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十大模型
管理学十大模型

管理学十大模型模型1: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它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决策。
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制定目标,并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决策。
模型2:哈佛商业案例法哈佛商业案例法是一种在管理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分析真实的商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
哈佛商业案例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模型3: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分析竞争环境的工具。
它通过分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程度,帮助企业评估自身在特定行业的竞争优势。
模型4:赛马模型赛马模型,也被称为BCG矩阵模型,是一种用于管理组织内多个业务单元(产品线)的工具。
它通过将业务单元分为四个不同的象限,即明星、问题儿童、现金奶牛和瘦狗,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不同业务单元的贡献和潜力。
模型5:巴纳德的组织行为模型巴纳德的组织行为模型是由美国社会科学家巴纳德提出的。
该模型通过分析组织的目标、输出、技术和环境等因素,研究组织的行为和运作方式。
它帮助管理者了解组织的各个层面,从而更好地进行组织设计和管理。
模型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模型7:柯特·莱文变革模型柯特·莱文变革模型是一种用于管理组织变革的工具。
它通过分析变革的目标、过程、人员和控制系统等因素,帮助管理者理解和研究变革的本质和影响。
该模型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来管理变革,帮助组织适应变化并实现持续改进。
保障 管理学模型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模型和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和提升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学模型:
1. SWOT分析:用于评估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制定战略决策。
2. PDCA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四个步骤,用于持续改进和问题解决。
3. 金字塔理论:将管理层级划分为战略、战术和操作层级,以实现组织目标。
4. 塞尔格理论:根据员工需求的等级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5. 变革管理模型:用于管理组织变革过程,包括诊断、规划、实施和巩固阶段。
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了解员工动机和满足需求。
7. 管理控制循环: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监控和调整的步骤,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8. 基本四要素模型:包括目标、结构、技术和人员四个要素,用于分析和优化组织的效能。
9. 扁平化管理模型:通过减少层级和促进沟通,实现更高效的决策和组织运作。
10. GROW模型:用于辅导和帮助个人或团队设定目标、评估现状、
制定行动计划和衡量结果。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需求进行调整和应用。
每个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挑战,提升管理效能。
十大行政管理理论模型

十大行政管理理论模型作为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 行政管理理论模型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并分析十大行政管理理论模型,希冀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同仁有所帮助。
1. 福柯的管理理论模型福柯(Foucault)的管理理论模型主要围绕着权力、知识和管理进行探讨。
他认为,管理的实质就在于对权力和知识的运用和控制。
这种模型强调了管理者的作用,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他的管理理论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在管理实践中权力和知识运用的新视角。
2. 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模型马克思的行政管理理论模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官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问题,提出了官僚主义的理论。
他认为,官僚机构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并由此延伸出了一系列的行政理论,对现代社会的行政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罗伯特·斯科特的行政理论模型斯科特(Robert T. Golembiewski)提出了影响管理行为的“理论X”和“理论Y”。
他认为,理论X是指管理者普遍对员工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们不愿工作,需要被严厉管束;而理论Y则是相反,认为员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能自我激励。
4. 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理论模型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理论模型主要关注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其特点是服务对象和管理者为公共。
这种模型强调社会责任和效率的平衡。
它体现了对公民利益的保障和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双重要求。
5. 资源依赖理论模型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的发展和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
这个模型突出了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注资源的获取和管理,提出了组织需要与其外部环境保持良好关系的理念。
