施;4. 液压系统能够高效地将输入能量转化为输出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
液压实训报告总结

液压实训报告总结:液压实训报告液压实训心得体会液压与气压实训体会液压实训报告300字篇一:液压实训心得液压实训心得体会为期一周的液压回路实训就这样结束了,但是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液压回路及组件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通过不断地练习使我不仅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解工作原理。
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团队中的合作意识,因为液压回路不是一个人就能随便能安装得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的配合与相互间的学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收获,不仅是知识方面,而且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之路上,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面对未来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想不仅仅是这些了。
在这次实训过后,让我深刻了解到,对于每干一件事情,我们都应该善于分析与总结,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变的更好,通过实训我们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
让我们可以养成细心专注的好习惯,以后不至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畏惧退缩,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毅力的攻克难关,加强我们自身的能力。
对此我们怀着无比的高兴心情,因为我们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程,不仅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而且感谢我同组同学及全班同学的帮助和关心!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让我们体会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下经验,通过和同学的配合,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好好改进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完善,从而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道路上可以得到更加完美的成功,不仅如此,我们还对汽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再只是个门外汉,我们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在一步步的走向更加深入的知识领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让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本周的实训非常有意思,我深刻的了解到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特性,并且完成了单作用、双作用气缸的调速回路的连接与调试以及多个回路的连接与调试,让我更熟练的掌握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的连接方法和技能。
让我也收获了很多的知识,这也将会指导我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不断进步。
液压实验报告

液压实训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压实训操作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对实验回路进行理论分析,掌握回路工作基本原理,列出可达到的实验效果以便及时观察。
2、装配前应根据回路原理图对元件的安装进行设计布局。
在确定元件位置时,要注意各油孔的接头方向以及油管的连接,合理的布局应该是元件拆装方便,油管连接容易,走向清晰并尽可能地避免交叉、折弯。
3、各种阀的安装应注意进油口与回油卡口的方向,不可装反。
油路连接完毕后,填写动作顺序表,按控制要求进行控制电路的连接。
4、安装完毕,应该仔细检查回路及油孔是否有错,电路连接线与插孔是否插错。
4、接好液压回路之后,再重新检查各快速接头的连接部分是否连接可靠,最后在老师确认无误后,方可启动。
6、根据液压缸工作循环动作,写出液压系统油路的进、回油路路线。
考核办法考核主要分为五部分1、平时表现(到勤率)10%2、识图形符号、(星期一第四节课考核)15%3、识原件、(星期二第二节课考核)15%4、油路连接考试(星期五上午进行实操考试)40%5、实验报告(实训结束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20%先导式溢流阀阀口位置布局所有换向阀的阀口皆是上图位置布局单向节流阀阀口位置布局单向阀阀口位置布局直动式减压阀阀口位置布局调速阀阀口位置布局单向顺序阀阀口位置布局直动式溢流阀阀口位置布局液控单向阀阀口位置布局实验室原件摆放顺序及原件名称第一排:先导型溢流阀—直动型溢流阀—单向调速阀—单向节流阀—三位四通中位机能为O形的电磁换向阀—三位四通中位机为Y形的电磁换向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二排:单向阀—液控单向阀—压力表—压力继电器—单向顺序阀—直动实验一1、任务要求采用控制节流阀串联的多级节流调速液压缸动作顺序:液压缸右行快进----液压缸右行1工进----液压缸右行2工进----液压缸左行----液压缸停止。
