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讲课教案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精品教案(通用5篇

学前儿童体育教育优秀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学前儿童体育教育指导纲要》的第四章“基本动作与游戏”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第2节“走、跑、跳、投基本动作训练”,重点围绕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通过多样化游戏形式,提高儿童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基本运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儿童掌握正确的走、跑、跳、投基本动作技巧,提高运动能力。
2.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儿童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走、跑、跳、投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视频、口哨、计时器、标志盘、跳绳、投掷器材。
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设计“快乐森林”情景,引导儿童想象成小动物,参与森林运动会的选拔。
2. 热身活动(5分钟)以“小动物快跑”游戏形式进行热身,让儿童跟随教师模拟不同动物跑步动作。
3. 技能训练(10分钟)(1) 走:指导儿童学习正确的走路姿势,进行直线、曲线走练习。
(2) 跑:教授正确的起跑、疾跑、冲刺动作,组织短跑比赛。
(3) 跳:训练儿童跳绳,提高身体协调性。
(4) 投:示范投掷动作,组织儿童进行投掷练习。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视频和现场示范,详细讲解走、跑、跳、投的正确动作要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走、跑、跳、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游戏活动(10分钟)“接力赛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走、跑、跳、投四个环节的接力比赛。
7. 放松活动(5分钟)以轻松的音乐,引导儿童进行肌肉拉伸和呼吸放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儿童体育教育——走、跑、跳、投”2. 内容简述:正确的走、跑、跳、投动作要领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练习走、跑、跳、投基本动作,家长签字确认。
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教案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活动教案1一、设计意图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所谓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它使人能自觉的进行自我调控,积极的支配自己,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保证一个人的活动经常处于良性运行的轨道上,从而积极、持久、稳定、有序地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
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控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增强。
但是,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认识到生气、急噪、乱发脾气、耐不助性子等是不良的行为,不利于身体健康,应尽量避免。
引导幼儿懂得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作好应付困难的心理准备,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克制力。
人的一生是短暂而漫长的,在人生旅途上,难免会碰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和无法控制的情形。
帮助幼儿自我控制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使他们从小养成做事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对他形成良好的性格将起重要作用,并使他们终身受益。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特设计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够让幼儿懂得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2、教育幼儿要从点滴小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让幼儿知道,无休止地要玩具、吃冷饮等,都不是好孩子应该做的。
3、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通过理解故事和欣赏歌曲,让幼儿懂得生气、愤怒都是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会从点滴小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四、活动准备故事挂图及图片、录音机及音乐磁带。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画有‘婕婕生气’和‘小朋友高高兴兴’的图片让幼儿感受两副图片中的情绪对比。
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教学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教学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学前儿童健康体育教学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前儿童了解和培养良好的健康体育习惯。
2. 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发展。
3. 培养学前儿童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健康体育习惯的介绍和培养:a. 每日锻炼和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b. 饮食均衡和健康的饮食选择。
c. 个人卫生和身体保健的基本知识。
2. 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发展:a. 身体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行走平衡练习等。
b. 柔韧性训练:如伸展运动、瑜伽姿势等。
3. 肌肉力量的发展:a. 基本肌肉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b. 动作游戏:如拔河、跳绳等。
4. 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培养:a. 小组活动:如传球游戏、接力赛等。
b. 合作游戏:如合作搭积木、合作绘画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健康体育的兴趣,并与他们讨论健康体育的重要性。
2. 介绍健康体育习惯: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片或视频介绍每日锻炼、饮食均衡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3. 进行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训练活动:a. 身体平衡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单脚站立、行走平衡练习等。
b. 柔韧性训练:指导学生进行伸展运动、瑜伽姿势等。
