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

安监局新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1建设项目概况1.1基本情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1.2项目组成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主要工程内容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1。

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2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2.1 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2.1或GBZ2。

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

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2。

1或GBZ 2。

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

2。

4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 ,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人、职员由于长期接触或者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等因素,导致身体发生病变或者健康受损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既威胁着工作者的健康,也增加了企业的各类经济负担。

为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企业在职业病防控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它主要包括了对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评价,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意义、流程和关键要素。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以及数量和程度。

这为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有效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其次,预评价报告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了信息,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对各类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也可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

最后,预评价报告可以不断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控体系,为工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调查阶段、评价阶段、分析和识别阶段、报告编制阶段和意见反馈阶段。

调查阶段是预评价报告的起始点。

通过收集和整理工作场所与职业病相关的各类数据,包括现场调查、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人员情况等,可以全面了解各类危害因素的存在与程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检验和实测,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的直接观察和询问来获得准确的信息。

评价阶段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体评估。

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评价危害因素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组合应用这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常用于初步判断危害程度,然后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对重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利用数学和物理方法定量评估危害的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接收岗位2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煤业公司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XX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目录1总论 (4)1.1项目来源 (4)1。

2评价依据 (4)1.3评价目的 (8)1。

4评价范围 (8)1。

5评价内容 (9)1.6评价方法 (9)1.7评价程序 (10)1。

8质量控制 (10)1。

9评价单元 (12)2工程分析 (13)2.1兼并重组前各矿现状 (13)2.2兼并重组后情况 (14)2。

3兼并重组前职业卫生管理 (14)2.4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15)2。

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9)2.6矿址选择 (23)2。

7总平面布置 (24)2。

8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4)2。

9建筑卫生学 (48)3类比调查 (50)3。

1类比企业的选择 (50)3.2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 (51)3.3类比煤矿工艺流程 (60)3.4类比煤矿建筑卫生学 (64)3。

5类比企业辅助用室 (65)3。

6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65)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108)4。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108)4.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3)4。

3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120)4.4职业卫生管理 (127)4.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27)4。

6辅助卫生用室 (127)4.7应急救援措施 (127)4。

8职业卫生经费概算 (134)5改、扩建矿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 (134)5。

1矿址选择 (134)5.2总体布局 (137)5。

3建筑卫生学评价 (143)5.4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 (144)5.5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 (154)5.6应急救援措施评价 (155)5.7辅助卫生用室评价 (157)5.8职业卫生管理评价 (159)5。

9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资评价 (160)6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 (161)7控制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 (161)7。

1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 (161)7。

2应急救援补充措施 (165)7.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补充措施 (168)7.4建筑卫生学的补充措施 (170)7.5辅助用室补充设施 (170)7。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用的辐射源或拟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概述1.1 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1.1.2对拟建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1.2 评价范围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

1.3 评价内容与方法1.3.1 内容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1.3.2 方法1.3.2.1基本方法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

1.3.2.2类比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1.4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1.5 评价目标包括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

2 建设项目概况2.1 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2.3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3.1 工程分析3.2 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4.1 辐射源项4.1.1 辐射源项概况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

(单位名称)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诊疗工作需要,拟新增台射线装置并新/改/扩建机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委托贵中心对我单位的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

一、项目情况(单位名称)位于(地址)(地上层,地下层),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登记号:),准予设置诊疗科目中含有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为新申请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单位/《放射诊疗许可证》的证号为:。

本项目计划投资万元。

二、评价项目涉及的源项新增设备产生的射线类型为X射线,其生产厂家及设备的主要参数和用途如下:三、机房防护设计与防护设施该射线装置拟安装在,拟设机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使用面积约平方米)、控制室(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登记室(建筑面积约平方米)、暗室(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阅片室(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医生办公室(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片库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该机房毗邻的建北面是,东面是,南面是,西面是,楼上是,楼下是。

机房门外拟设置放射性警告标志牌、工作状态指示灯各个,指示灯灯箱上拟设置“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警示语句;指示灯将与控制室门连接,指示灯的控制开关拟与X射线机低压供电线路连接,拟不设立独立控制开关。

