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肺 动 脉——功 能 性 血 管
肺动脉自肺门进入后,随主支气管分支 而分支,至呼吸性细支气管后,形成大量毛 量血管网缠绕肺泡,直接贴附在肺泡上皮外 面,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静脉性血变成动脉 性血,然后逐步汇集成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它的路征为: 肺泡壁毛 肺门 细血管网 各级分支 肺动脉
入肺
各级 属支 二氧化碳 氧
嗅觉
人类的嗅觉敏感性很高,可嗅出每升空气中
4×10-5毫克的人造麝香,并能辨别2000~4000 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训练有素的鼻子,能辨别1万种气味。一般说 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据记载,目前 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 100多个“一级鼻子”。有趣的是,其中95% 是法国的男子,而且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 国内陆四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
导 气 部 呼 吸 部
肺 的 导 气 部
主支气管从肺门进入左、右肺中,分支到各 肺叶,反复分支成树状称支气管树,主支气管从 肺门进入肺后反复分支直至直径相当于0.350.5mm时称终末细支气管.这部分管道只输送气体 而无气体交换作用,称为肺的导气部。 导气部粘膜上皮由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逐渐 变为单层柱状上皮或单层立方上皮.
气管和主支气管粘膜
气管和主支气管粘膜上皮含有杯状细胞的的假
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可粘附 灰尘,细菌,随着纤毛规则的向喉口方向移动,将 粘附有灰尘,细菌的粘液推向候口,最后以痰的 形式咳出体外.
第 三 节
肺
肺 的 位 置 和 形 态
肺 的 结 构
肺 的 位 置 和 形 态
喉
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接第4 颈椎下平第
6 颈椎接气管。 组成: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
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PPT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呼吸
胸膜及胸膜腔 胸膜脏壁分两层 肺根周围相移行 负压密闭胸膜腔 左右各一互不通 肋膈胸膜转折处 肋膈隐窝半环形 炎症渗液向下流 隐窝变钝称液胸
呼吸 概念:
纵隔
是两侧纵隔胸 膜之间所有器官 和组织的总称。
呼吸
纵隔分区
分区:上、下纵隔 下:前中后
内容:复杂 临床:肿瘤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呼吸
喉的软骨
喉的前面观
会厌软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杓状软骨
喉的后面观
呼吸
呼吸
喉的前面观
喉的连接
甲状舌骨膜 环杓关节 环甲关节
环甲正中韧带
喉的后面观
呼吸
甲状舌骨膜 喉结
环甲肌
环状软骨气管韧带
呼吸
后面观
喉肌
甲杓肌 杓横肌 杓斜肌 环杓后肌 环杓侧肌
侧面观
呼吸
声门开大肌 环甲肌 环杓后肌
声门括约肌 环杓侧肌 杓横肌 杓斜肌
呼吸
鼻旁窦开口部位 泪管开口在最下 鼻涕一把泪一把 中道额窦上颌窦 筛窦前中莫丢下 筛窦后群上鼻道 蝶筛隐窝只有它
呼吸
喉
组成:由喉软骨和喉肌组成 界限:上-会厌软骨上缘,下-环状软骨下缘 交通:上通口咽,下通气管 毗邻:前-皮肤,筋膜,肌肉
后-咽 两侧-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 功能:呼吸道和发音器官
呼吸
喉的结构 甲状环状杓会厌 软骨支架韧带连 环甲环杓两关节 两组喉肌功能全 扩大缩小声门裂 声带松紧它也牵
呼吸
喉腔
前庭襞 声襞 喉前庭 喉中间腔 喉室 声门下腔
呼吸
分界:C6~T4下缘
气管
长度:约10cm
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3.后纵隔:位于心包的后方,内有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迷走神经、交
感干、胸导管及淋巴结等。
解剖学-呼吸系统
拓 展
解剖学-呼吸系统
课后思考题
1、叙述肺的体表投影2、纵隔的概念和分部 3、胸膜腔的概念4、肋隔隐窝的概念 5、血--气屏障的定义6、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 7、气管杈8、鼻旁窦包括哪些及开口? 9、为什么说隔是重要的呼吸肌?
