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简答工艺

名词解释,简答2、片状珠光体与球状珠光体3、渗碳与氮化答:钢的渗碳是指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
渗氮的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5、过冷奥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答: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冷却到MS线以下转变停止时仍未能转变的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
15、什么是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方法有哪几种?表面淬火适应于什么钢?答: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23、淬透性与淬硬性:答:淬透性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而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24、钢的表面热处理答:钢的表面热处理是只对钢的表面进行热处理以改变钢的表面性能,而芯部仍保持原来钢的性能26、奥氏体的稳定化奥氏体的稳定化是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呈迟滞现象28、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
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改变钢的表面的性能,提高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钢的芯部仍然保持良好的韧性,从而提高钢件的综合性能。
应用:齿轮,凸轴,曲轴及各类轴类零件在扭转弯曲灯交变载荷下工作,并承受摩擦和冲击,其表面要比芯部承受更高的应力,因此,要求零件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韧性和塑性。
采用表面淬火工艺可以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31、过共析钢一般在什么温度下淬火?为什么?答: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在Ac1+30-50℃,因为此时加热状态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的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印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因此,选择Ac1+30-50℃为过共析钢的一般淬火温度。
工艺规范的名词解释

工艺规范的名词解释工艺规范是指在特定的工艺领域中所制定的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标准,以保证产品或工程的质量和规范化。
工艺规范是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的文档,它确保了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的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1. 工艺规范的重要性工艺规范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通过标准化的工艺规范,可以对产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把控,确保不同批次的产品具有相同的品质特征。
其次,工艺规范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能。
通过制定明确的操作细节,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工艺规范还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遵循规范的生产流程,可以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佳,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工艺规范的内容工艺规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艺流程: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2) 操作细节:即对于每一个环节和步骤的具体操作要求,包括工作时间、操作方法、设备使用等。
(3) 检验标准:即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评估标准,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4) 安全措施:即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的相关措施和要求,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5) 文档记录:即对于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和记录的要求,以帮助跟踪和分析生产情况。
3. 工艺规范的制定过程制定工艺规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需求:即明确制定工艺规范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规范的生产过程。
(2) 调研和分析:即对于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保工艺规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 制定草案:根据需求和调研结果,制定工艺规范的初步草案。
