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乐古镇介绍

合集下载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关于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四川平乐古镇!我将带着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与历史。

请大家配合游览,不要迷路,我们有专门的志愿者为您解答问题和提供帮助。

现在,让我们一起踏上平乐古镇的历史之旅吧!一、古镇概况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区,距离市区大约30分钟的车程。

平乐古镇始建于唐至清朝时期,经过千年沧桑,今天的平乐依旧保留着古镇的独特韵味。

平乐是一座兼具水乡与山水之美的小镇,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誉为“成都的后花园”。

二、古镇特色1.古街巷游客们可以先来到平乐古镇的古街巷,这里有着浓郁的古韵和民俗风情。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

古街巷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有着独特的青石板街道和精美的木雕窗户。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可以购买到传统的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当地特产。

2.古桥平乐古镇有数座古桥,最有名的是“慢生桥”,它是全国唯一一个修建在水上的望楼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设计风格而闻名。

这座桥悬于水面之上,形如一艘巨大的船只,经过千年风霜依然屹立不倒,是平乐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古民居在平乐古镇,您可以欣赏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

这些古民居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精美的雕花装饰和红墙瓦顶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黄岗堡”,这是一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大院子,院内的建筑结构独特,是了解四川古代富贵人家生活的好去处。

三、古镇文化1.巴蜀文化平乐古镇是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四川地区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巴蜀文明国家”命名的巴蜀古国为中心,影响了长江流域的诸多民族。

在古镇的博物馆里,您可以了解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2.川剧文化川剧是中国著名的地方戏曲之一,平乐古镇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人们较长寿,晚年健康活泼,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喜欢唱川剧。

在古镇的川剧院里,您可以欣赏到正宗的川剧演出,感受川剧的独特魅力。

5篇介绍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范文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镇。

平乐古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

平乐古镇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平乐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四川平乐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一)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

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

成都平乐古镇的观音院详细介绍

成都平乐古镇的观音院详细介绍

成都平乐古镇的观音院详细介绍成都平乐古镇位于四川成都市郊外的双流区,地处成都平原之上,距离成都市中心约30公里,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

平乐古镇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建筑和观光资源而闻名于世,是成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基地之一。

在平乐古镇的中心区域,有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观音院,它是整个古镇的灵魂所在。

观音院是一座集庙宇、文化展示、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场所,是当地信仰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是旅游者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景点。

观音院的建筑风格兼具佛教和道教的特色,以庄严、肃穆、恢弘的氛围而著称。

整个院落由正殿、配殿、钟楼、鼓楼、祝福亭等建筑构成。

正殿是观音院的核心所在,供奉着观音菩萨的法像。

殿内色彩斑斓,壁画装饰精美,展现了佛教教义和当地民间信仰的特点。

配殿则是用来供奉观音菩萨的化身和辅助神祇的场所。

钟楼和鼓楼位于正殿两侧,建筑风格古朴庄严,起到宣扬佛法和传达时间信息的作用。

祝福亭则是供游客祈福祷告的场所,也是古镇民众举办隆重仪式和节日庆典的地方。

观音院的精心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当地人对信仰和文化的崇敬和关注。

每天,许多虔诚的信徒都会来到观音院烧香、上香,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和庇护。

尤其是在佛教节日和重要的宗教仪式上,观音院更是香火鼎盛,人潮涌动。

观音院还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例如佛教教义讲座、佛经研究会和民俗文化展览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推动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观音院所在的平乐古镇也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的建筑风貌而闻名。

古镇街道弯曲狭窄,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古代社会。

漫步古镇,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宅院、古祠堂和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和手工技艺的魅力。

此外,古镇内还有许多店铺和小摊位,售卖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土特产和美食。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川菜和当地小吃,也可以购买到独具特色的纪念品和礼品。

平乐古镇:茶马古道上的铁火记忆

平乐古镇:茶马古道上的铁火记忆

着八方游客。

这里不仅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更是打铁工艺的传承之地,见证了千年的商贸繁华与工艺传承。

茶马古道的历史回响茶马古道,一条横贯中国西南的古代商贸通道,它不仅连接了云南的茶叶产区与西藏的马匹市场,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平乐古镇,作为这条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见证了无数商队往来的繁华景象。

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的平乐已是商贸重镇。

商人们驱赶着马队,驮着茶叶、丝绸、药材等货物,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越崇山峻岭,将内地的丰富物资运往边疆,又将边疆的特产带回内地。

这条道路,不仅是商贸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马古道上的商贸活动逐渐减少,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却永远镌刻在了平乐古镇的记忆中。

如今,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沉淀。

打铁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如果说茶马古道是平乐古镇的历史脉络,那么打铁工艺则是其文化精髓的体现。