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的血管:分为功能性血管,营养性血管 功能性血管:由肺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可以完成气 体的交换。 营养性血管:有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组成
血--气屏障概念:主要由肺泡上皮和肺泡上皮基膜、毛细
血管内皮的基膜和内皮等四层组成,是毛细血管内血液和肺 泡内气体进行交换的屏障,故称血--气屏障。
2.呼吸区:
嗅区以外的粘膜,呈淡红色。其中位于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 血管丰富,称易出血区。
解剖学-呼吸系统
重 点
(三)鼻旁窦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与鼻腔相通的含气空腔。由骨性鼻 旁窦内衬粘膜构成。共有4对。
1.上颌窦 位于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2.额窦 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 3.筛窦 位于筛骨内,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筛窦开口于 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4.蝶窦 位于蝶骨内,开口于蝶筛隐窝。
织和平滑肌连结而成。
3、分部 :气管以胸骨的颈静脉切迹为界分为颈部和胸部。
⑴气管颈部:2~4气管软骨环前方有甲状腺峡,临床气管切
开常选3~4或4~气管软骨环处。
⑵胸部 :于胸骨角平面分支为左、右主支气管。
解剖学-呼吸系统
掌
握
4、气管杈:气管的上端连于环状软骨的下缘,向下入胸腔,
至胸骨角平面,分左、右主支气管,其分叉处,称气管杈。 (二)主支气管 1、形态特点: 左主支气管细而长、走行方向近似水平;右主 支气管粗而短、走行方向较垂直,近似气管的直接延续,所 以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2、意义:气管异物坠落多入右主支气管。
解剖学呼吸系统ppt课件

编辑版ppt
31
2.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混合性腺。
3. 外膜 较厚,有透明软骨环、弹性纤维等。
编辑版ppt
32
气管壁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下层 编4辑.气版p管pt 腺 5.透明软骨
33
肺 lung
• 位置: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 颜色:浅红色 • 质软有弹性
肋膈隐窝
胸膜顶
肋纵隔隐窝
壁胸膜 胸膜腔
脏胸膜
肋胸膜
肋膈隐窝
纵隔胸膜 膈胸膜 膈肌
编辑版ppt
52
上叶 下叶
胸腔积液
编辑版ppt
53
气胸
编辑版ppt
54
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脊柱旁
肺下界
6肋
8肋
10肋 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 8肋
10肋 11-12肋 平第12胸椎棘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肺泡
45
肺泡上皮: I 型肺泡C-扁平形,是主要细
胞,构成气体交换的广大面 积。 II 型肺泡C-立方形或圆形,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 物质),以降低肺泡表面张 力 ,稳定肺泡容积。使细胞 不易萎缩,且吸气时又较易 扩张 。
编辑版ppt
46
肺泡和肺泡孔模式图
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有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 维,成纤维细胞、肺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肺实质 肺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 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
编辑版ppt
31
2. 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混合性腺。
3. 外膜 较厚,有透明软骨环、弹性纤维等。
编辑版ppt
32
气管壁
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2.固有层
3.粘膜下层 编4辑.气版p管pt 腺 5.透明软骨
33
肺 lung
• 位置:左右各一,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 颜色:浅红色 • 质软有弹性
肋膈隐窝
胸膜顶
肋纵隔隐窝
壁胸膜 胸膜腔
脏胸膜
肋胸膜
肋膈隐窝
纵隔胸膜 膈胸膜 膈肌
编辑版ppt
52
上叶 下叶
胸腔积液
编辑版ppt
53
气胸
编辑版ppt
54
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脊柱旁
肺下界
6肋
8肋
10肋 平第10胸椎棘突
胸膜下界 8肋
10肋 11-12肋 平第12胸椎棘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肺泡
45
肺泡上皮: I 型肺泡C-扁平形,是主要细
胞,构成气体交换的广大面 积。 II 型肺泡C-立方形或圆形,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类 物质),以降低肺泡表面张 力 ,稳定肺泡容积。使细胞 不易萎缩,且吸气时又较易 扩张 。
编辑版ppt
46
肺泡和肺泡孔模式图
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结缔组织, 有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 维,成纤维细胞、肺巨噬 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 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肺实质 肺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肺泡囊、 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