4. 进行肌肉力量的训练活动:a. 基本肌肉力量训练:指导学生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b. 动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拔河、跳绳等游戏。
5. 进行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的培养活动:a.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球游戏、接力赛等。
b. 合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搭积木、合作绘画等。
6. 总结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健康体育习惯、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肌肉力量以及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讨论或小组分享,检查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健康体育活动,并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
2. 定期组织类似的健康体育活动,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篇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根据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未来保证试点的顺利进行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实施设计方案。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1.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健康与儿童发展的重大意义,掌握实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从而全面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健康观。
共4学分、72学时。
本课程在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基础上,对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有较深入与全面的了解,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论》等课程的指导下,使学生初步掌握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内基本理论,通过课程实践,加强学生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教学内容学前儿童健康概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学前儿童日常生活行为教育学前儿童营养教育学前儿童疾病防御教育学前儿童体育学前儿童环境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学时总数网上教学 3面授辅导 3专题案例研讨练习作业 1实践课内学时教学小计712 3 3173 2 2 2 1 3 104 3 3 2 195 6 72 3 22 3 22 2 21 1 13 10 93 108 2 202 202 121 83 1210 722.本课程教材的编制思路及特点健康是维系生命的永恒话题,新时期下,培养儿童健康的行为习惯尤为迫切,本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业务水平而开设的,它的内容既保持了传统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理论,又紧紧结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也与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紧密联系的。
文字教材编写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把对学前儿童教育健康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侧重对学生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方面。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精选)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精选)引言: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的关键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有趣的方式,引导学前儿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帮助学前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一、活动1:健康饮食目标:培养学前儿童合理饮食的意识和习惯,了解五谷杂粮和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活动内容:1. 展示各类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介绍它们的营养成分。
2. 根据儿童的口味,制作丰富多彩的水果沙拉,鼓励学前儿童尝试不同的水果。
3. 进行有趣的剪贴画活动,让学前儿童根据自己喜欢的食物制作拼贴画。
4. 通过游戏、歌曲等多种方式,加深学前儿童对健康饮食的理解和记忆。
二、活动2:身体锻炼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参与身体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活动内容:1. 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引导学前儿童做好身体准备。
2. 安排各类户外活动,如跑步比赛、追逐游戏等,增强儿童的体力和协调性。
3. 引导学前儿童尝试基本的铅球、跳远等项目,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 结合游戏和音乐,设计简易健身操和舞蹈动作,激发学前儿童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3:个人卫生目标:帮助学前儿童建立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洗手、刷牙等卫生习惯。
活动内容:1. 通过故事、演示等方式,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2. 给学前儿童分发肥皂和毛巾,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
3. 制作简易的牙齿模型,示范正确的刷牙姿势和刷牙方式。
4. 观看相关动画片,加深学前儿童对个人卫生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
四、活动4:安全教育目标:提高学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活动内容:1. 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教授基本的火灾逃生和地震避险技巧。
2. 讲解常见的交通安全规则,并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模拟过街行人的游戏。
3. 使用口头交流或海报绘画的形式,让学前儿童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感悟。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授课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授课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1.2 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健康的重要性。
