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工程参数的地质运用

合集下载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录井是油田勘探中一项重要的地质调查技术,通过记录井内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含油气性质等信息,可以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下面将对地质录井在油
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地质录井可以用于判断地层的性质和预测油气藏类型。

地质录井通过记录井壁岩心、
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获得地层的岩性和岩性组合信息。

根据地层岩石的
性质,可以判断该地层是否具有油气藏的形成条件,从而预测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地质录井可以用于评价油气藏的产能和储量。

地质录井通过记录井内岩层的孔隙度、
渗透率等物理性质以及岩石样品的含油气性质,可以评价油气藏的产能和储量。

通过分析
地质录井数据,可以确定油气藏的有效厚度、含油气区域的分布范围和储量大小,为油田
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质录井可以用于确定油气藏的受过程约束和开展油藏评价。

地质录井通过记录井内
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获得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地层应力状态、地层压
裂性等信息。

通过分析地质录井数据,可以确定油气藏的受过程约束,如勘探过程中的地
层压裂性、井壁稳定性等。

地质录井还可以用于开展油藏评价,如确定油气藏的剩余储量、计算泥浆侵入层厚度等。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获得井内地层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成分等信息,可以判断地层的性质、预测油气藏类型、评价油气藏的产能和储量、判断
油气藏的储集条件和流体状态,以及确定油气藏的受过程约束和进行油藏评价。

