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合集下载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指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2)土壤化学性质: (1)酸碱度(pH): (2)土壤矿质营养: 大量元素( N 、 P 、 K 、 Ca 、 Mg 、 S )和微
量元
素(B、Cu、 Mo、Zn等)。
2、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根据树木对酸碱度的反应,划分为:

酸性土树种(pH<6.8):如杜鹃、桂花、 碱性土树种(pH>7.2):如文冠果、丁香、 中性土树种(pH6.8~7.2):多数植物。
喜高温树种
-2~-13.8 24~28 2.2~-13 16~21 28~29 26~29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雨林和季雨 林

垂直分布(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5.5℃)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形成植 被的垂直分布。(模拟热带高山)
———冰川(终年积雪带) ——高山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丛带 ——亚高山针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亚热带雨林带 海洋
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 一天有昼夜变化。

(3)对植物的主要作用:

节律性变温: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 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 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

2、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树木的分布
表1 温度与树木的水平分布
气候带 寒温带 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年均温℃ 最冷月℃
松、油松。
三、水分因子
水分的主要作用: (1)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60~80%;
(2)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
(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
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

生态习性

生态习性
树种的遗传性 树种的遗传性 2.CO2的供给:CO2多,树木表现耐荫。 的供给: 3.年龄:一般趋势是树木在幼龄时,特别是幼苗阶段比较 年龄: 年龄 耐荫,随着年龄的增加,耐荫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在壮龄 以后,耐荫性逐渐降低,需要更强的光照。 4 .气候: 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例如在湿润、温暖的条 气候: 气候 件下,耐荫能力表现较强,而在干旱瘠和寒冷条件下,则 趋向喜光。所以同一树种在不同气候条件,耐荫有差异。 在低纬度地区和湿润地区,往往比较耐荫,而在高纬度地 区或干旱地区,往往趋向阳性。 5.土壤:同一树种在土壤水分充足与肥沃时,树木耐荫性 土壤: 土壤 强,而在干旱瘠薄土壤上耐荫性差。 树木搭配时,注意树木对光的要求。
一、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影响(强度)
3. 中性树种 中性树种(耐荫树种):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好, 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力。本类植物的耐荫程度因种类不 同而有很大差别,过去习惯于将耐荫力强的树木称为阴性 树,但从形态解剖和习性上将有不具典型性,故归于中性 植物为宜,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种类 。 如榆树属、朴属、榉属、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 、圆柏、珍珠梅、七叶树、元宝枫、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 荫;冷杉属、云杉属、八角金盘、八仙花、桃叶珊瑚、常 春藤、红豆杉、海桐、棣棠、荚蒾、罗汉松等均为中性而 耐荫力较强的种类,因为这类树在温、湿、适宜条件下仍 以光线充足处比在林下阴暗处为健壮。这类植物在城市绿 化过程中非常有用。
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从树木外部形态推断其耐荫性) 二、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标准 1. 生理指标法: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是 生理指标法: 与光强有密切关系的。
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树木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的 当光强减弱到一定的程度时, 物质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 物质质量恰好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量相等, 称为光补偿点。 称为光补偿点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和作用的强度也提高因而产生的 有机物质的积累,但是当光强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就 有机物质的积累, 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着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达到最大值而不再增加,此时的光着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树的生活习性

树的生活习性

树的生活习性
树是大自然中最古老、最庄严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
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

树木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首先,树的生活习性表现在它们对土壤和水的需求上。

树木的根系通常非常深,可以延伸到地下几十米的深度。

这使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和营养物质,为自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同时,树木的根系也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树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的生长方式上。

树木通常会在适宜的季节里
生长,而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里停止生长。

这种生长方式有助于树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保持生命的稳定和延续。

此外,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光照的需求上。

大多数树木都需要充足
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树木通常会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而在阴暗的环境下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最后,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空气的影响上。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树木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构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之,树木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成为了地球生态系
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树木,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是指被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树木植物的总称。

树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氧气、吸收噪音等作用。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因此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下面将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树木的习性分类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落叶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叶子,但在秋季时会逐渐脱落。

这种树木的枝干高挺笔直,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枫树、榉树等,它们在秋天将园林装点得五彩斑斓。

2. 常绿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如松树、柏树等。

常绿乔木给园林带来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绿色,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稳定和有序。

3. 软木树:这类树木的树皮比较软,可以剥离,例如橡树、杉木等。

软木树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常绿灌木:这类树木比起乔木来说形态较矮小,且呈丛生状,如常绿矮杉、红叶珊瑚等。

