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首届粤剧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合集下载

吴 川 年 例

吴 川 年 例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

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年例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包括吴川)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

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

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

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

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

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度的,一个村子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

“年例”传说源于“元宵节”,但“年例”的时间范围却比元宵节宽泛得多,以选择在元宵节或元宵节前后做“年例”的居多,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族人姓氏的差异,所定的日子而有所不同。

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一天的时间,搞得热闹隆重的地方一般延续到两三天,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仍有村庄做“年例”(早的在年初二,迟的在十一、二月份)。

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那么,“年例”是何时起源的?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

‘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

“年例”实际上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

“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

“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

在节日里,人们极尽所能来讨好神,献媚于神,以博取神的欢心,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极低,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很弱,因此,对神的敬畏是很深切的。

吴川的家乡风俗逛花桥作文

吴川的家乡风俗逛花桥作文

吴川的家乡风俗逛花桥作文Wuchuan is a small town located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吴川是一个位于中国广东省美丽乡村的小镇。

It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这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世代相传的传统风俗而闻名。

One of the most cherished traditions in Wuchuan is the annual flower bridge festival, where locals gather to celebrate the beauty of blooming flowers. 吴川最珍贵的传统之一就是每年一度的花桥节,当地人聚集在一起,庆祝盛开的花朵之美。

The flower bridge festival is a time-honored event that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centuries in Wuchuan. 花桥节是吴川一个历史悠久的活动,已有几个世纪了。

It symbolizes the coming of spring and the rebirthof nature after the long winter months. 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经过漫长的冬季后大自然的重生。

During the festival, locals decorate a bridge with vibrant flowers of all colors, creating a beautiful and fragrant pathway for visitors to walk through. 节日期间,当地人用各种色彩鲜艳的花朵装饰桥梁,为游客们打造出一条美丽而芬芳的路径。

吴川粤剧锣鼓教学设计

吴川粤剧锣鼓教学设计

吴川粤剧锣鼓教学设计吴川粤剧锣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吴川粤剧锣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对粤剧锣鼓的兴趣和认知。

2.掌握基本的锣鼓演奏技巧,如敲击节奏、鼓点技法等。

3.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粤剧锣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介绍- 讲解粤剧锣鼓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在粤剧演出中的作用和地位。

- 着重介绍粤剧锣鼓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

2.锣鼓器乐基本技巧教学- 吴川粤剧锣鼓乐队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技巧。

- 教授锣鼓的基本敲击技法,如敲击手法、节奏感等。

- 教授鼓点的基本技巧,如振鼓、滚鼓、拍鼓等。

3.合奏与演唱- 分组练习,由学生组成吴川粤剧锣鼓乐队进行合奏。

- 学生可选择演奏自己喜欢的粤剧脍炙人口的曲目,进行针对性的演奏训练。

- 配合粤剧唱段,学生通过演唱加强与锣鼓的配合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吴川粤剧锣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

2.示范法:由教师示范基本的锣鼓演奏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形成乐队,进行合奏和演唱,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介绍吴川粤剧锣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粤剧锣鼓的兴趣。

2.讲授:讲解粤剧锣鼓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技巧,通过示范和解说进行教学。

3.实践:教师示范演奏技巧,学生模仿并练习,逐步掌握锣鼓的基本敲击和鼓点技法。

4.合奏:学生分组进行合奏演练,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奏和演唱,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5.巩固: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巩固和指导,加强对锣鼓演奏技巧和配合要求的理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课堂纪律。

