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沟断面尺寸计算

合集下载

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地表排水设施施工

地表排水设施施工各类地表排水设施的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排水量的要求,沟顶应高出沟内的设计水面0.2 m以上。

一、边沟施工技术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走向多与路线一致,主要用于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平坦地面填方路段的路旁取土坑,常与路基排水设计综合考虑,使之起到边沟的排水作用。

1.边沟断面类型按照岩土性质和施工方式的不同,边沟横断面可筑成梯形、流线型、三角形和矩形等,如图6-2所示。

图6-2 边沟横断面形式(单位:m)边沟的深浅和横断面的尺寸,根据地面降水量的大小而定。

梯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一般为1∶1~1∶1.5;岩石边沟边坡坡度为1∶0.5~1∶1;浆砌边沟内侧边坡可直立;三角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一般为1∶2~1∶3,外侧边坡可参照挖方边坡确定。

2.边沟施工技术要点边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八项:(1)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堤靠山一侧的坡脚应设置不渗水的边沟。

(2)为了防止边沟水流漫溢或冲刷,边沟应分段设置出水口,一般地区梯形边沟每段长度不宜超过500 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 m,三角形边沟不宜超过200 m。

(3)平曲线处边沟施工时,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平顺衔接,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

曲线外侧边沟应适当加深,其增加值等于超高值。

(4)认真做好边沟加固。

为避免边沟稳定性出现问题,施工时应作如下加固处理:①土质地段当沟底纵坡大于3%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②采用干砌片石对边沟进行铺砌时,应选用有平整面的片石,各砌缝要用小石块嵌紧。

③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时,砌缝砂浆应饱满,沟身应不漏水。

④沟底采用抹面时,抹面应平整压光。

(5)边沟与填方毗邻处应设跌水或急流槽,将水流直接引到填方坡脚之外,以免冲刷边坡,影响路基稳定。

(6)当边沟水流流向桥涵进水口时,为避免边沟流水冲刷,施工时应考虑作如下处理:①在涵洞进口处设置窨井,或根据地形需要,在进口前设置跌水或急流槽等构造物,将水流引入涵洞。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中边沟的形式及施工要求的探析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中边沟的形式及施工要求的探析

路基地面排水设施中边沟的形式及施工要求的探析路基地面排水的任务是及时排出地表径流,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确保路基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蒸发池等。

1、路基地面排水一般原则和要求(1)在路基施工前,首先应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的原则与要求,校核全线路基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备与妥善,确保排水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2)路基施工中,必须首先进行排水工程的施工(包括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

(3)路基施工时,不应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不得破坏农田排灌系统。

各类排水设施如有损坏或堵塞应及时维修和清理,保持完好状态,使水流畅通,不产生冲刷和淤积。

(4)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应与永久件排水设施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排水相结合,减少排水工程费用。

(5)特殊地区路基的施工,除应按照一般路基施工要求外,还必须结合本地区路基的特殊性做好路基地面排水的施工2、边沟的形式及施工要求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包括坡面排水沟渠(如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和特殊排水结构物(如跌水、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蒸发池等)。

各种沟渠和结构物的形式与作用是不相同的,因此应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公路等级、地形、所需排泄的设计流量以及路线设计综合考虑,合理布设。

2.1 边沟的形式边沟常见的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流线形、三角形四种。

无论采用何种横断面形式的边沟,均应保证能通过全部设计流量。

边沟的横断面形式及尺寸的选用取决于公路等级,边沟设计流量、设置位置和地质情况,可按《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条款及计算方法确定。

有些国家和地区,为保证交通安全,边沟尽量选用较小尺寸,能保证通过设计排水流量即可。

一般底宽为0.5m,深度不超过50cm,边坡为1:1.5,如边坡土质稳定可适当增大坡度。

2.1.1 梯形边沟适用于土质边沟,排水量大,边坡稳定性好;长度一般小于500m,多雨地区不宜超过300m;纵坡与路线保持一致,最小纵坡为0.25%,沟壁铺砌后为0.12%,纵坡大于3%时必须进行边沟防护,主要尺寸为底宽≥0.4m,干旱地区可为0.3m;深度0.4~0.6m,多雨地区或水流汇集地段可适当加宽。

