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96543精编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文言《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中景物的突出特点,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3.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品读学习】(一)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他还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2.文章体裁骈文,也称“四六文”,起源于汉末,形成于南北朝,唐宋古文运动后渐衰。
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句为主,讲究对仗,两两相对;(2)语言上,重视辞藻的华丽,多用典;(3)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
3.创作背景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焚其稿,免其职。
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bì)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去隐居。
我们现在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写与朱元思之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富春江,处中国浙江省中部,全长110公里,两岸山色清翠秀丽,江水清碧见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更兼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镇点染,使富春江、新安江画卷增色生辉。
富春江一带昔有“小三峡”之称,“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一幅《富春山居图》绘写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将它的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二)把握文章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ā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2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学校:富城初中班级:八(3)班设计:刘复印份数:52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1、关于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 净缥.()碧急tuān_ __甚箭经lún___ 世务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 嘤嘤.()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__上bì__ _学习过程:一、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4、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从.流飘荡:..:俱.净.:共色东西..:许.:独.绝.:本段大意:5、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
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碍.:急湍..: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本段大意:二、合作探究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第一篇: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21.与朱元思书温故而知新(《俗世奇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主备人:彭丽梅①起哄()②喝彩()③绰号()④模样()....⑤怵()⑥撂高的()⑦一瞅()⑧抠下()....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发niān()②shàn()长③zhàn()浆④发zhènɡ()发傻3.《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____________的形象。
两位艺人都只选择____________件小事来写,却写得形神兼备。
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_______风味,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双眼睛百种看法”说明汉语词汇十分丰富。
请你写出三个表示“往远处看或往高处看”的双音节词语。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答案:1.①hònɡ②hè③chuò④mú⑤chù⑥liào⑦chǒu⑧kōu2.①蔫②擅③蘸④怔3.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一天津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4.眺望远眺遥望瞭望仰望极目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一、文体常识介绍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文。
山水小品是指文章内容,而骈体文是指语言特点二、预习检测:(一):回顾所学诗文,写出几句写景诗句。
(二)、反复诵读课文,争取能进行背诵,整体把握文意。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常用字:韵yùn飘piāo荡轩xuān 邈miǎo泠líng嘤yīng缥piǎo 碧横héng 柯kē窥kui鸢yuān和hè 鸣戾lì 天急湍tuān你还有哪些不认识的:2、熟练而准确的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每一年的开学,都是一个学生们重新开始的时节,学生们摩拳擦掌,迎接新的学习挑战。
然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难度也不同。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将开始接触更高层次的文学作品,其中一部分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和《在细雨中呼喊》。
而在这些文学作品之前,学生们需要先学习到朱元思的《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的导学案,主要是为学生们介绍朱元思的生平和背景,并从中了解其所呈现的文化和人文气息。
以下是该导学案的具体内容:一、生平和背景介绍1. 朱元思(712年-759年),字子尚,又称子美、安史之乱时的“长孙天下”,是唐代官员、文学家。
2. 朱元思出生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市,其父母及祖父是官员,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早期与宰相魏徵的孙子韩愈交往,后又结交了著名诗人元稹,使得他在文学方面获得很好的发展。
3. 朱元思在唐代的安史之乱时期,投效有反叛倾向的安禄山。
因赵炅稱病不随宣慰辽阳军,被朱元思直言批评;后自主投降唐朝,被官方以负心、逃亡等罪名逮捕,改服官装投笔从戎。
4. 在到达四川任边将后,朱元思写下了一系列优美的诗歌,赢得了当时文坛的赞誉。
5. 759年,朱元思因参加谋反被唐朝诛杀,享年48岁。
二、朱元思的文学成就1. 朱元思曾多次得到唐玄宗的嘉奖,并长期从事诗、文、文化活动等。
2. 朱元思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方面。
3. 朱元思的作品具有人文气息,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探索,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符合了唐代文学作品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他对时代的理解和表现。
通过以上的生平和背景介绍,学生们可以对朱元思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朱元思所写的《与朱元思书》。
三、《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1.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诗人元稹在写给好友朱元思的札文。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篇一: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class=txt>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②古今异义一百许里(许,古义:左右,表示约数;今义:赞许,允许。
)鸢飞戾天(戾,古义: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蝉则千转不穷(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治理;今义:政治规划)猛浪若奔(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③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西飘逸。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停止。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教师寄语: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
——歌德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自主完成重点字词(展示过程:先独自思考2分钟,再小组交流,最后展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碧急湍.()轩邈..()()泠.()嘤.()鸢.()飞戾.()天经纶.()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俱: (2)从流飘荡从:(3)一百许里许: (4)直视无碍碍:(5)负势竞上负: (6)互相轩邈轩:邈:(7)望峰息心息: (8)经纶事务者经纶:(9)横柯上蔽柯:蔽: (10)疏条交映映: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蝉则千转不穷(2)窥谷忘反三、理解题意,走进作者(展示过程:先独自思考2分钟,再小组交流,最后展示。
)1、与:给。
书:信、书信。
“与朱元思书”题目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2、吴均:字_______,_______朝作家。
其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_________”。
其诗今存140余首,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快,用典贴切。
并且擅长以骈文写书信。
文体常识:骈文,也称“骈体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2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学习重难点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 ______”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9)、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5)、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1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17)、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课堂研讨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21.与朱元思书美好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3.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4.背诵课文;第一课时美好积累一、课前预习1.结合课文注释或查询资料,补充作家作品信息;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嘤yīng戾天lì缥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ing横柯kē鸢飞yuān3.