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上册《捉迷藏》教案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捉迷藏 |人音版(简谱)-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捉迷藏教案一、音乐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六课《四季的歌》之《捉迷藏》二、教材内容:(一)了解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二)学唱歌曲《捉迷藏》。
三、教材分析: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抽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融歌曲、律动、表演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
四、教学目标:(一)学唱歌曲《捉迷藏》,能以较精确的节奏演唱歌曲,在听、动、演、创的过程中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二)熟习三拍子节奏,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
(三)感受活泼欢乐的音乐抽象、激发先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能较好地解决附点部分的节奏。
六、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带领你们走进大自然,去认识4个朋友,好不好啊?生:……..师:好,那让我们来猜猜他们是谁?(欣赏四季图片)第一个是春娃娃,第二个是夏娃娃,第三个是秋娃娃,第四个是冬娃娃。
他们想约请同学们到各自的家里去做客。
你们最想去谁家里做客啊?为甚么?(引导先生说出四季的特点)生:夏娃娃…….由于…….;秋娃娃…….由于……(二)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师:他们想带我们做游戏,我们一同来听听,在做甚么游戏?生:捉迷藏师:你听了这首歌,觉得情绪是怎样的?生:欢快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师:听老师来给大家唱一遍,听听歌词中四个娃娃都躲到哪里去了生:……..3、我们和四季娃娃一同做游戏好吗?(解析附点节奏、三拍子)(1)请同学起来打拍子并给予纠正;(2)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3)学习附点音符4、师:下方我们一同随琴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
(生拍手拍腿演唱)5、模唱好极了,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生按节奏朗读)6、同学读得这么有感情,置信必然能唱得更好。
(生随琴加前奏学唱歌曲)7、学唱歌曲,重点解决附点音符的唱法。
捉迷藏 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

《捉迷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聆听《捉迷藏》教学目标:1、聆听钢琴曲《捉迷藏》,体验乐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及拟人化的音乐形象。
2、通过聆听乐曲主题旋律,能听辨出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
3、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背景,教学重点:1、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作品背景,教学难点:1、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
2、能听辨出乐曲的节奏和情绪的变化。
教法学法:激发兴趣法、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师生问好歌。
2、课前律动。
二、聆听《捉迷藏》1、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2、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捉迷藏”的游戏规则。
3、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
A、说一说这段乐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B、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C、认识钢琴二、复听乐曲《捉迷藏》1、聆听第一乐段:提问:这一乐段强弱变化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2、再次聆听,请学生跟着音乐画一画旋律线,3、演唱主题旋律第二乐段:提问: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4、唱主题旋律第三乐段:教师提问:你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和哪段旋律相似?三、乐曲表现1、根据乐曲进行联想并分组讨论怎样表现CA段:力度时强时弱,乐曲的速度时快时慢,好似小朋友捉迷藏时隐时现,躲躲藏藏、追逐追趣的情景。
B段:音乐舒展,加之调性的变化。
描写了孩子在捉迷藏时摸索推测、从犹豫到确定的情景。
学生用蹲起神态来完成。
2、介绍音乐背景及作曲家:这首作品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钢琴组曲《儿童组曲》中的一首。
组曲由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捉迷藏、节日舞蹈,描绘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秉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捉迷藏》塑造了孩子们机制灵活的音乐形象。
3、完整聆听钢琴曲《捉迷藏》下课,师生再见!。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捉迷藏》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捉迷藏》教案《捉迷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乐曲《捉迷藏》,让学生体会乐曲开心、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2、学习音名的相关知识。
3、了解钢琴的音色及其特点。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平时课下会做些什么游戏啊?生:捉迷藏、丢手绢……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首乐曲,大家听听看它是说哪种游戏的好不好?2、初听《捉迷藏》:师:大家能听出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吗?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请同学们边看谱子边再来听歌曲。
3、学习钢琴的音色特点: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啊?生:钢琴。
师:对,这首乐曲是用钢琴演奏的。
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由52个白键,36个黑键组成)和金属弦音板组成。
音域范围广,从A2(27.5Hz)至C5(4186Hz),几乎包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
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
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
钢琴因为它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
4、介绍作者:师:丁善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昆山人。
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
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
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案教材内容:人音版第五册第六单元歌曲《捉迷藏》教材分析: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以歌曲、律动、表演及自然科学知识于情趣之中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捉迷藏》,感受歌曲活泼欢快充满童真幻想的情趣,能准确地演唱歌曲,在听、唱、演的过程中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四季轮回变化的自然常识,加深对四季特点的感知。
3、熟悉三拍子节奏、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
教学重难点: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较好地掌握附点部分的节奏。
2、体验歌曲情绪和熟悉三拍子的律动感。
教法设计:教唱法、示范法、聆听对比、体验感受、探究表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1、引导学生随歌曲《嘀哩嘀哩》的音乐进教室,随音乐边唱边拍手,边晃动身体。
2、师生问好与交流: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哪一个季节?继而引出春天的三个伙伴夏、秋、冬三个季节,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四季。
3、走进大自然,结合课件感受四季的美、感受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换。
二、导入歌曲1、师: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总会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惊喜。
春夏秋冬四个伙伴一年又一年的轮回着,他们就像四个调皮的娃娃,听,四个娃娃你追我赶,你躲我藏,年复一年地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捉迷藏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的游戏吧!(出示课题)2、初听歌曲《捉迷藏》,听后讨论:四个娃娃玩的开心吗?三、表演歌曲1、复听歌曲、熟悉歌词师: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是怎样捉迷藏的?听后学生讨论,找出描写四个娃娃捉迷藏的生动的句子和词语,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冬躲春来秋躲夏,你找我来我找他……)师:四个娃娃都躲到哪里了?你们能用歌声来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吗?要求用一样的曲调回答。
人音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 《捉迷藏》