边沟计算

边沟计算

以k21+900~k22+000挖方最大汇水面积段为例进行边沟设计计算。

边沟坡度为1:0.5;坡流面长度为8.31m ;路拱横坡为2%;该段纵断面平均纵坡I 取0.7%;设计段路基宽34.5m ,可取单侧路面和路肩的横向排水宽度为18m 。

在边坡坡脚和路肩的边缘设置矩形边沟,具体如图5-1。

图5-1边沟计算示意图(1)汇水面积与径流系数平台沟与边沟平台间面积2183110031.8m A =⨯=;坡面采用拱式护面墙防护,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径流系数ψ取0.75;边沟平台面积221001001m A =⨯=,50.0=ψ;路面一侧面积23180010018m A =⨯=,95.0=ψ;汇水面积23-32110731.21800100831km A A A F ⨯=++=++=径流系数87.02731/95.0180050.010075.0831=⨯+⨯+⨯=)(ψ (2)汇流历时 坡面汇流历时可按公式467.01)/(445.1p p i L s t ⨯=计算,式中:1t ——坡面汇流历时(min);s ——地表粗度系数;p L ——坡面流长度(m);p i ——坡面流的坡度;查表可得拱式护面墙防护路堑边坡的粗度系数为0.4,路堑坡度为1:0.5,坡面汇流历时 2.154min )1/0.58.314.0(445.1t 467.01=⨯⨯= 查表可得边沟平台(为植草护面)粗度系数0.4,横向坡度为2%,则3.816m in )0.0440.4(445.1t 467.01=⨯⨯= 查表可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粗糙系数为0.013,横坡2%,坡面流长度为18m ,则 1.828min )0.02180.013(445.1t 467.01=⨯⨯= 综合以上,坡面汇流历时取最小值min 828.11=t设边沟底宽为0.6m ,高为0.8m ,沟壁粗糙系数为0.025,设计水深为0.5m 。

边坡截水沟模板的计算面积

边坡截水沟模板的计算面积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边坡截水沟模板的计算面积篇一:截水沟截水沟截水沟又称天沟,指的是为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在路堑坡顶以外设置的水沟(规范规定距路堑坡顶外缘大于等于5m,距路堤坡脚外缘大于等于2m)。

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应设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结合地形进行布设,填方路基上侧的路堤截水沟距填方坡脚的距离不应小于2m。

在多雨地区,视实际情况可设一道或多道截水沟,其作用是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水,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

当路基挖方上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应于挖方坡口5m 以上设置截水沟。

截水沟水流一般不应引入边沟,当必须引入时,应切实做好防护措施。

截水沟长度一般不宜超过500m,当截水沟长度超过500m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设出水口,将水引至山坡侧的自然沟中或桥涵进水口,截水沟必须有牢靠的出水口,必要时须设置排水沟、跌水或激流槽。

截水沟的出水口必须与其他排水设施衔接。

截水沟的平、纵转角处应设曲线连接,其沟底纵坡应不小于0.3%。

当流速大于土壤容许冲刷的流速时,应对沟面采取加固措施或设法减小沟底纵坡。

截水沟设置时主要考虑位置。

在无弃土堆的情况下,截水沟的边缘离开挖方路基坡顶的距离视土质而定,以不影响边坡稳定为原则;路基上方有弃土堆时,截水沟应离开弃土堆1~5m,弃土堆坡脚离开路基挖方坡顶不应小于10m,弃土堆顶部应设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山坡上路堤的截水沟离开路堤坡脚至少2m,并用挖截水沟的土填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向沟倾斜坡度为2%的护坡道或土台,使路堤内侧地面水流入截水沟排出。