关于液压的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掌握液压传动实验的基本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液压传动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液压传动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具有传递力矩大、传动平稳、易于实现多级传动等特点。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是帕斯卡原理,即在一个密闭的液体容器中,施加于液体上的压力会均匀地传递到液体内部的各个部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液压实验台;2. 液压泵;3. 液压缸;4. 液压阀门;5. 压力表;6. 管路连接件;7. 量筒;8. 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要求连接液压系统,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2. 打开液压泵,使液压系统充满油液;3. 调节液压泵出口压力,观察压力表读数;4. 分别调节液压缸的进、出油口,观察液压缸的运动状态;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液压泵出口压力、液压缸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等;6. 改变液压泵出口压力,重复步骤4和5,记录数据;7. 关闭液压泵,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液压泵出口压力:P1=1.5MPa,P2=2.0MPa,P3=2.5MPa;2. 液压缸运动速度:v1=0.5m/s,v2=0.7m/s,v3=1.0m/s;3. 液压缸运动距离:s1=0.3m,s2=0.4m,s3=0.5m。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液压泵出口压力与液压缸运动速度、运动距离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分析1. 随着液压泵出口压力的增加,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也随之增加,说明液压传动系统在压力增大时,输出功率增加;2. 实验结果与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相符,验证了液压传动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液压实验,我们掌握了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验证了液压传动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液压泵、液压缸等部件的性能特点,为今后的液压系统设计、维护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确保液压系统各部件连接牢固,避免泄漏;3. 注意观察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4.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液压泵,排空系统中的油液,防止污染。
液压实验报告

一、液压传动认识实验1实验目的(一)理解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理解液压系统基本元器件的功能。
(三)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形式。
2实验要求由实验教师对以简单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结合实物、剖开的实物、各种阀模型及示教板等进行讲解,充分理解掌握课堂内容和如下内容。
要求同学掌握的内容:理解一般液压系统中传动介质的特点及选用原则;理解一般液压系统中能量转化装置及执行元件的特点;理解液压传动中方向控制、流量控制、压力控制的基本元件及特点理解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理解手动液压钳的工作原理。
3实验内容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液压油。
液压系统基本元器件的功能:1.动力元件动力元件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指液压系统中的油泵,它向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2.执行元件执行元件(如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负载作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运动。
3.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即各种液压阀)在液压系统中控制和调节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
根据控制功能的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
压力控制阀又分为益流v1.0 可编辑可修改阀(安全阀)、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等;流量控制阀包括节流阀、调整阀、分流集流阀等;方向控制阀包括单向阀、液控单向阀、梭阀、换向阀等。
根据控制方式不同,液压阀可分为开关式控制阀、定值控制阀和比例控制阀。
4.辅助元件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圈、快换接头、高压球阀、胶管总成、测压接头、压力表、油位油温计等。
5.液压油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有各种矿物油、乳化液和合成型液压油等几大类。
液压千斤顶:1—杠杆手柄 2—小油缸 3—小活塞 4, 7—单向阀 5—吸油管 6,10—管道 8—大活塞 9—大油缸 11—截止阀 12—油箱图 1-1 是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图。
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液压实验报告实验原理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和控制信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液压实验是为了验证液压原理和研究液压系统性能而进行的实验。
本文将介绍液压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
一、液压实验原理1. 原理概述液压实验是基于液体在封闭容器中传递压力的原理进行的。
液体通过泵将能量转化为压力能,然后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最终实现所需的工作。
液压实验主要涉及到压力、流量和阀门控制等方面的原理。
2. 压力原理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是由泵提供的。
泵将液体吸入并压缩,产生高压液体,然后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
