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讲义(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第一章社会工作实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负责接待的社工所做的工作既“接案”。
是助人活动的开始。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服务对象的类型(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一是主求助者。
“筛选服务对象”是接案的目的之一。
二是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
需求具有多样性。
可能怀有敌意。
三是由社工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一是自愿服务型服务对象。
指主动求助,及他人介绍愿意成为服务对象的人。
二是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指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
存在抗拒情绪。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接受协助的服务对象称为现有服务对象。
未来可能需要服务的服务对象称为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3.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1)服务对象资料准备。
(2)在资料准备和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与类型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
提纲内容包括:介绍自己和专长;说明会谈目的和内容,双方角色和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是否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等。
(二)面谈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场所的安排接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到助人目的。
2.面谈的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表达同感鼓励服务对象诉说问题。
了解对象希望改变什么。
服务对象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是界定问题最重要的起点。
社工与对象经过系列讨论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形成具体目标,作为工作的开始。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一.对象对自己、对社工的角色期望,社工对对象对自己的期望。
二.找出双方想法的差异与距离。
三.协商并达成一致看法。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教材精讲(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4d94543e009581b6ad9eb4d.png)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视频讲解]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或称步骤,每个阶段或步骤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第一节接案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接案前的准备1.什么是接案“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的服务对象通过沟通达成共同解决问题初步协议的整个助人过程的开始。【例】社会工作者小李在社区活动中结识了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小强,经过面对面的沟通之后,小强主动来到社会工作站向小李求助。这个过程称为社会工作的()。[2013年真题]A.接案B.接触C.筛选D.走访【答案】A【解析】小强为潜在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小李与小强沟通后,小强向社会工作者求助,接受社会工作者服务,这个过程即为接案。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3种情况:①主动求助者。通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或团体带着超出他们能力之外而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前来寻求帮助。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这是指那些既不是自己主动求助,也不是由他人或机构转介而来的服务对象,而是由社会工作者主动接触并使他们接受服务的人。对于由社会工作者认定为服务对象的人来说,没有主动求助或者说没有求助动机并不等于他们就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或者不想得到服务。【例】秦老师是某中学的班主任,最近时常有任课老师向他反映小刚上课“捣乱”,秦老师找到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希望小李能够协助他找出小刚“捣乱”的原因。案例中,小刚是()的服务对象。[2013年真题]A.秦老师B.任课老师C.小李D.小刚的父母【答案】C【解析】服务对象的来源通常有三种情况: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的。其中,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服务对象,这种情况可能是由社区内的相关部门(例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或邻居发现某人、家庭或团体因存在严重的个人、家庭或群体问题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发挥,从而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题中,常有任课老师提出小刚上课“捣乱”,扰乱课堂秩序,故秦老师请小李找出小刚“捣乱”的原因,小刚成为小李的服务对象。(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根据上述服务对象的来源可以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把他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这类服务对象求助动机强,社会工作者比较容易与之建立关系,机构的服务与他们的需要也会比较吻合。【例】蒋女士在出差时遭遇车祸。住院期间,她不断地向病友哭诉车祸发生过程。病友建议她寻求社会工作者小王的帮助,她表示同意。第二天,小王与蒋女士进行了第一次会谈。蒋女士属于()型的服务对象。[2013年真题]A.转介B.外展C.非自愿D.自愿【答案】D【解析】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认识到需要协助而自己主动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的,以及由他人介绍而接触社会服务机构并愿意成为其服务对象的人。题中,蒋女士经病友建议,主动接触社会工作者小王,与小王展开交流,属于自愿型的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被动接受帮助的,这种特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服务时通常会存在或表现某些抗拒情绪和行为。【例】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经医院转介,小郑进入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小郑属于()服务对象。[2014年真题] A.自愿C.非自愿D.潜在【答案】C【解析】非自愿型服务对象是指那些由政府、法院或其他有权力的部门或个人(包括父母、老师等)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给社会工作的服务机构,以协助其解决问题的服务对象。题中,小郑是经医院转介,进入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属于非自愿服务对象。(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对应着上面三种服务对象的来源和两种类型,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的服务对象”工作,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使“潜在的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的服务对象”。【例】张老师发现自己班上的学生小花最近总是闷闷不乐、情绪低落,于是带着小花来见社会工作者小江,小江在询问的过程中观察到,小花一直低头不说话,都是张老师在替她回答问题。上述案例中,小花属于()的服务对象。[2015年真题]A.潜在B.现有C.自愿【答案】B【解析】那些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的、已经使用社会工作者提供的资源或正在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服务对象,被称为现有服务对象;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和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题中,需要接受服务的是小花,社会工作者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小花,因此小花是现有服务对象;虽然在服务过程中一直是张老师在回答,但张老师不是服务对象。(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包括:①事先研读服务对象的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②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③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来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④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需要谨慎小心处理。【例】老王最近因照顾年迈母亲的事常与兄弟姐妹发生争执,向社会工作者小赵求助,小赵与老王初步沟通后,决定进行接案会谈,为做好这次会谈,小赵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2015年真题]A.了解老王之前接受服务的情况B.走访老王的兄弟姐妹。