边沟是指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截水沟又称天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流水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排水沟的主要用途在于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如边沟、截水沟、取土坑、边坡和路基附近积水),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排水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排水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排水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排水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 排水沟面积的计算:这主要涉及底面积和侧面积。

底面积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底宽和底高进行计算,而侧面积则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侧坡坡度和侧坡高度来计算。

2. 排水沟体积的计算:包括挖方和填方两个方面。

挖方的计算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挖方深度和挖方坡度进行计算,填方的计算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填方深度和填方坡度进行计算。

3. 排水沟边沟的计算:这主要包括长度和面积两个方面。

4. 设计排涝模数的确定:这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等因素有关,同时,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也会产生影响。

5. 渠道断面类型的选择及水力半径的计算:比如可以选择梯形断面,并根据其等值粗糙高度和水的运动粘滞系数来计算水力半径。

排水沟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量计算:根据排水区域的雨量、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排水需求,计算出排水沟需要处理的最大流量。

2. 水力坡降计算:根据排水沟的最大流量和排水距离,计算出排水沟的水力坡降,从而确定排水沟的坡度。

3. 断面尺寸计算:根据最大流量、水力坡降和允许流速,计算出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包括沟深、沟宽和边坡坡度等参数。

4. 材料消耗量计算:根据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和长度,计算出施工所需的材料消耗量,包括土方开挖量、回填量以及沟壁和沟底的砌筑材料用量等。

5. 工程造价估算:根据材料消耗量和市场价格,估算出排水沟工程的总造价。

排水沟设计计算是整个排水沟工程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计算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雨水边沟检测规范

雨水边沟检测规范

雨水边沟检测规范
(1)凡挖方地段或路基边缘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段,均应设置边沟。

边沟深底和底宽一般不应小于0.4m。

当流量较大时,断面尺寸应依据水力计算确定。

(2)土质地段一般选用梯形边沟,其边坡内侧一般为1: 1-1: 1.5,外侧与挖方边坡一样;有碎落台时,外侧也可采纳1; 1。

如选用三角形边沟,其边坡内侧一般为1: 2-1: 4,外侧一般1:1-1: 2。

石方地段的矩形边沟,其内侧边坡应按其强度采纳1:0. 5至直立,外侧与挖方边坡一样。

(3)全部边沟的断面尺寸、沟底纵坡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沟底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全都,并不得小于0. 2%,在特别状况下允许减至0.1%,坡度预备、平坦、密实。

当路线纵坡不能满意边沟纵坡需要时,可采纳加大边沟或增设涵洞或将填方路堤提高等措施。

梯形边沟的长度,平原区一般不宜超过500m,重丘、山岭区一般不宜超过300m,三角形边沟长度不宜超过200m。

(4)路堑与路堤交接处,应将路堑边沟水徐缓引向路基外侧的自然沟、排水沟或取土坑中,勿使路基四周积水。

当边沟出口处易受冲刷时,应设泄水槽或在路堤坡脚的适当长度内进展加固处理。

(5)平曲线处边沟沟底纵坡应与曲线前后沟底相连接,并且不允许曲线内侧有积水或外溢现象发生。

回头曲线外的边沟:自按其原来方向,沿山坡开挖排水沟,或用急流槽引下山坡,不宜在回头曲线处沿着路基转弯冲泄。

(6)一般不允许将截水沟和取水坑中的水排至边沟中。

在必需排至边沟的特别状况下,要加大或加固该段边沟。

在路堑地段应做成路堤形式,并在路基与边沟间做成下少于2m宽的护道。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1

