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山水,莫负诗意栖居
诗意栖居,不负大地深情

诗意栖居,不负大地深情人生漫长,每个人都在追寻一种心灵的安宁与舒适。
有人选择在喧嚣的城市中奔波,追逐梦想的脚步;有人却偏爱静谧的乡村,追逐心灵的宁静。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一种沉浸在自然之中的美好体验。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城市的喧嚣和压力让人们感到疲惫不堪。
而诗意栖居,恰如其分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到了心的停靠点。
置身山水之间,远离尘嚣,听风听雨,与花草相伴,感受大地的深情厚意。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灵得到了净化,身体得到了放松,内心也变得宁静而从容。
诗意栖居的人们,往往是内心深处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的人。
他们喜欢观察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喜欢感受四季轮回带来的变化,喜欢与大自然相融相通。
他们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界的美好,用文字去表达对大地的眷恋,用行动去守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不负大地深情,诗意栖居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相互拥抱、相互尊重。
他们喜欢捧一本书,在树荫下品味文字的馨香;喜欢握一杯茶,在涓涓流水旁聆听心灵的声音;喜欢漫步在田园小路上,感受时间的静美。
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发现了生活的真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且在这种生活状态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意栖居,并非要与现代社会完全割裂开来,而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到一片自由、一处惬意的净土。
这里没有浮躁,没有功利,只有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里,人们品味着大自然的馈赠,感悟着生命的意义,体验着诗意栖居带来的深情体验。
诗意栖居,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宁静与从容。
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心灵的宁静和生活的满足。
不负大地深情,诗意栖居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活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高分优秀作文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仿佛是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在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轻轻地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何为诗意地栖居?它并非仅仅指吟诗作赋、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与美好的能力。
当我们清晨醒来,推开窗户,感受到第一缕阳光的温暖,听到鸟儿清脆的啼鸣,这便是诗意;当我们漫步在公园的小径上,欣赏着花朵的娇艳,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这便是诗意;当我们在夜晚仰望星空,为那浩瀚宇宙的神秘而感叹,为那点点繁星的璀璨而陶醉,这也是诗意。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在忙碌与喧嚣中迷失了方向。
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日夜奔波,身心俱疲;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我们戴上厚厚的面具,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忘记了内心的渴望。
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梭,却忘记了大自然的芬芳;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沉迷,却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要实现诗意地栖居,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读一本好书,让心灵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听一首好歌,让情感在旋律的起伏中释放;与家人朋友相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亲情友情的温暖。
我们还可以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山川的壮丽,去聆听溪流的低语,去触摸大地的脉搏。
同时,诗意地栖居也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和不友善的人,但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以善良的行为去回应,便能在喧嚣中营造出一片宁静的港湾。
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感受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诗意。
让我们在这片大地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诗意的天空,让心灵在宁静与美好中得到滋养,让生命在诗意的光辉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阅读附答案

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阅读附答案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和向往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传统的居住文化和人文情怀,这种追求诗性、寻求心灵轻盈与静谧,乃至回归明净无瑕精神家园的思想与之异曲同工。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早地追求着以诗性和精神家因为目标的人居理想。
强调诗性、追求精神居所和理想家园的情怀,使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思想能超然于现实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静默和融合。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诗性智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诗经·硕鼠》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到“乐国”“乐郊”,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乐郊”的美好理想,人人平等、幸福,再也不会过哀伤悲叹的日子,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有似后世的《桃花源记》所期待的蓝图。
