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伴胆汁淤积

将慢性 乙肝及肝硬化伴 胆汁淤积患者 6 随机 分为治疗组 3 7例 5例 与对照组 3 例 ; 2 治疗纽在对照纽 内科治疗基础上 加 用优 思弗胶 囊, 每次 2 0mg每 日3次 , 5 , 疗程 1 2周。 结果 治疗 l 2周后 , 思弗治疗组 总有效 率为8 .% , 优 57 显
第3 8卷 第 1 期
V 13 . o . 8 No 1
・
南华大 学 学报 ・医学版
Junl f nvr t o o t C ia( dcl d i ora o i sy f uh hn Meia E io U e 2 0 a . 01
H n y n 。 u a 2 0 1 hn ) eg a g H n n4 10 ,C i a
A s at Obet e T sest fcc n ayo r doyhl c U C i t a et f hoi hp ・ bt c : jci oass h efayadsf f s excoi ai D A) et n o crn ea r v e i t uo c d( nr m c
临床 研 究 ・
熊去氧胆 酸治疗慢性 乙肝及肝 硬化伴胆汁淤积
蒋 孝华 蔡 亚 平 李 小芬 雷 , , , 创 ,刘玲玲 李 映菊 。 ,
(. 1 南华 大学 第 一 附属 医院 感 染科 , 南 衡 阳 4 10 ; . 湖 20 1 2 南华 大学 流行 病学教 研 室)
J ANG Xio—h a,C I a u AIYa—p n ,L a i g IXio—fn。e l e t a
熊去氧胆酸胶囊的适应症是什么

熊去氧胆酸胶囊的适应症是什么关于《熊去氧胆酸胶囊的适应症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熊去氧胆酸胶襄在医治肝内胆管结石层面的功效是较为非常好的,具备推动胆襄身心健康的功效,此外针对胆液气积的肝病,胆液反流性胃炎层面,都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层面,可以用小量的水来吞服,在服药期内还要掌握一些欠佳的反映,它可能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所以说此刻更要重视饮食与养生。
适用范围1. 固醇性肝内胆管结石—务必是X射线能透过的结石,另外胆襄收拢作用须一切正常;2. 胆液气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液性肝硬化);3. 胆液反流性胃炎。
使用方法使用量固醇性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液气积性肝病[1]准时用小量水吞服。
按休重一次10Mg/kg。
溶石医治:一般需6~24月,服食12月后结石末见缩小者,终止服食。
医治結果依据每6月开展超音波或X射线检查分辨。
2. 胆液反流性胃炎夜里用乳水吞食,务必定期服食,一次一粒(250Mg),一日一次。
一般服食10~14天,遵循医生叮嘱决策是不是再次吃药。
副作用消化道混乱:临床研究中,用熊去氧胆酸开展医治时水样便或腹泻的汇报普遍。
在医治原发性胆液性肝硬化时,产生比较严重的右上腹疼痛十分少见。
胆肝神经功能紊乱:用熊去氧胆酸开展医治时,产生胆结石增厚的病案十分少见。
医治末期原发性胆液性肝硬化时,产生肝硬化失偿还的情况十分少见,终止医治后一部分修复。
过敏症状:产生荨麻疹十分少见。
忌讳以下状况下禁止使用熊去氧胆酸胶襄:-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胆道阻塞(胆囊和胆囊管);-假如胆襄不可以在X射线下被见到、胆结石增厚、胆襄不可以一切正常收拢及其习惯性的胆绞痛等不可以应用熊去氧胆酸胶襄。
常见问题熊去氧胆酸胶襄,在服药的情况下,一定要在医师的具体指导出来开展,切勿自主药物治疗,防止对身心健康导致不好的影响,防止一些副作用问题,因为它对胃肠会导致一定的影响,会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所以说此刻更要重视饮食与养生。
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方法

胆汁性肝硬化治疗方法可能有一些朋友会听说过胆汁性肝硬化这样的症状,但是真正了解胆汁性肝硬化的人肯定是不多的,毕竟胆汁性肝硬化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是由于胆汁性肝硬化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胆汁性肝硬化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可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记物得到改善,3个月内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胆固醇及IgM均明显下降。
2.D-青霉胺能降低肝内铜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减轻纤维化,延长患者生存期。
严重不良反应有皮疹、蛋白尿、血小板或粒细胞减少,应每周查尿蛋白,4周后每月查1次,观察白细胞计数变化,必要时需中止治疗。
3.免疫抑制药①环孢素A,作用明显,但因有肝肾毒性不宜久用,治疗8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
②氨甲蝶呤,早期小剂量应用可改善组织学变化。
③硫唑嘌呤,可改善胆管的排泄,似对皮肤瘙痒有效,但副作用较大,且不能阻止肝细胞功能衰竭。
4.对症治疗(1)瘙痒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消胆胺,剂量从小量开始,以能控制瘙痒为度。
氢氧化铝能与胆汁酸结合,对肝性瘙痒有效。
(2)骨质疏松及骨化可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
葡萄糖酸钙稀释到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3)夜盲症维生素A。
血清锌低于正常可口服硫酸锌连服4周,至暗适应恢复正常。
(4)凝血机制障碍者可使用维生素K1。
(5)肝移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终末期患者为肝移植对象。
(6)饮食低脂肪(每日50g以下)、高糖、高蛋白饮食,多食蔬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症状,那就是胆汁性肝硬化了,我们知道胆汁性肝硬化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症状,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胆汁淤积性肝病(CSDH)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和慢性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CSDH的治疗中,熊去氧胆酸胶囊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本文将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熊去氧胆酸胶囊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存在于熊胆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CSDH的治疗中,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功能等方式发挥作用。
1. 调节免疫系统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病毒感染、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等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2. 抑制炎症反应熊去氧胆酸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炎症导致的肝损伤。
熊去氧胆酸还能够减少炎症相关细胞的浸润,减缓炎症进程,保护肝脏功能。
3. 改善肝脏功能熊去氧胆酸胶囊还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减少肝功能损伤,从而对CSDH具有治疗作用。