编辑版ppt
运动解剖学5呼吸系统 [兼容模式]
![运动解剖学5呼吸系统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46d361d647d27284a73511e.png)
第五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组成和功能呼吸道肺上呼吸道:鼻、咽、喉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功能: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
肺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组成:呼吸系统第二节呼吸道鼻粘膜:嗅部:含嗅细胞感受气味。
呼吸部: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粘膜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粘液腺。
一、鼻鼻旁窦: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二、咽三、喉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
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声门裂:憋气时:声门紧闭,腹肌和呼肌用力收缩,胸廓向内压缩,胸内压加大,肺内气体不能呼出,有助于动作完成。
屏息时: 声门裂关闭,既不吸气,又不呼气,用于射击扣扳机瞬间。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由骨和软骨作支架构成。
⏹右侧主支气管短粗,走行较为陡直;⏹左侧主支气管细长而倾斜。
第三节肺一、肺的位置与形态位于胸腔内,膈的上方纵膈两侧,左右各一。
吸烟者的肺: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
肺门:二、肺的结构肺支气管树:肺的导气部:肺内支气管反复分支,逐步到终末细支气管为止,只输送气体而无气体交换作用。
肺的呼吸部:肺小叶:组成肺的基本结构单位。
由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小管、肺泡小囊和分支末端肺泡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主支气管细支气管反复分支终末细支气管反复分支肺泡肺泡管肺泡囊呼吸性细支气管反复分支反复分支反复分支反复分支导气部呼吸部透明软骨消失肺小叶。
人体解剖学之呼吸系统课件

鼻阈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腔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蝶筛隐窝
鼻腔粘膜分部
嗅区 呼吸区
(三)鼻旁窦
额 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 窦: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
后 组开口于上鼻道
蝶 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 起共鸣作用。
二、喉
呼吸的通道,发音的器官
平对3~6颈椎高度,后方是 喉咽,下通气管,两侧邻甲状腺 侧叶、颈部大血管和神经。
喉腔:上、中、下三部分:
喉前庭:喉口至前庭裂之间
喉中间腔: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
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
喉前庭
喉室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三、 气管及主支气管
连结喉与肺之间的管道,以“C”型软骨为支架, 软骨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壁封闭, 相邻软骨间借环状韧带连结。
(一)气管
胸腺区
心包区
肺下界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第四节 纵 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分部: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 感谢阅读
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 并与喉相续,向下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
气管杈、气管隆嵴(偏左)
(二)支气管
左 主 支 气 管 : 细 、 长 , 4-5cm , 走向倾斜,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的 夹 角 为 35~40° , 经 肺 门 入左肺。
右 主 支 气 管 : 短 、 粗 , 2-3cm , 走向陡直,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形 成 22~25° 角 , 经 肺 门 入 右肺。
鼻前庭 固有鼻腔
鼻腔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上、中、下鼻道 蝶筛隐窝
蝶筛隐窝
鼻腔粘膜分部
嗅区 呼吸区
(三)鼻旁窦
额 窦:开口于中鼻道 筛 窦: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
后 组开口于上鼻道
蝶 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调节吸入空气的温、湿度 起共鸣作用。
二、喉
呼吸的通道,发音的器官
平对3~6颈椎高度,后方是 喉咽,下通气管,两侧邻甲状腺 侧叶、颈部大血管和神经。
喉腔:上、中、下三部分:
喉前庭:喉口至前庭裂之间
喉中间腔: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
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喉室
声门下腔:声门裂以下
喉前庭
喉室 喉中间腔 声门下腔
三、 气管及主支气管
连结喉与肺之间的管道,以“C”型软骨为支架, 软骨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壁封闭, 相邻软骨间借环状韧带连结。
(一)气管
胸腺区
心包区
肺下界 胸膜下界
锁骨中线 第6肋 第8肋
腋中线 第8肋 第10肋