在古镇的一角,有一家传承了几代人的打铁铺,这里的铁匠们用匠心独运的技艺,将铁与火的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打铁,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需要铁匠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坚韧的毅力。

从选料、烧火、锻打到成型,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铁匠的经验和耐心。

在平乐古镇,铁匠们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更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铁器制作中,使得这里的铁器既有古典之美,又不失现代之感。

走进打铁铺,可以看到铁匠们挥汗如雨,手中的铁锤与铁砧相互碰撞,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

火炉中的火焰跳跃着,将铁块烧得通红,铁匠们用长钳夹起铁块,迅速地在铁砧上敲打,每一次敲打都让铁块的形状更加接近最终的设计。

随着温度的降低,铁块逐渐冷却,一件件精美的铁器便这样诞生了。

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乐古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古镇的街道两旁,古树参天,绿意盎然,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浅谈平乐古镇5篇

浅谈平乐古镇5篇

浅谈平乐古镇5篇第一篇:浅谈平乐古镇浅谈平乐古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93 公里,邛崃市西南18 公里处。

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

秦汉以来,即为古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之重镇。

四面青山环抱,坝上活野千顷,白沫江穿镇缓缓流过,“禹王堰”将大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外江两岸绿树成阴,千年古榕树巍然卓立,多道水码头错落有致,沿江古代货栈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

平乐古镇有着古老的建筑, 古朴的环境氛围, 悠久的历史, 深厚的文化内涵, 优美的风光, 还有古镇人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节奏等, 构成了古镇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价值。

具体来说, 古镇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赏价值:平乐古镇的古建筑保存较好, 且特色鲜明,如保持完好的22 条明清古街店铺和明代“乐善桥”,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系一幅活脱脱的中国西部“清明上河图”。

两旁民居宽大的廊檐、整齐的廊柱, 幽深的四合院, 斑驳的古桥等等, 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艺术装饰上, 平乐古镇建筑常利用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等艺术手法来装饰居室, 做工精巧, 雅俗共赏,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俗情趣, 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而平乐古镇的观赏价值并不局限于几处古建筑, 更多的是在于构成古镇框架的传统建筑格局以及与之相融的自然环境,平乐古镇依山傍水而建, 如邛崃市两大风景旅游区——金华山、绿宝石距古镇中心仅3公里。

古桥、古牌坊、古寺庙、古民居四合院等古建筑与山光水色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静寂的田园情调。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的确令人产生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

2.休闲价值: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 它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 在休闲旅游活动中, 人们通过身体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参与娱乐、享受美食、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 从而丰富生活, 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

如前所述, 从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来看, 其为游人提供了观赏、审美、科考, 探寻其历史文化, 还有娱乐、参与等方面的价值, 使游人通过各种旅游方式, 达到休闲度假的目的。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

精选四川平乐古镇导游词四川平乐古镇,是一座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平武县的古镇,被誉为“水乡明珠,历史名城”。

在中国传统的水乡文化中,平乐古镇是一座标志性的存在,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天然风貌享有盛名。

在这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镇,游客们可以体验到淳朴的乡村风情,感受到那种古今交替、文化传承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四川平乐古镇的风光、历史与传统。

一、历史文化平乐古镇始建于唐朝晚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镇是最早开发的农业生产区之一,盛产小麦、秫米、黄豆、棉花等农作物。

在南方水乡地区经济发展较早的时期,平乐古镇为全国著名的商贸集市,拥有“东倒西歪、南北蜘蛛网”之称。

其客家文化、民俗文化、水乡文化及历史渊源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批文化爱好者及游客前来参观和探访。

二、人文景观(一)古建筑平乐古镇拥有丰富的古建筑,包括明清古民居、古桥、古塔、古庙等。

优美的拱桥、龙王庙、通衢街、状元洞、古场牙等文化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二)古街巷平乐古镇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居巷、棕松巷、窑街、传生巷等众多古色古香的街巷,这些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长街小巷,充分展现了古镇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尤其是夜晚里灯光照亮下的古街巷,更是美不胜收。

(三)水乡风光平乐古镇是一座水乡古镇,这里有许多人工疏浚的小溪河、古桥梁、明清式建筑、翠竹掩映、碧水荡漾,让人们沉醉在这样的古雅之中。

三、自然风光平乐古镇是西南地区的一处山地地貌景观,占地面积大约3.2万亩,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野趣的“天然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还有着华丽的山水画卷、壮观的峡谷、迷人的农田风光等,是爱好自然风光的游客热爱之地。

四、美食文化平乐古镇和大多数的古镇一样,拥有独特的美食文化,这里的特产有腊肉、腌鸭、蛇酒等等,尤其是其“八宝火锅”、菜豆腐、串烤等美味可口,让游客们大快朵颐,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食享受。

五、总结四川平乐古镇,融合了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沉淀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美丽之地。