二、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的免疫调节作用1. 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研究发现,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的分泌功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应答,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和炎症因子,有效减轻CSDH患者的肝脏炎症。
2.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熊去氧胆酸胶囊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在CSDH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调节免疫平衡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胶囊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免疫耐受,对CSDH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三、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CSDH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免疫调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熊去氧胆酸治疗伴胆汁淤积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熊去氧胆酸治疗伴胆汁淤积的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评价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e acid,UDCA,商品名优思弗)治疗伴胆汁淤积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原有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UDCA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和腹部B超等。
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结果治疗4周后,UDC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8%(P<0.05);总胆虹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肤酶(GGT)分别下降为(52.1±24.5)mmol/L、(103.7±52.5)U/L/L、(97.39±13.5)U/L,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 UDCA联合内科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伴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慢性重度乙型肝炎导致肝细胞严重损伤,使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功能明显降低,同时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障碍而反流入血,使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
高胆红素血症能导致细胞死亡而加重肝损伤,有效地消除黄疸是治疗的关键。
熊去氧胆酸为亲水性胆汁酸,具有利胆、降低胆汁酸毒性、细胞保护、免疫调节、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
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伴胆汁淤积患者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分析熊去氧胆酸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住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伴胆汁淤积性患者84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平均(35±4)岁;对照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1-61岁,平均(37±7)岁。
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肝硬化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感染的机会增多 。 在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 , 临床药 师的素质要求较 高 , 对 药
师 必须 具 备 扎 实 的药 学 专 业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 不 断 更 新 。 药 并
师必须熟悉抗菌药物 的抗 菌谱及临床各 类感染 的致 病菌 , 从
而 给 出正 确 的建 议 。 临床 药 师对 患者 出现 的症 状 进 行 常 规分
与医护人员共 同商榷 , 协助 临床 医生及护士 更高质量 地治疗
呼 吸科 疾 病 , 免 或减 少 药 物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 而 在 一 定 层 避 从
面上规避医疗风险 , 保障医疗环境 的稳定 , 促进医疗工作的有
序发 展 。
4 参 考 文 献
3 讨 论
[ ] 卫生部 , 1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 总后卫生部 .抗菌药物 临
析, 看是否 由药物引起 , 对患者所使用 药品的不 良反应信 息进
行 分 析 整 理 , 出正 确 的判 断 J 因此 , 床 药 师必 须 不 断更 作 。 临
新 自身的专业知识 , 并在实践 中积累经验 , 药学服务工作才 能
更加完善。
对于呼吸科药师来说 , 首先需要掌 握有关呼 吸系统疾病 的病理生 理学 、 药物治疗 学 , 其次熟悉 呼吸 系统药物 的药动
[] 马 5
力, 梁晶丽 . 抗菌药物应 用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分 [ 收稿 日期 :00— 9—1 编校 : 21 0 6 康赢]
析 [ ] 国误 诊 学 杂志 ,0 33 5 :8 . J .中 2 0 ,( ) 70
熊 去 氧胆 酸联 合 腺 苷 蛋 氨 酸治 疗 肝 硬 化 胆 汁淤 积 性 黄 疸 的疗 效 观 察
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比较

Efficacy Comparison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Hydroxymethylnicotin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omplicating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ZHAO Yu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t. of Infectious Disease,Xiayi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Xiayi 476400,China)
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比较
赵 宇* (河南夏邑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夏邑县 476400)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 (2011) 44-4161-02