地质录井
是油田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录井与随钻测井相结合的现场地质作业技术

录井与随钻测井相结合的现场地质作业技术
井 与随钻测井相 结合 的现 场地质作业 技术
吕 甜
( 大庆油 田大庆钻探地 质录井一公 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就 目前的地质工艺来说 , 其采用的主要作业方式就是 录井与随钻测 井, 而这两种工艺在单独运用的时候 , 常常会 出现诸 多的 问题 , 不仅使得地质的质量受到影 响, 而且还影响了后 续工作的开展 , 因此 , 在现场地质作 业过程 中, 将两种技术相结合再运用 , 实现优 势 互补 , 可以有效 的保障地质作业的质量 , 同时也可以使得地质作业 的效 率得 以提升 。本 文就主要针 对录井与随钻 测井相 结合 的现 场地质 作 业 技 术 进 行 了简要 的研 究 , 仅 供 同行 交流 。 关键词 : 录井; 随钻 测 井 ; 地 质 作 业技 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个行业对于地质原料 的需求量也在 提升 , 候, 去随钻测井 的响应 曲线 也会 出现一定 的改 变 , 就 这一点就 可以 而在 目前的地质作业 中, 所采用的作业技术主要为录井 以及随钻测 了解到地层 的具体界面和厚度情况 , 依 据相关 的数据就可以对岩屑 井技术 。 而无论是录井还是 随钻测井 , 在实 际的应用 中, 都存在一定 定名 , 即使岩屑不具备典 型性 , 但 是其 也会有一定 的真实性。 将录井 的优势和一定的不足 , 而应用 中存在的 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地质作业 与随钻测井相结合 , 可以使得录井中以及随钻测井中的优势得到最 的质量 ,要想使得这两种技术 的应用 问题 可以得到有效 的消除 , 就 大 限度 的发 挥 , 同时也 弥补 了各 自的不足 , 减少 了其 他 因素对 其 的 需要将这 两种技术结合应用 , 实现优 势互补 , 从而可 以更好 的对现 干扰 , 依据岩性 的变化情 况 , 对剖面进行合 理的归位处理 。 场地质进行作业。 2 . 2 油气水层的识别。在钻井液混油污染 的地层 中, 利用气测和 1 单一 录井或者是随钻测井作业中的常见 问题 荧光录井来识别 显示层 时受人 为主观影 响较 大 , 对于较弱 的荧光显 1 . 1剖面归位不准确 。 采用 录井进行现场地质作业 , 需要全 面的 示则不易发现 , 影响 了油气 的发现及油气水层 的识别 。增加 随钻测 了解岩屑 以及钻进的相关参数 , 同时对底层延性 的变化情况 以及地 井后 , 利用 随钻 曲线对地层气体或流 体的响应 , 除特殊地 层外 皆可 层 的厚度做到合理的掌控 , 这样才能够对剖 面实现准确 的归位 。然 判断 出地层 中所含气体 、 流体性质 的变化 , 从而判断出油气水层 。 而, 就 录井 作业的时候 , 由于存在岩 屑代 表性不强 以及 钻井参数不 2 . 3 迟 到时间的校正 。一直 以来 , 迟到时间的校正都是以理论计 准确等 的问题 , 会使得剖 面的归位 出现严重 的问题 。要想使得 钻井 算或理论计算结合实物测 定来 完成 的 ,由于含有理论 计算 部分 , 所 的速度 以及钻井 的质量可 以达到作业的具体需求 , 就需要 在进 行钻 得结果一般都会存在一定 的误 差。结合随钻测井后 , 可利用其 可清 井 的时候 , 利用转速 高以及排 量大的 P D C钻头进行钻井 工作 , 通过 晰 划 分 地 层 界 面 的特 点 , 来确定钻 入该层时 间, 然 后 用 测 得 返 出 时 其 与管壁进行碰撞 以及研磨 , 可以使得 岩屑变得更加 的细小以及平 间减去钻入时间 , 便是迟到时 间, 此方法简单 、 实用避免 了理论 计算 滑。 一般来说 , 在上返的过程 中 , 岩屑的主要运动方式就是滚动 以及 的影 响 , 而且能够准确 的校正迟到时间。 跳跃, 这样 就会使得上下层 的岩屑 出现混杂 的现象 , 而部分 的岩屑 3随钻测井中所 需注意 问题 还会在重力作用 的影响下 , 落人 到井壁 的下 部位 置 , 最终形成堆积 。 随钻 测井 作为一种 科技含量较高的地质作业方式 , 一旦 出现无 随着堆积厚度 的增加 , 就会 使得岩屑越来越 少 , 从 而无法有效 的捞 法解决 的问题 ,不能够像录井或 电缆测井 一样在短 时间 内更 换工 到真正 的岩 屑 , 这样就会使 得岩屑 的含量相对 减少 , 从而使得 现场 具 , 这样就增加了事故发生 的机率 , 尤其对于复杂井 。 