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smith裂解法的名词解释

smith裂解法的名词解释

smith裂解法的名词解释Smith裂解法,即Smith pyrolysis method,是一种石油化工领域常用的裂解工艺,旨在通过高温、缺氧条件下将重质石油馏分裂解为较轻质的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原料,如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

该方法以其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石油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裂解的含义。

裂解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条件下,将长链烃化合物分解为短链烃化合物的过程。

石油中的长链烃化合物在裂解过程中被打破,转化为较轻质的石油产品和原料。

Smith裂解法与其他裂解方法相比,其关键在于是通过高温和缺氧条件下进行的。

Smith裂解法的基本过程是将重质石油馏分(也称作馏分)送入裂解器,通过加热到高温(通常为500°C至650°C)并控制缺氧造气(通常为氮气或干燥的空气),使馏分中的长链烃化合物分解为较轻的烃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长链烃化合物会以不同的速度裂解,从而得到不同碳数的烃化合物。

裂解产物主要包括气态产品(如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和液态产品(如汽油、柴油等)。

其中,气态产品在裂解过程中会通过裂解气分离装置分离出来,而液态产品则在裂解过程中保持液态状态,并进一步经过精馏、加工等环节得到成品油(如汽油和柴油)。

Smith裂解法的具体实施操作非常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参数和因素。

首先是温度的控制,裂解温度可以影响裂解效果和产物分布。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烷烃和芳烃的裂解产物过多,而过低的温度则可能导致不充分的裂解。

其次是不同种类的重质馏分的裂解反应速度和产物分布也有所不同。

另外,缺氧造气的选择和控制也是影响裂解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Smith裂解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重油、焦油和催化裂化高温阻点渣等各种石油馏分的裂解。

它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高石油产品的产率,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增加石油加工的灵活性。

此外,Smith裂解法也可以与催化裂化等工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石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

石油化工基础知识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有4类:炔烃 (乙炔)、烯烃 (乙烯、丙烯、丁烯和丁二烯)、芳烃(苯、甲苯、二甲苯)及合成气。

由这些基础原料可以制备出各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天然气化工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简称天然气化工。

其主要内容有:1)天然气制碳黑;2)天然气提取氦气;3)天然气制氢;4)天然气制氨;5)天然气制甲醇;6)天然气制乙炔;7)天然气制氯甲烷;8)天然气制四氯化碳;9)天然气制硝基甲烷;10)天然气制二硫化碳;11)天然气制乙烯;12)天然气制硫磺等。

100×104 t原油加工的化工原料据资料统计,100×104 t原油加工可产出:乙烯15×104 t,丙烯9×104 t,丁二烯2.5×104 t,芳烃8×104 t,汽油9×104 t,燃料油47.5×104 t。

炼油厂的分类可分为4种类型。

1)燃料油型生产汽油、煤油、轻重柴油和锅炉燃料。

2)燃料润滑油型除生产各种燃料油外,还生产各种润滑油。

3)燃料化工型以生产燃料油和化工产品为主。

4)燃料润滑油化工型它是综合型炼厂,既生产各种燃料、化工原料或产品同时又生产润滑油。

原油评价试验当加工一种原油前,先要测定原油的颜色与气味、沸点与馏程、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燃点、自燃点、残炭、含硫量等指标,即是原油评价试验。

炼厂的一、二、三次加工装置把原油蒸馏分为几个不同的沸点范围(即馏分)叫一次加工;将一次加工得到的馏分再加工成商品油叫二次加工;将二次加工得到的商品油制取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工艺叫三次加工。

一次加工装置;常压蒸馏或常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装置:催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烃基化、加氢精制等。

三次加工装置:裂解工艺制取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

辛烷值辛烷值是表示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的抗震性指标。

常以标准异辛烷值规定为100,正庚烷的辛烷值规定为零,这两种标准燃料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起来,可得到各种不同的抗震性等级的混合液,在发动机工作相同条件下,与待测燃料进行对比。

石油化工术语

石油化工术语

一、石油化学工业的含义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 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

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本文只列到尿素。

二、石油化工的发展石油化工的发展与石油炼制工业、以煤为基本原料生产化工产品和三大合成材料的发展有关。

石油炼制起源于19 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带动了汽油生产。

为扩大汽油产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

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

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

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

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

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

石油化工设计专业术语及解释

石油化工设计专业术语及解释

2.0.1 石油化工企业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各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其联合组成的工厂。

