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检测标准
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CQC认证

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CQC认证邓旭;王瑞锋【摘要】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CQC标志认证,从阻燃性能等方面检测和评价非金属材料,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抽样特性比对,确保获证材料持续保持一致.【期刊名称】《家电科技》【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2页(P64-65)【作者】邓旭;王瑞锋【作者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CQC标志认证,从阻燃性能等方面检测和评价非金属材料,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抽样特性比对,确保获证材料持续保持一致。
1、认证范围1.1 未加工成形的塑料原料(粒料),产品类别134002(1)不添加任何其他添加剂即可直接加工成型非金属部件的塑料原料(粒料);(2)仅添加色母后即可直接加工成型非金属部件的塑料原料(粒料),认证时,其颜色覆盖添加色母后的所有颜色;(3)均质塑料板材。
1.2 加工成型的均质塑料部件,产品类别134003可用于最终整机的均质塑料零部件。
2、认证模式产品型式检测+获证后监督。
对获证产品实施监督抽样检测,样品应在工厂生产的合格品中(包括生产线、仓库、市场、使用获证材料或部件的整机终端)随机抽取,抽样比例为获证材料的四分之一。
认证实施规则:CQC13-036047-20093、认证流程申请-送样检测-合格评定-发证。
4、认证单元划分4.1具有相同材料(组分基本一致)划分为同一单元。
4.2 若材料某些组分变化不影响最终认证结果,变化是允许的,满足一致性判定准则(密度、红外、热重、差热等项目)的材料,均可划分为同一单元。
4.3 材料的某一组分发生变化,如填料或增强纤维含量在某一范围变化,则可划分为同一单元,检测时,分别检测含量最小值和最大值材料。
4.4 基材相同,颜色不同,划分为同一单元。
每种颜色单独送样进行检测,也可申请全色认证,此时,选取四种颜色样品进行检测,分别是:本色、黑色、白色、红色。
检测结果覆盖所有颜色。
CQC13-036047-2009 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性能安全认证规则

料燃烧测试结果和认证燃烧等级相同,则只需进行限定性
是
能检验;否则必须进行全部性能检验。
如果材料中添加了影响电性能的物质,就必须进行全部性
能检验
惰性或化学发泡剂
否
如果该聚合物用于去除模制件上的缩痕,允许比重减小 5%,而不需进行额外检验
是
如果发泡材料的比重小于数据库材料的 95%,则进行燃烧、 机械、电、热老化、耐燃、尺寸改变等全部性能测试
检验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 持证人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由生产厂实验室完成监督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不合格,则暂停抽样型号/牌号所在的认证证书。
第3页 共8页
CQC13-036047-2009 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
6.5 结果评价
CQC 组织对对监督检查结论和监督抽样检验结论综合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认证证书持续有效。不合 格时,按照 7.3 处理。
注:如果材料的燃烧、机械、电、热老化、耐燃、尺寸、最高使用温度等全部检验结果和数据库中物质基本相同,
则不需要重新划分单元。
注:若依据企业提供的申请资料,无法区分是否划分认证单元时,采用附件 3 产品一致性判定准则来确 定是否拆分单元。
3.2 申请认证提交资料
3.2.1 申请资料 正式申请书(网络填写申请书后打印或下载空白申请书填写)
5.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5.1 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CQC 组织对检验结论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按认证单元向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
5.2 认证时限
第2页 共8页
CQC13-036047-2009 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
检验完成后,对符合认证要求的,一般情况下 30 天内向申请人颁发认证证书。每一个申请认证单元颁 发一张证书。
4-GBT 31773-2015 讲义