所 以保证仪器 作业 的剖面无法有效 的归位 。 正常工作是发挥 随钻测井作为高效地质作业方式 的重要前提条件 , 另外 , 地层 的不同 , 会使得钻速 以及相关 的扭矩指数 出现变化 。 现场通常用 以下几点来保证正常作 业 : 般在钻进 时 , 井眼的清洁程度以及狗腿度都会对钻井进程产生影 3 . 1 下井前测试 。通常井上会有两套在车 间调试过的工具 , 要对 响, 使用 的钻具很容易与井壁出现贴合的现象 , 而这一 现象 的出新 , 即将下井的工具进行一次测试 , 保证下井前一切正常。 出套管鞋后 就会使得相关的摩擦 系数相对 的增大 , 从而使得钻压 出现严重 的消 进行第二次测试 , 以确认对地层有正确 的响应 。 耗 ,这样就会使得实 际记 录的数据 与实 际的数据产生一定 的差距 , 3 . 2解码正常 。脉冲数据传到井 上后 , 需要 通过解码才能被我们 进而无法用来进行对 比分析 。除此之外 , 为 了使得井 眼可 以得到有 所用 , 但 由于 噪音影 响 , 常常会 出现 假脉 冲 , 这 会影 响到解码 的质 效 的清 洁处 理 , 就需要 对钻压进行一 定的调节 , 同时也要 对排量和 量 , 尤其是假脉 冲出现在数据包 的开始 , 则整个 数据包 的数据都会 钻速进行合 理的控制 , 而这样 的操作 都需 要人为 的进 行 , 人为在进 丢失 。一般需要停止钻进来调整参数 , 再重新开始钻进。 行操作 的时候 , 就 会对原本 的参数稳 定性造成破坏 , 进而 使得钻井 结 束 语 的参数无法实际的反应出地层 的变化情况。 就现场 地质作业来 说 , 无 论是采用 随钻测井还 是 录井 , 都具有 1 . 2 油气水层判断问题 。 为保证钻井的安全 , 常 向钻井液中加入 定 的弊端 。 而将两者相结合 , 就可以有效的实现优势互补 , 从而使 有机添加剂 、 混油 , 甚 至直 接使 用油 基钻 井液 , 这都很大程度上避免 得钻井工艺 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得 到合理 的解决 , 另外 , 两者的结合 , 了井下事故的发生 , 但对气测 录井 和荧光 录井却产生 了影 响。细小 也可 以使得地层评价更加快速 的获得 , 从而可 以为进一步 的地质作 岩屑在含油钻井液中经过 复杂 的搬 运过程 , 不仅会油气散失 和混入 业提供必要 的参考依 据 ,这样 就能够有 效的减少 风险问题的出现 。 不含油层位 中, 而且还会被污染 , 使 得真假油气显示难 辨 , 给判 断油 现今 , 全球油价 的上涨 , 钻 井的要求 也在逐渐 的提升 , 这就使得 录井 气水层带来 困难 。 与 随钻测井 的结合越来越 广泛的被 采用 。而在未来的科技发展 中, 1 . 3难 以 校 正迟 到时 间 。 钻 井 过 程 中井 眼 不 规 则 、 排 量 不 稳 定 等 这 一结 合技术会得 到普 及 , 两者 的结合会更加 的紧密 , 其优势也 会 会造成迟到时间不准确 , 需要进行校正在斜井或水平 井中。录井人 更加 的明显 , 从而可 以为现场地质作业指明 良好 的发展方 向。 员通 常利用钻井参数 的异常变化和气测异常 , 来 进行 迟到时间的校 参考文献 正, 但 由于钻时等钻 井参数资料大 多不 是真实地层情 况的反映而气 【 1 1 布志虹, 任干能, 陈 乐. 随 钻 测 井技 术 『 J 1 . 断块油气田 , 2 0 1 1 ( 4 ) . 测值 又受 到钻井液 的影响 , 所 以实 际效果并 不理 想。迟到时间不准 『 2 1 欧 阳健. 随钻测井 简介 『 J 1 . 石油学报 , 2 0 1 2 ( 1 ) . 确, 导致 现场地质人员对地 层岩性 、 含 油性及其深度 和厚度判 断不 【 3 】 中国石油集 团测井有限公 司随钻测井 中心『 J 1 . 羽 4 井技 术 , 2 0 1 3 ( 5 ) . 准确 , 直接影响剖面归位。 [ 4 ] 唐 海全, 邵 才瑞, 李洪强. 随钻测井 曲线无 闪烁绘制技 术[ J 】 . 测井技 2录井与随钻测井相结合解决现场地质问题 术, 2 0 1 0 ( 5 ) . 2 . 1 识别地层岩性变化 , 进行剖面归位 。 在对岩性相 同的地层进 行作业的时候 , 随钻测井的响应具有一致性。在地层出现变化的时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地质录井在油田勘探工作中的应用
地质录井是油田勘探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通常是在钻井过程中进行的。