《捉迷藏》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天真活泼的童趣,表达对大自然四季美景的热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示范、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流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三拍子的律动感。
重点难点重点:流畅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附点音符的演唱感受三拍子强弱弱的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鼓串铃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图片导入1、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看看这幅图片,他们在干什么?2、初听歌曲这四个娃娃就藏在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歌曲中,听一听究竟这四个娃娃是哪四个娃娃?(春夏秋冬)3、打招呼解决难点节奏型4、再次聆听歌曲听听这四季娃娃都藏到了哪里?播放图片师按节奏问:什么藏在花丛中?生:按节奏回答什么躲到草帽下?生:按节奏回答什么钻入谷堆堆?生:按节奏回答什么缩进棉褂褂?生:按节奏回答三、新歌学唱1、学唱歌谱师弹,生跟唱2、师生完整的演唱歌谱加入强弱弱的律动让学生感知3、加入歌词,学唱歌曲第一部分同学们谁来说一说,当你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动作轻轻的,生怕被别人发现)在演唱的时候你们也要轻轻的,轻巧的再来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4、加入歌词,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师唱生答我们找到了这四季娃娃,此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开心,愉快)让我们带着开心,愉快的心情来完整的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5、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找学生用不同的强弱弱的方式来表现)四、加入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鼓串铃)五、小结同学们这一年四季的景色太美了,我们走过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热情似火的夏天,收获了果实累累的秋天,体验了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要想四季这样美丽下去,我们应该怎么做?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2024年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案(通用

2024年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捉迷藏》。
本单元通过学习歌曲《捉迷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学唱歌曲《捉迷藏》;2.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元素;3. 了解歌曲的背景及作者;4. 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迷藏》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速度变化;2.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掌握音乐基本元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玩“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韵律;(2)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节奏、速度变化,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范唱歌曲《捉迷藏》,学生跟唱;(2)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元素;(3)学生分小组练习,互帮互助,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3. 歌曲实践(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提高演唱水平;(2)邀请学生进行演唱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4. 音乐创作(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捉迷藏》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3. 音乐基本元素:节奏、音高、速度;4. 歌曲背景及作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捉迷藏》,并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2. 答案:课后由家长协助录制演唱视频,教师检查并给予评价。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捉迷藏教案

- 《合唱与指挥》:这本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助于学生了解合唱的相关知识。
- 《音乐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篇文章分析了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成果,包括他们的观点、论证、合作和沟通等方面。例如,可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有见地的观点,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以及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价学生对《捉迷藏》音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捉迷藏》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音乐游戏、合唱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捉迷藏》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捉迷藏》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 捉迷藏教案
主备人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钢琴独奏《捉迷藏》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钢琴独奏《捉迷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钢琴独奏曲。
这首曲目以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旋律,展现了孩子们捉迷藏的游戏场景。
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捉迷藏的主题。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到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和童年的美好时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
在学习《捉迷藏》这首曲目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场景,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捉迷藏》这首钢琴独奏曲的旋律和结构。
2.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捉迷藏》,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捉迷藏》这首钢琴曲。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捉迷藏的游戏场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体验音乐。
2.使用钢琴、音响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
3.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让学生聆听《捉迷藏》这首钢琴曲,感受乐曲的童趣和生动。
3.学习: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学会演奏这首曲目。
4.练习: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观摩、交流,提高演奏水平。
5.展示: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奏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的结构、钢琴音乐的表现力以及捉迷藏的游戏场景等内容。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捉迷藏》这首乐曲有更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演奏《捉迷藏》的熟练程度、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迷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乐曲《捉迷藏》,让学生体会乐曲开心、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2、学习音名的相关知识。
3、了解钢琴的音色及其特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课下会做些什么游戏啊?
生:捉迷藏、丢手绢……
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首乐曲,大家听听看它是说哪种游戏的好不好?
2、初听《捉迷藏》:
师:大家能听出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吗?
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请同学们边看谱子边再来听歌曲。
3、学习钢琴的音色特点: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啊?
生:钢琴。
师:对,这首乐曲是用钢琴演奏的。
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由52个白键,36个黑键组成)和金属弦音板组成。
音域范围广,从A2(27.5Hz)至C5(4186Hz),几乎包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
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
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
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
钢琴因为它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
4、介绍作者:
师:丁善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昆山人。
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
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
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
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5、介绍乐曲背景:
师:钢琴曲《捉迷藏》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儿童组曲》中的一首。
钢琴组曲《儿童组曲》由描绘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蹈等,形象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通过标题,用故事情节将乐曲贯穿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
我们在课本中只选用了《捉迷藏》这段音乐。
6、体会歌曲感情:
同学们已经完整地听过乐曲了,下面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听的同时思考,歌曲向我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全班一起听乐曲。
7、介绍音名:
师:钢琴键盘上的白键和黑键是按照固定规律排列的,每个键上的固定高度的音就是音名。
现代音乐用七个英文字母C、D、E、F、G、A、B(或其小写)来标记音名。
8、小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音名,聆听了《捉迷藏》,体会了童年的乐趣,大家要好好珍惜年少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