GB/T 31973-2015汽车非金属材料及部件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宣贯讲义第1部分标准制定情况简介一、目的和意义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迅速发展,汽车产品的耐环境老化性能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用户的重视。
研究环境因素的对车用材料及其制品的影响程度与其作用机理,对产品质量保证、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十分重要。
国外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对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工作很重视,已经建立了各种相关汽车产品的大气曝露老化试验方法标准,并规定汽车产品的认可试验中必须进行自然大气曝露老化试验项目的考核认可。
在试验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问题:①有些汽车材料特制成样板按相关标准进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时不出现任何老化现象,但制造成产品后进行湿热带自然大气环境下曝露不到1年就出现起泡、脱落、分层、严重变色等老化现象;②有些外装涂料制作样板时能耐2年大气曝露试验,但应用在整车上进行1年大气曝露就出现显著的局部起泡、生锈等老化现象。
因此,尽快制订国家标准GB/T XXXX—20XX《汽车非金属材料及部件自然曝露试验方法》是我国汽车行业赶超世界水平的需要,也是汽车企业的需求,它对我国汽车产品质量的提高及实施安全、环保等国家法规标准具有很重要的迫切的意义。
二、任务来源200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第48项为《汽车非金属材料及部件自然曝露试验方法》制定,项目编号为20090048-T-339。
三、编制原则及编制过程本标准属于试验方法标准。
标准根据车用材料在大气环境各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的各种老化破坏,而规定了汽车非金属材料及部件大气曝露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外观性能各种老化现象的老化定义、检测项目等,是为了应用者对汽车非金属材料及部件大气曝露试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有统一的认识。
本标准的制订是在实施1997年机械工业科技项目“机械产品环境技术共性基础研究”(攻关)计划“汽车湿热曝晒及道路强化腐蚀试验研究”课题中提出来的。
原来为GB/T XXXX—XXXX《汽车非金属内饰材料及部件大气曝露试验方法》和GB/TXXXX—XXXX《汽车非金属外饰材料及部件大气曝露试验方法》两个标准。
常用无损检测国家标准

常用无损检测国家标准1. GB/T 33232019《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该标准规定了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
2. GB/T 15002018《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适用于电镀、热浸镀、喷镀等金属覆盖层的厚度测量。
3. GB/T 234552009《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通用技术条件及等级分类》该标准规定了超声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等级分类。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
4. GB/T 77052008《无损检测渗透检测》该标准规定了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渗透检测。
5. GB/T 6417.12005《无损检测磁粉检测》该标准规定了磁粉检测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磁粉检测。
6. GB/T 16825.12011《无损检测术语》该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
适用于无损检测技术、设备、方法、标准等方面的术语统一。
7. GB/T 11345201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了渗透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适用于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渗透检测。
8. GB/T 12604.12010《无损检测术语》该标准规定了无损检测领域的术语及其定义。
适用于无损检测技术、设备、方法、标准等方面的术语统一。
9. GB/T 126062010《无损检测磁粉检测技术条件》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磁粉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等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10. GB/T 50972018《无损检测超声波探伤》该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部分非金属材料的超声波探伤,规定了超声波探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关于非金属材料检验事项

非金属件测试项目和要求(GB4706.1第30章)一、非金属件表二、标准GB4706,1,第30章:耐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1、耐热:◆适用范围☐因受热变软而变形,可导致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外部零件和支撑带电部件(包括连接)的绝缘材料☐不适用于软线或内部布线的绝缘和护套☐不适用于热固性塑料☐不适用于橡皮☐不适用于陶瓷◆要求——球压试验合格☐非金属外部零件:75℃±2 ℃,或最大温升+40 ℃,二者取较高☐支撑带电部件的零件:125℃±2 ℃,或最大温升+40 ℃,二者取较高2、耐燃:◆适用范围☐可能被点燃或传播由器具内部产生的火焰的非金属零部件☐不适用于电线绝缘☐不适用于装饰物、旋钮☐不适用于金属、陶瓷等不可能着火的零部件◆要求——灼热丝和针焰试验◆要求——灼热丝和针焰试验◆针焰试验◆如果某部件的灼热丝试验期间起火,其周围(半径10mm,高火焰高度的圆柱体区域)非金属零部件需经受针焰试验(或材料等级达到V1以上)。
◆如果某部件的灼热丝试验不通过,其周围50mm距离内的所有非金属材料需经受针焰试验(或材料等级达到V1以上)3、耐漏电起痕:◆适用范围☐可能发生漏电起痕现象的绝缘材料(材料上存在电位差)☐不适用于陶瓷◆要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无要求☐在严酷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要求PTI 175通过☐在极其严酷工作条件下使用的绝缘材料:要求PTI 250通过☐主要变化◆耐漏电起痕试验移到第29章◆灼热丝试验非金属材料检验增加内容1、测试项目:2、选用未申请认证的非金属部件,需送样进行:耐燃、耐热、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的测试。
3、选用非金属部件已有认证证书,需核对报告内容是否包含:耐燃、耐热、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的测试内容,若全部符合,不再进行重复测试。
1)全6项:2500元左右;2)密度、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2100元左右;3)PCB板材:800元;4)接线端子:500元;4、原整机型式检验报告中只有非金属部件的元件清单,无测试数据的,需要送样测试并补充报告。
fpi检测建设标准