平乐古镇

平乐古镇

“南丝路民俗风情第一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镇位于四川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西南部,距国道318线9公里,离邛崃市区18公里、成都市区93公里,距双流国际航空港60公里,是邛崃市西南片区的区域中心镇。

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

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

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平乐山区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自宋朝即出产茶叶,有著名的贡茶基地——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

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史前蜀王开明乐时期,平落这块四面环山的平坦绿色小盆地即因平坝上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970年—997年,为火井县治。

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平乐古镇的“镇外之景”更令人叹为观止: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金鸡沟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无一处不是人类文明之经典。

(1)金华山风景区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

川西水乡——平乐古镇

川西水乡——平乐古镇

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张德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邛崃市西南19公里处,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四季风景如画。

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楼、青石铺成的街道,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古镇、小桥、人家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秦汉驿道”,仿佛是在告诉我,这里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由于不是赶场天,街上显得有点冷清。

平乐古镇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

古镇九古,即“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民居、古作坊、古驿道、古风俗”,向您诉说着它的悠悠历史。

巍然卓立于白沫江畔的千年古榕,极具川西风情的沿江吊脚楼,错落有致的临江水码头,保持完好的明清古街,交相阡陌、横跨江河的清代“乐善桥”,无不展现出川西水陆商埠的古老风韵,可谓是一幅活脱脱的“清明上河图”。

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荫。

古镇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

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特色。

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历史底蕴。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的熟铁块先在炉火中锻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再由两人用不同重量的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

这个铁匠铺是全镇硕果仅存的铁匠铺了,仿佛造就了平乐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我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

乐善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通的半圆形,而采用桃形,别有深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平乐古镇介绍平乐古镇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

古镇历史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

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蔡·蒙履平,和夷底绩。

”将穿镇而过的白沫江用飞沙堰分为“内江”、“外江”,形成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

到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

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

平乐地处四川省成都市所辖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辖最大的建制镇,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之美誉。

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

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

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

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清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基本情况平乐镇辖6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0.93万人)。

幅员面平乐古镇-桥(1张)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305亩,农民人均耕地0.69亩。

2003年全镇GDP为4.3亿元,财政收入49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5元。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7.7:65.5:16.8。

城镇化水平29%。

社会事业:镇内有高中平乐中学1所,镇中学和中心小学各2所,幼儿园6所(平乐点3个,下坝点3个),村小学4个(平乐点2个,下坝点2个),中心卫生院1所,镇、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医疗卫生站25个。

自来水普及率达50%,农村沼气池普及率90%以上。

市、镇、村道硬化55.69公里,小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率100%。

2004年2月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通过评审,系成都市三十个重点镇之一。

自然资源平乐古镇位于川西平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候16°C左右,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

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

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

周围四面环山,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

旅游资源平乐古镇以镇区古朴的街区和原味淳朴的川西民风民俗而著称。

在古镇区内,可以尽情享受都市以外久违的那份古韵和恬静。

剔除了现代文明的浮躁,看到那充满灵气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拥有的是放开心胸,忘记烦忧,纵情山水,任时光倒流……古镇九古平乐自古便成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在今天的平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历史的足迹——九古: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古镇明清建筑23.54万平方米,鳞次栉比,古风蔚然。

素以“秦汉文化·川西水乡”风情著称。

古镇共有老街33条,七弯八拐。

曲径通幽。

平乐古镇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两边的房屋多数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下层作铺面上层作居室,体现了浓郁的川西风格。

千年古巷两边的店铺虽然已经是几经易手,却还在经着。

现在平乐镇政府正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向世人展示千年古镇的风采。

在民俗文化上,朴实的老百姓创造了山歌会、河灯会、牛儿灯、放生会、六月六观音会等。

漫步古镇,游客将亲身体验到古街的种种风情,聆听古桥乐善的代代佳话,坐享古树黄桷的片片浓荫,观赏古堰分水的滚滚波涛,品味古民居大院的悠悠气息,加入古歌“竹麻号子”的声声呐喊……作为“茶马古道第一镇”,平乐曾是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物换星移,古镇在今天又焕发出其独特的魅力,那沿袭千年的民俗艺术、屹立百年的民居建筑,浸染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水光山色,成为川西水乡古镇的缩影和象征,演绎出一幅融古贯今的“清明上河图”。

民俗风情院平乐民俗风情院又名天工应物馆,院里有农田、农家小院、耍坝,游人既可以在这里参与体会农事活天工别院动,也可以观看民俗文化表演。

风情院里的主要建筑是天工别院,又叫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主人原来是清朝河北定县州判王治统,他的后人后来迁居洪雅县,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在洪雅城隍街57号修建了一座四进合院,西南交大乡土建筑研究所所长季富政教授称誉他是“洪雅瑰宝”。