6. 环境不确定性理论模型环境不确定性理论模型认为,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动态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组织的决策和发展。
该模型提出了组织需要高度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对环境信息进行灵活的处理。
7. 财政学规制模型财政学规制模型是一种从财务角度出发的管理理论模型,主要关注公共财政的规制和控制。
掌握十六个经典管理模型,助你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掌握十六个经典管理模型,助你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一、SWOT分析法(一)定义: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S (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
(二)SWOT分析模型(1)优势与劣势分析(SW)(2)机会与威胁分析(OT)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三)SWOT的应用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观因素,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不仅要考虑到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问题。
管理学经典模型

(1)桶队模型(bucket brigades)--最重要的物流模型桶队模型是管理科学最奇妙的模型之一,1996年提出来的.他的主要提出者为乔治亚理工的John J. Bartholdi 和芝加哥大学的Donald D. Eisenstein.其中John J. Bartholdi是世界物流界的第一号大家,为人极为天才.美国管理科学学会(INFORMS)的主席CMU大学的Michael Trick 就是他的学生.中国的管理科学界有一阵子混沌学自组织理论很热,大家都在谈混沌经理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搞笑的是混沌学自组织理论在管理科学最有名的应用(甚至是唯一成功的应用)桶队模型bucket brigade却没有人在中国学术界提及.桶队(bucket brigades)是美国消防队常用的一个词,原意是消防队提桶形成一个队列以传水救火.它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我想起我在国内读书时,1998年长江发大水我们大学生也组成一个桶队以传递物质.桶队模型提出了一个协调规则,该规则可以协调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这些工人能够达到自我平衡实现自组织.桶队模型之所以在物流界被广泛应用是这个规则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费用完全靠简单的管理技术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它在美国被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仓库和物流系统中.这个模型牛就在牛在乔治亚理工的John J. Bartholdi 和芝加哥大学的Donald D. Eisenstein最后证明了在这一数学条件下随机系统会收敛,这个数学术语意味着物流系统能达到平衡。
说一个大白话就是工人不要经理自己能组织.当我第一次看他们的数学证明时我为这一奇妙的数学和管理实践的结合而惊叹!(2)牛鞭模型(Bullwhip Model)--最重要的供应链模型它准确的说应该叫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美国管理学第一的杂志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在2004年12期出过一个专刊评出过去50年最有影响的10篇论文华人学者Hua Lee 的一篇牛鞭效应的论文就在其中.这是唯一一个我们华人作出主要贡献的模型,可惜的是它不是由Hua Lee提出的它的提出者是麻省理工的Forrester(1961)。
10大经典管理分析模型,让工作事半功倍

问题:在迅速增长的市场上具有相对较低市场份额的业务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入,以便为增长筹措资金。
波士顿矩阵有助于对各公司的业务组合投资组合提供一些解释,如果同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会产生非常有益的效果。通过波士顿矩阵可以检查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情况,通过挤“现金牛”的奶来资助“企业的明星”,检查有问题的孩子,并确定是否卖掉“瘦狗”。
在有影响力的领先者之中,企业的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三个,而在这三个企业之中,最有实力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这个模型是由下面两个条件决定的:
1)在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的出动 经验性结论。
SPACE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企业采取的进取、保守、防御和竞争四种战略模式。这个矩阵的两个数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和竞争优势(CA);两个外部因素——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这四个因素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建立SPACE矩阵的步骤如下:
1)选择构成财务优势(FS)、竞争优势(CA)、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的一组变量;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管理学十大模型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管理学十大模型

管理学十大模型1、战略家理论:最早由克利夫兰学院的戈登·威尔罗实施的战略家理论,是十大管理学模型中唯一一种有关管理与战略联系的模型。
其认为企业若想正确加强其管理水平,首先要将企业战略作为根本出发点,解决它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优势,深入地考察公司管理理念及会给它带来的长期影响。
2、比萨管理模型:是管理学的重要模型之一,是源自中威尔逊的管理理念,主要指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团队组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不同的管理者按照不同的职能划分为四种,即“推动者”、“处理者”、“决策者”及“分享者”,以发挥最大的效率和创造性。
3、财富模型:这一模型来自著名企业理论家、学者马歇尔·贝尔。
财富模型主要是指企业管理时应当把企业财富增长作为核心目标,并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获得企业短期及长期的益处。