路基排水沟、边沟水力计算书1

排水沟泄水能力必须大于其设计径流量,即 Qc>Q 0.341>16.67×0.84×3.556×l×31.25×10-6 那么,当沟底纵坡为 3‰时,矩形排水沟最长排水距离 l(出水口最大间距) 为 l=0.341/(16.67×0.84×3.556×31.25×10-6)=219m
7)检验汇流历时假设 由于路面水是通过拦水缘石汇集,经过急流槽而排入排水沟,而路堤坡面
10min 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为 q5,10=2.8mm/min,5 年设计重现期时的重现期转 换系数为 cp=1.0,60min 降雨强度转换系数为 c60=0.5,3min 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 c5=1.40。于是,暴雨强度为
q=1.0×1.40×2.8=3.92mm/min
5)设计径流量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设计径流量为 Q=16.67ΨqF=16.67×0.95×3.92×l×19.75×10-6m3/s
tp
1.445
m1 Ls is

0.467
=1.445 0.4013.62 =3.51min>2.48 0.667
PSG-1 型的过水能力按水深达到 48cm 计算(留 20%安全高度),过水断 面面积 A 为 0.288m2,过水断面湿周 ρ 为 1.56m,水力半径 R=A/ρ=0.185m, 当排水沟纵坡为 0.3%时,那么
v=n-1R2/3I1/2= 0.015-10.1852/30.0031/2=1.18m/s
7)检验汇流历时假设
由表查得地表粗度系数为 m1=0.013,路面横坡为 is=0.02,坡面流长度为 Ls=19.75m,可计算得到坡面汇流历时
t1
1.445

市政的道路和给排水计算规则

市政的道路和给排水计算规则

路床(槽)整形-说明一、本章包括路床(槽)整形、路基盲沟、弹软基础处理、铺筑垫层料等子目。

二、路床(槽)整形项目的内容,包括平均厚度10cm以内的人工挖高填低、整平路床,使之形成设计要求的纵横坡度,并应经压路机碾压密实。

三、边沟成型,综合考虑了边沟挖土的土类和边沟两侧边坡培整面积所需的挖土、培土、修整边坡及余土抛出沟外的全过程所需人工。

边坡所出余土弃运路基50m以外。

四、混凝土滤管盲沟定额中不含滤管外滤层材料。

五、粉喷桩定额中,桩直径取定50cm。

路床(槽)整形-工程量计算规则1、道路工程路床(槽)碾压宽度应算至路牙外侧15cm。

道路基层-说明一、本章包括各种级配的多合土基层等子目。

二、石灰土基、多合土基、多层次铺筑时,其基础顶层需进行养生,养生期按七天考虑,其用水量已综合在顶层多合土养生定额内,使用时不得重复计算用水量。

三、多合土基层中各种材料是按常用的配合比编制的。

当设计配合比与定额不符时,有关的材料消耗量可以调整,但人工和机械台班的消耗不得调整。

调整的方法如下:多合土的配合比为重量比,干紧容重为D(由实验室测定),石灰:粉煤灰:土=14:30:56,定额体积为V,W石灰=D*V*14%+定额损耗;W粉煤灰=D*V*30%+定额损耗;W土=D*V*56%+定额损耗。

配合比中的石灰W石灰为熟石灰的重量,还应根据生熟石灰的块末比查附录中的表换算为生石灰的用量。

四、石灰土基层中的石灰均为生石灰的消耗量。

土为自然方用量。

五、本章中设有"每增减"的子目,适用于压实厚度20cm以内。

压实厚度在20cm以上应按两层结构层铺筑。

道路基层-工程量计算规则1.道路工程路基应算至路牙外侧15cm,若设计图纸已标明各结构层的宽度,则按设计图纸尺寸计算各结构层的数量,相应路床(槽)宽度应与路基地层宽度相同。