常绿灌木可以作为园林的隔离屏障,增加私密性,并形成有趣的景观。

5. 人工品种:这类树木是对某些树种进行改良培育得到的人工品种,如花冠花瓣丰满、花色艳丽的园艺树种。

这些人工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树木的生态分类根据树木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环境的要求,可以将树木分为以下几类:1. 广域树种:这类树木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如松树、槐树等。

广域树种通常树形整齐,经济效益较高,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2. 局域树种:这类树木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因素的适应性较差,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荒漠植物等。

局域树种常常用于特定的景观区域,可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 群落树种:这类树木喜欢生长在密集的森林群落中,它们彼此间会互相依存和支撑。

群落树种有助于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竹子、柳树等。

4. 植猴树种:这类树木常常被动物视为食物来源,它们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都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茎的扦插和叶片的分株。
繁殖。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
耐寒和耐热
某些植物能够适应极端温度条件,包括
盐碱适应
2
寒冷地区和高温干旱地区。
一些植物能够适应高盐或高碱土壤的生
长环境,具有盐碱适应能力。
3
干旱适应
某些植物通过抗旱机制,如厚实的叶片
和减少蒸腾作用,适应干旱条件。
植物的生态功能
氧气产生
土壤保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地球大气中
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
的氧气含量。
持土壤的稳定性。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为其他动物提供能量
植物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护植物意味着保
和养分。
护其他生物。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探索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和与环境的互动。
本次演讲将揭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需求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的生态习性简介
1
多样性
园林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生态
系统。
2
相互依存
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包括与动物的共生、与真菌的共生、以及与
土壤中微生物的互动。
3
适应性
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类
型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能转化
叶绿素
气体交换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通过气
化为化学能,用于生存和生长。
关键色素,能够吸收光线中的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l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作“环境”。

任何物质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通常将植物具体所生存于其间的小环境,简称为“生境”。

l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l1、综合作用;l2、主导因子;l3、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l4、生存条件的可调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1.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2.生态因子:环境中与植物关系密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

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质地、结构,土壤的有机质、无机盐的含量,土壤的酸碱性。

地形地势因子:是间接的生态因子。

指地势的起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一种植物对相邻植物产生影响。

人为因子:垦植、放牧、火灾等。

l3.生态作用:指生态因子综合地影响植物,使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l4.生态适应:植物能以自身的变异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l5.生态类型:具相似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的植物属同一生态类型。

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阴性植物、阳性植物等。

l6、生态幅: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

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的意义1、开发、改善、创造环境条件来满足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尽量发挥各种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总之,是科学地应用园林植物的依据。

第二节温度因子一、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二、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三、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突然低温: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2、突然高温:四、温度与植物分布树木: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寒温树种。

花卉: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不耐寒花卉。

一、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直射光、漫射光光合作用:红、黄色光二、日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三、日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日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空间、时间四、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阳性植物: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隐蔽的植物。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凡是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其中树木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

生态因素大致可分为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四大类。

一、气候因素(一)温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纬度0.5~1℃/度(110㎞),海拔0.6℃/100m。

温度与四季划分:10~22℃春秋,﹥22℃夏季 ,﹤10℃冬季。

影响树木分布的温度条件:年平均气温、积温、冬季极端温度。

树木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常绿针叶树种 温带落叶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最低 -5~3℃ -3~1℃ 0~5℃最适 10~20℃ 15~25℃ 25~30℃最高 35~42℃ 40~45℃ 40~45℃不同树种的萌芽、生长、休眠、发叶、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定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超过极限高温与极限低温,树木就难生长。

各种不同的树木对温度要求是不同的,根据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分:1、最喜温树种(热带树种):主要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均温20~30℃,﹤5℃受冻害或死亡。

椰子、可可、橡胶、槟榔、木棉、红树等。

2、喜温树种(亚热带树种):可忍受短时间霜雪,大多-10℃受冻害。

鸡蛋花、凤凰木、白兰、樟树、棕榈、马尾松、毛竹、油茶、杉木等。

3、耐寒树种(温带树种):可适应霜雪天气,大多-20℃受冻害,夏季高温也会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

桃、油松、刺槐、毛白杨、苹果等。

4、最耐寒树种(寒带亚寒带树种):可耐-30℃低温,在温热环境下生长不良或根本不生长。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

不同树种都有自身的适应范围,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决定了树木的分布范围。

有些树种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如麻栎、桑树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而有些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小,仅具有较小的分布范围,如橡胶树分布范围必定在绝对低温大于10℃的地区。