4、增长模型:此模型由英国著名学者、英国普利茅斯学院的托马斯·费因斯提出,他提倡以“增长”为中心的管理,即管理者要把企业的增长放在首位,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未来的成长,而不是短期的利益。
他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在于企业当前的成功,而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5、激励模型:激励模型是由美国西点军校、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以解决员工的需要和积极性为核心。
与传统的控制管理思想相比,它更聚焦于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崇尚以员工的情感及兴趣为基点,着重强调对员工敬业度、投入度和效率的激励等有效管理手段。
6、伙伴式管理模型:这种模型主张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倡导伙伴式经营,以促进合作、协作、共赢,以达到有效开展管理的目的。
该模型充分表达了企业协作文化是一个重要理念及最佳实践,以及管理者要学会尊重、发展、激励他人,促进共同进步的思想。
7、增强理论模型:这种模型是美国管理学家菲利普·教勒瓦所提出的,主要指企业管理时应当加强以激励员工正面思想为主旨的管理模式,以及减弱以处罚等控制措施为主旨的管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的战略制定。
波特认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
这五种竞争力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潜在替代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这五种竞争力量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竞争对手•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
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
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
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2、SWOT分析模型“SWOT”是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个模型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
S-优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W-劣势:比较分析企业在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劣势;O-机会: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发展机会;T-挑战:分析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企业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这种方法的主观性比较强。
SWOT分析所涉及的结果是人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人们的理解和认识根植于事实,那么SWOT分析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用来对各种群体进行相应的分析,并且将分析进行比较。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不完全是事实。
因此在使用SWOT的模型过程中应该比较谨慎。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多人打分和设立权重的办法来全面分析企业的内外状况。
3、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Evaluation Matrix,简称SPACE矩阵)主要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应该采用的战略组合。
SPACE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企业采取的进取、保守、防御和竞争四种战略模式。
这个矩阵的两个数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和竞争优势(CA);两个外部因素——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
这四个因素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建立SPACE矩阵的步骤如下:1)选择构成财务优势(FS)、竞争优势(CA)、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的一组变量;2)对构成FS和IS的各变量给予从+1(最差)到+6(最好)的评分值。
而对构成ES和CA的轴的各变量从-1(最好)到-6(最差)的评分值;3)将各数轴所有变量的评分值相加,再分别除以各数轴变量总数,从而得出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4)将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标再各自的数轴上;5)将X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X轴是;将Y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Y轴上;标出X、Y数轴的交叉点;6)自SPACE矩阵原点到X、Y 数值的交叉点画一条向量,这一条向量就表示企业可以采取的战略类型。
SPACE矩阵要按照被研究企业的情况而制定,并要依据尽可能多的事实信息。
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SPACE矩阵的轴线可以代表多种不同的变量。
如,投资收益、财务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流动现金、流动资金等。
向量出现在SPACE矩阵的进取象限时,说明该企业正处于一种绝佳的地位,即可以利用自己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选择自己的战略模式,如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混合式多元化经营等。
向量出现在保守象限意味着企业应该固守基本竞争优势而不要过分冒险,保守型战略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集中多元化经营等。
当向量出现在防御象限时,意味着企业应该集中精力克服内部弱点并回避外部威胁,防御型战略包括紧缩、剥离、结业清算和集中多元化经营等。
当向量出现在竞争象限时,表明企业应该采取竞争性战略,包括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及组建合资企业等。
