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
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宝山区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课质量监测试卷一、累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 5 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2)渐傍晚,,都在空城。
( 3)杜甫《登楼》中“,慨。
(荀子《劝学》)(姜夔《》)”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愁感2.按要求选择。
( 5 分)( 1)颂扬医护人员奋不管命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牺牲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2)将以下编号的语句挨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接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真切的歧视,,,。
由于,假如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小看他,你就可是是显露了对他的某种敬爱。
①老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切光荣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A. 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3—7 题。
(16 分)现代人与创新人品刘铁芳①创新质量诚然是现代人的重要质量,但创新质量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点以致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记吗实质上,所谓现代人其实不是对今世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看法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有关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质量来看,指拥有现代性质量的人,它有关于传统人。
就现代性质量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看法,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
假如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自己格特点是鉴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品的依赖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威望,重申遵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品特点乃是人品的独立性,权益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一致,重申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步精神等。
明显,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波及的决不单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品来涵括现代人的基自己格特点是远远不够的。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积累运用)(含答案)(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宝山区1. 按要求填空(5分)(1)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 《兰亭集序》)(2分)(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
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1.(5分,每空1分)(1)遥岑远目(2)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5 分)(1)D (2分) (2)A(3 分)崇明县1.按要求填空。
(5分)(1)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吾尝跂而望矣, 。
(荀况《》)(3)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营造凄冷氛围,蕴含词人孤寂难耐心情的两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D.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019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含答案分析及译文)(精校Word版)

2019年高三二模文言文一汇编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贤孝 (元)陶宗仪①前至元间,杭州有郑万户者,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
而奉事母夫人备极孝道。
母诞日垂至,预市文绣毯段,制袍为寿。
针工持归,缝缀既成,为油所污。
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
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至日,卧不起。
子至,候问安否,见有忧色,请其故。
日:“昨莫偶视新袍。
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子告曰:“一袍坏,复制一袍,可也,夫人何重乃尔?”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
人咸以此为贤.母,而益见万户之孝。
②国朝妇人礼服,鞑靼①曰袍,汉人日团衫,南人日大衣。
无贵贱皆如之,服章②但有金素之别耳。
惟处子则不得衣焉。
今万户有姓者,而亦曰袍,其母岂鞑靼与?然俗谓男子布衫曰布袍,则凡上盖之服③或可概曰袍。
[注释]①鞑靼:这里指蒙古; ②服章:古代表示身后的服饰; ③上盖之服:外衣、罩衣。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母阳.为自解 (2)人咸以此为贤.母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母诞日垂.至()A.病重B.向下C.流传D.将要(2)惟处子..则不得衣焉()A.未出嫁女子B.未成年儿子C.第二个儿子D.穷人家孩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B.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C.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D.昨暮偶视新袍/适几上油缶翻溅渍成/玷我情思/殊不佳耳。
18.将第①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 分)时估贵重,工莫能偿,自经不死,邻妇有识其母者,潜送入白之。
19.分析文中郑母之贤的表现。
(4 分)20.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推断郑母的礼服称作“袍”的理由。
(2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15. (1) “佯”,装作: (2) . ....为贤。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一)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一【奉贤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9题。
(17分)评论家的角色①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虽有专业评论家,但没有职业评论家。
职业评论家的养成,有赖于激浊扬清的舆论环境,相对优渥的稿酬回报,实施完善的版权法制,以及不为人情所累的公序良俗。
而国内普遍存在的是“兼职”评论家,主要有三类: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员;二是各级政府部门主管的学会和课题评委,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构成一个特别的要津序列;三是体制内外的“独立”评论家,有其他“谋生”之道以全身。
至于纯为宣传炒作的吹鼓手和段子手,则不堪评论家之誉。