从人居环境的角度来讲,中国古代文人山水诗、山水画所表达出来的诗意情怀,就足以反映中国人几千年不变的“诗意栖居”的梦想。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山水田园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实现心灵的皈依。
东晋陶渊明的作品,经典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追求“诗意栖居”的理想。
他的田园诗,是其人格精神的外化,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恬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呈露出浑然天成的大境界。
因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所以,著名的《桃花源记》便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给自足”“路不拾遗”的“世外桃源”之境,成为中国古人追求自然本性的社会梦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画是同源的,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宋代欧阳修提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明代画论专家李贽也有这样的评价:“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
”究竟什么样的画最能表达“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宋代山水画论专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段话给我们很好的启迪,他说:“世人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凡画至此,皆入妙品。
【高考作文】诗意地栖居

【高考作文】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人们总是忙碌着追逐着各自的梦想,日复一日的忙碌,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生活中的另一种状态,那就是“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生活的追求,让我们放慢节奏,放下繁琐的杂念,沉浸在生活的诗意之中。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心灵的抚慰,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期盼。
它并不是虚幻的幻想,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们每天都在追逐成功,追求金钱与名利,却忽略了心灵的滋养,忽略了品味生活的美妙。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才能在烦嚣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才能感受到诗意的滋养。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找到诗意的元素,感受到心灵的抚慰。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
在这个城市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我们往往把自己关在了城市的铁笼中,忽略了大自然的美好。
只有走出城市的喧嚣,走进自然的怀抱,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踏着清晨的露珠,聆听鸟儿的啼声,感受大自然的真诚与美好。
生活在自然中,就像诗人在诗歌中,尽情地吟唱。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诗意地栖居,更是一种对美的感悟。
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一朵盛开的鲜花,一个微笑的孩子,一块晶莹剔透的石头,都是生活中的美,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
感受美,就是感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美的感悟,是一种对生活的领悟。
诗意地栖居,更是一种对心灵的滋养。
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缠绕,被物欲蒙蔽,容易迷失在生活的道路上。
而诗意地栖居,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找到方向,找到内心的宁静。
只有平静的心灵,才能找到诗意的滋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心灵的滋养,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诗意地栖居,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都有自己的追求。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诗意的栖居方式”写作训练

高考模拟作文“诗意的栖居方式”写作训练试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怎样才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的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的栖居。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诗意的栖居方式呢?请从以上四种方式中选择你最赞赏的一种,并谈谈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守拙归园田,享诗意栖居海德格尔曾言:“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人都栖居于大地,或安闲,或痛苦。
那么,如何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呢?愚认为,守拙归园方为诗意栖居。
什么是诗意地栖居?居于尘世,时而喧嚣至极,时而兵荒马乱,观其陶渊明,既不为五斗米折腰,又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无疑为自己在东晋之乱世中寻得一方清静天地,得之诗意。
在乡村田园的如诗意境里,他提笔描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居士住所,也刻下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之诗意。
在“守拙归园”的日子里,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派,又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诗意。
因此,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游于山水之间,方为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守拙归园能涵养人之性情。
纵览古今中国,无数文人在诗意的栖居生活中修身养性,成就良好品性。
前有汪曾祺,“文革”中被流放下乡到一个极小的马铃薯研究站,却不曾担心颜面尽失,丧失生活信心,整天流连于乡村景色,日复一日画着“马铃薯图谱”,于诗意中感悟人生,方得其乐观之性,笑对苦难,成为文学大家;后有钱钟书,学贯中西,新闻记者数次要求采访,均被拒之门外。