(4) 内部评审:将制定好的草案进行内部评审,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5) 修订和发布:根据内部评审的结果,对草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定工艺规范的最终版本,并进行发布和实施。
4. 工艺规范的应用范围工艺规范适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生产过程。
现代设计史_名词解释 1(1)

世界现代设计史名词解释: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中期开始,领导者约翰·拉斯金,实践者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强调手工艺,反对机器大生产和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连同文艺复兴以来的古典传统。
主张向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学习。
装饰主推自然主义风格。
东方风格,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风格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代表作:《红屋》莫里斯。
名词解释:新艺术运动,时间1895年开始持续到1910年前后。
地点主要在欧洲从法国开始发展起来后来蔓延到其他地区,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
代表人物或集团:法国的‘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创办、‘现代之家’、‘六人集团’。
这场运动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延续时间长。
新艺术运动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场运动。
它抛弃所有传统,认为在大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单纯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在作业方面不是简单的手工作坊,而是大型设计集团,集设计、制作、展览、推广为一体。
反对维多利亚风格和过分装饰风格,反对机械化大生产,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名词解释:高迪,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建筑家。
代表作有《圣家族教堂》哥特式风格、《米拉公寓》、《居里公园》、《巴特罗公寓》。
风格:摩尔风格阶段,中年开始,具有有机的特征,同时又具有神秘的、传奇的色彩,不少装饰图案都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性。
他为之投入43年的圣家族教堂的有机结构和外形,大胆的向当时弥漫世界的工业化风格挑战。
在后现代主义风起云涌的时期,他的风格一度被新一代设计师作为一种可以与国际主义、现代主义抗衡的符号来借鉴。
名词解释: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
受现代主义运动影响很大。
装饰主义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虽然在造型上、色彩上、装饰动机上有新的、现代的内容,但是它的服务对象依然是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
工艺名词解释

8、负间隙冲裁——凸模尺寸大于凹模尺寸,冲裁过程中出现的裂纹方向与普通冲裁相反,形成一个倒锥形毛坯。它是落料与整修的复合工序。
9、弯曲回弹——板料常温下的弯曲总是伴有弹性变形的,所以卸载以后,总变形部分立即恢复,引起工件回跳,回跳又称为回弹,回弹的结果表现在弯曲件曲率和角度பைடு நூலகம்变化。
1、应变中性层——板料弯曲时,外层纤维受拉,内层纤维受压,在拉伸与压缩之间存在着一个既不伸长、也不压缩的纤维层,称为应变中性层。
2、应力中性层——板料弯曲时,毛坯截面上的应力,在外层的拉应力过渡到内层压应力时,发生突然变化的或应力不连续的纤维层,称为应力中性层。
3、复合模——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内,在模具唯一的一个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
10、连续模——连续模也是多工序模具,即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内,在连续模具的多个不同工位上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模具
11、旋压成形——将板料毛坯夹紧在模芯上,由旋压机带动模芯和毛坯一起以高速旋转。同时利用滚轮的压力和进给运动,使毛坯产生局部变形,最后获得轴对称壳体零件的冲压成形工序.
4、倒装复合模——复合模是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内,在模具唯一的一个工位上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冲压工序的模具。凸凹模固定在下模的复合模叫倒装复合模。
5、冲模的闭合高度——冲模的闭合高度是指模具在最后工作位置时,上模板的上表面与下模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6、校正弯曲——板料经自由弯曲阶段后,开始与凸、凹模表面全面接触,此时,如果凸模继续下行,零件受到模具挤压继续弯曲,弯曲力急剧增大,称为校正弯曲,其目的,在于减少回弹,提高弯曲质量。
卷烟工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局部循环法:指评吸时只用部分感觉器官进行评吸。
具体方法是;当烟气吸入鼻腔后,在口腔内稍做停留,然后通过鼻腔徐徐呼出。
2 整体循环法:指评吸人员将烟气吸入口腔后,通过喉部把烟气咽下去然后通过鼻腔把烟气呼出,通过数次的吸咽呼反复过程,对烟气质量作出全面判断。