(3)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章:身体保健2.1 身体清洁2.1.1 教学内容讲解身体清洁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洗手、刷牙、洗澡等方法。
2.1.2 教学活动(1)观看身体清洁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身体清洁。
(3)教师示范正确的身体清洁方法。
(4)幼儿模仿练习。
2.2 合理膳食2.2.1 教学内容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示范正确的饮食习惯。
2.2.2 教学活动(1)观看合理膳食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3)教师示范正确的饮食习惯。
(4)幼儿模仿练习。
第三章:心理健康3.1 情绪管理3.1.1 教学内容讲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3.1.2 教学活动(1)观看情绪管理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调节情绪。
(3)教师示范情绪调节方法。
(4)幼儿模仿练习。
3.2 社交技能3.2.1 教学内容讲解社交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简单的与人交往的方法。
3.2.2 教学活动(1)观看社交技能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与人交往。
(3)教师示范与人交往的方法。
(4)幼儿模仿练习。
第四章:安全教育4.1 交通安全4.1.1 教学内容讲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介绍简单的交通规则。
4.1.2 教学活动(1)观看交通安全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3)教师示范遵守交通规则的方法。
(4)幼儿模仿练习。
4.2 陌生人防范4.2.1 教学内容讲解陌生人防范的重要性,介绍简单的安全应对方法。
4.2.2 教学活动(1)观看陌生人防范的动画片。
(2)分组讨论如何应对陌生人。
(3)教师示范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4)幼儿模仿练习。
第五章:体育锻炼5.1 体育活动的重要性5.1.1 教学内容讲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介绍简单的体育锻炼项目。
5.1.2 教学活动(1)观看体育活动的动画片。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卫生习惯。
4.提高学前儿童掌握自我保护技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卫生习惯。
2.如何提高学前儿童自我保护技能。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肥皂、毛巾、洗手液等。
2.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肥皂和一把毛巾,请学生猜一猜这两样东西有什么用途。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讲解:(10分钟)1.教师简要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
实践操作:(15分钟)2.教师示范正确洗手的步骤,并与学生一起操作。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流利的语言描述每个步骤,如打开水龙头、涂抹肥皂、揉搓双手、冲洗干净等。
小组讨论:(10分钟)3.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并写在纸上。
展示与总结:(10分钟)4.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由全体学生进行评议。
教师对各组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出正确的预防措施。
作业布置:(5分钟)5.要求学生写下今天学到的正确洗手步骤和一个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并鼓励学生在家中实践正确的洗手步骤。
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对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常见运动项目及其好处。
3.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提高学前儿童的体育技能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运动对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性。
2.常见运动项目及其好处。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如何提高学前儿童的体育技能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球类、跳绳等运动器材。
2.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体育器材,引导学生对运动的好处进行讨论,并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身体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内容】1. 身体部位的认识:头、脸、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臂、腿部等。
2. 身体卫生的重要性:勤洗手、保持衣物整洁、定时洗澡等。
【教学活动】1. 身体部位游戏:教师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学生要迅速指出相应的部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身体部位的认识程度。
2. 搜集学生关于身体卫生的想法,评估他们的认识水平。
第二章:营养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教学内容】1. 基本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良好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合理搭配食物等。
【教学活动】1. 营养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教学评价】1. 考查学生对基本营养素的掌握程度。
2. 搜集学生关于良好饮食习惯的观点,评估他们的认识水平。
第三章:动作与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作与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教学内容】1. 动作与运动:跑步、跳绳、投篮、踢足球等。
2. 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教学活动】1. 动作与运动演示:教师展示各种动作与运动,学生跟随模仿。
2. 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动作与运动的掌握程度。
2. 搜集学生关于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的观点,评估他们的认识水平。
第四章: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情绪管理:认识基本情绪、学会表达情绪、控制情绪等。
【教学活动】1. 情绪管理游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游戏认识和表达情绪。
2. 心理健康讨论:学生谈论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法。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情绪管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运动系统的发育及保健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起着支撑身体、执行动作、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作用。