它是通过对
钻井过程中钻孔岩层的记录和样本的分析,来获得地质信息的方法。

地质录井是油田勘探
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工作,它提供了关键的地质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油田的地质特征,
进一步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

一、掌握地层情况
地质录井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掌握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地层的情况。

通过对岩层的分析,可以确定各层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种类、层位、含量、组成等信息。

这对油田勘探工作的
开展十分重要,可以为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二、评估油气资源
地质录井还可以通过样本分析,评估油气资源的产能和储存条件。

通过确定储层的性
质和结构,可以进一步评估油气的产能和储存条件,确定优劣勘探目标,指导后续勘探开
发工作的开展。

三、指导钻探工作
地质录井除了提供地质信息外,还可以在钻井过程中指导钻探工作。

通过对钻具所处
的地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钻井的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对钻探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钻井效率。

四、确定油气储层位置
地质录井还可以通过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确定油气储层的位置和分布。

这项工作对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了解油气分
布的情况,从而提高勘探开发的效率。

录井技术在页岩油水平井中的应用

录井技术在页岩油水平井中的应用

录井技术在页岩油水平井中的应用摘要:为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油田加大了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在G区块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通过应用地质录井技术可以实现页岩油水平井“甜点层”的精准捕捉,有效保障目的层水平段储层的钻遇率。

通过地质录井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检测页岩油水平井钻完井过程中的工程参数,对井下复杂风险的预防提供预警提示,保障钻完井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页岩油油藏;水平井;钻井;地质录井技术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石油资源的不断深入开采,常规油气资源剩余可采量不断减少,为了接续资源,各国把目光都聚集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尤其是页岩油气资源展现了较好的前景,国内各大盆地接连发现了储量可观的页岩油油藏。

油田G区块页岩油探明储量可观,G区块页岩油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甜层”捕捉难、井下复杂多发等问题,以HC井为例,介绍了现场通过应用地质录井技术,提高钻井时效的方法,为G区块页岩油优质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1 概述1.1 地质构造特征D油田页岩油试验区构造位置为S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凹陷二级构造带内。

试验区内构造较平缓,断层主要发育在西北部。

Q1~Q11层顶面海拔最深处均位于试验区东北部,Q1~Q11层顶面海拔最浅均位于试验区南部,构造高差平均为472m。

HC井构造相对较平缓,往北2100m构造高差约76m,往南2200m构造高差约78m。

试验区西北部发育一条近南北向的断层,距离HC井1087m。

试验区内HC 井周围平台较开阔,构造较平缓,适合部署水平井组。

1.2 施工难点(1)浅水层。

该区浅部发育有第四系、第三系含水层,其中第三系含水层为该区主要开采层位。

(2)浅层气。

邻井钻探资料在H油层显示有浅层气发育且压力较高,钻完井过程中易发生气侵。

(3)异常高压层。

上部油层开发井已完成钻井设计,部分设计井已完钻,尚未投产。

PT地层原始地层压力较高,预测压力系数1.26,Q一段地层原始地层压力较高,预测压力系数1.52。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综合地质录井是地质勘探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记录地下岩石中的物理、化学等参数,可以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有用的数据。

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下岩石构造异常、地下水位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预报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工程前期预报在工程前期,进行综合地质录井调查,可以对地下岩石的构造、土层厚度、岩性等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预测出工程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建设高速公路时,如果地下存在大规模的岩溶,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措施,如加固、凿岩等。

2.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预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下水位变化、岩层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通过分析综合地质录井数据,可以预测这些问题的发生,从而采取措施减轻或避免影响。

3. 工程完成后的分析在工程完成后,可以通过综合地质录井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有些地区建设水库时,可能会对周边的地下水位和地质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的方法1. 利用综合地质录井数据分析地下构造在综合地质录井中,可以记录地下的物理参数,如地下岩石特征、层厚、水文地质特征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地下的构造和变化趋势,预测出可能存在的工程异常问题。

三、结语综合地质录井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中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通过综合地质录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或避免影响。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

综合地质录井中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应用地质录井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探技术,通过记录地下地质体的物性参数,可以判断出油气藏的储量和品质等信息。

在地质录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工程异常,如井眼塌陷、井壁不稳定等,这些异常会对钻井工程的进展和井下作业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对地质录井中的工程异常进行预报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异常的预报是指在井下作业之前,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和井下施工参数,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工程异常情况。

这需要对井下勘探设备和施工工艺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与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在进行沉积地质录井时,如果发现地下存在沙体含量较高的地层,就可以预测出井下可能发生井壁塌陷的风险。

