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文档资料

知识点讲义——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1.原子的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
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中子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带负电)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带电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
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
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2)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8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4)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三、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Mg 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四章课题一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四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一《原子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2、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基本概念及知识点归纳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带正电)原子原子核 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某原子的质量 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二)、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认识原子核1、原子(为中性)的构成电性角度电荷数关系原子带=质子带=电子带阳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达到稳定时)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原子得到电子达到稳定时)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角度原子的质量主要在质子和中子数值角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近似整数值上相加等式成立)原子表达式字母分别代表以(氧气)和(水中O带-2价)(O离子带两个负电荷)为例知A(质量数) d(化合价) n(原子个数)Z (质子数) c(带电量)2、元素定义:具有相同荷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定义: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为一种核素同位素定义: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3、实际应用1)医学于显影、诊断、治疗、消毒等2)农业上的辐射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3)的放射性被应用于考古时代4)和是制造氢弹的材料二、原子的半径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三个):一是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使电子向原核收缩),则原子半径越小;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其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二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三是电子层数(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离核远近空间大小以及电子云之间的相互排斥有关),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1.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适用于同主族)2.核内质子多那么原子核质量就大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就强原子半径反而越小3.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比较同一周期的原子半径大小就看核内质子数比较同一族元素就看电子层数如果两种元素的周期和族都不同那么主要考虑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没有关系。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原子化学知识点原子化学是九年级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形成。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使原子整体呈电中性。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电子在原子核外围的能层(壳层)中运动。
原子的壳层结构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壳层内层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近,其能量越低。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同时元素的化学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的左侧为金属元素,右侧为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元素的方格中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同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同一族内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三、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用来稳定化合物的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负离子和正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正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它们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负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它们会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离子键是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氯化钠。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
共价键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单共价键是一个电子对的共享,双共价键是两个电子对的共享,三共价键是三个电子对的共享。
共价键是在两个非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水分子中的氧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内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金属原子中的外层电子松散地分布在整个金属结构中,形成了共享电子海。
金属键是金属之间形成的,例如金属铁的晶格结构。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原子化学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的形成。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册 3.2原子的结构 知识点讲义(无答案)

知识点讲义——物质构成的奥妙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重、难点)1.原子的再分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简单的实心体。
知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才第一次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原子中还含有更小的粒子——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2.原子的结构(1)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他方法仍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每个质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中子每个中子的相对质量约等于1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带负电)电子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注】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稀有气体、金属单质、金刚石、硅等,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如氦气的化学性质由氦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②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位于体育场中心的一只蚂蚁。
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2)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电荷由质子提供,所以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目(简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①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原子,其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②原子核内中子数不一定对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
③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电子的质量很小,约为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有效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记住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下列粒子构成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荷)以及中子(不带电)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例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整体是呈电中性的粒子。
3.原子内部结构揭秘—散射实验(如下图所示):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是也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实验结论:
(1)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碰到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要点诠释】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的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要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2.计算式:
【要点诠释】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一般不读也不写),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每个质子和每个中子的质量都约等于1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即电子质量很小,跟质子和中子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即原子核)上。
3.在相对原子质量计算中,所选用的一种碳原子是碳12,是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质量的1/12约等于1.66×10-27 kg。
4.几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比较: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氯17 18 17 35.5
铁26 30 26 56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5)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或普通的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但电性,因此原子电性。
【答案】正原子核负电子相等相反不显
【解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总结升华】要了解原子的构成。
2.(2015•荆州模拟)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构成分子,有的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思路点拨】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根据原子能构成分子,也能构成物质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B
【解析】原子呈电中性,A正确;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B说法错误;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C正确;原子可构成分子,有的也可直接构成物质,D正确;故选B。
【总结升华】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只要形成微观想象能力不难解答这类题目。
举一反三:
【变式1】(2015•北京二模)下列原子中的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答案】B
【变式2】已知某一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和 D.中子数
【答案】B
类型二、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
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8 B.50 C.88 D.126
【答案】A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锶原子质子数为38,核外电子数也是38。
【总结升华】要记住以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某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6 g
B.1/16
C.16
D.2.657×10-26 Kg/12
【答案】C
【解析】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2.657×10-26 Kg除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写出),“g”是质量单位,故A不正确,C选项正确。
【总结升华】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求解。
举一反三:
【变式】(《原子的构成》习题1)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核电荷数为26,则铁原子中质子数为个,中子数为个,核外电子数为个。
【答案】26 3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