3 万支消耗:指生产1万支卷烟实际投入的各种材料量,如烟丝消耗kg/万支、滤嘴棒(支/万支、卷烟纸和接装纸m/万支。
4 工艺损耗率:指各种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量占投料量的百分比。
5香精:指人工调配而成的含两种以上的香料和某些辅料,按一定配比和调配工艺制程的香料混合体。
6卷烟加料:指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在烟叶上喷洒“料液”的工艺过程。
料液通常是用两种以上的烟用添加剂与丙二醇。
乙醇和水调配而成的液体,常依据卷烟类型。
风格和质量水平而有所不同。
7 再造烟叶:一种以烟梗、烟末等烟草物质为主体原料,进过重新组合加工而成的产品,也叫烟草薄片或重组烟草。
8 吸食品质:指卷烟抽吸时其烟气中所表现出的香气、杂气、刺激性、劲头等烟气特征。
9 稀释作用:卷烟在抽吸时,空气会通过卷烟纸或通风滤嘴进入烟气中,使烟气浓度降低的现象。
10 过滤作用:烟气流经烟支和过滤嘴的过程中,其中的粒相物质被烟丝或滤嘴过滤下来一部分,这种现象叫做~11扩散作用:烟气流经烟支过程中,部分分子质量小的气体通过卷烟纸向外界转移。
12二次配方:按一定的原则将品质相近的烟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打叶形成一个子配方,将子配方作为一个配方单元,最后有多个子配方以配方单元的形式直接进入烟叶配方13中式卷烟:指能够满足我国广大消费者需求,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味特征,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卷烟,包括中式烤烟型卷烟和中式混合型卷烟。
14 叶组配方:根据各种烟叶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和吸味特点等品质因素,按最佳的比例巧妙地的组合成一种具有特定风格和品质要求的卷烟产品的工艺技术评吸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确定烟叶及其制品的内在质量的优劣,为烟草制品的生产及烤烟栽培烘烤技术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工艺名词解释

工艺名词解释工艺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涉及到人类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制作出具有实用价值或美学价值的物品。
工艺品可以是日常用品,也可以是艺术品,它们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文化。
在工艺的过程中,有许多专业的名词需要了解和掌握,下面就对一些常见的工艺名词进行解释。
工艺品工艺品(craftwork)是指用手工或机械加工方式,以自然材料或人造材料为原料,制作出具有实用功能或装饰功能的物品。
工艺品通常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或历史文化内涵,它们可以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也可以是现代创新的设计品。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process flow)是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工艺流程要求合理、科学、经济,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料准备、加工、组装、检验、包装等。
工艺装备工艺装备(process equipment)简称“工装”,是指为实现工艺规程所需的各种刃具、夹具、量具、模具、辅具、工位器具等的总称。
使用工艺装备的目的有以下几种:有的是为了制造产品所必不可少的,有的是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有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则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
工艺参数工艺参数(process parameter)是指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各种可控制的因素,如温度、压力、速度、时间、浓度等。
工艺参数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生产条件进行选择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process design)是指根据产品图纸和技术要求,确定产品的制造方法、加工顺序、设备选择、刀具选用、加工参数等,并编制出相应的技术文件和图表的过程。
工艺设计要求合理、可行、经济,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
工艺评价工艺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是指对已有或拟定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其优劣和改进方向的过程。
工艺评价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品质量、生产成本、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量化或定性地评价。
工艺流程简图的名词解释

