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说明规范方案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说明(04)标准编制说明《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质量验收评价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部分。
2、工作简要过程:1)xx年10月13-14日《规程》编写启动会,会议确定了《规程》编写的组长单位、副组长单位和参编单位,确定《规程》编写大纲主要内容和编写单位起草分工,编制计划时间安排2)xx年11月21日会议组织对《规程》的编制大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中电联标准化中心火电处杜红纲处长参加了本标准编制大纲的讨论审查。
会议进一步明确《规程》编写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大纲讨论同时提出各章节编制时需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在修改各自章节之前,要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
3)《规程》编写、收资、讨论阶段:进行一定程度收资和调研,组织第三次至第七次专题会对各章节修改、新增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4)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2日《规程》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本次会议对本《规程》、《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分土建工程和第9部分水工结构工程三项规范征求意见稿统稿审查会,三项标准编制全体与会人员对三个规范通用性和协调性进行了共同讨论,并提出了各标准修改要求。
4)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0日《规程》征求意见初稿定稿会5)2016年4月30日——2016年7月25日《规程》征求意见6)2016年8月1日——2016年8月3日《规程》送审稿初稿审查会7)2016年8月29日——2016年8月30日《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审查会8)2016年9月17日——2016年9月19日《规程》审查会3、主要参编单位:主编单位: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参编单位: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德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建设四公司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楼海英、倪斌、叶柏金、俞东齐、崔虹、孟玥玲、卢建忠、闫清江、岳明生、陈立新、吴明权、王亚耀、蔡晓明、赵杰主要审查人:4、《规程》编写原则和主要内容,1)按照“验评分离”原则,取消了原单位工程评定内容;2)为鼓励电力企业创优,规范创优活动,增加工程质量评价部分;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原标准做了相应的修改;4)按照《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取消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本部分用词说明,将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引用标准名录。
国有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组织领导
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实施工作的统一领导,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日常指导和监督。
二、宣贯、实施对象
安徽省属国资委企业、安徽省境内央企、国有企业等。
三、工作实施
1、安徽省属国资委企业、安徽省境内央企、国有企业相关单位进行宣贯培训。
2、宣贯培训工作争取在标准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建议该标准于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即完成标准宣贯)后予以实施。
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
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无。
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标准在编制及征求意见过程,没有出现重大意见分歧。
8、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无。
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本着科学、规范、统一和实用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了企业质量管理小组现状。该标准与现行法准化法》;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规范和标准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规范和标准消防工程施工方案是指为了确保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与质量,保证消防设施运行有效、可靠、稳定,应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标准,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
本文将介绍消防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规范和标准。
一、概述消防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旨在为工程施工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施工过程中消防设施的正确安装、连接、调试和调试,以及严格遵守消防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标准。
二、内容要求1. 方案概述:简要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工程范围等。
2. 工程责任单位:明确工程的责任单位,包括业主、设计单位等。
3. 工程监理单位:明确监理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4. 相关法规和标准:列举与工程相关的消防法规和标准,包括国家法规、行业标准等。
5. 主要施工内容:详细描述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消防设备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施工工艺等。
6. 特殊要求:如有特殊要求,需在方案中明确说明。
7. 安全措施:列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确保工人安全施工。
8. 施工进度计划:按工程的施工计划,制定各个节点的工作进度计划。
9. 质量控制措施:详细说明如何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材料的验收、设备的调试等。
10. 现场安全管理:说明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划分、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11. 消防施工验收标准:附上消防施工验收的相应标准和要求。
三、编制流程1. 前期准备:收集工程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
2. 方案编制:根据前期准备的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确保内容完整、准确。
3. 方案评审:组织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评审,确保符合要求。
4. 方案修改:根据评审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
5. 方案发布:完成评审并通过后,将方案发布给施工人员。
四、编制规范1. 结构合理:方案应按照逻辑顺序编写,内容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2. 语言规范:方案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准确表达意思。