2.演奏表现:评价学生在合奏和个人演奏中的技巧运用和音乐表达能力。

3.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非遗系列之粤剧介绍

非遗系列之粤剧介绍
传统戏曲服装是类型化服装,依据演员的行当及角色类型而选用,向有“宁穿破莫穿错”的戏 谚。部份演员凭个人的感觉和观众喜好而选用戏服,曾经出现“宝玉装”“情侣装”“木兰扣” 等有个性色彩的戏服。随着戏曲舞台追求人物个性化的潮流,粤剧戏服也逐渐摆脱类型化的羁 绊,向类型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院团每创作新 剧目均专设“服装设计”,专为具体剧目、具体角色、具体场次而设置特型戏服粤剧戏服鲜明 的特色在于其“广绣”工艺。它构图饱满、花纹繁褥、图案生动,装饰性强,色彩浓艳,色块 对比强烈,与粤剧舞台所洋溢的热烈明快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相互协调
• 清咸丰年间,粤剧传入广西。
• 清光绪年间,粤剧的名称出现。 • 1912年前后,粤剧演出基本上改用广州方言 。 • 辛亥革命后,粤剧受文明戏、话剧的影响,20
年代以后又受西方现代电影艺术的影响,从而引 进了时代歌曲和西方爵士音乐,除使用民族乐器 演奏外,还使用了小提琴、电吉它、爵士鼓、小 号等,并改“戏棚官话”为广州方言——粤语 演唱 。 •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 艺人积极挖掘优秀剧目、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 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 1953年,广州粤剧团成立。 • 1956年,周恩来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称号。 • 1958年,广州地区9个粤剧大班合并成立了广东 粤剧院。 • 1960年,广东粤剧学校及其湛江分校成立
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将每年11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 粤剧日,藉以扩阔观众层面,达到推广及保存粤剧的目的。 2006 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 36 [2]。2009年10月2日,由广东、香港和澳门联合申报,粤剧被 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吴川的元宵节花桥作文

吴川的元宵节花桥作文

吴川的元宵节花桥作文吴川,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个县级市,以其美丽的海滩和浓厚的海洋文化而闻名。

每年的元宵节,吴川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桥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花桥作为吴川地区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渴望。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吴川的元宵节活动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至今仍然庄重而盛大。

作为节日的一部分,吴川的花桥是一个展示各种彩灯和花灯艺术的地方,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花桥位于吴川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占地面积几千平方米,桥身由钢结构建成,既安全又稳固。

每年元宵节前后,吴川市政府会邀请专业的灯饰制作公司进行灯光装饰,将整个花桥装饰得犹如童话般的仙境。

花桥上主要展示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灯饰作品。

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们会根据花桥的特点和主题进行设计制作,他们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传统武术、传统建筑等多个领域。

他们以传统的工艺和现代的技术结合,制作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在花桥的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镶嵌着各种彩灯,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给人一种热烈、喜庆的气氛。

门楼下方还有几尊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为原型的雕像,雕像下方也点缀着彩灯,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景观。

沿着花桥,有一条蜿蜒的小道,两旁是由灯饰制成的各色花灯和动物形象。

这些花灯艺术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有的是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灯饰,有的是展示中国传统民俗的灯饰,还有的是展示中国传统戏剧的灯饰,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继续往前走,就是花桥的核心区域,这里的灯饰更加精美,设计更加独特。

核心区域有一座高大的塔楼,塔楼上方有九条龙盘旋围绕,塔楼四周还有许多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主题的雕塑,整个塔楼犹如来自仙境的建筑,给人一种神秘、神圣的感觉。

在花桥的侧面,有一座古代的亭子,亭子的顶部点缀着各种彩灯,亭子内还有摆放着供品和花灯的艺术品,人们可以进入其中一探究竟,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广东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花旦造型:广东粤剧: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公元1958年,广东粤剧院正式成立。

公元1960年和公元1962年先后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

在粤剧历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同时期电影开始蓬勃,粤剧吸引力大减。

可是后来创作的粤剧电影重新把粤剧带入电影院,使粤剧重获昔日光辉。

当时著名的粤剧电影有“蟹美人”、“龙王三宫主”、“黄飞虎反五关”、“万里琵琶关外月”、“四郎探母”、“宝莲灯”、“双仙拜月亭”、“红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鱼”、“香罗冢”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的粤剧形势不妙,当时红伶芳艳芬因为结婚而退下来,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离开香港,连红透半边天的新马师曾都不大热衷于演出。

幸好后来麦炳荣和凤凰女组织班霸“大龙凤剧团”,有谭兰卿加入,并由林家声担当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剧目《百战荣归迎彩凤》、《刁蛮元帅莽将军》、《三夕恩情廿载仇》《彩凤荣华双拜相》、《凤阁恩仇未了情》等。

不久,陈好逑与林家声另立新班“大龙凤剧团”。

及后新的剧团纷纷迭起,包括羽佳的庆红佳剧团、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林家声的庆新声剧团。

《三夕恩情廿载仇》小生花旦造型:广东粤剧很受群众欢迎,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可见其魅力四射。