工艺流程简图的名词解释工艺流程简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达方式,用于说明特定工艺或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步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它通常以图形、符号、箭头等简洁的方式展示,使得复杂的工艺流程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对工艺流程简图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工艺:工艺指的是制造产品或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和工作步骤。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工艺可以被分解为不同的阶段和环节,每个环节都具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2. 流程:流程即工艺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关系。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流程通过箭头和连线表示,以显示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和流向。
3. 简图:简图是指对复杂事物或过程进行简化和概括的图形表达方式。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通过使用图形、符号和图示,能够清晰地展示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使得信息更易于理解和消化。
4. 环节:环节是指工艺流程中的一个具体步骤或任务,通常需要完成特定的操作或工作。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每个环节用特定的图形或符号表示,例如矩形框、圆圈等。
5. 步骤:步骤是环节的具体细分,用于描述在完成某个环节时需要按照的一系列操作。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步骤通常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例如文字说明、箭头和数字等。
6. 目标:目标是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所追求的结果或效果。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目标通常以文字或符号形式表示,以帮助读者了解每个环节的目的和重要性。
7. 关系:关系指的是工艺流程中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通过箭头和连线来表示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依赖关系,使得读者能够清楚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作用和影响。
8. 衔接:衔接是指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连接。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通过箭头和连线来表示环节之间的衔接方式,以确保工艺流程能够顺利进行。
9. 顺序:顺序是指工艺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执行次序或顺序。
在工艺流程简图中,通过箭头和连线的排列顺序来表示各环节之间的先后关系,使得读者能够清晰了解工艺的执行顺序和流向。
化学工程与工艺(1)

17.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原料烃的裂解反应。
18.裂解燃料油:烃类裂解副产的裂解燃料油是指沸点在200℃以上的重组分。
19.裂解汽油:烃类裂解副产的裂解汽油包括C5至沸点204℃以下的所有裂解副产物。
20.萃取蒸馏:利用极性溶剂与烃类混合时,能降低烃类蒸汽压使混合物初沸点提高的原理而设计的工艺过程,由于此种效应对芳烃的影响最大,对环烃的影响次之,对烷烃影响最小,这样就有助于芳烃和非芳烃的分离。
11.生产强度:为设备单位特征几何量的生产能力。
12.有效生产周期:开工因子 = 全年开工生产天数 / 365
13.转化率:X = 某一反应物的转化量 / 该反应的起始量
14.选择性:S = 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 / 该反应物的转化总量
15.收率:Y = 转化为目的产物的某反应物的量 / 该反应物的起始量 Y=SX
压力: 主反应是分子数增加的反应,低压有利于平衡,有利于提高一开始的反应速率,所以低压有利于正向反应,压力高有利于传热传质的进行,如果压力过低会导致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传热传质的进行,不利于平衡反应的进行,所以选择适中压力3MPa左右。
水碳比: 提高水碳比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但是水碳比过高会稀释CH4浓度,降低反应浓度,效率低,能量消耗大,水的增加可抑制积碳的生成。
8.催化加氢裂化:系指在催化剂存在及高氢压下,加热重质油使其发生各类加氢和裂化反应,转变成航空煤油、柴油、汽油(或重整原料)和气体等产品的加工过程。
9.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含量高于90%的天然气称为干气,C2~C4烷烃含量在15%~20%或以上的天然气称为湿气。
10.生产能力:系指一个设备、一套装置或一个工厂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量,或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原料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名词解释1、水化:一种物质从无水状态变成含水状态的过程称为水化。
2、石灰饱和系数:指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与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三钙所需氧化钙最大含量的比值。
以KH表示。
也表示熟料中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3、固相反应:各物料间凡是以固相形式进行的反应称为固相反应。
4、粘散料:物料不易烧结,在烧成带料子发粘,冷却时料发散,产生很多砂子状的细粉,这种熟料称为粘散料,又称为飞砂料。