fpi检测建设标准
FPI(Fluorescent Penetrant Inspection)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用于检测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上的裂纹、孔洞和其他缺陷。
FPI检测建设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表面准备:在进行FPI检测之前,需要对被测材料的表面进行准备,包括清洁、去除表面污垢和涂覆一层适当的荧光渗透剂。
2. 渗透剂应用:将荧光渗透剂均匀地涂覆在被测材料的表面上,确保覆盖范围包括预期检测的区域。
3. 渗透时间:荧光渗透剂需要足够的时间渗透进入材料表面的缺陷中,一般要求渗透时间为15分钟到1小时。
4. 渗透剂去除:渗透时间结束后,需要将多余的渗透剂从材料表面去除,以避免对后续观察和评估产生干扰。
5. 开发剂应用:应用适当的开发剂,以增强渗透剂在缺陷处的可见性。
开发剂的选择应根据被测材料和渗透剂的特性来确定。
6. 观察和评估:使用适当的光源和过滤器,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观察被测材料表面的缺陷。
根据标准规定的评估标准,对缺陷进行分类和评估。
7. 记录和报告: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并编写检测报告,包括被测材料的标识、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评估等信息。
以上是FPI检测建设标准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标准和规范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应用领域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FPI检测。
非金属材料检测

非金属材料检测
非金属材料是指除了金属以外的各种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非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对非金属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非金属材料检测的方法和重要性。
首先,非金属材料的检测方法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表面形貌观
察等。
物理性能测试是指对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热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测试等。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化学方法对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以确定材料的成分和纯度。
表面形貌观察是通过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表面的形貌、结构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其次,非金属材料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检测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和性能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检测可以帮助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检测还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对材料进行改进和创新。
最后,非金属材料的检测需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目前,
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专业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能够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全面的非金属材料检测服务。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非金属材料的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
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非金属材料的检测将会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QCAM-502.1-201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5
GB/T 12630一般用途薄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制造多层印制板用)
6
GB/T 13555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薄膜
一、产品性能
1.剥离强度(热应力后)
2.பைடு நூலகம்离强度(高温下)
3.恒定湿热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4.垂直于板面的电气强度
5.可焊性
3.弯曲强度(板厚1.0以上)
4.恒定湿热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5.热应力
6.可焊性
7.燃烧性
8.击穿电压(板厚≥0.5mm)(供选用)
9.电气强度(板厚<0.5mm)(供选用)
10.耐电弧(板厚≥0.10mm)(供选用)
11.相比电痕化指数(CTI)(供选用)
12.卤素含量(供选用)