社会工作初级实务讲义课件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一)接案前的准备服务对象三种来源:1.主动求助2.他人转介3.外展工作主动接触服务对象两种类型:P2 1.自愿性服务对象2.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两种类型: 1.现有服务对象 2.潜在服务对象(2014年真题)小郑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精神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希望重新就业。
经医院转介,小郑进入一家机构接受职业康复服务。
小郑属于()服务对象。
A.自愿B.外展C.非自愿D.潜在[参考答案] A P2[考点解析]按照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可将服务对象分为自愿型服务对象和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题中小郑希望重新就业,其本身有意愿成为职业康复机构的服务对象,应属于自愿型服务对象。
(2014年真题)74岁的老李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时,向社会工作者提起孙女小红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不好,希望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此案例中,小红属于()服务对象。
A.正式B.潜在C.非正式D.现有[参考答案] B P2[考点解析]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协助和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即是潜在服务对象。
题中小红属于潜在服务对象。
(2012年真题)小张夫妻俩发现儿子小明上初中以后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性格变得很叛逆。
夫妻俩教育孩子时,感到束手无策,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的孩子。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是( )的服务对象。
A.潜在B.现有C.外展D.自愿[参考答案] A[考点解析]现有服务对象:主动求助和转介及外展而来(二)会谈1.会谈目的和场所安排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技巧(1)主动介绍自己P5 (2)沟通:事实性沟通、治疗性沟通(3)倾听(三)收集服务对象资料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2014年真题)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后,社会工作者小李来到其居住的社区,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和生活状况,并拟定了一份初次面谈提纲。
小李的做法属于()A.接案准备B.接案面谈C.面谈安排D.问题界定[参考答案] A P1[考点解析]为了顺利进行接案会谈,接案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1)一是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了解其是否接受过服务;二是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三是走访社区,通过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了解服务对象个人和社会处境两方面的情况;四是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而需要谨慎小心处理。
中级社工师备考讲义(第一章)

2013中级社工师备考讲义(第一章)温馨提示:本章全属理论铺垫一般了解宏观把握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第一节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一、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含义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第一节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一、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含义(一)是一种概括: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目的: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二)是一个框架:为社会工作形成系统的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技巧运用的框架(三)是一种说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一)多元因素决定论(二)“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三)“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四)系统理论(五)优势视角(一)多元因素决定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1、个人因素2、社会因素3、两者相互作用★启示:社会工作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多重层面进行(二)“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1、观点: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2、技巧和原则:(1)首先:辨识、评估服务对象“心理”情况(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自我功能)(2)然后:了解社会状况、处境(家史、同辈关系、社会参与)的影响★“生理-心理-社会”视角(三)“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个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于具体环境:原则: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找出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倡导社会政策变革2、个人又是能动个体,可自主选择生活:原则: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改变认知、适应社会★并不否认个人对自己行为应负的责任(四)系统理论:综合系统、子系统主要观点:系统=一定部分(要素)组成、具有一定层次、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社会工作观点:1、人类社会系统特点:人类社会=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2、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系统”:社会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意义:使整合社会、心理现象成为可能(静态——动态)(1)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评估他们的生活环境(2)评估个人问题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要点:环境=社会工作者介入、改变的场域(四)系统理论: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观点:(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完整性:①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②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最新讲义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社工通用过程解析接案阶段重要知识点1.接案前的准备工作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主要技巧4.资料收集的方法5.接案应注意的事项1.接案前的准备工作(重点)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重点)主动求助的、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工作者外展(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重点)自愿型、非自愿型(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重点)(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练习王女士觉得儿子小强总是跟自己对着干,母子经常争吵。
王女士找到社会工作者小秦,希望小秦帮她改善与儿子的关系。
此时,小强属于()。