肩胛线 第10肋 第11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第12胸椎棘突
第四节 纵 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分部: 上纵隔
前纵隔 下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 感谢阅读
上起自环状软骨下缘, 并与喉相续,向下分为左、 右主支气管。
气管杈、气管隆嵴(偏左)
(二)支气管
左 主 支 气 管 : 细 、 长 , 4-5cm , 走向倾斜,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的 夹 角 为 35~40° , 经 肺 门 入左肺。
右 主 支 气 管 : 短 、 粗 , 2-3cm , 走向陡直,与气管中线延长线 间 形 成 22~25° 角 , 经 肺 门 入 右肺。
正常人体解剖学-呼吸系统

干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
探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以 及其潜在的限制和挑战。
T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并尝试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的发展
研究免疫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 用,如肺癌、哮喘等。
免疫疗法的机制
探讨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 调节免疫系统以增强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优势
研究干细胞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优势,如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再生等。
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酸碱平衡、温度和压力等。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如呼吸道黏膜和纤毛)和免疫系统(如巨噬 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防御作用。
这些机制有助于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清除已经进入的异物,保持 呼吸系统的健康。
支气管则是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将氧气输送到肺 部各个部位。
气管和支气管周围还有淋巴结,能够过滤和清除进入呼 吸道的病原体。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
的排出。
1
肺内有肺泡,是气体交换的 主要场所。氧气通过肺泡进 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
释放到肺泡中。
肺部的血管和支气管网络发 达,能够保证气体交换的效 率。
肺癌
• 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 皮细胞,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癌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及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05
呼吸系统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与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如肺癌、哮喘等。
探讨干细胞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以 及其潜在的限制和挑战。
T用基因检测技术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并尝试通过基因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治疗
免疫疗法的发展
研究免疫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 用,如肺癌、哮喘等。
免疫疗法的机制
探讨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 调节免疫系统以增强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的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的优势
研究干细胞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 优势,如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再生等。
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酸碱平衡、温度和压力等。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包括物理屏障(如呼吸道黏膜和纤毛)和免疫系统(如巨噬 细胞和淋巴细胞)的防御作用。
这些机制有助于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并清除已经进入的异物,保持 呼吸系统的健康。
支气管则是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将氧气输送到肺 部各个部位。
气管和支气管周围还有淋巴结,能够过滤和清除进入呼 吸道的病原体。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
的排出。
1
肺内有肺泡,是气体交换的 主要场所。氧气通过肺泡进 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
释放到肺泡中。
肺部的血管和支气管网络发 达,能够保证气体交换的效 率。
肺癌
• 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上 皮细胞,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癌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及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05