液体在管道中传递时,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需要通过压力表来测量压力变化。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整泵的转速或改变液体的流动阻力来调节系统的压力。
3. 流量原理流量是液压系统中液体流动的速度。
流量由泵提供,通过管道传递到执行元件。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流量计来测量流量的大小。
流量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或调节阀门开度来实现。
4. 阀门控制原理阀门在液压系统中起到控制液体流动和压力的作用。
常见的阀门类型包括单向阀、溢流阀、调压阀等。
在液压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
阀门的调节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或电气控制来实现。
二、液压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进行液压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液压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泵、管道、执行元件和阀门等。
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压力表、流量计、液压油等。
2. 实验目标确定实验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验证某种液压元件的性能,研究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规律等。
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启动泵,使液体流动起来。
然后,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液体的流动和压力。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如压力变化曲线、流量变化曲线等。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液压实验室观摩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液压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的传动技术,具有传动效率高、控制精度高、结构紧凑等优点。
为了提高学生对液压技术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特组织了一次液压实验室观摩实训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元件的结构及性能,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2. 掌握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选用方法;3. 熟悉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液压系统基本原理讲解实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了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等主要元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
2. 液压元件实物观察实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液压实验室,介绍了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和用途。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对液压元件有了直观的认识。
3. 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实训教师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液压系统进行组装和调试。
在组装过程中,学生需根据系统图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并按照要求进行连接。
在调试过程中,学生需观察系统的工作状态,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4.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实训教师向学生讲解了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系统进行故障模拟,并尝试排除故障。
5. 液压系统性能测试实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测试仪器对液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压力、流量、功率等参数的测量。
通过测试,学生掌握了液压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四、实训总结1.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液压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油管等组成。
液压泵负责提供压力油,液压缸负责将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液压阀负责控制油液的流动和压力,油管负责连接各液压元件。
2. 液压元件选用: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速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
例如,对于压力较高的系统,应选择耐高压的液压元件;对于流量较大的系统,应选择大流量的液压元件。
液压的工作原理实验报告

液压的工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3.掌握液压系统的调试和维修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密封实验台一套
2、测压表一套
3、机加工工具一套
4、气源、电源等备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前准备:
(1)检查各仪器仪表有无损坏;
(2)检查各连接管路、管口是否密封;
(3)确认气源、电源正常并连接无误;
(4)将工具和备件准备好。
2、液压传动基本原理:
液体经过泵的一端进入泵腔,在泵腔内受到压力后,将被推向泵的另一端,泵的另一端是液压缸,液体进入液压缸后,受到液压缸的压力,将被推动活塞移动。
3、实验步骤:
(1)检查油箱内的液位,因为液压系统的工作必须处于充油状态;