2003年,洪雅县搞城市建设,虽然有阮仪三、冯骥才、季富政等著名人物呼吁留住这座古宅,但王家大院仍被拆除,主人将拆下的木料编号登记堆放在一起。

三年后,平乐镇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决定购买王家大院,异地搬迁保护,这样,王家大院就从百里之外被搬到了这里重建。

镇外有景平乐古镇除古镇区外,还有四大风景区支撑: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

景点一:呼吸山水,大自然鬼斧神工之芦沟自然风景区闭上眼睛,轻轻地呼上几口气,首先你感到的是一种无比的轻松和振奋;这里就是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位于平乐古镇区西北1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竹木覆盖面积1.6万亩,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之美称的芦沟幽谷了。

入沟4公里,一天然石佛像掩映于竹海之中,双目微闭,慈祥亲切,佛身即百米山峰,高过乐山大佛(72米),山人称“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竹为佛依,佛是竹魂”。

沿溪而上,巨岩整齐中裂,分水而立,相传为明代天官杨伸试剑之处,胜似镇江“天下第一江山”孙权试剑石,且气势更足。

寨子岗上天官墓,国宝大熊猫时常出没附近。

鱼崖脚下“元帅井”,当年徐向前元帅率红二方面军与国民党军队鏖战七天七夜,即在此井取水做炊和金华山饮马。

鱼崖上红军作战掩体犹存。

登临最佳观景点尖山子,可远眺平乐古镇全景,尽览卢沟竹海秀色。

在景区内还散布有零星的古造纸作坊遗址,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尽在芦沟幽谷中。

景点二:瞻拜神灵,灵秀之地——金华山金华山是“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位于平乐古镇东南1公里处。

灵山杰地,声名上溯秦汉。

自中唐后,金华大佛和天宫寺香火鼎盛,誉满川西。

奇山秀水,拥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众多人文古迹,特色鲜明:一是“一步呈一景”,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恰似一幅天然太极图,给金华山平添几分神秘。

险峻清幽的石梯山道、绿水青山中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阁……给人无限遐想。

二是“三教汇于一山”,儒、释、道在数不清的摩崖造像群中形成奇妙和谐。

山腰峭壁上的摩崖石佛宝相庄严,山顶天宫寺古朴庄重,大佛座前一幅“天马行空图”是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

景点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皇恩浩荡之花楸山风景区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车行约20分钟,穿过10余里竹海,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山风景区。

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

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怡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

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

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景点四:千年古道,踏寻历史空谷足音之秦汉驿道秦汉驿道遗址,在平乐镇骑龙山城隍岗。

它是当时由成都、经邛州、雅州通往吐蕃、党项、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也是韦皋出兵与吐蕃作战的十一条路线之一。

当地老人称驿道遗址为“剑南道”或“马道子”。

现代人称为中国的“南方丝绸之路”。

驿道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森林中,它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较为完整的一段。

长约两公里,路面横广4m、呈鱼脊形。

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作甘泉殿,筑甬道。

”注说:“谓于驰道(大路)外筑墙,天子行中间,外人不见。

”邛雅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

邛雅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

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

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驿道沿山脉的走向而修筑,当年完好无损时它仿佛如一道长城,蜿蜒于川南的山岭之间。

景点五:风景秀丽,中西交融之绿宝石庄园绿宝石庄园地处平乐镇“三金”风景交界处,依江而建,背靠狮子山,庄园四周藤吊柳垂、竹木掩映、绿树成荫,庄园内草坪青青,桂花园、芭蕉园、枇杷园相得益彰,地下温泉沐浴尘土,水上歌厅余音缭绕,五世同堂、四合大院、欧式建筑中西交融。

自建园初即被列为“国际青少年宋庆龄基金会基地”,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竹筏泛舟景点六:原生态山水,踏访古迹徒步游之金鸡沟往古镇西边顺白沫江而上,大约三公里处就见一条小河汇入白沫江,小河从沟里出来,沟口是一座拱桥,桥前桥后是鸡头和鸡尾,这就到了金鸡沟了。

看到的这座古桥就是建于光绪10年的金鸡桥。

金鸡沟入内单程15里,往返30里。

顺着桥边一条小石板路,一路叠叠翠翠的竹林,两边奇峰怪石,突兀嶙峋。

竹林掩映,戏水,踏青,尝野味……探访古迹(古造纸坊),寻深山人家……景区主要以竹海、攀岩、高空索桥、健身散步为亮点,以“户外运动”为景区的核心价值。

金鸡谷内更有仙侣牧云桥,号称全国目前构造难度最大、跨度最长、距地面最高的高空窄底峡谷旅游索桥,长约318米,宽1.5米,距地面162米,可以算是景区内最大亮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