呼吸系统的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因研究
基因突变与呼吸系统疾病
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与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如肺癌、哮喘等。
系统解剖学:5呼吸系统

肋纵隔隐窝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上端起自胸膜顶,向内下行,在第2胸 肋关节水平两侧互相靠拢,沿正中线垂 直下行。 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越过剑肋角与胸 膜下界相移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下方,沿 胸骨的侧缘约2cm~2.5cm的距离向下 行,于第6肋软骨后方与胸膜下界相移 行。
3.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临床意义。喉 的性差及年龄变化
呼吸系统
组成:
鼻
上呼吸道 咽
呼吸道 肺
喉
气管 下呼吸道 各级支气管
功能:
气体交换 内分泌功能
一、外鼻
第一节 鼻
骨部 软骨部
鼻根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
鼻背
鼻唇沟
鼻尖
鼻唇沟
鼻翼
二、鼻腔
鼻孔 鼻后孔 鼻阈 鼻前庭 固有鼻腔
运动效果: 杓状软骨内旋→缩小声门 杓状软骨外旋→开大声门
环杓关节
方形膜 前庭韧带
环气管韧带
弹性圆锥 侧面
弹性圆锥前份张于甲状软骨下缘与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称为环甲膜。
声韧带 弹性圆锥 环甲正中韧带
上面
三、喉肌
环甲肌 紧张声带。
环杓侧肌 缩小声门。
环杓后肌 开大声门, 紧张声带。
杓肌
杓会厌肌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外侧韧带 甲状舌骨正中韧带
舌骨 甲状软骨
环甲关节 环甲关节
关节面:环状软骨甲关节面 甲状软骨下角
运动方式: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 作前倾和复位运动
运动效果: 甲状软骨前倾→声带紧张 甲状软骨复位→声带松弛
环甲关节运动方式示意图
环杓关节
关节面:环状软骨杓关节面 杓状软骨底
肋膈隐窝 肋纵隔隐窝
膈纵隔隐窝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胸膜前界体表投影:
上端起自胸膜顶,向内下行,在第2胸 肋关节水平两侧互相靠拢,沿正中线垂 直下行。 右侧于第6胸肋关节处越过剑肋角与胸 膜下界相移行。 左侧在第4胸肋关节处转向外下方,沿 胸骨的侧缘约2cm~2.5cm的距离向下 行,于第6肋软骨后方与胸膜下界相移 行。
3.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临床意义。喉 的性差及年龄变化
呼吸系统
组成:
鼻
上呼吸道 咽
呼吸道 肺
喉
气管 下呼吸道 各级支气管
功能:
气体交换 内分泌功能
一、外鼻
第一节 鼻
骨部 软骨部
鼻根
鼻根 鼻背 鼻尖 鼻翼
鼻背
鼻唇沟
鼻尖
鼻唇沟
鼻翼
二、鼻腔
鼻孔 鼻后孔 鼻阈 鼻前庭 固有鼻腔
运动效果: 杓状软骨内旋→缩小声门 杓状软骨外旋→开大声门
环杓关节
方形膜 前庭韧带
环气管韧带
弹性圆锥 侧面
弹性圆锥前份张于甲状软骨下缘与 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称为环甲膜。
声韧带 弹性圆锥 环甲正中韧带
上面
三、喉肌
环甲肌 紧张声带。
环杓侧肌 缩小声门。
环杓后肌 开大声门, 紧张声带。
杓肌
杓会厌肌
甲状舌骨膜 甲状舌骨外侧韧带 甲状舌骨正中韧带
舌骨 甲状软骨
环甲关节 环甲关节
关节面:环状软骨甲关节面 甲状软骨下角
运动方式:甲状软骨在冠状轴上 作前倾和复位运动
运动效果: 甲状软骨前倾→声带紧张 甲状软骨复位→声带松弛
环甲关节运动方式示意图
环杓关节
关节面:环状软骨杓关节面 杓状软骨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喉
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接第4 颈椎下平第 6 颈椎接气管。 组成: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喉腔
位置:喉的内腔称喉腔,上口称喉口,延续与咽的 喉部,下通气管. 结构特点:喉腔内衬粘膜,与喉部和气管部粘膜 相延续.喉腔中部两侧壁有粘膜皱襞,上面是室 襞,下面是声襞,左右声襞之间间隙是声门裂,是 呼吸道最狭窄部分.发生时声门裂震动声带而发 音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人体需要不停地从外 界吸进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机体 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 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称为呼吸。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 征之一。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二节 呼吸道
功能:输送气体
组成: 鼻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一)外鼻
鼻:分为外鼻、鼻腔 和鼻旁窦三部分。 是呼吸道的起始部, 又是嗅觉器官。具 有感受各种气味刺 激、湿润、加温和 净化空气等功能。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额窦
蝶窦
鼻:分为 外鼻、鼻 腔和鼻旁 窦三部分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鼻旁窦
位置:鼻腔周围含有空气的骨性腔隙。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均与口腔 相通。 功能: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发音时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因此鼻腔粘膜炎症 会蔓延到鼻旁窦.