吴川舞狮活动的介绍

吴川舞狮活动的介绍

Introduction to Wuchuan Lion Dance ActivityNestled in the he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lies Wuchuan, a city renowned for its vibrant and colorful cultural traditions. Among these, the Wuchuan Lion Dance stands out as a vibrant and enchanting performance that captivates crowds with its dynamic displays of strength, agility, and artistry.The Wuchuan Lion Dance is not just a mere performance; it'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music, dance, and drama. The lion, a symbol of luck, prosperity, and courage, is brought to life by two skilled performers, one portraying the head and the other representing the body. These performers, often skilled martial artists, must undergo rigorous training to master the intricate moves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bring the lion to life.The performance begins with a thunderous drumbeat, signaling the arrival of the lion. As the drumbeat crescendos, the lion dancers leap and twist, executing breathtaking moves that are both acrobatic and martial. The lion's movements are choreographed to music, often traditional Chinese instruments like the gong and cymbals, creating a harmonious symphony of sound and motion.The highlight of the performance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ion and the audience. The lion "roars" and "leaps" towards the crowd, engaging them in a friendly yet thrilling dance-off. This interaction not only adds to the excitement but also serves as a symbol of good luck and blessings.The Wuchuan Lion Dance is not just a performance; it's a deep-seated cultural tradition that reflects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 Wuchuan people. It's a testament to the resilience and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who have preserved and passed down this tradition for generations.Today, the Wuchuan Lion Dance has become a popular attraction during festivals and special occasions, drawing crowds from all over. It's not just a show; it's an experience that leaves one in awe of the beauty, strength, and grace of this remarkable cultural tradition.吴川舞狮活动介绍位于中国广东省心脏地带的吴川,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闻名。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

湛江传统文化广东省湛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湛江市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特别是省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之后,湛江市加大了文化建设力度,挖掘、整合、保护和利用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构建粤西文化中心。

湛江市现有民间艺术120多种,盛行30多种表演艺术,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

几年来,通过深入挖掘和不断创新,培育和再现了遂溪醒狮、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等一批民间艺术精品。

其中,醒狮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已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醒狮之乡”遂溪县饮誉海内外,几年来获得了无数荣誉。

2003年,该县文车醒狮团应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参加了当年“中法文化年”活动,并以高桩醒狮跨越3.6米的成绩创下基尼斯世界纪录,2006年又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

2010年,该县许屋醒狮团应邀参加了当年的上海国际文化节。

湛江市文化遗产丰富,湛江醒狮:醒狮表演始于明清时期。

200多年来,凡逢年过节、喜红庆典,都用醒狮助兴,祈求平安吉祥,醒狮表演成为当地乃至湛江市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

近年来,遂溪县因势利导,加强组织、积极扶持,全县民间醒狮表演活动空前活跃。

去年,该县先后3次举行规模大、档次高的歌舞醒狮表演活动,并多次组织醒狮团参加市、省以至国际性的民间醒狮表演赛。

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先后两次到该县拍摄民间醒狮活动并作专题播出。

东海岛人龙舞:据地方志记载,东海岛人龙舞起源于东海岛东山镇,始于明末清初,是流传300多年的民间大型广场表演艺术,其结构分为龙头、龙身和龙尾,由大人和孩童结合而成,规模可大可小,节数多少不等。

龙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龙头、龙身、龙尾,龙头是龙的精髓所在,体现龙的精神。

它由一个彪形大汉身负三个小孩组成,分别表示龙角、龙眼、龙舌、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用人相继倒卧分节连接而成,演员经过化妆打扮,穿上黄色或青色服装,龙就变成黄龙或青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卓华卜美玲
(湛江市首届折子戏比赛获金奖)
湛江市粤剧团
粤曲表演唱《江姐》
梁素梅
(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
南宁市粤剧团
传统南派跟斗表演《八大槌》
卢响辉等
番禺粤剧团
②《碧海狂僧》
李金锋
(广东青年演艺大赛金奖得主)
广州青年粤剧团
③《情僧偷到潇湘馆》
陈文轩
广东新时代粤剧团
④《夏元淳》
叶景邦
恩平市粤剧团
粤曲平喉独唱:《颂伟人》
陈敏
吴川市曲艺家协会
折子戏《白龙关》
李伟聪、苏彩平
顺德粤剧团
粤曲独唱:《无限河山泪》
吴剑明
(粤港澳“四洲杯”金奖得主)
湛江市粤剧团
折子戏《汉武帝之初会》
吴川市首届粤剧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文艺演出节目单
时间:月日晚(农历十一月初一晚)


演出剧目
主要演员
演出单位
开场式
全体演员
各参演粤剧团
粤曲对唱《十八大光辉照四方》
林田勇、陈诗敏
吴川市粤剧团有限公司
折子戏《洛水梦会》
莫伟南、庞秀连
广东锦添花粤剧有限公司
著名文武生经典粤曲串演:
①《前盟如梦》
陈斌
高州市粤剧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