摘 要 目的: 比较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 将 96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 患者随机分为熊去氧胆酸组 (56 例) 和羟甲烟胺组 (40 例) , 2 组在抗病毒和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 疗, 疗程均为 4 周。分别比较 2 组治疗 2、 4 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2 周时, 2 组患者肝功能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但熊去氧 胆酸组降低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碱性磷酸脂酶的幅度与羟甲烟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治疗 4 周时, 熊去氧胆酸组血 清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碱性磷酸脂酶降幅较羟甲烟胺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熊去氧胆酸组总有效率优于羟甲烟 胺组 (75% vs. 70%, P=0.02) 。结论: 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优于羟甲烟胺。 关键词 胆汁淤积; 乙型肝炎; 慢性; 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一、熊去氧胆酸胶囊的药理作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是一种来源于动物胆汁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具有增进胆汁分泌、改善胆汁流动和消除胆汁淤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病理状态。
熊去氧胆酸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
这些药理作用为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提供了有效的药物基础。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和炎症反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1. 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熊去氧胆酸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降低Th17细胞水平,增加Treg细胞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Th17细胞是一种产生促炎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其过度活化与疾病发生相关。
而Treg细胞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
熊去氧胆酸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功能。
2.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炎症因子在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过度释放会导致肝脏损伤和纤维化。
熊去氧胆酸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包括IL-6、TNF-α等,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
3. 抗氧化作用熊去氧胆酸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
这对于改善肝脏病理状态、促进肝脏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熊去氧胆酸胶囊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胶囊在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肝酶水平,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
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熊去氧胆酸胶囊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改善肝功能、减轻胆细胞受损、改善胆汁排泄功能、减少胆固醇沉积、抑制肝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作者:蒋羽毕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究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0例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护肝、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 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羟甲烟胺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B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熊去氧胆酸;羟甲烟胺;疗效;安全性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002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严重的威胁患者的健康。
慢性乙肝会导致患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而肝内胆汁淤积又会进一步的加重肝细胞的损伤,导致病情恶化,如何有效的防治肝内胆汁淤积是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重要基础[1, 2]。
目前对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针对病因的措施外,还有众多促胆汁排泄、减轻胆汁淤积的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羟甲烟胺、腺苷蛋氨酸等[3, 4],临床关于这些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尚未达成统一认知,本文就熊去氧胆酸与羟甲烟胺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