5、烧成过程: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原料脱水、分解、各氧化物固相反应,通过液相C2S和CaO反应生成C3S,温度降低,液相凝固形成熟料,此过程为烧成过程。
6、阿利特:是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是硅酸三钙中含有少量的其它氧化物的固溶体。
7、f-CaO: 在熟料中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记作f-CaO。
8、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时其中的可燃物质完全氧化生成CO2、水蒸气、SO2等称为完全燃烧。
9、白火焰:回转窑内燃料从着火燃烧至燃烧基本结束的一段流股为燃料与空气中氧气激烈化合的阶段,此时产生强列的光和热辐射,形成一定长度白色发亮的高温火焰称为白火焰。
10、熟料的单位热耗:指生产每千克熟料消耗的热量。
11、烧流:当烧成温度高时,液相粘度很小,像水一样流动,这种现象在操作上称为烧流。
12、荷重软化点:指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对压力的抵抗性能。
13、硅酸率:表示水泥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
通常用字母n或SM表示,其计算式如下:SiO2SM(n)=Al2O3+Fe2O314、生料制备过程: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按一比例配合,磨细,并调配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此过程称为生料制备过程。
15、回转窑的筒体:是回转窑的躯干,用钢板事先做成一段段的圆筒,然后把各段铆接或焊接而成。
筒体外面套有几道轮带,座落在相对应的托轮上,为使物料能由窑尾逐渐向窑前运动,因此筒体一般有3%-5%的斜度,向前倾斜,为了保护筒体,内砌有100-230mm厚的耐火材料。
16、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受着窑的全部质量,对窑体还起定位作用,使其能安全平稳进行运转,支承装置由轮带、托轮、轴承和挡轮组成。
17、窑外分解窑:亦称为预分解窑,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设备,其主要特点是把大量吸热的碳酸钙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速率较低的区域移到悬浮器与窑之间的特殊煅烧炉(分解炉)中进行。
18、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19、最低共熔温度:物料在加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开始出现液相的温度称为最低共熔温度。
20、实用易烧性:所谓“实用易烧性”是指在1350℃恒温下,在回转窑内煅烧生料达到CaO≤2%所需的时间。
21、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22、配料:根据水泥品种与具体的生产条件,确定所用原料的配合比,称为配料。
23、水硬率:是指熟料中氧化钙与酸性氧化物之和的质量百分数的比值,以HM或m表示。
24、干法生产:将原料先烘干后粉磨或同时烘干与粉磨成生料粉,而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称为干法生产。
25、燃料:是指这样一大类物质,它们在达到一定温度后,能够是与氧进行激烈的氧化,并且发出大量的热来。
26、燃料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所发出的热量。
27、短焰急烧:是指回转窑内火焰较短、高温集中的一种煅烧操作。
28、黑影:在回转窑窑头用蓝玻璃观察到的在火头下方的灰暗色的生料阴影,即黑影。
29、窑皮:附着在烧成带窑衬表面的烧结熟料层称为窑皮。
30、气体的表压:容器内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称为气体的表压。
31、水泥: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散料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硬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32、熟料:凡以适当成分的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
33、熟料容重:单位容积所具有的质量称为熟料的容重。
所称量熟料的粒径一般为5-15mm。
34、窑灰:从水泥回转窑窑尾废气中收集下的粉尘称为窑灰。
35、粉煤灰:是指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出的废渣,其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Al2O3、CaO和未燃的炭。
36、水化速率:熟料矿物或水泥的水化速率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水化程度或或水化深度来表示。
37、回转窑热效率:回转窑理论上需要的热量与实际消耗的热量之比称为回转窑的热效率。
38、矿渣硅酸盐水泥:凡由硅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
代号P.S。
39、磨料磨损:是指硬的颗粒或硬的突出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材料脱落的现象。
40、筛余曲线:以筛余的百分数为纵坐标,以磨机长度为横坐标,将各取样断面上混合样的筛余百分数,对应取样断面在磨机长度方向的位置绘点,将点连成曲线即筛余曲线。
41、活性混合材:是指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的混合材料。
42、凝结时间:是指一定量的水泥和标准用水量混合后,到开始凝结硬化前的这段时间。
43、磨机运转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磨机的运转时间跟总时间的比。
44、三氧化硫含量:是指水泥中所含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45、快凝:是指水泥熟料磨成细粉与水相遇在瞬间很快凝结的现象。