4、SCP分析模型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结果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5、战略钟“战略钟”是分析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一种工具,这种模型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咨询顾问提供了思考竞争战略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
战略钟模型假设不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基本类似,那么,顾客购买时选择其中一家而不是其他企业可能有以下原因:1)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比其他公司低;2)顾客认为这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战略钟模型将产品/服务价格和产品/服务附加值综合在一起考虑,企业实际上沿着以下8种途径中的一种来完成企业经营行为。
其中一些的路线可能是成功的路线,而另外一些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
低价低值战略:采用途径1的企业关注的是对价格非常敏感的细分市场的情况。
企业采用这种战略是在降低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的同时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低价战略:采用途径2的企业是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典型途径,即在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的同时,包装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但是这种竞争策略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也降低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价格降低到竞争对手的价格以下,或者顾客由于低价格难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采用低价策略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要想通过这一途径获得成功,企业必须取得成本领先地位。
因此,这个途径实质上是成本领先战略。
差别化战略:采用途径3的企业以相同和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可感受的附加值,其目的是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通过稍高的价格提高收入。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有形差异化战略,如产品在外观、质量、功能等方面的独特性;也可以采取无形差异化战略,如服务质量、客户服务、品牌文化等来获得竞争优势。
混合战略:采用途径4的企业在为顾客提供可感知的附加值同时保持低价格。
而这种高品质低价格的策略能否成功,既取决于企业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又取决于是否有保持低价格策略的成本基础,并且难以被模仿。
集中差别化战略:采用途径5的企业可以采用高品质高价格策略在行业中竞争,即以特别高的价格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但是采用这样的竞争策略意味着企业只能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参与经营和竞争。
高价撇脂战略:采用途径6、7、8的企业一般都是处在垄断经营地位,完全不考虑产品的成本和产品或服务队附加值。
企业采用这种经营战略的前提是市场中没有竞争对手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
否则,竞争对手很容易夺得市场份额,并很快削弱采用这一策略的企业的地位。
6、波士顿分析矩阵波士顿矩阵是由波士顿公司提出的,这个模型主要用来协助企业进行业务组合或投资组合。
在矩阵坐标轴是的两个变量分别是业务单元所在市场的增长程度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每个象限中的企业处于根本不同的现金流位置,并且应用不同的方式加以管理,这样就引申出公司如何寻求其总体业务组合。
金牛:在低增长市场上具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的业务将产生健康的现金流,它们能用于向其他方面提供资金,发展业务。
瘦狗:在低增长市场是具有相对低的市场份额的业务经常是中等现金流的使用者。
由于其虚弱的竞争地位,它们将成为现金的陷阱。
明星:在高增长市场上具有相对高的市场份额通常需要大量的现金以维持增长,但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并将产生较高的报告利润,它们有可能处在现金平衡状态。
问题:在迅速增长的市场上具有相对较低市场份额的业务需要大量的现金流入,以便为增长筹措资金。
波士顿矩阵有助于对各公司的业务组合投资组合提供一些解释,如果同其他分析方法一起使用会产生非常有益的效果。
通过波士顿矩阵可以检查企业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情况,通过挤“现金牛”的奶来资助“企业的明星”,检查有问题的孩子,并确定是否卖掉“瘦狗”。
但是这个矩阵的假设基础是经验曲线在市场中起作用,并且具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公司将是成本最低的生产者。
这个矩阵模型过于简单,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要复杂得多。
7、GE行业吸引力矩阵这个模型是通用公司和麦肯锡公司所使用的三三矩阵。
这个矩阵的两个轴分别表示市场吸引力和业务单位的实力或竞争地位。
一个特定的业务单位处于矩阵中何处是通过对这个特定的业务单位和行业分析加以确定的。
通过对这两个变量进行打分,确定业务单位位于矩阵中的位置,并由此来确定对该业务单位所采取的策略。
对于市场吸引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行业:绝对市场规模、成长率、价格敏感性、进入壁垒、替代品、市场竞争、供应商等;环境:政府法规、经济气候、通货风险、社会趋势、技术、就业、利率等。
对于业务单位的实力或竞争地位,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目前优势: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变化趋势、盈利能力、现金流、差别化、相对价格地位等。
持久性:成本、后勤、营销、服务、客户形象、技术等。
在打分的时候,每个标准都有三个等级,如果标准之间的重要性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就应该进行加权,从而得到一个更为平均的分数。
1——选择性/收益2——重组/收割2——有风险/退出2——再投资/领导地位5——投资/增长6——目标增长通过确定业务单位在矩阵中的位置,其需要实施的主要战略可能是:1)投资建立地位;2)通过平衡现金生成和有选择地使用现金以保持地位;3)放弃并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