(2)关闭泵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并打开进油压力表口和回油压力表口;
(3)启动电机,使泵转动,同时调节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的压差,使液压缸缓慢移动,同时调节压力表读数,使液压缸每0.1s移动1mm左右;
(4)检查压力表的读数,是否与标准的压力表读数相同,如果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5)将回油压力表口关闭,打开回油口,快速挤压活塞,查看压力表读数,观察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6)关闭油泵,关闭仪器,进行整理和清洗。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并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结构,同时掌握液压系统的调试和维修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关注压力表的读数,以及液压缸的移动情况,如果发现压力有异常,需要进行调整和检修。
通过实验的操作,可以为我们今后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帮助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机自1404学号:41440001姓名:丁恒容: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五电液位置控制系统建模和特性分析1.实验目的1.1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分析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2 掌握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校正方法;1.3 培养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电液位置控制系统设计的实践能力。
2.实验容与实验原理见实验指导书。
3.实验方法与步骤3.1实验设备计算机及MATLAB软件系统。
3.2实验步骤3.2.1已知卷曲机光电液带材矫偏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方框图卷曲机光电液带材矫偏控制系统方框图及传递函数如下3.2.2 编写系统特性分析程序;3.2.3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求出系统的开环伯特图,并根据稳定性条件求出系统的开环增益K;3.2.4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并求出系统的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闭环特性;3.2.5 根据电液位置控制系的特点设计系统的校正环节;3.2.6 编写系统特性二次建模分析程序;3.2.7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求出系统二次建模的开环伯特图和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特性;3.2.8 完成系统时域特性分析;3.2.9 完成利用SIMULINK仿真模块对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进行仿真分析;4.实验报告4.1 绘出系统的开环伯特图,计算系统的开环增益K,分析系统的开环特性;由系统的开环传函知:K=K K×1.67×10−394.5×10−4=K K×0.1767 l/s初取K=1 l/s,则系统开环传函为:1----------------------------------------------------------------------------------------------2.178e-008 s^5 +3.454e-006 s^4 + 0.0004238 s^3 + 0.01733 s^2 + sMATLAB程序见G51:G2=tf([1],[1/112^2 2*0.6/112 1]);G3=tf([1],[1/60.5^2 2*0.2/60.5 1 0]);G=G1*G2*G3bode(G);bode图如下:易得相位裕量89°,增益裕量26.7dB,系统稳定。
穿越频率为1rad/s。
从稳定性考虑,相位裕量40°~60°,增益裕量6dB以上。
所以图像可整体上移20dB,即K=10。
则:K K=K0.1767=56.6K/K系统的开环传函为:10-------------------------------------------------------------------------------------------2.178e-008 s^5 +3.454e-006 s^4 + 0.0004238 s^3 + 0.01733 s^2 + sMATLAB程序见G52:G2=tf([1],[1/112^2 2*0.6/112 1])G3=tf([1],[1/60.5^2 2*0.2/60.5 1 0])G=10*G2*G3bode(G)对应开环bode图:得到相位裕量79.6°,增益裕量6.66dB ,满足稳定性要求。
穿越频率为10.3rad/s。
4.2 绘出系统的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闭环特性,分析系统的闭环特性;系统闭环传函为:10------------------------------------------------------------------------------------------------2.178e-008 s^5 +3.454e-006 s^4 + 0.0004238 s^3 + 0.01733 s^2 + s + 10MATLAB程序见G53:G1=tf([1],[1/112^2 2*0.6/112 1]);G2=tf([1],[1/60.5^2 2*0.2/60.5 1 0]);G=feedback(10*G1*G2,1)bode(G)闭环bode图:得到谐振频率、谐振峰值都非常小,远小于3dB,满足要求。
截止频率为13.3rad/s ,幅频带宽0—13.3rad/s,相频带宽0—26rad/s 。
系统频宽较小,快速性较低。
由于系统开环传函中有一个积分环节,故该系统为I型系统,稳态误差应为零。
等速输入会产生位置误差,其值为:K K=KK 。
4.3 分析系统校正的特性并给出系统的校正环节;设计之后校正环节,参见教程P125确定参数:取α=10,则K KK=αK=100。
根据已确定的速度放大系数K KK,画出系统开环波特图:MATLAB程序见G54:G1=tf([1],[1/112^2 2*0.6/112 1])G2=tf([1],[1/60.5^2 2*0.2/60.5 1 0])G=100*G1*G2相频裕度为−126°,系统不稳定。
需要加滞后校正环节。