相反,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
诗意的栖居方式发言稿

诗意的栖居方式发言稿亲爱的朋友们,感谢大家能够来到今天的分享会,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诗意的栖居方式”。
诗意的栖居方式,代表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追寻内心平静与宁静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焦虑困扰,似乎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而诗意的栖居方式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重新与内心对话,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首先,诗意的栖居方式强调与大自然的联系。
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取代了绿树和鲜花,城市的喧嚣淹没了大自然的呼唤。
当我们时刻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心灵也变得喧闹不安。
而诗意的栖居方式将我们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力量。
比如,在自然中散步、观赏花卉、观赏星空等,都是让我们与大自然紧密接触的方法。
其次,诗意的栖居方式注重内在和谐的培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却忽视了内在的成长。
诗意的栖居方式鼓励我们关注内心的需求,培养内在的和谐。
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瑜伽、读书等方式来让内心变得宁静而强大,从而在外界的喧嚣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平静的心态。
不仅如此,诗意的栖居方式还鼓励我们追求艺术、音乐和文学等领域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人生。
另外,诗意的栖居方式鼓励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尽管我们常常热衷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但我们却与他人越来越疏远。
诗意的栖居方式提倡我们与他人建立真实和温暖的联系,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困惑。
通过社交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深沉的情感纽带,从而实现心灵的共鸣和交流。
最后,诗意的栖居方式教会我们珍惜和感恩。
当我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恩赐时,我们会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和所经历的。
我们会学会感恩每一个细微的幸福,学会用宽容和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更加从容和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和解决。
诗意的栖居

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是一种向往和追求,是一种精神的境界。
它不是简单地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安逸,更不是物质的堆砌和奢华。
诗意的栖居,是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和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它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这种美好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用心灵去体会的。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去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这些美好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养,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放松,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情感去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
这种氛围不是简单的装饰和美化,更不是一味的复古和怀旧。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去营造一种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
这种氛围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寄托,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诗意的栖居,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寻找和创造一种与自然、科技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这种居住方式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更不是一味的追求高科技和智能化。
它是我们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寻找和创造一种与自然、科技相融合的居住方式。
这种居住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健康和愉悦。
在诗意的栖居中,我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与自然、历史、文化相互关联的整体。
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去营造与自然、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氛围和居住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意的栖居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追求。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用心去感受、用情感去营造、用智慧去寻找和创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诗意的栖居。
[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什么意思
![[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2cbda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7.png)
[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什么意思人,不仅是“社会人”,更是“自然人”。
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挣扎,身心渴望着有一块诗意的栖息地。