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1重点实词①风烟俱净指烟雾;都;消散②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顺、随④急湍甚箭急流的水⑤负势竞上凭借⑥互相轩邈高;远⑦泠泠作响形容水声的清越⑧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互相和鸣⑨鸢飞戾天者到天上,至⑩望峰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横柯上蔽遮蔽在昼犹昏好像,如同疏条交映互相掩映水皆缥碧青白色嘤嘤成韵和谐声音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2通假字①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②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一词多义①绝: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②直:直视无碍直接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争高直指笔直③无:直视无碍没有④百: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不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4古今异义①任意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今义:指物品;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③猛浪若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④蝉则千转不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⑤: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⑥窥谷忘反古义:看,观察,侦查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5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②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③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④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⑤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⑥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⑦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语的意思⑧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6特殊句式省略句①“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②“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③“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倒装句①后置定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②互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偶句①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美好任务任务一: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以此理清文章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答: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第一段先总说从富阳到桐庐水行所见的沿江山水之美,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统领全篇;第二段,对“异水”进行具体描绘;第三段,对“奇山”进行具体描绘;第二课时美好回顾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水皆缥碧piǎo急湍甚箭tuānB.互相轩邈xüān泠泠作响línɡC.嘤嘤成韵yīnɡ鸢飞戾天lìD.经纶世务lún 好鸟相鸣hǎo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风烟俱净全、都②从流飘荡顺、随③猛浪若奔;飞奔的马④互相轩邈;高远⑤蝉则千转不穷穷尽⑥鸢飞戾天者至⑦经纶世务者筹划⑧横柯上蔽树干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D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猿\则\百叫无绝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解析:D.选项正确的朗读是:横柯\上蔽,在昼\犹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答: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答: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答: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⑤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⑥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答: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美好探究任务一: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答: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任务二: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答: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任务三:掩卷而思——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自下而上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美好思想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美好技法1.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2.景特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3.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4.文章语言: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美好迁移古诗文中的“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美好文本一、与朱元思书理解性默写1.概括赞叹富春江景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本文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等句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6.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7.文中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二、中考链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天下独绝群响毕绝B.蝉则千转不穷转视积薪后C.好鸟相鸣好为梁父吟D.横柯上蔽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解析:D项均为“遮蔽”;A项:前面者“少有的,独一无二的”,后者为“消失,停止”;B 项:前者通“啭”,鸟叫声,后者为“转身”;C项:前者为“美丽的”,后者为“喜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A.猿则百叫无绝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从流飘荡求而从者C.鸢飞戾天者念无与为乐者D.与朱元思书借旁近与之解析:A项:前者为连词,可译为“就”“便”,也可不译,后者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却”;B项:均为动词“跟随”;C项:均为“……的人”;D项:均为动词“给”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山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答: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关键词“轩邈”翻译错误扣分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关键词“反”翻译错误扣分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解析:“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5.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字左右的笔记;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美好拓展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⑦葺,修建;⑧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⑨办,具备;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仆去月谢病告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仅仅,只7.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文中划线的句子;答: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9.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答:文句运用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描绘了石门山山高谷翠、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10.本书信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情感答: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主旨和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课前预习】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 ,是__________ 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划线生字词注音。
缥碧()急湍甚箭()泠泠作响()嘤嘤成韵()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横柯上蔽()3、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程()。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込()。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翻译下面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仃)、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研讨】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 " 来写;第二自然段从 ________ 和 _______ 两方面描写异水,运用_________和________ 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的特征: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并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课后作业】重点字词翻译:(1)风烟俱/净俱:净:。
(2)天山共色共色:(3 )从流飘荡从: (4)水皆缥碧缥碧.(5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湍奔: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二课时)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一、逐层解析课文(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2、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①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叙事:③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二)解析第二部分第一层(第二节)1、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哪两种状态描写了富春江水怎样的特点?2、静态描写了水的哪些方面?动态描写了水的哪个方面?(要找出对应的语句)3、文章有没有直接写水深?“千丈见底”是不是写水深? 手法?可见写水清用了怎样的描写4、本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三峡》中的哪句描写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何区别?(三)解析第二部分第二层(第三节)1、作者写奇山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写了哪几种景物?2、文中所描绘的是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吗?为什么?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文中例句稍加说明)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5、主题探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后练习:1内容理解(1)写水异时,作者抓住了水的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的特点;写山奇,分别从_________ 觉和________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它的表达方式是什么?(3)简单赏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的写法。
(4)比较《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3分)A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 、 ______ 等共同特征。
B,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三、中考链接:【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4分)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答案班级__ 姓名 ________ 学号【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4、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