K K =10.3 rad/s则:K KK=(14~15)K K =2.5 rad/sK K K =2.510=0.25 rad/s可得滞后校正环节的传函(电气校正):K K (K )=K K KK +1K KK+1=K 2.5+10.25+1其bode 图如下:MATLAB 程序见G56:G3=tf([1/5.2 1],[1/0.25 1])4.4 给出系统二次建模的传递函数并绘制系统二次建模的开环伯特图和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特性;将滞后校正环节串联接入系统,即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函为:K K (K )=100K (K 21122+2×0.6112K +1)(K 260.52+2×0.260.5K +1)∙K 2.5+1K 0.25+1其bode 图如下: MATLAB 程序见G55:G1=tf([1],[1/112^2 2*0.6/112 1]); G2=tf([1],[1/60.5^2 2*0.2/60.5 1 0]); G3=tf([1/2.5 1],[1/0.25 1]); G=100*G1*G2*G3bode(G)得到相位裕量67.4°,增益裕量6.69dB ,满足稳定性要求。
穿越频率为10.4rad/s。
此时系统的开环增益还可以有少许的提高,最大开环增益为108 。
系统的闭环bode图:MATLAB程序见G57:G1=tf([1],[1/112^2 2*0.6/112 1]);G2=tf([1],[1/60.5^2 2*0.2/60.5 1 0]);G3=tf([1/2.5 1],[1/0.25 1])G=feedback(100*G1*G2*G3,1)bode(G)得到谐振频率为 3.93rad/s ,谐振峰值为 1.24dB,小于3dB,满足要求。
截止频率为16.5rad/s ,幅频带宽0—16.5rad/s,相频带宽0—23.2rad/s。
4.5 绘制系统时域响应图并分析系统的时域特性;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MATLAB程序见G59:G1=tf([1],[1/112^2 2*0.6/112 1]);G2=tf([1],[1/60.5^2 2*0.2/60.5 1 0]);G=feedback(10*G1*G2,1);step(G)可得上升时间为0.151s ,超调量0.445%,过度过程时间为0.4s,稳态误差为零。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阶跃特性分析:MATLAB程序见G58:G1=tf([1],[1/112^2 2*0.6/112 1]);G2=tf([1],[1/60.5^2 2*0.2/60.5 1 0]);G3=tf([1/2.5 1],[1/0.25 1]);G=feedback(100*G1*G2*G3,1);step(G)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可得上升时间为0.129s ,超调量15.2%,小于25%,满足要求。
过度过程时间为1.03s,稳态误差为零。
校正后系统快速性提高,但过渡时间变长。
4.6 绘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并分析系统的性能。
simulink中输入信号为幅值为1,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得对应输出响应的幅值如下表:输入频率超过10rad/s后,输出幅值开始衰减,在系统设计的幅频带宽0—16.5rad/s的围衰减较少,超过部分衰减较大,说明校正后系统的闭环特性与设计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5.思考并简单回答下列问题5.1 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特点有哪些?答:1.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开环传函属于I型系统,对于阶跃信号输出响应的稳态误差为零,对于等速信号存在稳态误差,系统不能跟随等加速输入。
2.系统的应用场合要求其动态响应要迅速,因此系统的频率带宽及开环增益应该较大。
3.校正前的系统阻尼比很小,因此相位裕量比较大。
可根据增益裕量确定开环增益的大小。
4.通常系统中电液伺服阀的响应速度快(固有频率很高),与液压动力元件相比,其动态特性可以忽略不计,把它看为比例环节。
5.2 电液位置控制系的校正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1.为了满足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工程中对于系统的开环增益要求较高,以达到快速性及较小的稳态误差。
为达到较高的开环增益且保证稳定性,往往需要增加校正环节,如常用的滞后校正环节等。
2.校正环节还可以解决减小负载误差和增大阻尼比的矛盾。
实验六电液压力控制系统建模和特性分析1.实验目的1.1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分析电液压力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1.2 掌握电液压力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校正方法;1.3 培养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电液压力控制系统设计的实践能力;2.实验容与实验原理见实验指导书。
3.实验方法与步骤3.1实验设备计算机及MATLAB软件系统。
3.2实验步骤3.2.1已知疲劳实验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方框图卷曲机光电液带材矫偏控制系统方框图及传递函数如下3.2.2 编写系统特性分析程序;3.2.3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求出系统的开环伯特图,并根据稳定性条件求出系统的开环增益K;3.2.4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并求出系统的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闭环特性;3.2.5 根据电液位置控制系的特点设计系统的校正环节;3.2.6 编写系统特性二次建模分析程序;3.2.7 运行系统特性分析程序求出系统二次建模的开环伯特图和闭环伯特图并分析系统的特性;3.2.8 完成系统时域特性分析;3.2.9 完成利用SIMULINK仿真模块对电液位置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进行仿真分析;4.实验报告4.1 绘出系统的开环伯特图,计算系统的开环增益K,分析系统的开环特性;原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s)H(s)=K(K2376.42+1)(376.4+1)(409.7+1)(8998.3+1)其中,取K KK=1,K=2×10−2×K K K KK为系统的开环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