46、闭路粉磨:物料粉磨后进入分级设备中分级,粗粉返回磨内重新粉磨的称为闭路粉磨。
47、选粉效率:是指选粉后成品中所含细粉量与喂入选粉机物料中细粉量之比。
48、粉碎比:是指原料的粒径与粉碎产品的粒径的比值。
50、易磨性:是指物料被粉磨的难易程度。
51、假凝:是指水泥用水调和几分钟后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现象。
52、分级:是指把粉状和粒状物料按颗粒大小或种类进行选粉的工艺过程。
53、循环负荷率:是指选粉机的回粉量与成品量之比。
54、饱磨:是指因工艺条件或操作不当,磨内料球之比过大,使磨机失去破碎和研磨能力。
55、缓凝剂:凡能延缓水泥的水化作用及阻滞水泥凝胶凝聚作用,即可减缓水泥的凝结速度的添加剂,称为缓凝剂。
56、料耗:是指生成单位熟料所需的生料量(干基)。
通常以“t·生料/t·熟料”表示。
57、体积假说:在相同的技术条件下,将几何形状相似的同类物料粉碎成几何形状也相似的产品时,其消耗的能量与被粉碎物料的体积或质量成正比。
58、空气分级:粉粒物料在空气中借固体颗粒沉降速度不同而分级成两种以上粒径的颗粒,这种操作方法称为空气分级。
59、(水泥的)抗压强度:是水泥的重要力学性能,表示水泥胶砂试体承受的压力。
通常以“MPa”表示27Mpa。
60、40#机械油:是指50℃时运动粘度在37-43厘沲之间的机械油。
主要用于中小减速机。
61、比表面积:是物料的一种细度指标,它表示单位质量物料的总表面积。
通常以“cm”.g-1表示。
62、颗粒荷电性:指粉状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撞击、摩擦、放射性照射以及电晕放电等作用而使颗粒带电。
63、开路粉磨:是指被粉碎的物料只通过磨机一次,就达到合格产品的粉磨流程。
又称作单程粉磨。
64、电流:电荷有规律的运动叫做电流。
65、筛余:是指用筛析法检验物料细度时,某一标准筛上面残留物料占全部物料的质量百分数。
66、“四无、六不漏”:是指无灰尘、无杂物、无松动、无油污;不漏油、不漏灰、不漏电、不漏气、不漏水、不漏风。
67、环境标准:是指对排放污染物的限制量值,它是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8、粘度:是指润湿油在移动时,油的分子与分子之间由于摩擦而产生阻力,具有这种性质的阻力大小叫做粘度。
69、水泥标号:是按水泥28天抗压强度数值划分的水泥等级标准。
70、熟料的料耗:是指每生产一吨水泥熟料所需要消耗的生料量。
71、紊流:流体的质点进行着不规则的紊乱运动,在主流内形成了许多细小的旋涡,这种流动叫紊流。
72、过剩空气系数:是指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73、烧结范围:是指生料的加热至出现烧结所必需的、最少的液相量时的温度与开始出现结大块时的温度的差值。
74、标准煤耗:把实物煤折算为标准煤的消耗量称为标准煤耗。
75、不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时,其中的可燃元素碳没有完全氧化成CO2,硫没有完全氧化成SO2,氢也可能没有完全氧化生成水蒸汽等不再可燃的物质称为不完全燃烧。
76、热平衡:是指热工设备在热的使用过程中接受所有热量之和应该等于在该热工设备内所消耗的热量和逸出该热工设备的所有热量之和。
77、低温烧成:是指在不降低熟料质量甚至提高熟料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熟料的烧成温度。
78、燃烧带容积热力强度:是指燃烧带单位容积、单位时间所发出的热量。
79、熟料形成的热效应: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基准温度的干物料在没有任何物料和热量损失的条件下制成1kg仍为基准温度的熟料所需要的热量。
80、熟料烧成的综合能耗:是指烧成车间在标定期内,对熟料烧成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进行综合计算所得的能源消耗量。
81、耐火度:表示材料在无压力下抵抗高温作用而不熔化的性能。
82、硅酸三钙:是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其含量通常为50%左右,有时甚至高达60%。
硅酸三钙加水调和后,凝结时间较长,水化较快,其强度发展较快,早期强度较高,但其水化热较高。
83、熟料煅烧过程:生料在水泥窑内煅烧到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这一过程称为熟料煅烧过程。
84、铁率:以称铝率或铝氧率,是表示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以IM或p表示,其计算式如下:Al2O3IM=Fe2O385、回转窑:回转窑由筒体、支承装置、传动装置、密封装置、喂料装置和窑头燃烧装置等组成。
回转窑是个圆形筒体,倾斜地安装在数对托轮上,电动机经过减速后,通过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而使筒体作回转运动。
86、传动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动力传给筒体并减小到所要求的转速。
每台窑都有一套传动装置。
一般回转窑的传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机及大小齿轮组成,根据回转窑的转动特点要求传动装置传动比大,平滑无级调整,有足够的调节范围。
87、预均化堆物原理:已破碎的矿物原料尽可能地以最多的相互平行和上下重叠的同厚度的料层堆成料堆,接着用专门设备重新取料。
在取料时,设法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均取,这样,取出的原料比堆放时均匀得多,达到预均化的效果。
88、窑外分解技术: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水泥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把煅烧过程中大量吸热的碳酸盐分解反应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段移到悬浮预热器与窑之间的分解设备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