A.现有服务对象B.潜在服务对象C.非自愿型服务对象D.转介的服务对象答案:B2.会谈的主要任务(重点)(1)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重点)①资料准备:是否接受过服务、了解服务对象身体和精神健康状况、走访社区、是否有特殊事项②拟定会谈提纲(重点):介绍自己及其专长、会谈目的与内容、双方角色和责任、机构服务内容和政策、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期望、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事项(2)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地点安排上:会谈室练习社会工作者小马接手了王女士的个案,准备进行接案会谈。
在会谈的提纲中,小马应列出的内容有()。
A.有关自己的介绍B.有关机构服务和工作程序的介绍C.王女士对会谈安排的意见D.王女士对机构服务的期望E.王女士的服务目标答案:ABCD(3)会谈的主要任务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达成初步协议(提供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3.会谈的主要技巧(重点)(1)主动介绍自己(重点)姓名、在机构负责什么工作、个人专长、提供协助的目的、怎样提供服务等;(2)沟通治疗性沟通,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协助建立正确想法、促成有效行动(3)倾听:不仅要听,还要参与4.资料收集的方法(重点)(1)收集资料(结合预估)①资料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②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重点)☐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客观资料)练习在接案会谈中,王女士向社会工作者抱怨丈夫不关心自己,不顾家,下班只顾上网。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助人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的实务过程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含义“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整合性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概括。
要理解通用的社会 工作过程模式的意义,需要对三个关键词有所理解: 一是“模式”,二是“过程”,三是“通用”。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模式”是对现象所作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 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 行动提供指引。
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问题与其解决方案的组合形态,也描述了该问题解决 方案的核心要素。
1.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是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共性的概括。
2.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涵盖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阶段和系统。
(二)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强调整合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所涵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帮助个人,也可用于家庭、小组、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组织和社区工作中,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
1.强调全人服务观个人问题与群体和社区问题是相连的,个人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群体和社区问题的解决,个人被看作一个存在于系统中的人,而不能以工作方法分割开来。
2.强调社会工作实务是结构化的规范性实务活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知识和技巧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3.强调社会工作者的通才能力社会工作者要面对和回应社会的需要和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具有与不同系统工作的能力,因此需要社会工作者在众多领域接受训练和学有专长,以便能够有效地处理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所面临的问题。
社会工作实务讲义(第一章)

(2)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 所持的观点: ①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 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 ②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 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 ③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 态的。 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 整合观点。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①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 ②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③ 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这三种互动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 间联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 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 为基础的。 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 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医疗救助)
2.运用综合方法:采取综合的理论和恰当的
知识和方法 3.工作过程阶段化: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 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 4.工作任务阶段化: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 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 5.整合的价值观: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 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 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 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在“问题一解决”的改变过 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在很多情况下, 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 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所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 介系统”。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 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社工讲义1-实务

考前串讲强化辅导一、全书的要点提示一个基本模式:通用社会工作模式两个基本点: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三个干预层次:微观、中观和宏观四个环境系统: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五大评估方法:社会历史分析、生态系统图、家庭关系图、社会支持网络分析、抗逆力因素分析六大工作方法:危机干预、自我认知和生涯规划、社会性别教育、个案管理方法、抗逆力增强方法、社区发展和影响政策七类对象:儿童、青少年、老人、妇女、残疾人、违法犯罪人员、病人一个基本模式一个基本模式分为六个阶段:接案、预估、计划、干预、结案、评估重点是预估和计划两个阶段。
预估的重点是四大资料分析方法:社会历史报告、家庭关系图、社会生态图、社会支持网络分析计划的重点是基本要素:目的设定和目标分解、干预系统和干预策略四个评估方法:基线评估、目标实现评估、任务完成评估、影响力评估两大基本点生态系统理论:个体生命周期观点,人和环境的适应观点、栖息地观点、系统平衡观点、系统分化观点、功能整合观点等优势视角:把问题和个人分开;去病态化、去标签化,消除个人的无助感;增能,发挥个人的动机和潜能去克服问题;社会支持,消除个人的孤立和无助;社会行动,改变环境和政策。
三个干预层次社会工作的四大子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发动改变系统、行动系统目标系统就是干预的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微观个体、中观的家庭和小组、宏观的社区、组织和政策等四大环境系统家庭系统:要结构适当、沟通顺畅、规则合理、边界分明朋辈系统:结构适当、角色分明、规则合理、拥有资源和机会、防止黑帮化和歧视学校系统:课业负担适中、师生关系融洽、课外活动丰富、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社区系统:民主自治、服务周到、人际关系和谐、卫生安全、化境优美、包容关怀五大评估方法社会历史方法:个人的身体、心理状况,个人的动机、人格和期待,发展阶段和任务需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网络,有无特别的上瘾行为、暴力倾向等风险,当前的关注和问题,需求分析,专业判断家庭关系图:代际关系图、家庭结构图、连战对抗图、三角纠缠关系图生态系统图 P49)社会支持网络评估(P52页)六大工作方法六大工作方法危机干预:评估危机程度,协调建立信任关系,消除危险,处理感觉和情绪,认知、信念调整,发展新的行动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8