有些耐寒树种南移时,由于温度过高和缺乏必要的低温阶段,或者因湿度过大而生长不良,如东北的红松移到南京栽培,虽然不会死亡,但生长极差,呈灌木状。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2、水分对树木生长发育也有极大影响
在灌溉与不灌溉的条件下,树木生长量、 开花、 ( 1 ) 在灌溉与不灌溉的条件下 , 树木生长量 、 开花 、 结果差别很大。 结果差别很大。 (2)干旱季节部分叶子脱落,等到雨季可发生二次生长 干旱季节部分叶子脱落, ,甚至有些树种有再次开花现象。 甚至有些树种有再次开花现象。 (3)通过水分控制,调节树木生长发育。如:梅花进行 通过水分控制,调节树木生长发育。 “扣水”限制其营养生长,有利于其花芽分化等。 扣水”限制其营养生长,有利于其花芽分化等。
二、水分因子
1、根据树木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旱生树种: ( 1 ) 旱生树种 : 本类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能长期生长在干旱地带 而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类型。它们在长期的系统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适 应干旱的特性,各树种适应干旱方式不完全相同。可分以下几类: ①少浆树种或硬叶树种:体内的含水量很少,而且在丧失一半含水量 时仍不会死亡。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是:叶硬、革质有光泽,角质层 厚、表皮细胞数层,叶子失水不易凋萎,深根性。如夹竹桃、冬青等。 叶退化、叶面积小。如:柽柳、沙拐枣等。 ② 冷生树种或干矮树种:本类树种具有旱生少浆植物的特征,但又 有自己的特点。一般体形矮小,常呈团丛或匍匐状。 A.干冷生树种:环境干燥而寒冷,常见高山地带。 B.湿冷生树种:土壤湿润甚至多湿而寒冷,但由于气候寒冷而造成生 理上干旱,常见寒带、亚寒带地区。
( 3 ) 中性树种 中性树种(耐荫树种): 在充足的阳光下生长最 好,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荫力。本类植物的耐荫程度因种 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过去习惯于将耐荫力强的树木称为 阴性树,但从形态解剖和习性上将有不具典型性,故归于 中性植物为宜,在中性植物中包括有偏阳性的与偏阴性的 种类。 如榆树属、朴属、榉属、樱花、枫杨等为中性偏阳;槐 槐 圆柏、珍珠梅、七叶树、元宝枫、五角枫等为中性稍耐 、 圆柏、珍珠梅、七叶树、元宝枫、五角枫 荫;冷杉属、云杉属、八角金盘、八仙花、桃叶珊瑚、常 春藤、红豆杉、海桐、棣棠、荚蒾、罗汉松等均为中性而 耐荫力较强的种类,因为这类树在温、湿、适宜条件下仍 以光线充足处比在林下阴暗处为健壮。这类植物在城市绿 化过程中非常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耐荫性较强的树种: 云杉、冷杉、矮紫杉、粗 榧、罗汉松、金银木、天目琼花、珍珠梅、绣 线菊、常春藤等。
3、判断树木的耐荫性
(1)生理学试验法: 测定光补偿点和饱和点。 补偿点: 植物吸收 CO2与放出 O2相等,即光合
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补 偿点越低的植物越耐荫。
饱和点: 光强达到某一值时,净光合速率达 到最大。 (2)形态指标: (书P70)
五、空气因子
1、空气成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CO2和O2) 2、大气污染与植物
(1)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2)抗综合污染树种( P72)
华北地区: 长江流域: 华南地区:
3、风与植物
1)风的生态作用 ? 对植物有利方面 :帮助授粉和传播种子。 ? 对植物有害方面: 台风、焚风、海潮风、冬春
的旱风、高山强劲的大风 等。 2)抗风树种 (P74) ? 抗风较强的树种: ? 抗风较弱的树种:
喜温树种 常绿阔叶林
热带
22-26.5 16~21
26~29 4500~8000 18
喜高温树种 雨林和季雨 林
? 垂直分布(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5.5℃)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形成植 被的垂直分布。(模拟热带高山)
———冰川(终年积雪带) 寒温带
——高山寒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 2、空气湿度
? 附生植物 ? 气插生根的植物要求100%空气湿度。 ? 引种中限制树木生长的因子主要是空气湿度,如竹子,南
树北移和高海拔引到低海拔。
2、以水分因子为主导因子的树木的生态类型
(1)旱生树种: 特点: ? A、减少蒸腾量(缩小叶面积,角质层,蜡质);。 ? B、根系发达。如骆驼刺。 (2)中生树种: ? 中生耐水湿:(P67)具有湿生植物的特点。 ? 中生耐干旱:(P65)具有旱生植物的特点。 (3)湿生树种:如水松、落羽杉、池杉、红树等。
六、土壤因子
1、土壤性质
1)土壤物理性质:
?砂土: ?壤土: ?粘土:
2)土壤化学性质:
指质地、结构、孔隙度等状况。
(1)酸碱度(pH):
(2)土壤矿质营养:
大量元素(N、P、K、Ca、Mg、S、Fe)和微量元
素(B、Cu、 Mo、Zn等)。
2、以土壤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根据树木对酸碱度的反应,划分为: ? 酸性土树种( pH<6.5):如杜鹃、桂花、 茉莉、含笑。 ? 碱性土树种( pH>7.5):如文冠果、丁香、 黄刺玫、柽柳、杠柳。 ? 中性土树种 (pH6.5~7.5) :多数植物。