机房防护门为搭接口的扇门,规格为mm×mm;控制室防护门为搭接口的扇门,规格为mm×mm。

机房防护门拟安装自闭器/工作人员位于机房防护门外采用遥控装置进行曝光。

控制室的控制台与机房内射线装置连接的电缆线拟埋设在地槽内/采用45°斜角穿墙。

拟采用铅板对电缆线孔进行漏射防护补偿/硫酸钡水泥沙浆进行封堵。

四、防护用品拟配置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包括:(名称及数量)。

拟配置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名称及数量)。

拟配置专门供陪检者使用的防护用品,包括:(名称及数量)。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于1990年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已成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某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项目概述2.1 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某某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制造业•企业规模:100人•企业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2.2 预评价目的本次预评价旨在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职工职业病发病率。

2.3 预评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GBZ/T 189.10-2002)2.4 预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并辅以文献资料调研、职工健康检查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危害因素调查3.1 调查对象对该企业100名职工进行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

3.2 调查范围对于该企业主要工序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冲压、组装、焊接和喷漆等。

3.3 调查内容•某些工序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在岗位上是否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物质;•是否保护良好的呼吸防护措施等。

3.4 调查情况经过现场调查和职工体检,我们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冲压、组装两个工序存在噪声污染,部分工人存在听力下降等职业病症状。

•粉尘:喷漆工序产生粉尘,有部分工人存在呼吸道疾病。

•气体:部分工序需要使用某些化学品造成气味刺激,部分工人反应出现头晕、咳嗽等现象。

四、危害评价4.1 危害因素评价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对该企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危害因素受害者受害程度噪声冲压工人、组装工人较高粉尘喷漆工人较高气体部分职工低4.2 远程风险评价该企业存在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将继续接触到这些危害因素,有可能影响职工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第⼀部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建设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的辐射源或拟进⾏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况下电离辐射对⼯作⼈员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概述1.1 评价⽬的1.1.1实施《中华⼈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1.1.2对拟建建设项⽬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的可⾏性,保障放射⼯作⼈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1.1.3为卫⽣⾏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1.2 评价范围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员范围。

1.3 评价内容与⽅法1.3.1 内容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作⼈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1.3.2 ⽅法1.3.2.1基本⽅法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相⽐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

1.3.2.2类⽐法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相同或相似⼯程(项⽬)的职业卫⽣调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有关的⽂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1.4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1.5 评价⽬标包括放射⼯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拟采⽤的管理⽬标值,⼯作场所辐射⽔平、表⾯放射性污染控制⽬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

2 建设项⽬概况2.1 概况包括建设项⽬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积、投资总额),⼈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分布2.3 环境γ辐射⽔平和环境介质辐射⽔平3 ⼯程分析和⼯艺流程3.1 ⼯程分析3.2 平⾯规划及⼯艺流程包括设施布置平⾯图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4.1 辐射源项4.1.1 辐射源项概况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用的辐射源或拟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1 概述
评价目的
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1.1.2对拟建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评价范围
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

评价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1.3.2 方法
1.3.
2.1基本方法
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

1.3.
2.2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评价目标
包括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

2 建设项目概况
概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
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
工程分析
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
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
辐射源项
4.1.1 辐射源项概况
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

辐射源的位置分布,对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对射线装置,给出装置名称、型号、射线种类、能量与辐射强度。

4.1.2 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

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
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如放出放射性核素,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

放射防护措施
4.2.1 辐射分区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工作场所一般应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

核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可在每个区内分成若干小区。

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
4.2.2.1屏蔽计算依据:辐射水平,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
4.2.2.2屏蔽计算: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
4.2.2.3计算结果:屏蔽材料及厚度;
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4.2.3.1安全连锁装置:门-机连锁,控制台与装置连锁,其他连锁;
4.2.3.2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故障显示系统;
4.2.3.3装置运行保障系统;
4.2.3.4其他辐射防护措施;
4.2.3.5其他辐射安全设施: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

4.2.4 个人防护用具
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5 健康影响评价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

6 辐射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
拟采用的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监测单位。

辐射装置的监测
辐射装置名称,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

工作场所监测
被监测工作场所位置,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

质量保证措施
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7 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应急组织与职责
应急准备
应急计划
应急能力的保持
8 放射防护管理
管理组织、人员及职责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1) 个人剂量管理
(2) 职业健康检查
(3) 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
9 结论和建议
结论
9.1.1拟采用的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
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9.1.4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是否可行。

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