(一)骨1.骨的组成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连接而成,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骨的生长发育方式骨的生长发育有两种方式,即膜内成骨(如面颅骨)和软骨内成骨(如椎骨)。
3.骨的特点①骨组织的成分儿童的骨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较少的无机物,二者的比例约为一比一。
青枝骨折为容易因不正确的姿势或其他原因导致骨骼变形。
②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③颅骨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
囟(xin)有些骨的边缘上尚未彼此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
前囟,六个月以后逐渐固化变小,大多在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闭合。
后囟,一般在出生后六周到八周闭合。
囟门闭合过早可能是因为脑容量小,头小畸形。
④脊柱新生儿的脊柱仅骶(di)骨有弯曲;出生后三个月的婴儿会抬头时,脊柱出现颈部的脊柱前凸、即颈曲;6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坐时,出现胸部的脊柱后凸,即胸曲;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学习行走时,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即腰曲。
⑤腕骨新生儿没有腕骨,仅有软骨,因此在学前期腕骨是首选的检测部位,即根据腕骨的多少来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
⑥髋骨髋骨与骶骨、尾骨及韧带组成骨盆,髋骨也还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髂(qia)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很不牢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
⑦足骨足弓的作用在于缓冲行走时身体所产生的震荡,足弓还可以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如果婴儿站立时间过长、过早下地行走,或学前期经常长时间走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时负重过大,度都容易发生扁平足。
(二)骨连接1.骨的连接方式骨连接的方式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2.学前儿童关节的特点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如外力作用不当,容易发生脱臼。
(三)肌肉1.肌肉组织的发育呈现一定的规律各肌肉群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大肌肉首先发育,小肌肉发育较迟。
2.学前儿童肌肉组织及其发育特点学前儿童的肌肉较成人柔软,肌纤维较细,间质组织相对较多肌肉所含水分也相对较多,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盐较成人少,能量储备较差。
学前儿童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
肌肉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人们常常根据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情况来测量其智能发育水平。
(四)运动系统保健要点注意培养学前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包括坐、立、行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预防骨折、脱臼、肌肉损伤等伤害性事故的发生。
经常晒太阳,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以及钙、磷等的吸收。
学前儿童的服饰与成人应有区别,要便于骨骼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美观。
二呼吸系统的发育及保健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泡。
(一)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1.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①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
学前儿童的鼻泪管较短②咽学前儿童的咽鼓管宽、直、短,呈水平位③喉学前儿童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学前儿童的声门肌肉也容易疲劳,学前儿童的发音时间不宜过长。
(三)呼吸生理特点学前儿童的呼吸与成人相比浅而快,因此效率低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四)呼吸系统的保健要点1.用鼻子呼吸,使空气通过鼻腔,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肺部,并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减少感冒;2.掌握擤(xing)鼻涕的正确方法,防止由于鼻腔内压过大,而使细菌进入耳咽管,引发中耳炎;3.注意保护嗓音,不要长时间唱歌、呼喊,防止声带因过度紧张而肿胀、变厚,感冒、咳嗽时要多饮水;4.注意培养正确的姿势,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胸廓及肺的正常发育;5.尽可能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通风换气,寒冷地区或冬季尤其要注意吸取新鲜空气;6.进餐时要小心,不高声谈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三循环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循环系统的组成氧气和营养物质(二)心血管的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新生儿的心脏约24g,1岁时的心脏为出生时的2倍心脏发育过程中有两次增快阶段,即2岁以前和青春后期。
2.血管学前儿童血管相对比成人宽,毛细血管非常丰富,尤其是肺、肾、皮肤等处,血流量大,身体得到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十分充足3.心率、脉搏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4.血压儿童血压比成人低得多,年龄越小,血压越低(三)淋巴系统的特点学前期常有淋巴结肿大的现象,学前期常见的扁桃体肥大往往是生理现象(四)循环系统的保健要点1.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以期改善学前儿童心肌纤维的收缩性和弹性。
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喝大量的水,防止增加心脏负荷;注意不同体质的儿童在运动中的表现。
2.合理营养,防止贫血,注意摄入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避免过度的或突然的神经刺激,否则将会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正常机能。
4.儿童衣服和鞋袜不宜过小、过紧,以免影响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
5.应有正常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以利于保护心脏。
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是指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吸收是指经过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消化管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在机能的发育过程中,先发乳牙,而后替换为恒牙。