咽
喉
气管和主 支 气 管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呼吸道 和肺 呼吸道包括:上呼 吸道(鼻,咽和喉) 下呼吸道(气管和 主支气管)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一)外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两位教授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一个“人造 电子鼻”。他们希望他们的技术能够在未来三、四 年间投入日常应用。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部
鼻腔呼吸区粘膜的无纤毛柱状细胞表面有丰富 的微绒毛,粘膜下层含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及 杯状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浆液,对空气起 到调湿作用。
鼻腔呼吸区粘膜面积较大,其固有的上、中、 下三个鼻甲及相应的三个鼻道亦增大了粘膜与空 气的接触面积,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当冷空气 进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气片一样 对其起到加温作用。据测试:0℃的冷空气经鼻、 咽进入肺部,温度可升至36℃,与人体正常体温 基本接近,可见鼻腔对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加温作 用。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nasal
鼻翼
鼻腔
鼻的分部、外鼻的形态 结构: 鼻翼
鼻腔的分部及其形态结 构: 嗅区、呼吸区、鼻衄好 发区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 位置和开口
上颌窦位置和开口及其 临床意义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额窦
蝶窦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鼻腔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 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内生 有鼻毛。 固有鼻腔粘膜可分泌免疫球蛋白A,以围歼入侵的 病菌。 按其性质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
第五章 Respiratory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概况; 2.了解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3.了解肺的血管; 4.掌握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的概念; 5.了解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呼 吸 道 第三节 肺 第四节 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部
嗅部粘膜覆于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 分,呈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 气味的刺激。其余部分覆以粉红色的呼吸部粘 膜,粘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上皮 有纤毛,可净化空气并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和 湿度。会因为感冒、鼻炎等疾病而暂时失去嗅 觉。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
鼻旁窦三部分。是呼 吸道的起始部,又是 嗅觉器官。具有感受 各种气味刺激、湿润、 加温和净化空气等功 能。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唇沟
鼻唇沟:是由面颊部有动力的组织和无动力的 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形成。
鼻唇沟在面部的表情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人们的许多表情动作,如微笑、哭泣等,都 是通过鼻唇沟形态的改变,而开始启动的。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觉传播技术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空白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日前宣布,该研究所的 两名科学家已经在利用电脑发展嗅觉传播技术方 面取得一些进展,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的空 白。
魏茨曼研究所的哈雷尔和兰切特教授表示, 如果他们的技术取得成功,人们将可以在上网、 看电视、电影、玩电脑游戏甚至打电话的同时接 收到相应的嗅觉信号。嗅觉传播技术还将给方兴 未艾的电子商务带来新的便利,因为顾客在网上 购物时将可以同时闻到商品的气味,使他们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消费欲。
嗅觉
人类的嗅觉敏感性很高,可嗅出每升空气中 4×10-5毫克的人造麝香,并能辨别2000~4000 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训练有素的鼻子,能辨别1万种气味。一般说 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据记载,目前 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100 多个“一级鼻子”。有趣的是,其中95%是法国 的男子,而且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国内陆 四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觉传播技术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空白
两位教授介绍说,他们的理论模型类似电视 的原理,就像人类的视觉信息可以简化为红、黄、 蓝三原色并通过三原色加以传播一样,嗅觉信息 也可以分解成大约500到1000种基本形态。
由于人类的鼻子具有识别模糊性,在实际应 用中,只要较少的基本嗅觉形态就能满足人类传 播的需要。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 吸道 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 的起始部分;口咽和喉咽是呼吸和消化道的 共同通路;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器 官;气管和主支气管输送气体;肺由肺泡及 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是容纳气体和进行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喉
喉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位置:位于颈前部正中,上接第4 颈椎下平第 6 颈椎接气管。 组成: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喉腔
位置:喉的内腔称喉腔,上口称喉口,延续与咽的 喉部,下通气管. 结构特点:喉腔内衬粘膜,与喉部和气管部粘膜 相延续.喉腔中部两侧壁有粘膜皱襞,上面是室 襞,下面是声襞,左右声襞之间间隙是声门裂,是 呼吸道最狭窄部分.发生时声门裂震动声带而发 音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人体需要不停地从外 界吸进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机体 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 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称为呼吸。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 征之一。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二节 呼吸道
功能:输送气体
组成: 鼻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一)外鼻
鼻:分为外鼻、鼻腔 和鼻旁窦三部分。 是呼吸道的起始部, 又是嗅觉器官。具 有感受各种气味刺 激、湿润、加温和 净化空气等功能。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额窦
蝶窦
鼻:分为 外鼻、鼻 腔和鼻旁 窦三部分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鼻旁窦
位置:鼻腔周围含有空气的骨性腔隙。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均与口腔 相通。 功能: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发音时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因此鼻腔粘膜炎症 会蔓延到鼻旁窦.