在预报工程异常时,还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地质雷达、地震勘探等,从地下获得更详细的物性参数和地质信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工程异常的分析是指在井下作业中,对出现的工程异常进行原因的分析和处理。

这需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和地质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当井壁出现崩塌时,可以通过分析井眼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判断出崩塌的原因是地层强度不足还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增加井眼支撑材料,降低井下水压等。

综合地质录井中的工程异常预报与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钻井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

预报工程异常可以帮助钻井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减少井下作业的风险,并节约时间和成本。

分析工程异常可以帮助钻井队快速找到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对工程异常的预报与分析还有助于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录井技术在海洋石油钻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录井技术在海洋石油钻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录井技术在海洋石油钻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郭正锋(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 524057)摘要:近几年的油田程度在不断地向下深入,勘察由之前的简单到复杂板块逼近,在油田后期开发中会使用很多的海洋石油钻井。

文章主要是阐述海洋石油钻井在此次钻井中的探究过程,利用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长114 m,宽89 m,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要大。

将半潜式钻井中的探测仪和录井仪器去探测深层的油层,通过实际地去探测、钻研下面的气候、温度、湿度等参数去探究地下区域的资料,通过资料来分析地质的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去开采石油。

关键词:录井技术;地质导向;海洋钻井;实际应用中图分类号:TE1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800(2021)08-0067-02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1.08.033Application of Mud Logging Technology in Geological Guidance of Offshore Oil Drilling GUO Zheng-feng (China France Bohai Geoservices Co., Ltd., (Zhanjiang), Zhanjiang 524057,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gree of oilfield is constantly deepening, and the exploration is approaching from simple to complex plate. In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oilfield, a lot of offshore oil drilling will be used.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of offshore oil drilling in this drilling, using offshore oil 981 deep-water semi submersible drilling platform, which is 114 meters long and 89 meters wide, and the area is larger than a standard football field. The detector and logging instrument in semi submersible drilling are used to detect the deep oil layer, and the data of underground area are explored through the actual detection and study of the following climate,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other parameters. The geological guidance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data, and the oil is exploi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words: logging technology; geological navigation; offshore drill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0 引言文章中所提及的录井技术为综合性的录井仪器中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来测量各项参数的数据参照图。

元素录井技术在石油地质上的运用策略

元素录井技术在石油地质上的运用策略

251随着钻井技术、定向井、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工艺新技术被广泛采用,录井技术也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尤其是在特定钻井环境下的岩性识别、碳酸盐岩层地层划分、界面卡取与膏盐岩界面卡取、高盐度咸水层及孔、缝、洞发育段的预先判断等问题上,已成为钻井工程所共同面临的技术难点,因此,原位复合录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的应用,为录井技术的研究增加提高了有力手段,通过分析总结在转型期岩性识别、碳酸盐岩层地层划分、界面卡取、缝、洞发育带预报、潜山风化壳卡取、膏盐岩段盐层地层卡取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有效减少钻井施工的复杂性,为油井地质录井、钻井提速打下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1 X 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的定义与流程1.1 定义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的原理是将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原理与岩石地球理论进行有效融合,并做好相应扩展工作。

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针对钻杆和钻具所携带的岩石等材料,应用X光线荧光元素分析装置上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从科学角度来看,地球化学就是对地球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的分析[1]。

在石油钻井开采工作中,所牵扯到的岩石地球化学属于现代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相互结合的结果,以此作为依据综合了岩石元素的相关信息,对在钻井开采中产生的地下岩屑元素信息和地层的成分进行研究和了解,同时还以将施工区块的地质结构和母岩特征等有关的信息为主要内容,从而有效了解施工地区的岩石起源问题和岩石形成的环境问题。

1.2 流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钻井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携带的岩石碎屑较多,无法做到对岩石碎屑进行全面的测试,只能对各层岩屑进行取样测试和研究。