2.0.2 厂区 plant area工厂围墙或边界内由生产区、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区及生产管理区组成的区域。

2.0.3 生产区 production area由使用、产生可燃物质和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或设施组成的区域。

2.0.4 公用和辅助生产设施 utility & auxiliary facility不直接参加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起辅助作用的必要设施。

2.0.5 全厂性重要设施 overall major facility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

全厂性重要设施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全厂性重要设施:发生火灾时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的设施。

第二类全厂性重要设施:发生火灾时影响全厂生产的设施。

2.0.6 区域性重要设施 regional major facility发生火灾时影响部分装置生产或可能造成局部区域人身伤亡的设施。

2.0.7 明火地点 fired site室内外有外露火焰、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

2.0.8 明火设备 fired equipment燃烧室与大气连通,非正常情况下有火焰外露的加热设备和废气焚烧设备。

2.0.9 散发火花地点 sparking site有飞火的烟囱、室外的砂轮、电焊、气焊(割)、室外非防爆的电气开关等固定地点。

2.0.10 装置区 process plant area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独立石油化工装置或联合装置组成的区域。

2.0.11 联合装置 multiple process plants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为一套装置。

2.0.12 装置 process plant一个或一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工艺单元的组合。

2021年石油专业名词解释

2021年石油专业名词解释

If others treat you well, you must be able to repay you in the future. If others treat you badly, you must strive to be able to raise your eyebrows one day.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石油专业名词解释1. cp指沙特合同价。

因沙特阿拉伯lpg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4,故很多国家与地区lpg的出口都参沙特的cp来作为其贸易出口的定价。

cp的定价是参照前一个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月初、月中、月底3次招标的中标价,并参考现货价格趋势而制定的价格,于每月底对外正式公布下一个月的cp。

此种定价方式于1994年10月后开始使用,沿用至今。

1994年10月前曾采用过sp(saudiprice),即沙特价,sp采用90%与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销价关联,10%与现货lpg价格相关联的计价公式。

2. 贴水行业用语。

对cif贸易来说,通常贴水是指运费+管理费+利润。

而对fob贸易来说,则不包括运费及随运输过程所发生的管理费。

一般贸易商会给其客户报出何时何地交货的贴水。

cp+贴水则为实际成本价。

由于cp仅为一挂牌参考价,而现货价往往是根据货源的充裕或紧缺有时低呈高于cp,为体现cp+贴水中cp不变,故贴水价经常浮动,在货源充裕时,有时会出现零贴水或负贴水的现象。

3. 浮仓行业用语。

一般指用大型lpg冷冻船作为一流动lpg储库,漂浮于海面或大江上,再将其船上的lpg用特制的胶管驳到小型的lpg压力船上,使用此办法来销售lpg。

国外早期已有使用,在中国大型lpg储库建成前,在华南、华东沿海及其附近公海也常有使用。

4.靠岸浮仓行业用语。

指将lpg浮仓固定靠泊在岸边码头上,长期销售lpg。

因为靠岸操作风浪较小,操作周期长;另外既可将lpg过驳到小型lpg压力船销售,也可直接将船上的'lpg卸到岸上的压力库,再装载到汽车槽车销售,可大幅度降低其销售成本。

石油化工常用术语

石油化工常用术语

常用术语公称直径(DN)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管材的标定直径,表示管道内径、外径的大小或其近似值。

