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

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同义连用
也。”王怒而疏屈平。
疏:疏远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 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 制订国家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 夫见了就想强取为己有(来邀功),屈原不 给他,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 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 道的,每一项法令公布后,屈原就夸耀自己 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翻译: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 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骚》这篇 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 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 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 人,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 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 《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 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 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 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 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 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 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坏乱礼法。 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
蔽明:混淆黑白,蒙蔽 邪曲:品行不正的小人 害公:损害国家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容:被容纳 幽:深
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离忧:“离”同“罹”,遭受忧患 本:根本 穷:困窘没有出路 反:同“返”返回 极:疲困 惨怛(dá):忧伤,悲痛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一、古诗词必修上册1.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必修下册1.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择性必修上册1.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2.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选择性必修中册1.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09课 屈原列传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 第09课 屈原列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第09课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的第09课。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作者是司马迁。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楚国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楚国政治斗争中的遭遇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国最早的爱国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一篇抒情长诗”。

《屈原列传》通过屈原的一生来反映了当时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屈原深爱国家、痛恨腐败的精神风貌。

这篇文章从政治、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出发,既展示了屈原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智慧和机智,又描写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才华和怀才不遇的辛酸遭遇。

通过学习《屈原列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和文学,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家尽忠的精神。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1页/共1页。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屈原列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段解读
8-9段,叙述屈原被“迁”的过程,司马迁为屈原鸣不平。①先从屈原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衷”与“贤”,阐明他与楚国命运的息息相关。②又从怀王的角度,写出他的做法的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死他国”,阐明了“不知人之祸”带来的后果。
文段解读
10段,叙述屈原和渔父的两次对话。①第一次,解释屈原悲剧的原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②第二次,突出了屈原高贵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第三段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第三段
译文: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共52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共52张ppt)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
遂:于是,就
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 使使如秦受地:使:派遣 使:使者
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 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 诈:欺骗
如:到 受:接受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
百里。”
译文:屈原已被罢免。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楚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担忧这件事, 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厚礼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他对楚怀王说:“秦国非 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楚国果真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 百里土地。” 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于是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 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
检 查 预

屈原列传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课时目标:
梳理文本内容,把握屈原生平。
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 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人民日报》 在如今中国法定休息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之中,唯有端午节是有明 确纪念对象的,那就是一直活在中国人心里的屈原。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因:于是
王怒而疏屈平。
谗:说某人坏话,诋毁。
伐:自夸,炫耀。
疏:疏远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 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写作草稿尚未确定,上官大 夫见了就想强行夺取过来,屈原不给他,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 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项法 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①高贵的出身 ②降生时刻的不凡③被赐以美好的名字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 害其能:嫉妒屈原的贤能。害,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PPT课件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PPT课件
(4)形.容.枯槁 古义: 人的形体,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 执政,掌权。
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六、文言句式 (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 译文: “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 (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 译文: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译文: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
(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端方正直的人)
(8)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说坏 话)
(10)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11)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三、一词多义
(1)察人前又太谁守能臣以逵身察.之臣孝察.廉察.((《形陈容情词表,》洁)净(的动样子词),考察后予以推荐)
(2)从齐沛与公楚旦日从.亲从.(百动余词骑,来见同项“王纵(”《,鸿合门纵宴)》)(使动词,使……随从)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动词,听从,顺从)
(3)归竟后死五于年秦,而吾妻归.来葬(归.动(词《项,脊运回轩)表》)(动词,旧指女子出嫁)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动词,回去)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 译文: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 染呢?
七、文白对译
屈原者,名平,楚 之 同 姓 也。为 楚怀 王左 屈原,名平,与楚国王族是同姓。做(过)楚怀王的左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屈原列传》(解析版)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屈原列传》(解析版)

《屈原列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屈原列传〔两汉〕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课文

屈原列传课文

屈原列传课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政治家,被誉为“楚国之风华”。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记载了屈原的一生经历及其对楚国文化的影响。

通过学习屈原列传这篇课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屈原的思想、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出生在楚国楚怀王朝。

他聪明伶俐,小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广泛涉猎典籍,深谙诗词歌赋。

他曾担任过楚国的重要官职,但由于他的忠实和直率,常常得罪权贵,遭受排挤和陷害。

最终,他被贬谪到遥远的南方郢城,才华横溢的屈原在那里度过了流亡生涯。

尽管遭遇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屈原却从未放弃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

他在流亡期间创作了许多篇章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思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块璀璨明珠,其意境深远、艺术表现力强,被誉为楚国国宝之一。

除了文学成就,屈原还是一个政治家和爱国者。

他提出了“修明辟暗,慎时矜功,慎衡量权”的治国方略,主张民生至上,反对强权统治。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依靠武力和征伐,而是靠文化和道德的力量。

他一直忠诚于楚国,努力为国家建设繁荣、民众幸福而奋斗。

悲剧最终还是降临到了屈原的头上。

在楚怀王死后,他的继任者不重用屈原,反而被信任得更少。

加上长期的流亡生涯和被困南方的苦闷,屈原最终选择了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他用自己的生命继续了对祖国的忠诚,并留下了永恒的悲壮传说。

屈原列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诗人和政治家的一生,他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屈原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学习屈原列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也可以启发我们对祖国及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愿我们都能像屈原一样,永远忠诚于祖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00字】第二篇示例:屈原,字平原,楚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屈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