2.道路工程石灰土、多合土养生面积计算,按设计基层、顶层的面积计算。

3.道路基层计算不扣除各种井位所占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采用规范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0014-2006);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4)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
二、设计前提资料 道路K1+350~K1+540段采用M7.5浆砌片石矩形边沟,边沟尺寸宽×深=0.4×0.6m。为满足明渠超高0.2m要求,计
2、山体边坡雨水流量Q Qp=A×(h-z)×1.5×F×0.8×B×C×D (m³/s)
式中: Qp——规定频率为P时的雨洪设计流量(m³/s),设计洪水频率为
P=1/30; A——地貌系数,根据地形、汇水面积F、主河沟平均坡度Iz确定,查表得A=0.1;
F——汇水面积(Km2),F=0.0164(Km2); h——径流厚度(mm),由暴雨分区表、规定频率p、土壤的吸水类属及汇水时间确定。项目区暴雨分区为第7区,
R=A/p=0.4×0.4/1.2=0.133(m) P——过水断面湿周(m);
P=2×0.4+0.4=1.2(m) I——水力坡度,I=2%(与道路纵坡一致) 带入数据得v,沟内的平均流速v=1/0.025×0.133^(2/3)×0.02^(1/2)=1.474(m/s).(2)过水断面积A=0.4×0.4= 沟泄水能力Qc=v×A=1.474×0.16=235.84(L/s)
道路纵坡
I 0.02
系数 I1/2 0.141421356
灌渠粗糙系数 n0.017 Nhomakorabea平均流速 V
2.1395791
边沟的泄水能力(m3/s) Q
0.642
灌渠粗糙系数
n 0.017
谢才系数
C 46.06955978
平均流速
V 3.12981
边沟的泄水能力(m3/s)
Q 1.878
); 》DBJ13-52-2003; 足明渠超高0.2m要求,计算采用边沟尺寸为
边沟尺寸计算Ⅰ
高度 h 1
边沟尺寸计算Ⅱ
高度 h 1
5;
致) 过水断面积A=0.4×0.4=0.16(m2)。所以: 边 s) ) 洪水频率为 定,查表得A=0.1; 目区暴雨分区为第7区,设计频率为1/30,土 盖情况查表z=15(mm); 系数,以汇水区的长度或宽度中小者计,当汇 湖泊或小水库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 ×(46-15)×1.5×0.0164×0.8×1×1×
0.99=0.0604(m³/s)=60.4(L/s) 四、结论
0.4×0.6矩形边沟泄水能力Qc=235.84(L/S)>雨水径流量Q=60.4 (L/S)。 所以,道路K1+350~K1+540段采用矩形边沟尺寸0.4×0.6满足本段山体排洪要求。
0.4×0.6矩形边沟泄水能力Qc=235.84(L/S)>雨水径流量Q=60.4 (L/S)。 所以,道路K1+350~K1+540段采用矩形边沟尺寸0.4×0.6满足本段山体排洪要求。
0.4×0.4m,并按满流计算。 三、水力计算
1、边沟泄水能力Qc Qc=v×A
式中:Qc——边沟的泄水能力(m3/s); v——沟内的平均流速(m/s); A——过水断面积(m2) (1) 沟内的平均流速v v=1/n×R^(2/3)×I^(1/2)
式中:n——沟壁或管壁的粗糙系数,取n=0.025; R——水力半径(m);
=60.4 (L/S)。 本段山体排洪要求。
=60.4 (L/S)。 本段山体排洪要求。
沟底宽度 B 0.3
过水断面积 A
0.3
湿周 x 2.3
水力半径
系数
R
R2/3
0.130434783 0.2571949
道路纵坡 I
0.02
沟底宽度
b 0.6
过水断面积
A 0.6
湿周
水力半径
系数
x
R
R2/3
2.6 0.230769231 0.376229
壤吸水类属为第Ⅱ类,查表得h=46(mm); z——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迳流厚度(mm),根据现场植被覆盖情况查表z=15(mm); B——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查表得B=1.00; C——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以汇水区的长度或 水区的长度或宽度小于5km时,可不予以考虑。根据本段汇水长度查表得C=1.0;D——湖泊或小水库调节作用影 数,取D=0.99。 带入数据得,雨水迳流量Q= A×(h-z)×1.5×F×0.8×B×C×D=0.1×(46-15)×1.5×0.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