环向弯曲刚度 / 环刚度管道抵抗环向变形能力的量度。

可采用测试方法或计算方法定值,单位为N/m2或KN/m2。

弹性直径变形率管材在外压荷载作用下,管径竖向弹性变形的值与加荷前管壁截面中心轴直径的比值。

用百分数表示,由压扁试验确定。

不圆度在管材同一横断面处测量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的差值。

标准尺寸比(SDR)管材的公称外径与公称壁厚的比值。

SDR=DN / en。

最大工作压力(MOP)管道系统中允许连续使用的流体的最大有效压力,单位是MPa。

公称壁厚en管材壁厚的规定值,单位为mm。

总使用(设计)系数C一个数值大于1的总系数,它考虑了未在预测下限中体现的使用条件和管道系统中配件等组成部分的性质。

预测静液压强度置信下限(σLPL)置信度为97.5%时,对应于温度T和时间t的静液压强度预测值的下限,σLPL=σ(T,T,0.975),单位为MPa。

最小要求强度(MRS)将20℃、50年置信下限σLPL的值按R10或R20系列向下圆整到最接近的一个优先数得到的应力值,单位为MPa。

当σLPL小于10MPa, 按R10系列圆整,当σLPL大于等于10MPa 时按R20系列圆整。

设计应力σs在规定应用条件下的允许应力,MRS除以系数C,圆整到优先数R20系列中下一个较小值,即σs=[MRS] / C。

允许偏差 / 极限偏差允许极限数值与规定数值之间的偏差。

最大允许值与规定值之差称为上偏差,最小允许值与规定值偏差称为下偏差。

公差规定量值允许的偏差,用最大允许值和最小允许值之差表示。

等于上、下偏差之间的差值。

任一点外径通过管材任一点横断面测量的外径,单位为mm。

平均直径对应于管壁截面中心圆的直径。

平均直径等于平均外径与平均壁厚之差,或平均内径与平均壁厚之和,单位为mm。

20℃、50年置信下限(σLCL)一个用于评价材料性能的应力值,指该材料制造的管材在20℃、50年的内水压下,置信度为97.5%时,预测的长期强度的置信下限,单位为MPa。

石化行业常用名词解释

石化行业常用名词解释

石化行业常用名词解释石脑油:常减压工序出来后的部分石油产品,比重约占0.83%,也叫轻汽油或化工轻油,英文名Naphtha,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或为微黄色液体,主要是用作催化重整的原料,可以用来生产乙烯、溶剂油、化肥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以石脑油生产溶剂油。

蜡油:常减压工序出来的部分石油产品,比重约占29%左右,主要是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等产品,同时也可以用作生产润滑油。

其可以作为常见的催化裂化的主要原料。

渣油:渣油可以分为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常压塔底油统称为常压渣油,该部分为原油蒸馏后所得,比重在60%以上,实际上为在常压蒸馏过程中加热到365度以上不能馏分的常压塔底重油。

常压渣油一般情况下直接进入减压塔继续进行馏分。

减压渣油为减压蒸馏的塔底油,为沸点在540度以上的减压塔底重油,一般情况下作为延迟焦化原料或作为燃料油和石油沥青。

重油:重油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广义范围上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在一个炼化阶段相对于其他馏分比重较重的产品。

燃料油:燃料油一般意义上是指渣油的混合产品,暗黑色粘稠液体,是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它是由常减压蒸馏所得的渣油经过减粘或适当加入其他馏分油或二次加工渣油而成。

按照加工流程的不同可以分为: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渣油和混合渣油。

燃料油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所有可以用作燃料的产品都可以称为燃料油;狭义上是指特定类型的部分重油,这里指的是狭义上的概念。

国内通常将燃料油分为三类:1)5-7号燃料油;2)除5-7号之外更轻或更重的燃料油,其中包括250号,也称为重油或工业燃料油;3)其他重油制品(包括按重量计含油超过70%的制品),此项主要指乳化重油,如委内瑞拉奥里油等。

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

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石化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再次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

[能源化工]石油行业名词解释

[能源化工]石油行业名词解释

石油行业名词解释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

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

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争加0。

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1 .原油的组成与分类原油主要由碳、氢两者种元素组成,主要化合物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烃类。

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少量金属的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和少量金属有机化合物;少量硫、氧、氮和金属等组成的复合有机化合物等。

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石蜡基(烷烃 >70% );环烷基(环烷 >60% );中间基(烷、环烷、芳烃含量接近)和沥青基(沥青质 >60% )。

原油按硫含量分为低硫原油( <0.5% );含硫原油( 0.5~1 。

5% );高硫原油( 1.5% )。

2 .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的最简单常用的物理指标。

天然原油的密度(20 ℃ )大约是 0.7~1 ㎏ /L 。

含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多的石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石油密度居中,含烷烃(石蜡烃)多的石油密度最小。

3 .馏程馏程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石油产品中可能蒸馏出来的数量和温度的标示。

馏程是保证柴油在发动机燃烧室里迅速蒸发气化和燃烧的重要指标。

轻柴油全馏范围160~ 365 ℃ ;重柴油用在低速柴油机上,有充足的雾化、蒸发时间,对馏程没严格要求,一般在 250~ 450 ℃ ,当前在中、低速大、中型柴油机上已开始使用混合型燃料油。

4 .粘度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

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

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叫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