X射线元素分析所用的试样主要包括钻井岩屑及少量的钻井岩心。

这就要求元素录井技术拥有更多的技术分析能力,而且所取样的岩屑或者岩心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从而提高测试分析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应用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对岩屑和岩心进行测量和研究,其具体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样本收集:钻井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所生成的岩屑和岩石开展样品采集工作,采用了一种科学和合理的方式来选择样本,从钻头钻孔高度所对应的各种地层中进行取样;(2)样品干燥:在钻井施工过程中,由于井筒当中存在较多的泥浆,导致从地层中取出的岩石屑和岩心并没有完全干燥,湿润的样品无法有效应用于测定和研究工作,因此必须开展干燥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录井参数的地质应用韩涛(大庆油田地质录井分公司)摘要从传统意义上讲,工程录井参数应用于实时钻井监控和随钻地层压力检测倍受人们的重视,而将其应用于确定流体性质、划分盐膏层以及确定地层界面等地质应用方面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该文从工程录井参数与相关地质因素关系出发,探讨了利用钻时、钻井液密度、电导率、池体积等工程参数进行地层划分、储集层评价以及卡取潜山界面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实例,总结归纳了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对扩展工程录井参数应用范围、提升其应用水平以及深入研究工程参数的地质意义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工程录井参数应用地层划分储集层评价地层界面0 引言众所周知,综合录井仪的工程录井参数对指导安全钻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对钻头寿命、钻具刺穿、井涌、井漏、断钻具等的预报和监测,这些功能同时也为保护油气层、缩短建井周期等综合勘探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二十年实践证明,综合录井仪在实时钻井监控、随钻地层压力检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另外,综合录井仪的工程录井参数对油气层解释及其他方面的地质工作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1 油气水层与钻井液参数的关系工程参数的变化对综合分析地层流体性质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数的变化幅度可用于定性分析产能,而钻井液温度、电导率的变化可用来区分油气水层。

钻遇油气水层时,各主要工程参数的变化见表1 。

表1 油气水层各主要工程参数变化特征图1 C 25 井录井参数图1 为C 25 井录井参数示意图。

钻开井深4370 m以后,钻井液密度由1.21g/cm3 下降到1.20g/cm3 , 总池体积由146.00m3 上升到147.86 m3 ,出口电导率由68 mS /cm 下降到66 mS/cm ,立压由16.6 MPa 下降到16.0 MPa ,全烃由4.5%上升到8.0% ,虽然随钻异常值远低于接单根气31% ,电导率等各工程录井参数均有明显变化,证明该层有较高的产能。

根据该地区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的特点,该层不可能为水层,结合地层特征,分析认为以出油为主。

经测试,日产原油22t ,水0.12m3 。

图2 X 160 井录井参数图2 为X 160 井录井参数示意图。

在钻开井深3198 m 之后进行地质循环过程中,气测及相关工程参数均有明显异常,从图上可以看出,全烃异常值由4.0 %上升到95 % ,池体积由60.5 m3上升到67.5 m3 , 密度由1.50g/cm3 下降到1.05g/cm3 ,温度由58℃上升到62℃, 立压由9.5 MPa下降到8.0 MPa ,分析认为是高产油层特征,综合解释为油层。

经3198~3202m 进行测试,日产原油27.6t 。

2 油气层与盐水层的区分钻至盐水层时,气测全烃值及甲烷含量往往都特别高, 单凭气测资料往往难以与油气层进行区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中盐度的增加而减少,如戊烷、苯、甲苯和甲环戊烷在含20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是蒸馏水中的溶解度的15 %、20 %、19 %和14 %。