咽
喉
气管和主 支 气 管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呼吸道 和肺 呼吸道包括:上呼 吸道(鼻,咽和喉) 下呼吸道(气管和 主支气管)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一)外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两位教授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第一个“人造 电子鼻”。他们希望他们的技术能够在未来三、四 年间投入日常应用。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呼吸部
鼻腔呼吸区粘膜的无纤毛柱状细胞表面有丰富 的微绒毛,粘膜下层含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及 杯状细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浆液,对空气起 到调湿作用。
鼻腔呼吸区粘膜面积较大,其固有的上、中、 下三个鼻甲及相应的三个鼻道亦增大了粘膜与空 气的接触面积,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当冷空气 进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气片一样 对其起到加温作用。据测试:0℃的冷空气经鼻、 咽进入肺部,温度可升至36℃,与人体正常体温 基本接近,可见鼻腔对冷空气具有明显的加温作 用。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 nasal
鼻翼
鼻腔
鼻的分部、外鼻的形态 结构: 鼻翼
鼻腔的分部及其形态结 构: 嗅区、呼吸区、鼻衄好 发区
鼻旁窦 paranasal sinus 位置和开口
上颌窦位置和开口及其 临床意义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额窦
蝶窦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二)鼻腔
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 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内生 有鼻毛。 固有鼻腔粘膜可分泌免疫球蛋白A,以围歼入侵的 病菌。 按其性质可分为嗅部和呼吸部。
第五章 Respiratory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概况; 2.了解肺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3.了解肺的血管; 4.掌握肺小叶的微细结构与气血屏障的概念; 5.了解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呼 吸 道 第三节 肺 第四节 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部
嗅部粘膜覆于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 分,呈淡黄色或苍白色,内含嗅细胞,能感受 气味的刺激。其余部分覆以粉红色的呼吸部粘 膜,粘膜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液腺,上皮 有纤毛,可净化空气并提高吸入空气的温度和 湿度。会因为感冒、鼻炎等疾病而暂时失去嗅 觉。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
鼻旁窦三部分。是呼 吸道的起始部,又是 嗅觉器官。具有感受 各种气味刺激、湿润、 加温和净化空气等功 能。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鼻唇沟
鼻唇沟:是由面颊部有动力的组织和无动力的 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形成。
鼻唇沟在面部的表情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 人们的许多表情动作,如微笑、哭泣等,都 是通过鼻唇沟形态的改变,而开始启动的。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觉传播技术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空白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日前宣布,该研究所的 两名科学家已经在利用电脑发展嗅觉传播技术方 面取得一些进展,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的空 白。
魏茨曼研究所的哈雷尔和兰切特教授表示, 如果他们的技术取得成功,人们将可以在上网、 看电视、电影、玩电脑游戏甚至打电话的同时接 收到相应的嗅觉信号。嗅觉传播技术还将给方兴 未艾的电子商务带来新的便利,因为顾客在网上 购物时将可以同时闻到商品的气味,使他们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消费欲。
嗅觉
人类的嗅觉敏感性很高,可嗅出每升空气中 4×10-5毫克的人造麝香,并能辨别2000~4000 种不同物质的气味。 训练有素的鼻子,能辨别1万种气味。一般说 来,女性的嗅觉比男性要灵敏。据记载,目前 全世界的香水工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100 多个“一级鼻子”。有趣的是,其中95%是法国 的男子,而且他们的祖先多是生活在法国内陆 四季花开、香气袭人的格拉斯山城。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嗅觉传播技术有望填补多媒体传播时代空白
两位教授介绍说,他们的理论模型类似电视 的原理,就像人类的视觉信息可以简化为红、黄、 蓝三原色并通过三原色加以传播一样,嗅觉信息 也可以分解成大约500到1000种基本形态。
由于人类的鼻子具有识别模糊性,在实际应 用中,只要较少的基本嗅觉形态就能满足人类传 播的需要。
运动解剖学第五章呼吸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呼 吸道 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 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 的起始部分;口咽和喉咽是呼吸和消化道的 共同通路;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器 官;气管和主支气管输送气体;肺由肺泡及 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是容纳气体和进行 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