(1)牙齿发育的时间及顺序各个牙齿的发育时间虽然不尽相同,但都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阶段。
婴儿出生时无牙,胎儿时期已经钙化。
乳牙出牙顺序:下中切牙、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侧切牙、下第一磨牙、上第一磨牙、下尖牙、上尖牙、上第二磨牙、下第二磨牙自6岁左右开始出现第一颗恒牙,长在全排乳牙之后,并不与乳牙交换。
7岁-12岁恒牙萌出顺序从前之后(尖牙例外)逐个替换同位乳牙。
12岁左右出第二颗恒牙,17-18岁以后出现第三颗恒磨牙(又称智齿,有人终生不出)(2)牙齿萌出的特点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地萌出,下颌牙的萌出略早于上颌牙同名牙。
(3)乳牙列阶段儿童时期共有3个牙列阶段,(出生6个月至6岁)乳牙阶段;(6岁-12岁)混合乳牙列阶段;(12岁-15岁)恒牙阶段(4)乳牙的作用及特点乳牙是学前儿童的咀嚼器官,咀嚼功能的刺激,可以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
乳牙列阶段是龋病开始发生和逐年增多的时期恒牙中最早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对于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非常重要。
2.食管婴儿的食管由于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故容易溢乳。
3.胃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贲(ben)门括约肌不够发达,吮吸时常吸入空气,这些因素均使婴儿容易发生溢乳现象。
4.肠结肠壁薄,升结肠、直肠与腹后壁的固定较差,因此婴幼儿容易发生肠套叠和脱肛。
(三)消化腺1.唾液腺出生3个月-4个月时,唾液腺分泌量明显增加,但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出现流涎现象,即所谓的“生理性流涎”(四)消化系统保健要点1.保持口腔卫生。
2.保护好乳牙。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保持进餐时的愉快情绪,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蠕动,提高消化能力。
5.定时排便,防止便秘。
6.孕期要注意营养。
五泌尿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解剖生理特点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1.肾脏小儿肾脏的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养不当、疾病或应急状态时易出现肾功能紊乱。
年龄越小,肾小管越短,其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越差,肾小球滤过率越低,尿浓缩能力越差,大量水负荷时易出现水肿,经常处于负荷过重状态,一旦遇到疾病或应急情况则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
3.膀胱婴幼儿膀胱容量较小,贮尿功能差,故年龄越小每日排尿次数越多,以后每次尿量逐渐增多,次数逐渐减少。
(二)泌尿系统的保健要点1.每天为学前儿童供应足够的饮用水,尿液的形成有利于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冲刷。
2.培养婴幼儿定期排尿的习惯,防止尿频和憋尿。
3.保持外阴清洁,无论男女儿童,尽早穿满裆裤;大便后、睡觉前应清洗,并要注意清洗方式。
4.要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六皮肤的发育及保健(一)皮肤的构造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还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等附属物。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2.体温调节功能3.吸收功能4.分泌与排泄功能5.感觉功能6.代谢功能(三)皮肤的保健要点1.为防止尖锐或坚硬的东西损伤皮肤,学前儿童不宜佩戴任何首饰。
2.要根据气温变化、运动量大小等实际情况及时提醒孩子增减衣服。
3.在学前儿童可触及之处,不可放置炉子、开水、菜汤等物。
4.婴幼儿,尤其是婴儿,晒太阳时应尽量将皮肤暴露在温和的阳光下,不要在烈日下暴晒。
5.勤洗澡、洗头,勤剪指(趾)甲,保持皮肤清洁。
6.最好选择宽松、棉质、吸收、柔软的内衣,小男孩裤子不用拉链。
七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调节系统。
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性的成熟以及免疫力的增强起着很大的作用。
1.脑下垂体儿童时期若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
(二)内分泌系统的保健要点1.要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2.防治碘缺乏病,常食含碘食物,提倡使用加碘盐。
3.不乱服营养品,防止性早熟。
八免疫系统的发育及保健免疫室人体与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相互作用,从而保持自身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反应,其本质是识别自身、排斥异己。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防御感染2.自我稳定3.免疫监视(三)免疫作用的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四)免疫系统的保健要点1.保持生活环境的卫生,减少污染源。
2.通过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合理营养等积极有效的方式,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3.积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九神经系统的发育及保健(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延髓。
大脑是中枢神经最高级的部分,是思维与意识的器官;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肌肉运动有关;延髓是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中枢。
(二)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脑的发育出生时平均脑重370g,6个月时脑重已达700g左右,约为成人脑重的50%;4岁-6岁时脑重增加到1250g,接近成人脑重的85%-90%。
新生儿期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外界的刺激易使其疲劳小脑的功能主要与运动有关,维持圣体的平衡与协调。
6岁时小脑发育达到成人水平。
2.脊髓的发育出生时形态结构已较完善,两岁时与成人近似。
随着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发育,这些非条件反射逐渐消失。
3.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婴幼儿时期,由于神经髓鞘的不成熟,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二传到大脑时,因无髓鞘的隔离,兴奋易于扩散,刺激在无髓鞘神经纤维中传导的速度也较慢,表现为容易兴奋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对外来刺激反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
十感觉器官的发育及保健(一)视觉器官1.视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眼球壁里外共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