局面如斯,评论家要拭亮本真的性命颜色,发出坚韧的真理之声,认清守持的身份角色,就显得尤为可贵。
②然而当下,在社会泛娱乐、全民爱表演的大舞台,身处一隅的评论家,如尚能不为秀场所动,恐怕已是难得的操守。
时髦华丽的影视圈,“捧杀”与“棒杀”仍轮番不倦;外热内虚的戏剧圈,为绵续“家业”而彼此加持,其所余留的“捧杀”,也许还算是一种温柔的进步。
实际上,爱“看戏”与爱“演戏”的交会,向来都传统有自。
但站在现代文明的立场上,无论戏里戏外,这种观演互动所应有的边界理性与高尚格调,始终没有健全起来。
一个尴尬的视盲在于,“经院派”的理论家尽可高蹈于书斋,“经世派”的评论家却必须出入红尘,近察遥观,针砭冷暖。
但如果一个评论者的出场只有“姿态”而没有“态度”,如果他的言说只安逸于贩卖仿制古董的山寨货,或沉溺于拼装舶来术语的二手货,他在文艺群芳谱中能获取什么令人尊重的角色?③评论家的存在感,不在于扮一个在海边数贝壳的渔夫,有太多文秘和娱记可以胜任;评论家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家”,他要在艺术家们筑起的作品群屿中,开辟自己的航路,树立自己的旗杆,绘制自己的地图。
换言之,评论也是创造。
这就意味着,勇于发现、探求真理、秉笔直书,是评论家的天职。
④但是,为什么各种作品盈耳夺目,各种评论也浩如烟海,优秀之作却越发稀见?有人说,国民文化素质不高,艺术创作不理想,文艺批评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019年宝山语文二模答案

宝山区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 (5分)(1)遥岑远目(2)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 (5分)(1)D (2分)(2)A(3分)3.缺乏诚意的宣传者向人民发表不准备兑现的诺言。
(2分)4.C(3分)5.D(3分)6.第②段以传教士利玛窦为例,说明最好的宣传方法就是宣传者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引起别人的行动的道理;第④段以孙中山为例,说明真正的宣传家富有诚意、具有正大光明的方针政策的道理(4分)7.首先,提出观点:宣传虽有不可免的流弊但是仍然不能摒弃宣传,而应该提高宣传的品质。
在此基础上做到宣传与教育不可分离与宣传和行动不可分离。
接着,分别提出了艺术化的宣传方法与宣传者要应有的人格精神、态度立场,最后总结,呼吁宣传家深入民间,感化启迪民众,促进宣传与教育共同进步。
(4分。
由于是节选,答案视实际而定)8.以对寺院的不热心反衬自己对岚山的向往;以女青年疑惑侧面表现作者对岚山的特殊情感;去岚山的电车不到一小时的行程,而作者多次站起身来,表现自己的热切兴奋之情;借用古诗句表达快到岚山时的激动心情。
(3分)9. 先写远景,总写岚山的温柔恬静之美,并以远处鸟声来烘托岚山晨景。
接着由远及近,描写近处的川流,以河中的游船作为画面的主体,再描写堤边的芦苇白花、岸上松树虬枝、沙滩上疏落的松杉;最后写优雅的茶寮建筑以及点缀其中的老樱树。
景物描写先主后次,由远及近,很有层次体现岚山的画面之美。
(4分)10.绚烂的樱花、猩红的毡子、炉边的女人、悠然的游人等勾勒出当年春天欢快热闹的气氛,与眼前寒冷冷清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年岚山的美好回忆与深切的怀念,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同时,冷清清的冬天让作者领略了岚山幽静的意境,独游的乐趣,作者将过去与眼前、未来交织在一起,更丰富了岚山之美,更能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4分)11. 示例1:引用古代的评论来形容自己看到岚山景色的心境,如引用司徒空《诗品》中的“如不可知”,贴切地描写出此刻作者难以言说的喜悦之情。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一诗歌鉴赏(精校版含答案)

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一诗歌鉴赏(精校版含答案)2019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一)2019年宝山区高三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 14题。
(8分)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 美心。
③灌(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2.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4B.5 C .6 D8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
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14.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4分)参考答案:12.C (1分)13.D (3分)14、“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停”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语文资料,儒愿学堂,专注语文培优。
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4分。
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修辞或写作手法1分:效果1分)2019年崇明区高三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肇:初始。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汇编及学生版

19-2宝山区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2分)(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孙对上司指出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D.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学与问相连,,,,,所以思想究竟须从记忆出发,创造究竟须从因袭出发。
①不只是因袭而必是创造②凡是思想都是由已知推未知③创造都是旧材料的新综合④所以学问不只是记忆而必是思想A.②④①③B.④①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一、积累应用(10分)1.(5分)(1)吴宫花草埋幽径(2)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评分说明:答对一空给一分。
2.(5分)(1)C (2)B19-2奉贤区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宝山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二模)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2分)(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
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宣传与教育(节选)贺麟①我们并不否认宣传有其不可免的流弊,亦不否认我们的思想界和出版界常为恶劣的宣传所充斥。
但我们不能向时代开倒车,主张根本摒绝一切宣传,只能向前努力去提高宣传的素质。
所以我们主张不可离开教育而从事宣传,也不可仅仅热心教育而忽略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山区2019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二模)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 ·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用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考誓师大会”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写进发言稿一项是()(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父子两位艺术家为嘉宾;老艺术家曾在该台做嘉宾,而此次因工作忙未能前来。
下面是电视台主持人对年青艺术家说话,得体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上次曾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二阅卷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①长期以来,中国流行的几乎所有法学理论教科书都把法律上的“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加给法律主体的负担和不利。
这种对“义务”做出的负.价值定位是武断的,因为根据自然法学传统,法律上的义务并不能由国家随意规定,而是源自于自然法的义务,即源于道德义务。