如果含盐度达到35 % ,那么烃的可溶性将减少93 %~99 %。

随着地层水中含盐量的增加,烃类气体溶解度变小,使钻井液背景气中的溶解气大部分变成了游离气; ②油气运移过程中大量烃类气体与地层水共同运移,致使水层烃类含量较高。

但由于其含盐量较高,电导率变大,因而可轻易地凭借电导率曲线进行区分。

如Y891 井位于东营凹陷董集洼陷东坡,临近一条东西向南掉断层,在沙三中2786.7~2800.9 m钻遇盐水层。

岩屑录井为浅灰色油迹粉砂岩; 2786.7~2793.0 m井壁取心见两颗浅灰色油斑粉砂岩、3颗灰色荧光粉砂岩、1 颗灰色粉砂岩,2793.0m后见7 颗灰色粉砂岩; 气测全烃由5. 4 %上升至82 % ,甲烷86 % ,之后全烃降至40 %左右,甲烷升至91%;钻井液变成“豆腐脑”状,出口电导率检测值在2786.7~2793 m 从40.9 mS /cm 升至62.5 mS /cm ,然后稳定在62.5 mS /cm ;从电测曲线看, 物性好, 而且较为均一, 2786.7~2793 m 自然电位异常幅度较2793~2800.9 m 略小,电阻率曲线呈异常低值,上部比下部略高一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层流体性质为顶部含油的盐水层,含油气丰度整体较差,且自上而下含油气丰度降低。

由于该层物性好而且均一,所以含水饱和度在2786.7~2793.0 m自上而下增大,2793.0 m 后基本一致。

从测井特征结合钻井参数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该层流体可动性较好,且以出水为主。

根据以上分析将2786.7~2793.0 m综合解释为含油水层。

3 检测含盐地层电导率录井是一项实时连续测量钻井液导电能力的资料,他与钻井液的导电能力呈正相关,可以实时监测地层中盐水的侵入,对膏盐层的现场描述具有指导作用。

3. 1 检测盐岩层、膏岩层根据钻井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实时检测盐岩层、膏岩层。

钻开盐岩层或盐水层时,地层中的盐溶解在钻井液中,使钻井液的导电能力增大,钻井液出口电导率检测值上升;钻开石膏层时,石膏以粉末状散布在钻井液中,使钻井液导电能力下降,出口电导率检测值降低。

据此,我们可以在录井过程中发现并区分盐岩层、石膏层,提高岩屑描述的剖面符合率。

FS 1 井是一口复杂探井,在沙四中沉积了大段盐膏层,施工过程中,录井队根据钻井液出口电导率的变化,多次向井队作出了钻遇盐膏层的警报。

该井3990 m 开始钻遇盐岩,出口电导率由26.0 mS/cm 上升到61.4mS/cm ,录井人员及时向工程技术人员发出警报,使之及时改用盐水钻井液,避免了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

在4020~4022m、4044~4050 m、4152~4155 m、4182 m也及时提供钻遇盐岩的信息。

本井钻遇盐岩时,电导率迅速上升,升幅较大,钻穿盐岩后又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每次都进行了随钻预报,工程人员根据我们的建议,在钻进、起钻、下钻过程中都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使钻井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该井4072~4075 m 钻遇石膏层,出口电导率由144 mS/cm 下降到117 mS/cm ,4091~4094 m、4124~4127 m 钻遇石膏层段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钻遇膏盐混层时,电导率频繁小幅度升降,总体呈较缓的上升趋势,与岩层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3. 2 预报盐水层盐水层是含有高矿化度水的岩层。

盐水进入井筒后,将严重污染钻井液,使其流动性迅速降低,甚至不能流动,导致卡钻等复杂事故的发生。

Y891井2785.0~2798.0 m 为盐水层段,录井岩性为灰色油迹细砂岩,钻井过程中发生盐水侵。

钻至井深2765 m(迟到井深2 754 m) 时,出口电导率就开始有变化,由35.3 mS/cm 上升到38.3 mS/cm ,然后基本稳定, 钻井液密度由1.30 g/cm3下降到1.29 g/cm3 后稳定。

钻至井深2784 m 时,钻井液出口电导率开始上升,到2791 m时, 已由原来的40.9 mS/cm 上升到62.5 mS/cm ,出口密度1.29 g/cm3 下降到1.18 g/cm3 , 出口流量11.5 L/s 上升到17.3 L/s ,总池体积98.1 m3 上升到99.5 m3 ,出口温度49.1 ℃升为51.4 ℃而后降为50.7 ℃,出口电导率曲线出现一个鲜明的“台阶”(图3) 。