我们憧憬着不但要生活在此处,还要生活在彼处,别墅无疑就是那“彼处”的最佳载体。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梦想。
古人有云:“修营别业,傍水依山,尽幽居之美。
”多么诗意盎然的古人!“本宅”之外,筑一“别业”,浸润山水,寄志怀情,不问世事,修身养性,尽享幽居生活之美,这不正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美梦吗?!现代别墅满足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意识的需要。
无论是小桥流水,抑或是异国风情,别墅在如画的青山田园间舒展,溪鸣鸟欢、绿草茵茵、繁花似锦,曲径通幽处,主人拾级而上。
呼吸着新鲜芬芳的空气,缓缓地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体验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美妙感受。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然而,要完全实现诗意地栖居。
光是拥有宜人的景观、美好的环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室内装饰,尤其是家具与家居饰品。
只有高品质的家具才能助你完成“天人合一”的梦想.才能体现和谐愉悦之美。
别墅生活那优雅、高贵而又随意的格调正是通过一桌一椅、一床一被完美地抒发出来,高品质的家具所流露出的人文气息与历史沉淀,能充分显示别墅区人杰地灵之底蕴。
它体现着事业的辉煌,超凡的品位与时尚潮流,代表着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它使室内与室外环境合二为一,浑然天成,让别墅真正成为成功人士的诗意的栖息地!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在劳作之余,诗意地栖居。
花心情有人告诉我,只要看房间里面有没有花就知道这个房间的主人是男还是女。
而几枝花配上合适的花瓶,的确能让房间立刻美丽起来。
所以,为你的房间找一个女主人或者插上花吧。
李商隐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苏轼说“常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川端康成说“花未眠”。
懂花、爱花、惜花人的痴语,有一种醉在骨子里的柔弱与偏执,总是让人感到莫名的心痛与感动。
温暖怡人的午后,懒懒地歪在躺椅里,感受一海清风、一束阳光、一壶清茶、一本小书,时光伴着音乐的旋律缓缓流淌,空气中满是舞蹈的精灵,还有那时时飘来的淡淡的清香,沁人心鼻,恍然不知天上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山水,莫负诗意栖居
敬畏山水,莫负诗意栖居《论语》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山跟水,一阳一阴,一静一动,共生共荣。
正因为有了山的挺拔与伟岸,水的悠然与淡泊,才构筑了大千世界安宁详和的意境,并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自古以来,“敬畏山水”作为一种普世善念,一直被世人所推崇。
仁者从山的宁静安稳中获得了安于义理而矢志不渝的力量,智者则从水的灵动欢欣中获得了圆融通达的启迪。
现实生活中,心中始终装着山水并懂得敬畏山水的人,也总比一般人活得更加潇洒飘逸。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告别了记忆里的山山水水,这是必然趋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然。
但无论身在天涯海角,只要看见了山,望见了水,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唤醒藏在你我内心深处的那些久违的乡愁。
每当此时此刻,过往的乡愁
记忆重现,无论长还是短,都是那般甜美亲切,那般富有诗情画意。
还有那春花秋月、草长莺飞,以及所有跟自然山水同在的轮回,都给了我们无数乡愁记忆和意境美学。
那些年,在有山有水有田园的故乡,生活过得是那般恬静,时光走的是那般“泾渭分明”:春来时,山青水绿、万物复苏;夏来时,骄阳似火、蝉鸣不休;秋来时,遍野金黄、瓜果飘香;冬来时,银霜素裹、白雪纷飞。
山川河流,也都会随着节令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事实上,自古以来,乡愁就已扎根并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脉跟血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乡,富庶也好,贫瘠也罢,它始终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生命之初的邂逅,也是一种难得缘分。
而故乡的山水,更像是一种精神烙印,伴随着我们一生。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
此山水
之布置也。
”在绝美的中国画里,山与水是否相得益彰,古人早有思索。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自然的山水始终是
乡愁的重要依托和载体,不可轻视。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题为《山行》的诗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活本就不易,加上生存环境的急剧变迁,让人
怎能不羡慕诗人杜牧笔下描绘的那番唯美的生活意境。
试想,如果能像杜牧那样,在烂漫的季节跟时光里,尽情地在山水之间漫游,途中遇到白云深处的村落人家歇歇脚去跟老伯讨口茶,再累了就让自己停下来,把心全部交给满山随风拂动的枫林,陶醉于那些染满霜跟二月花一样红的叶子……该是怎样一种山水享受。
但一切享受都是有前提条件的。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
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只有像呵护生命一样用心呵护自然山水,它才会展现出
更多的柔情跟魅力,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场景,我
们才能生活得更加有意境感。
在记忆深处,至今一直记得和父老乡亲们一起栖居在秦岭山脉南麓、汉江北畔深山村落的日子。
无论岁月怎么流转,山里人家一直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
乡居之所,多半靠山面水,父老乡亲们也最懂得敬畏山水的道理,祖祖辈辈靠山吃水,也打心底里懂得如何护佑山水。
那时节,倘若有人故意毁坏故乡村落里的篱笆院、竹林墙、山体、河流,父老乡亲们是断然不会同意的,这等于是在毁掉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就连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偶而砍树、砍竹子做弓箭玩具,或是下河炸鱼、去竹林里捕蛇等,一旦被发现,都会遭到父母们的训斥跟呵责,甚至罚跪半日。
岁月依旧,逝水东流,尽管你我早已离开故乡多年,阔别旧时村落良久,但幸运的是,生活慢慢教会了越来越多的人,让他们逐渐懂得了敬畏山水、爱惜一草一木的道理。
对于给了我们美好记忆,也是我们民族根脉一部分的山水田园,敬畏它,是应该的,也是必须
的。
人活于世,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我所遇到的所有人跟事,在某种意义上其实都是一种山水,懂得敬畏山水者,等于敬自己,人也自然敬之……
红尘三千丈,念在山水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乡里的山山水水,给了你我最初的精气神,也给了我们诗意栖居的心境。
平常日子里,倘若能回故乡,一定记得抽身回去走走看看;倘若不能,也万万不可让自己的内心没有了山水,淡忘了故乡精神跟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