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mm2/ s。

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 18~ 20mm 2/ s(40 ℃ ),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5 .倾点倾点是石油产品在规定试验仪器和条件下,冷却到液体不流动后缓慢加温到开始流动的最低温度。

含蜡较多的石油产品倾点较高,胶质和沥青能降低其倾点。

微量的水,会造成低倾点油品的倾点上升。

倾点比凝点高1~ 3 ℃ 。

6 .闪点闪点是在规定的开口杯或闭口杯中,用规定数量的试油加热到它蒸发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在空气(大气压 101.3KPa )中的分压达到 666.7Pa 左右的浓度,接触规定的火焰就能发生闪火时试油的最低温度。

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

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

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

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 10~ 30 ℃ 。

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 2/3 。

7 .硫含量硫含量关系到发动机积炭和腐蚀、磨损及环境污染。

海上船舶用混残油型燃料油的硫含量允许到 2% ,但陆上使用控制在 1% 。

测硫含量的方法有燃灯法和管式炉法。

燃料油用管式炉法。

8 .残炭法残炭是在残炭测定装置的坩埚中,将试油按规定的条件,加热到试油蒸发分解而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

电炉法规定炉温保持520± 5 ℃ 下蒸发分解后的残留物。

一般柴油残炭规定把试油蒸馏到残余10% 后,才蒸发分解。

称 10% 蒸馏残余物残炭,这种 10% 蒸馏残炭物残炭值比全烧残炭结果大得多,重质燃料油规定做全残炭。

大型低速柴油机可使用含残炭 10% 的重质燃料油。

残炭值影响燃烧室的结焦结炭。

但对气缸和活塞的磨损则不仅取决于残炭的多少,还主要取决于炭质的软硬。

含硫高的积炭坚而硬,磨损较大。

9 .机械杂质机械杂质除堵塞滤油器和供油管线外,还严重磨损高压油泵和喷油嘴。

10 .灰分灰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根据原油的种类、性质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异的。

天然原油的灰份主要是由于少量的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混入的杂质造成的。

灰份中的 V2O5 熔点较低,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发生高温腐蚀性磨损,尤其在钠存在下,生成低熔点的钒钠混合氧化物,增加腐蚀作用。

因此,对钒较多的燃料油应加油溶性镁化物,以提高钒化物的熔点而防止腐蚀。

返回柴油产品基本知识柴油是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

柴油的外观为水白色、浅黄色或棕褐色的液体。

柴油又分为轻柴油与重柴油二种。

轻柴油是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中的燃料,重柴油是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中的燃料。

一般加油站所销售的柴油均为轻柴油。

轻柴油产品目前执行的标准为GB 252-2000 《轻柴油》标准,该标准中柴油的牌号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柴油的牌号划分依据是柴油的凝固点。

2003年5月23日发布了 GB/T 19147-2003车用柴油标准,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并于 2003年10月1日实施。

柴油发动机对轻柴油的要求由于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对燃料的质量要求也与汽油有所不同。

柴油发动机对轻柴油的要求是:1、良好的燃烧性;2、良好的低温流动性;3、适当的蒸发性;4、良好的安定性;5、合适的粘度;6、良好的抗腐蚀性。

表征轻柴油内在质量的检验项目表征轻柴油内在质量的主要检验项目有:十六烷值、氧化安定性、硫含量、色度、酸度、灰分、铜片腐蚀、凝点、冷滤点、闪点、馏程等。

柴油的正确选用柴油的燃烧性能主要是以十六烷值来表示的。

十六烷值越高,柴油的燃烧性能越好,但是其凝点也较高。

凝点表示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是指油料遇冷开始凝固而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是柴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使用的柴油的标号所表示的就是它的凝点。

凝点与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因为在柴油凝固前,先析出石蜡晶体,不同原油和不同炼制方法获得的柴油,这些晶体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它们往往会堵塞柴油机的滤网,造成供油中断。

因此,使用柴油发动机的汽车要注意根据使用地的环境温度来选择适当标号的油品。

柴油在使用前应充分沉淀、过滤,以排除杂质,一般不应少于 48 小时。

这是因为高速柴油机的高压油泵和喷油嘴都是十分精密的部件,稍有机械杂质进入,就会遭到严重磨损。

另外,柴油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应进行预热。

不同标号的柴油,由于它的质量指标除凝点外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在适合季节用油的情况下混用。