这是由于盐水层的上覆岩层含盐量已经比围岩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而盐水层含盐量又比上覆岩层高得多造成的。

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在钻开盐水层之前作出预报,以便提前采取措施。

图3 Y891井2715~2800m工程参数录井3. 3 含盐泥岩层的检测在录井过程中,若泥岩裂缝中含有盐的晶体,或是泥岩地层与盐岩相混生,或是泥岩中夹有盐岩薄层,则该岩层命名为含盐泥岩层。

T161 井钻至2898 m 时,钻井液出口电导率开始增加, 至2920 m 时, 已由原来的44.0 mS/cm 上升到76.0 mS/cm , 钻至2982.5 m时,进行了地质循环,循环过程中钻井液出口电导率由97.0 mS/cm 逐渐上升至125.7 mS/cm ,随后进行的钻井取心在泥岩裂缝中见到了明显的盐晶体,在晶面上见少量原油。

由于自井深2898 m 开始仅能捞到少量泥岩岩屑,钻井液性能又发生了明显变化;又由于伴随裂缝中盐岩晶体的溶解,井壁发生坍塌,从而使电测资料表现的也是盐岩层的响应特征,所以一些人认为该段地层为厚层盐岩与泥岩互层。

但我们根据工程录井资料特征:本井电导率曲线上升速率与FS 1 井截然不同,呈现出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反映了地层含盐井段长,含盐丰度较低的特点, 这是由于钻井液不断溶解井壁附近的结晶盐,致使其矿化度逐渐增加造成的,从而认为该段地层为含盐泥岩。

另外,从地震测线上看,本井在2950 m 钻遇胜北断层,沙四中膏岩层顶界深度在3430 m。

从而推测,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胜北断层长期活动,造成断层附近裂缝非常发育,沙四中因盐岩溶解而形成的高矿化度地层水和油气同时沿断层面向上运移,在断层附近的裂缝发育带再结晶,才使得本井2898 m 以下的泥岩裂缝中普遍含有结晶盐。

上述三口井的电导率曲线变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不同岩层性质的区别。

钻开盐岩层时,电导率曲线上升幅度大、斜率也大;钻遇盐水层时,电导率曲线呈“台阶”状;钻开含盐泥岩地层时,电导率曲线上升幅度较小,斜率也小,是一个持续缓慢上升的过程。

4 利用扭矩卡取潜山界面任何一项参数都蕴藏着多方面的信息,经过不断摸索,地质参数可为工程所用,而工程参数亦可为地质所用。

转盘扭矩一向被认为主要用于判断钻头使用情况,但其地质作用亦不可小视。

伴随岩性的变化,转盘扭矩亦应有所响应,特别是由新生界地层进入古潜山地层时,这种响应更为明显。

因此,根据扭矩的变化卡取潜山界面实为可行之举。

如TG13井2463~2464 m ,扭矩由较为平稳的44 kN·m 突然在42~48 kN·m之间频繁变化,而这种变化与钻头后期的变化有区别:钻头寿命终结时,扭矩变化的剧烈程度大小不一,且时有恢复正常之势。

结合钻头纯钻进时间、钻时等资料及区域资料,现场人员判断已进入潜山界面, 随即进行了地质循环, 后经证实自2463 m开始进入潜山。

5 利用微钻时卡准取心层位通常,钻时计算间隔为1 m 或0.5 m。

而微钻时是把单位长度分割成若干份,并使每份的距离尽可能小,即对单位长度微分求导而得的这一点的真实速率。

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取0.1~0.2 m的钻时计算间隔。

应用微钻时,对卡准层位及划分岩层有很大帮助。

传统的卡取“三层(取心层位、古潜山界面及完钻层位) ”的方法,通常是利用钻时、岩性等地质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有时进行电测对比来确定是否进入“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