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阅读教学基本理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失败)
《皇帝的新装》 教这篇课文快结束的时 候,老师请两位男同学上来,来讨论怎样 来骗这个皇帝。教学生去学做骗子,如果 安徒生还活着,肯定要活活被气死。但很 多一线老师反映很好,说师生互动、学生 活动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之所以出 现这种情况,是由于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失 误造成的。
极端现象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一种基于阅读文本的对话; 脱离了文本,就丧失了对话的根基。对话的主体是阅读 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文本;而对话过程中的“话题”, 毫无疑问就是文本本身,以及由文本衍生而又与文本切 近的“论域”。在这里,文本是对话的关键。
要避免“没有读书的探讨、没有个性化解读的问答、没 有整体感知的寻章摘句、没有正确导向的评价”等问题。
2.阅读教学的新定义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
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
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
文本
教师
学生
编者(作者)
教学对话
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师生之间 的对话和生生之间的对话,力求通过对话 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以 表层的冲突、深层的和谐存在的,从而构 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二、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 终当求所以出。见得真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概不能入得书, 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 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陈善
(一)元代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
力图纠正当时读书人“失序无本,欲速不达” 的种种弊端。8岁入学之前,读程端蒙的《性理 字训》,日读三五遍,以取代世俗蒙求和千字 文;随后,日读《小学》正文,继之读《大 学》、《论语》、《孟子》、《中庸》正文, 再读《易》《书》《仪礼》《礼记》《周礼》 《春秋》并三传正文。在读经的基础上,看通 鉴、读韩愈文、楚辞、学作文。
(三)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式
1.理解阶段 预习(指示学习目的,唤起学习动机) 整理(启发学生问疑,引导学生发言)
2.练习阶段 比较(略述国语文法,概括课文主旨) 应用(指导朗读课文,进行谈话辩论)
3.发展阶段 创作(指导学生作文,注意语言技术)
活用(培养读书能力、扩展自读习惯,形成鉴赏、评判能力)
(二)阅读方法的养成
阅读方法变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张扬学生 阅读的自主性,提倡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 验、整体把握,反对纯理性的、机械的分 析,是为了与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 相抗衡。
赞美熟读成诵是倒退
整体感知就成了不少阅读课堂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实用而简单的方法是诵 读,此外还可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 课本剧、评书等方法进行。现在赞美熟读 成诵是理论的退化,是对语文教学的嘲弄。
2.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 养起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 中的指路明灯,这一切都取决于书籍在教 师本人的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 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 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 已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 的精神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
阅读对话
阅读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用自己的智慧去相互碰撞。这样阅读就成 为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而突出学生阅 读行为的自主性,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是 一种参与与创作的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实践愿景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读者就成 为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 是一种参与与创作的过程,重在学生对文 本的感受体验、整体把握,反对纯理性的、 机械的分析。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培养阅读习惯,他 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 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 ——《阅读的力量》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搞好阅读教学,最重要之点在于启发学 生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关于阅读 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使他们感到读书是 一生中的需要和乐事。” ——刘国正
解——概括——实践等
三、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 书之良好习惯。老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 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 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叶圣陶
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阅读目标是过程目标 内容与目标的复杂性
阅读教学取向
鉴赏者取向 备课取向 考试取向 理解者取向
(四)掌握知识的三阶段七步教程
1.起始阶段:介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 讲解生字新词;
2.阅读分析阶段:阅读课文,分析字词句、 段落层次、人物情节;
3.结束阶段:概括文章主题或归纳课文中 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
八十年代后的多元探索
钱梦龙的自读式教程 魏书生的六步教程 宁鸿彬的五步教程:通读——质疑——理
(二)莱因五阶段阅读教学程式
1)预备:复习旧课,进行与新课文有关事项的 问答,解释新字、难词
2)提示:向学生说明教学目的和学习重点 3)比较:把新的教学内容同学生已学过的内容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4)概括: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得出学习结论 5)应用:指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练习造句或
写作短文。
1.阅读内涵
阅读就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社会 学的术语。换言之,阅读是一个凭借头脑 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文字之外, 不加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 过程。
社会学语境下的阅读
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瑟夫·布罗 茨基,有个组织请他去演讲,反响很好, 主持人就很感谢他。结果这位诗人说没什 么好感谢的,应感谢我读的那些书。即: 鄙视书,不读书,是一种罪过。
(优选)第一讲阅读教学基本理 论
一、阅读与阅读教学
区分自然情形下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基础 文章学家程福宁先生也认为阅读有两种:一是
文章阅读(一般意义的阅读),一是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文章阅读以汲取思想为目的, 目的在于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语文阅读旨在 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 目的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 这样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