二、光照因子
? 1、植物生长离不开光(光合作用) ? 2、光的性质与变化
(1)光的性质:
可见光: 380~760 nm之间 不可见光:波长大于760 nm(红外光)和小于
380 nm(紫外光)。
(2)光的变化:
? 光强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 光强随纬度增加而减弱; ? 光强随时间而变化:一年与一天的变化。
? 3、植物与环境 (2)
植物————(1)—————环境 (3)
(1)植物生长离不开环境; (2)环境对植物起综合的生态效应; (3)植物长期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对
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和适应。
? 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 ? 生态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习性的一
类(群)植物。如耐水湿植物。
树木的耐荫性受下列因素影响: ? 年龄:幼苗阶段耐荫性强; ? 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树木的耐荫性
强,寒冷干旱的环境下,趋于向光; ? 土壤:肥沃湿润土壤下,树木耐阴性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应用 (1)配置:
(2)引种:植物南移 (3)利用光照调节花期
一品红,短日照植物。 “十一”开花
三、温度因子
? 1、温度变化规律 (1)温度在空间上的变化:
第四章 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习性是基础”
一、植物与环境
? 1、有关环境的概念
1)环境: 2)生态因子 :光照、温度、水分、
土壤、大气因子 。
3)生境: 4)生存条件:
? 2、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 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2)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 3)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 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温带
——高山灌丛带
——亚高山针叶林带
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
——热带亚热带雨林带
海洋
热带
图1 植被垂直分布模式图
? 2)温度因子与园林树木的应用 A、 催延花期 抑制花期: 桂花,国庆。 促成栽培: 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春节。 B、引种驯化 引种: 驯化: 南树北移 (解决越冬问题) 北树南移 (解决越夏的问题)
(3)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1)阳性树种: 落叶松、水杉、杨、柳、木棉、椰子 2 )阴性树种: 3)中性树种(耐荫植物 ):
? 中性偏阳的树种: 榆、朴、樱花、碧桃、山桃、 月季、木槿、石榴、黄刺玫、榆叶梅;
? 中性稍耐荫的树种: 圆柏、槐、七叶树、太平 花、丁香、黄花茶镳子、红瑞木、锦带花;
寒温带 -2.2~-5.5 -28~-38 16~20 积温
<5
最耐寒树种 针叶林
温带 2-8
-10~-28 21~24 1100~1700 5
耐寒树种 针阔混交林
暖温带 9-14
-2~-13.8 24~28 1600~3200 10
中温树种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 14-22 2.2~-13 28~29 3200~4500 15
? 纬度 ? 海拔
(2)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
? 一年有四季温度变化; ? 一天有昼夜变化。
(3)对植物的主要作用:
? 节律性变温: 一年四季的变化,昼夜的变 化。植物的感温性和物候。
? 非节律性变温:温度无规律的变化。
2、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树木的分布
表1 温度与树木的水平分布
气候带 年均温℃ 最冷月℃ 最热月℃ ≥10℃的 生物学零度 生态类型 植被区域
四、水分因子
水分的主要作用: (1)是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 60~80%; (2)植物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水分参加; (3)水分能使树木的组织保持膨胀状态,使器官 维持一定的形状和活跃的功能; (4)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温度巨变带来的 伤害。
1、水对树木的生态作用
1、土壤含水量
? 在潮湿的土壤中,多为浅根性植物; ? 在土壤干燥的地区,多属深根性植物。 ? 植物插条时需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60~90%。 ? 植物要求最适土壤含水量。过干,萎蔫;过湿,烂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