❖ 2.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
❖ (1)生命周期 指的是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 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的意义,运用时间线 方法可以重现服务对象所经历的集体历史事件。(时间线)
❖ (2)人际关联 指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 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 惠性的照顾关系。
整理ppt
3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 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 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 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 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 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狼孩、学校恐惧症、星期 一上班综合征,“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 互作用的视角)
❖ (3)宏观系统 指比家庭等中观系统更大的群体 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 构、社区和文化。
整理ppt
11
❖ 4.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具体应关注:
社会工作实务
(1)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2)环境的品质。(物理、社 会环境)(3)生活中的问题。(生命任务需要)
❖ 5.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
❖ (6)适应力 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 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调和 度。
整理ppt
10
❖ 3.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 (1)微观系统 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 社会等子系统。
❖ (2)中观系统 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 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中观系统分为 两个层次,一为中间系统;二为外在系统。
❖ (3)能力 指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 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
❖ (4)角色 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 而不是个人的角色期待,是个人内在历程及社会参与的桥梁, 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整理ppt
9
❖ (5)地位与栖息地 栖息地指个人所在文 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指个人在 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整理ppt
6
❖ (2)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 所持的观点:
❖ ①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 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
❖ ②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 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
❖ ③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 态的。
❖ 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 整合观点。
❖ 1.模式
“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 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 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
❖ 2.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 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 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 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 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 2、优势视角的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抱负、知识、 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整理ppt
5
❖ 2.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 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 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 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
(1)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①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② 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 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 ③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 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
社会工作实务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也要
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 全人系统分析与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善其与环 境间的“调和度”。
整理ppt
12
(四)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 1、优势视角(能力视角)内容 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
社会工作实务讲义
教师:黄祖军
整理ppt
1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 【大纲要求】 ❖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
工作实务的作用
整理ppt
2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的概念
整理ppt
7
(三)生态系统理论
❖ 1.生态系统理论的含义
❖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机体或有生命力的系统和其所处环境
间维持着持续且交流的关系。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被视 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 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 主张人类发展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 而不是单一的个人特质因素的产物。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 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 (Person in Environment)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 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整理ppt
4
(二)系统理论
❖ 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 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是由各部分(要 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 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 杂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 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 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