如何选用轻柴油的牌号根据GB 252-2000标准要求,选用轻柴油牌号应遵照以下原则:1、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备的柴油机;2、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8℃ 以上的地区使用;3、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 以上的地区使用;4、-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 -5℃ 以上的地区使用;5、-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 -14℃ 以上的地区使用;6、-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 -29℃ 以上的地区使用;7、-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 -44℃ 以上的地区使用;柴油理化性质柴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多环芳烃与少量硫(2 ~ 60g /kg) 、氮 (< 1g /kg) 及添加剂组成的混合物。

以燃料油为例 : 白色或淡黄色液体。

相对密度 0.85 。

熔点 -29.56 ℃ 。

沸点 180 ~370 ℃ 。

闪点40 ℃ 。

蒸气密度 4 。

蒸气压 4.0kPa 。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 0.7 ~ 5.0% 。

不溶于水。

遇热、火花、明火易燃 , 可蓄积静电 , 引起电火花。

分解和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

避免接触氧化剂。

•柴油及柴油添加剂调研综述一、柴油的主要性能轻柴油是各种高速、中速柴油发动机(柴油机)的燃料。

柴油发动机不是由火花塞点火燃烧,而是柴油经过喷嘴雾化,与空气混合,压缩自燃着火的,因此又称为压燃式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由于具有热效率高、耗油低及燃料火灾危险性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舰艇,拖拉机,坦克等大型航运设备中。

通常,轻柴油的牌号时按其凝点的高低来区分的。

例如,35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35oC,0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 oC,正20号农用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20 oC。

柴油的燃烧性能柴油的燃烧性柴油要发动机内的燃烧大体可分为下四个阶段:滞燃期(发火延迟期)、急燃期、缓燃期(主燃期)和后燃期。

柴油的燃烧性好是指喷入燃烧室内与高温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火自燃并正常地完全燃烧。

十六烷值是衡量燃料在压燃式发动机中发火性能的指标。

十六烷值高,表明该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中的发火性能良好,滞燃期短。

燃烧均匀且完全,发动机工作平稳。

不同转速的柴油机对柴油的十六烷值具有不同的要求:高速柴油机的燃料其十六烷值应介于 40—60,一般使用40—45的燃料;中速柴油机可使用十六烷值30-35的燃料;对于低速柴油机,即使使用十六烷值低于25的燃料,其燃烧也不会发生特殊的困难。

我国石油产品标准中规定轻柴油的十六烷值低于25的燃料,其燃烧也不会发生特殊的困难。

我国石油产品标准中规定轻柴油的十六烷值一般不低于45,对于由中间基原油生产的或混有催化裂化组分的轻柴油,其十六烷值允许不低于40。

为保证柴油在柴油发动机中能正常燃烧,要求柴油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和适宜的馏份组成,适宜的低温流动性和粘度,良好的蒸发性和氧化安定性。

同时对机件不能有腐蚀。

柴油在柴油机中燃烧是否正常与很多因素有关,柴油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十六烷值是其主要参数之一。

柴油的自然发火性好坏用十六烷值表示。

十六烷值是指和柴油发火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十六烷体积的百分数,是在规定的单缸柴油机(十六烷值机)中测定的。

标准燃料是用不同体积的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混合而成的。

正十六烷的发火性很好,规定它的十六烷值为100;α-甲基萘的发火性很差,规定它的十六烷值为0。

把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按不同体积配成不同的标准燃料,每种标准燃料中含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即为标准燃料的十六烷值。

例如,某一柴油的发火性恰好与含有45%的正十六烷和55%的α-甲基萘的标准燃料相同,则该柴油的十六烷值为45。

柴油的发火性好坏主要是看自燃点的高低。

自然点是在没有其他火源作用下,燃料自行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烷烃自燃点最低,芳香烃最高,环烷烃居中。

芳香烃多的柴油因自燃点较高,喷入气缸后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自燃,十六烷值较低。

含烷烃较多的柴油则相反。

十六烷值高的柴油,因燃点低,在气缸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也能发火自燃,所以启动性能较好。

据实验,使用十六烷值为53的柴油,柴油机在3s内即可启动,而十六烷值为38的柴油却需要45s才能启动。

十六烷值也不可过高,当十六烷值高于60~70时,还会因喷入的柴油裂化较快,会形成大量的炭,如来不及烧尽,就会在排气时冒黑烟,从而增大耗油量,降低柴油机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