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新媒体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摩尔定律

2.拟态环境

3.公民新闻

4.数字鸿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2.请简述新媒体从哪几个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媒介生态。

3.何为手机报?请简述其运营模式。

4.请简述媒介融合的特征。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新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哪些?请以优酷网为例进行详细论述(或以其他某个新媒体为例亦可)。

2.什么是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构成需要哪些要素?有人说网络媒体实现了公共领域的重构,请加以论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定律:指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并非数学、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同时为数字化生存提供了技术论证。

2.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提出。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数字鸿沟: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二、简答题

1.新媒体主要类型:

互联网新媒体: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

针对每种新媒体简要概述各自的相关情况。

2.新媒体从以下方面改变了媒介生态

(1)打破传统媒体霸权

(2)报纸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电视收视率的下降

(3)经营收入变化

(4)阅读习惯变化

(5)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生共荣

(6)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针对各个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3.手机报: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是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 AP(上网浏览)等功能。

运营模式: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手机报用户之间共同构成产业链,并有此完成手机报的采集和传输。

4.媒介融合特征:

技术化与全能化

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

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针对各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三、论述题

1.新媒体主要盈利模式:广告盈利、销售盈利、渠道盈利、增值服务盈利。

对优酷或者其他相关的莫个新媒体进行详细的论述,尤其是从盈利模式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指“允许市民自由发表和交流意见,以形成共识和公共舆论的地方。公共领域向公众开放,所有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和机会,在这块地方自由讨论有关公共利益的任何事务”。

公共领域的构成:

(1)由私人组成的公众。他们具有独立人格,能够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

(2)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因为媒介是信息的载体,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单向的非沟通媒体将导致信息的匮乏和意义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私人的“独立”与“理性”也就失去了意义;

(3)能够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形成公共舆论。

就此,阐述自己对公共领域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