3. 图表配套:方案中的重要工序和设备可配套图表或图片,以便施工人员理解。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篇一:XX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标准名称:泡花生仁一、制定标准的任务来源及目的意义: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
由于该产品无相同产品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要求,特制定该产品的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贮存和销售的依据。
二、企业标准编制过程: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不同的消费需求,我公司计划生产泡花生仁产品。
由于该产品标准的基本要素参照SB/T 10439、GB/T 5009、GB 4789的要求,产品各项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检验进行规划。
三、产品的原料要求:产品所使用的花生仁为主要原料,辅以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标准要求。
3.1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3.2花生仁应符合GB/T 1532的规定。
3.3乳酸应符合GB 2023的规定。
3.4食用盐应符合GB 5461的规定。
3.5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6味精应符合GB/T 8967的规定。
3.7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
3.8酵母应符合GB/T 20886的规定。
3.9脱氢乙酸钠应符合GB 25547的规定。
3.10呈味核苷酸二钠应符合QB/T 2845的规定。
3.11泡小米辣椒应符合SB/T 10439的规定。
四、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花生仁为主要原料,食用盐、泡小米辣椒、白砂糖、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酵母、香辛料为辅料,经煮制、浸泡等工艺加工制成。
五、食品安全控制指标的试验验证材料:本企业标准修定后于20XX年5月25日将样品送到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在本标准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六、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标准的比较:与SB/T 10439-20XX 酱腌菜的比较七、引用标准、参考资料: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17 白砂糖GB/T 1532 花生GB 2023 食品添加剂乳酸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54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T 10004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20886 食品加工用酵母GB 255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QB/T 2845 食品添加剂呈味核苷酸二钠SB/T 10439 酱腌菜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XX)《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XX)《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篇二:××××(单位名称)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单位名称)发布前言本标准是由××××公司依据JB8739-1998《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制定,补充了主回路电阻值、显示功能、断电后放电剩余能量以及电气机械特性值,明确了绝缘水平、短路关合开断电流、短时耐受电流、峰值耐受电流的具体参数。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三篇篇一:企业《标准名称》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二、标准编制的目的三、编制原则和依据四、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五、标准编制中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标准名称本标准适用于XXXXXXXX,故标准起名XXXXXXXX。
(二)标准主要内容说明(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1.2.3.六、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通过联机检索,未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通过联机检索,查到与本标准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查新报告见附件)。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XXXXXXXX行业的市场需求,标准的技术指标合理、先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要求。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由于本标准为地方性基本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经常与生产企业进行沟通,本标准文本未见重大分歧意见。
九、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建议由于XXXXXXXX(直接)关系到XXXXXXXX,建议将《标准名称》作为企业标准批准发布,用于指导(引导、规范)。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技术措施(二)管理措施(三)实施方案(1)本标准由xxx发布,计划于XXXX年X月X日发布实施,由XXXX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2)XXXX应以本标准为依据,以保证XXXXXXXX;现有企业应根据本标准考察企业目前达标情况,并根据考察结果对生产工艺、设备以及XXXX设施进行改造。
十一、参考标准和资料起草单位名称XXXX年XX月XX日篇二:**企业管理标准模板第一章总则1 目的为了………………。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
本标准适用于。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一、招标文件中有关技术规格要求(一)基本要求1、本技术规格文件对施工图设计已明确的工程做法、技术参数、材料规格、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和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标准等原则上不再重述,承包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质量标准。
施工中若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与发包人/监控工程师联系,协调设计人解决。
2、本项目施工技术、工艺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天津市现行的相关工程规范、规程和标准;设计图纸和其他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文字说明是本工程技术规格的组成部分;对于涉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分项工程,其相应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操作说明等内容也是本工程技术规格的组成部分。
3、合同中约定的承包人应予遵照执行的有关规范、规程与标准都指他们各自的最新版本。
在阅读本技术规格要求的同时必须同时参阅招标文件(包括施工图)和各分项工程的技术规范。
如果发现本技术规格文件的任何内容与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之间出现相互矛盾或不一致之处,承包人应书面请求发包人/监理人予以澄清。