A组患者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9±9.6)岁;B组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1±9.4)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护肝、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片(江苏克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777)250 mg/次, 2次/d口服;B组患者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羟甲烟胺片(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1008)500 mg/次, 2次/d口服。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6],显效:患者巩膜黄染等症状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患者巩膜黄染等症状显著改善,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肝功能指标统计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2 结果2. 1 临床疗效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B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 2 肝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 3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肝内胆汁淤积的诱发因素较多,包括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感染因素等[7,8],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会出现胆汁分泌障碍,部分经胆汁排泌的物质大量积蓄在肝脏和血液内,导致患者皮肤、巩膜出现黄疸样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白陶土样便等表现,查肝功能可见TBIL、DBIL、TBA等多种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9]。
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会导致患者的肝炎症状进一步加重,肝细胞进一步受损,积极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是提高慢性乙肝疗效的前提[10]。
临床除了针对慢性乙肝的病因治疗外,还强调采用促胆汁排泄药物来进行对症治疗,常用药包括熊去氧胆酸、羟甲烟胺等。
熊去氧胆酸属于三级胆酸,能够利用熊去氧胆酸的亲水性和细胞保护作用来替代疏水性的毒性胆汁酸,促进肝细胞分泌,调节免疫机能,从而加速胆汁的分泌和排除来避免胆汁酸诱导的肝细胞凋亡[11]。
临床研究表明,熊去氧胆酸在治疗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慢性肝炎等相关疾病上均有较好疗效[12]。
羟甲烟胺同样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分解为烟酰胺和甲醛,前者能够有效的保护肝细胞,促进肝脏自我修复,后者则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13]。
Perin等[14]的研究采用羟甲烟胺进行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70.14%。
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 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B组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在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上较羟甲烟胺更具优势,长期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1] Qiao L, Yacoub A, Studer E, et al. Inhibition of the MAPK and PI3K pathways enhances UDCA-induced apoptosis in primary rodent hepatocytes. Hepatology, 2002, 35(4):779-783.[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0, 19(1):324.[3] Ribalta J, Reyes H, Gonzalez MC, et al. S-adenosyl-L-methion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ith negative results. Hepatology, 1991, 13(6):1084-1089.[4] Paumgartner G, Beuers U.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 Clin Liver Dis, 2004, 8(1):67-81.[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23(6):421.[6] 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 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诊断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09, 1(2):474.[7] Almasio P, Bortolini M, Pagliaro L, et al. Role of S-adenosyl-L-methioni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Drugs, 1990, 40(3):111-123.[8] Schneider G, Paus TC, Kullak-Ublick GA, et al. Linkage between a new splicing site mutation in the MDR3 alias ABCB4 gene and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Hepatology,2007, 45(1):150-158.[9] Ostrow JD, Pascolo L, Tiribelli C. Reassessment of the unbound concent rations of unconjugated bilirubin in relation to neurotoxicity in vitro . Pediat r Res, 2003, 54(1):98-104.[10] Ahlfors CE, Shapiro SM.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nd unbound bilirubin in jaundiced (jj)Gunn rat pups. Biol Neonate, 2001, 80(2):158-162.[11] 陈淮军. 熊去氧胆酸联合抑酸促动力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1, 16(4):266-267.[12] 赵振飞,高鸿亮,姚萍.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26):2708-2716.[13] Sentilhes L, Verspyck E, Roman H, et 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 and bile acid levels. Hepatology, 2005, 42(3):737-738.[14] Perin E, Cacciaguerra G, Driul L, et 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diagnosis and obstetric management. Minerva Ginecol, 2010, 62(2):97-103.[15] Meier Y, Zodan T, Lang C, et al.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for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and contraceptive-induced cholestasis in carriers of the 1331T>C polymorphism in the bile salt export pump.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14(1):38-45.[收稿日期: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