源自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远比“权利”重要得多的正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义务就是主体作(或不作)某行为的应当性。
③“应当”并不是社会群体随意的看法,而是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一个人在外地听说自己的爷爷生病了,他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应当回去照顾爷爷!”这里的“应当”完全产生于主体自我良心的内省式要求。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由自我良心自发地产生这种原始的义务要求。
但是,如果某A比较另类,在听说爷爷生病之后毫无反应、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与其相处的群体其他成员就会告诉他:“你应当回去照顾爷爷!”群体成员对A提出的“应当”,就是赋予A一项义务。
社会群体成员们之所以对A提出这种要求,是因为,该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从自我经历的爷爷生病时的良心感受出发认为:回去照顾爷爷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④人类社会实践中,在国家这种组织出现之前很久,社会群体成员就通过对一个一个行为的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因为社会群体成员绝大多数人的良心、理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以至相似,,,即能形成基本共识。
譬如,对于杀人行为、盗窃行为,人们一致认为“不应当作”;对于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行为,人们一致认为“应当作”,等等。
人们用语言将这些共同判断表述出来,就形成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口口相传的道德规则:不应当杀人,不应当盗窃,应当赡养老人,应当抚养孩子,等等。
人类社会通过道德规则向社会每一个个体成员提出道德义务要求,使每个个体成员负有道德义务。
⑤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则包括4个不同层次的规则:禁止损他类规则;倡导利他类规则;劝导自善类规则;引导入圣类规则。
其中以不应当杀人、不应当放火、不应当抢劫等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禁止损他类规则最为重要,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道德底线规则。
这类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道德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履行这类义务是维系人类最低限度文明、保持社会最低限度秩序的要求。
换句话说,没有对这类义务的履行,人类就会处于丛林状态。
所以说,义务是人类文明维系之根。
⑥道德规则自身并不具有保证规则赋予的义务得到履行的手段,以致一旦有人违反上述底线道德规则赋予的义务,道德规则自身并无有效应对手段。
为了确保人们履行底线道德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义务,人们将道德底线规则加以强化、改造:在底线道德的每一具体义务性规则之后附加针对违反义务的制裁规则,并由一定的社会权威机构对这些制裁规定加以执行,这就使道德底线规则演变为法律规则。
⑦人类超越野蛮状态跨入文明门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引导。
人类在进入文明状态之前相当长时间内就形成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在国家组织形成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国家作为执行制裁的权威机构,其适用的仍然是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只是在国家适用习惯法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由国家组织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做法,以致最初的成文法主要源自于习惯法,其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
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耕文明时代法律规则的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来自于底线道德义务规则,但是,由于农耕文明各国普遍实行全权君主制度,君主拥有立法权,这使君主代表的国家立法很容易在法律中混入大量的不合理、不适当的义务设定。
从农耕文明国家立法到商工文明国家立法都存在大量的国家片面强加给民众的限制。
我们把这种国家武力基础上的强制视为“伪义务”。
我们不能把“伪义务”视为义务本体,不能因伪义务的存在而否定义务的真正价值。
3.第①段加点词“负”在文中是指。
(2分)4.第③段假设了爷爷生病是否应当回去照顾的事例,对其用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对某种行为所持的“正确的且必须的”的看法。
B.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C.阐明“义务”是社会群体成员基于自己的良心感受向某主体提出的“应当”。
D.阐明社会群体成员向某主体提出“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的良心和“义务”。
5.依据本文,对“义务”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义务不应是国家单方面的限制。
B.义务是社会群体行为的“应当性”。
C.法律上的义务源自于道德义务。
D.道德义务基于道德规则的要求。
6.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恰当一项是()(2分)A.因此,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B.所以,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C.所以,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道德规则D.因此,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7.⑥⑦两段论述了法律规则形成的□□、形成的机制和形成后的□□。
(3分)8.本文论证了“法律义务是正价值概念”这一观点,请分析其论证层次。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⑦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
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
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
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
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⑧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
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
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
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
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⑨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⑩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
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
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
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有删改)9.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10.请赏析第④段加点词“飞”的表达效果。
(3分)11.本文以物喻人、托物抒怀,请对此加以说明。
(4分)12.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删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