除非发包人/监理人有特别的指示,承包人应按照其中要求最严格的标准执行。
4、不能因为发包人/监理人对承包人呈递的深化设计文件(包括计算书)、施工技术方案及其它技术资料的审核认可,而免除或减轻承包人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5、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污染源,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其措施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
6、承包人必须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和标识,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7、承包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文明施工及成品和半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损坏;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将施工现场及工程装饰面清理(洗)干净;承包人撤场前,应将现场临建全部拆除清运,并将地貌恢复原状。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两篇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两篇篇一: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模板《葛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本标准是在国家尚无该产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只有湖南省地方标准的情况下,为保证产品质量,指导企业生产,根据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现就标准编制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编写格式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而制定。
二、产品配方如下:原材料名称用量鲜葛根100%制成100%三、产品生产工艺:鲜葛根采购→清洗→粉碎→水洗过滤→去砂→沉淀→干燥→称量分装→成品。
四、本标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限量及制订依据:指标限量制订依据检验方法水分,% ≤14.0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产品按GB/T12087的规定执行灰分,% ≤0.4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产品按GB/T12086规的定执行含砂量,% ≤0.04 DB43/299-20XX葛根粉卫生要求按GB/T5508规定的执行酸度,T·≤20 DB43/299-20XX按GB/T12090规定的执≤0.2 DB11/505代用茶按GB/T5009.11规定方葛根素≤100 DB11/505代用茶按GB/T5009.34规定方六六六,mg/kg ≤0.2 DB11/505代用茶按GB/T5009.19规定方滴滴涕,mg/kg ≤0.2DB11/505代用茶卫生要求按GB/T5009.19中规定方法敌敌畏,mg/kg ≤0.2DB11/505代用茶卫生要求按GB/T5009.20中规定方法乐果,mg/kg ≤1.0DB11/505代用茶卫生要求按GB/T5009.20中规定方法乙酰甲胺磷,mg/kg ≤0.1DB11/505代用茶卫生要求按GB/T5009.20中规定方法五、企业标准比较情况说明: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
《古籍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古籍保护修复档案记录规范》行业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按照“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的规定,在进行古籍修复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中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轮训,统一技术规范。
目前文化部及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陆续颁布《古籍普查规范》、《古籍定级标准》、《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等多项标准,极大程度地推进了古籍特藏保护修复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为进一步推进馆藏古籍修复工作规范化,促进行业发展,近年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起草古籍修复档案记录等几项文化行业标准。
一次完整的古籍修复过程,需要详尽、如实记录修复工作中各项操作对修复对象的所有影响,即用文字及影像资料详细描述修复对象在修复过程前后的状态。
并用统一的格式、标准的语言完整记录修复工作中所使用的材料、流程、技法、工艺,最大限度保存修复过程的完整信息,为下一修复周期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对古籍的安全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目的1.对于各收藏、修复单位:以既往经验及目前技术水平而言,若修复工作安全有效,同一修复对象进入下一修复周期往往需要数十乃至上百年。
完整的修复档案可帮助修复人员最大程度回溯古籍原始信息,在制定修复方案时有据可依,提高修复工作效率并保证处置措施安全,有效延长修复对象寿命;2.对于我国古籍保护修复行业:同一系列或相类似古籍由不同单位收藏、修复时,规范系统的修复档案便于业内相互学习借鉴,有利于落实修复技术相关规范、统一质量核验标准,促进我国古籍修复技术发展。
此外,在同行业技术交流中,规范的文字、影像档案可提供专业的技术资料,促进经验交流,提升全行业技术水平;3.对中华古籍保护事业:规范统一的修复档案可为散逸海外的中华典籍提供真实可靠的修复依据,便于海外相关单位参考,有效保护中华典籍的同时,利于相关行业的国际间交流;4.对行业监管部门:表述规范、形式统一、内容详实的修复档案,便于行政管理及监管机构随时掌握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处,根据各修复机构实际需求调整人员配置、工具材料派发等管理措施;5.对于其他相关工作:内容形式规范统一的修复档案,可为国内国际的相关科研工作、教材出版、会议研讨提供基础材料,统一标准的修复档案有利于修复案例的制作、展示,促进相关领域的科研及推广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完成HG/T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负责起草,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
1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
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
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
胶凝硬化生成镁氧水泥。
重质氧化镁随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活性有较大区别,在800℃~900℃下煅烧成的重质氧化镁有较大活性。
2产品用途
重质氧化镁:在磁性材料行业用于采色电视机偏转线圈和其它铁氧体磁性材料,钢球抛光行业做抛光剂,电器行业做酚醛树脂原料,染料行业作对氨基苯酚的生产辅料,在玻璃、瓷、工业催化剂、环保行业也有应用。
可作为镁盐生产的基本原料,可制造人造化学地板,人造石,防火防热板,防火管,隔音板,还可作耐火材料,镁氧水泥和氧化镁瓷等。
3生产工艺
3.1菱镁矿煅烧法将精选菱镁矿(MgCO3)在煅烧炉中煅烧,可制得各种活性的重质氧化镁。
3.2轻质氧化镁重烧法将用海水石灰法或其他化学方法制得的轻质氧化镁用卤水为原料,利用碳酸氢铵或碳化氨水生产轻质氧化镁。
卤水经净化后和碳铵进行复分解反应1~4h,生成碳酸镁沉淀。
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后,将碳酸镁进行干燥煅烧到800℃~900℃得到轻质氧化镁。
三编制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3.1编制原则
3.1.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1.2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3.1.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3.1.4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