二、材料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4.铅含量
4
GB/T 12629限定燃烧性的薄覆铜箔环氧玻布层压板(制造多层印制板用)
一、产品性能
1.剥离强度(热应力后)
2.剥离强度(高温下)
3.恒定湿热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4.热应力
5.可焊性
6.燃烧性(CEPGC-34F)
7.电气强度(供选用)
二、材料分析
5.热应力
6.可焊性
7.燃烧性
8.击穿电压(供选用)
9.耐电弧(供选用)
10.相比电痕化指数(CTI)(供选用)
11.卤素含量(供选用)
二、材料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4.铅含量
3
GB/T 4725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一、产品性能
1.剥离强度(热应力后)
2.剥离强度(高温下)
8
泡沫塑料小试样小火焰燃烧试验
HBF、HF-1、HF-2
ISO 9772:2001
9
针焰试验
GB/T 5169.5-1997
10
热丝圈引燃指数(HWI)
HWI-M、0、1、2、3、4、5
IEC 60695-2-20:2004
11
大电流起弧引燃指数(HAI)
IEC 60950:1999
12
耐漏电起痕(CTI)
23
吸水性测试
实测值
GB/T 1034-1998
GB/T 8810-2005
24
热变形温度
实测值
GB/T 1634.1~3-2004
25
维卡软化温度
实测值
GB/T 1633-2000
26
温湿度试验
热老化和温湿度循环后,机械性能、燃烧性能和电性能的二次测试及评价
GB/T 2423.1~2-2001
GB/T 2423.4-1993
6.弯曲疲劳
7.燃烧性(CPI-102F)
二、材料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7
GB/T 13556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酰薄膜
3.印制线路板检测标准
序号
标准
检测项目
1
SJ 3275单面纸质印制线路板
1.标记
2.表面绝缘电阻
3.介质耐电压
4.耐热冲击.
5.抗剥强度
6.可燃性
二、材料分析
实测值
GB/T 4207-2003
13
拉伸性能
实测值
GB/T 1040.1~4-2006,
GB/T 528-1998
14
弯曲性能
实测值
GB/T 9341-2000,
GB/T 8812-1988
15
冲击性能
实测值
GB/T 1043-1993
GB/T 1843-1996
16
压缩性能
实测值
GB/T 1041-1992
27
老化试验
老化试验后,机械性能、燃烧性能和电性能的二次测试及评价
ISO 4665:2001
28
拉伸性能
实测值
GB/T 1040.1~4-2006,
GB/T 528-1998
29
弯曲性能
实测值
GB/T 9341-2000
GB/T 8812-1988
30
冲击性能
实测值
GB/T 1043-1993
GB/T 1843-1996
6.击穿电压(供选用)
7.耐热性(供选用)
8.耐电弧(供选用)
9.相比电痕化指数(CTI)(供选用)
二、材料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2
GB/T 4724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纸层压板
一、产品性能
1.剥离强度(热应力后)
2.剥离强度(高温下)
3.弯曲强度(板厚1.0以上)
4.恒定湿热处理恢复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4
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
GWIT675℃、775℃
GB/T 5169.13-2006
5
50W水平燃烧试验
HB 40、HB 75
GB/T 5169.16-2002
6
50W垂直燃烧试验
V-0、V-1、V-2
GB/T 5169.16-2002
7
500W垂直燃烧试验
5VA、5VB
GB/T 5169.17-2002
GB/T 8813-1988
17
电气强度
实测值
GB/T 1408.1-2006
18
体积电阻、
实测值
GB/T 1410-2006
19
表面电阻
实测值
GB/T 1410-2006
20
介电常数
实测值
GB/T 1409-2006
21
介质损耗
实测值
GB/T 1409-2006
22
尺寸稳定性
实测值
GB/T 8811-1988
31
压缩性能
实测值
GB/T 1040.1~4-2006
GB/T 8813-1988
2.印制电路用覆铜箔板检测标准
序号
标准
检测项目
1
GB/T 4723印制电路用覆铜箔酚醛纸层压板
一、产品性能
1.剥离强度(热应力后)
2.弯曲强度(板厚1.0以上)
3.恒定湿热处理恢复后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
4.热应力
5.燃烧性
设备和电器用非金属材料及其零部件检测标准
1.设备和电器用非金属材料检测标准
序号
检测项目
分级
适用的标准
1
球压试验
75℃、125℃、其他
GB/T 5169.21-2006
2
灼热丝试验
550℃、650℃、750℃、850℃
GB/T 5169.11-2006
3
灼热丝可燃性指数(GWFI)
GWFI850℃
GB/T 5169.12-2006
9.可焊性
10.阻燃性
11.耐热冲击
二、材料分析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3
GB/T 4588.1无金属化孔单双面印制板
一、产品性能
1.一般检查
标记、识别符号,外观和加工质量,导线上缺陷,导线之间的残粒,板边缘,导线对基材的粘合,涂覆层与图形和基材的粘合。
2.尺寸检查
板的尺寸,印制板插头部位厚度,孔,导线宽度,导线间距,孔与焊盘的不同轴度。
1.红外光谱分析
2.热分解温度
3.玻璃化温度
2
SJ/T 11171无金属化孔单双面碳膜印制板
一、产品性能
1.外观
2.加工质量:板边缺陷,铜导线缺陷,碳膜导线缺陷,碳膜导线间残粒,
3.外形尺寸,导线宽度,连接盘环宽,插头部位厚度
4.绝缘电阻
5.碳膜电阻
6.铜箔剥离强度
7.连接盘拉脱强度
8.镀层附着力(胶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