3.2编制依据
3.2.1国外标准指标对比表(见附表1);
3.2.2国外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3.2.3国生产厂质量月报;
3.2.4编制过程中的验证数据。
四国外标准对比及制标设想1关于采用国外先进国家标准
目前未收集到国外标准,只收集到市鹏飞镁盐厂重质氧化镁企业标准(冀
Q/XPZM07-1996),我国化工行业标准为HG/T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指标对比见附表1)。
由于未收集到相应的国外标准,因此在原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参考企业标准进行修订。
2 指标的确定
2.1指标项目和级别的确定
原行业标准与冀Q/XPZM07-1996重质氧化镁指标项目设置的基本一致,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指标项目和级别不变。
2.2指标参数的的确定
2.2.1氧化镁含量
原行业标准氧化镁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90.0%、85.0%;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93.0%、90.0%;企业标准中氧化镁含量三个等级分别为95.0%、93.0%、90.0%,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相应提高,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氧化镁含量二个级别调整为95.0%、93.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2氧化钙含量
原行业标准氧化钙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1.5%、2.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氧化钙含量二个级别调整为1.0%、1.5%;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
准不变。
2.2.3盐酸不溶物含量
原行业标准盐酸不溶物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2.0%、4.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二个级别调整为0.6%、1.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4三氧化二铁含量
原行业标准三氧化二铁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2.5%、3.0%;Ⅱ类未作规定。
根据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Ⅰ类产品的二个级别调整为1.5%、2.0%;Ⅱ类产品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5灼烧失量
原行业标准灼烧失量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3.0%、5.0%;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3.5%、4.0%。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
2.2.6筛余物含量
原行业标准通过125μm试验筛的筛余物含量Ⅰ类二个级别为0.5%、0.5%;Ⅱ类二个等级分别规定为0.5%、0.5%。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7密度
原行业标准密度指标只有Ⅱ类一等品做了规定,设置为3.30~3.43。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8凝固时间
原行业标准凝固时间分为两个指标,一个是初凝时间,只有Ⅱ类二个级别做了规定,设置为40min、40min;另一个为终凝时间,只有Ⅱ类二个级别做了规定,设置为4.0h、8.0h。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2.9抗折强度
原行业标准抗折强度只有Ⅱ类一级品做了规定,设置为10MPa。
基本满足用户使用,因此本次修订保持原行业标准不变Ⅱ类未作规定。
2.3试验方法的确定
收集到的各企业标准均为指标,未收集到相关的试验方法,HG/T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试验方法见附表2。
2.3.1氧化镁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氧化镁含量测定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以三乙醇胺做掩蔽剂,pH为10时,铬黑T为指示剂用0.02mol/LEDTA络合滴定,先测出镁钙合量,再减去钙含量。
行业标准所使用的方法为测定镁含量最为常用的试验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本次测定仍使用该方法。
2.3.2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氧化钙含量测定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以三乙醇胺做掩蔽剂,pH大于12时,钙羧酸指示剂,用0.02mol/LEDTA络合滴定。
该方法测定钙含量结果准确,操作方便,本次测定仍使用该方法。
2.3.3盐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原行业标准盐酸不溶物测定方法为:称取5g试样,加盐酸溶解后,过滤,洗涤,残渣于850℃~900℃灼烧至恒重。
该方法为测定盐酸不溶物的常用方法,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原方法不变。
2.3.4 三氧化二铁含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使用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是国际标准及我国国家标准测铁含量的通用方法,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5灼烧失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称量1g试样,在850℃~900℃灼烧至恒重。
我国标准规定的温度
区间较窄,操作条件更容易被重复,因此本次修订仍保持原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不变。
2.3.6 筛余物含量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为在试验筛中,使用软毛刷将一定量样品筛分,筛分至无样品漏下时,称量筛余物的质量,计算求出筛余物的含量。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7 密度
我国行业标准中使用国家标准GB/T4472《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中规定的比重瓶法。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8 凝固时间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使用水泥凝结测定仪进行测定,称取15g试样,加入氯化镁溶液,均匀拌和后置于水泥凝结测定仪上,规定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0.5~1.0)mm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不超过1.0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3.9 抗折强度的测定
我国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置于瓷抗折强度测定机进行测定,称取15g试样,加入氯化镁溶液,均匀拌和,于(28±3)℃下放置24h,置于瓷抗折强度测定机上测定。
本次修订仍保持该方法不变。
2.4包装的确定
各企业的包装基本上都使用两层包装方式,衬聚乙烯塑料袋,外套塑料编织袋。
规格有
10Kg,20Kg,40Kg。
个别企业使用了吨包装方式。
各企业在包装上都执行原行业标准中的规定,本次修订仍保持原行业标准中规定的包装方式。
五水平分析本标准在原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其中Ⅰ类产品氧化镁含量、氧化钙含量、盐酸不溶物含量、三氧化二
铁含量与原标准相比提高了指标要求,试验方法为经典、常用的分析方法,测定结果可靠。
综上所述本标准达到国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