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乡下人家》2. 教学年级: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乡下、人家、房屋、院落、鲜花、藤蔓”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乡下人家”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生活,珍惜家乡的情感。
4.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乡下人家”造句。
5.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词,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朗读感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5.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乡村生活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述乡村生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说说乡村生活的特点。
布置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每个生词写5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以“我心中的乡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看看是否真正热爱乡村生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小学语文课教案《我》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信、自立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我》的,引导学生齐读。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
(3)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讨论与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点。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自己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上的帮助和鼓励。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给出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话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绿毛龟精品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绿毛龟精品优质课教案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绿毛龟》精品优质课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绿毛龟》一文。
文章介绍了绿毛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绿毛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珍惜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中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绿毛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绿毛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绿毛龟图片、视频资料、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绿毛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绿毛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绿毛龟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绿毛龟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分享的方式,深入了解绿毛龟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展示(5分钟)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5. 练习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语文课教案《我》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我》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我》是一篇描写一个自信、善良、勇敢的小男孩的课文。
通过讲述小男孩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他的优秀品质。
2.2 生字词(1)认识生字词:我、们、的、很、学校、同学、老师、回家、妈妈、爸爸、弟弟、妹妹、帮助、劳动、进步、快乐。
(2)学会写字词:我、的、学校、同学、老师、回家、妈妈、爸爸、帮助、劳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介绍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5.2 学习生字词(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集中讲解: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5.3 理解课文(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2)汇报讨论成果:让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逐字稿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

逐字稿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教案标题:逐字稿小学语文优质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逐字稿,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逐字稿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习逐字稿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通过逐字稿进行朗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逐字稿教材或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有趣的逐字稿视频,激发学生对逐字稿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逐字稿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学习逐字稿的特点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逐字稿的定义和作用,以及为什么要学习逐字稿。
2. 学生们跟读教师的示范,感受逐字稿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三、学习逐字稿的阅读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逐字稿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注意标点符号、停顿等。
2. 学生们分组进行逐字稿阅读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四、朗读逐字稿(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篇逐字稿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和解读。
2. 学生们跟读教师的示范,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们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逐字稿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逐字稿,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逐字稿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提高,能够正确朗读逐字稿,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逐字稿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2篇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怯生生”、“如泣如诉”、“铮铮作响”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张家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张家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张家界》的背景和文化特色。
2. 研究掌握《张家界》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张家界》。
2. 讲桌、黑板和粉笔。
3. 学生练册和作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张家界的视频,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导入课文(10分钟)共同读课文《张家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他们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 词汇研究(15分钟)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通过阅读课文并使用词典,理解并总结出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4. 阅读理解(15分钟)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来获取答案。
5. 作文练(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关于张家界的作文。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张家界》的背景和文化特色。
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册上的相关练,并完成课后写作任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导入视频、课文导读、词汇学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张家界》中的知识和技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通过组织活动和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包范文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山雨》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篇一:语文教案《山雨》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在感受山雨的韵味中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计划:一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读通课文,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有人说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风雨雷电,霜雹雾雪都是它的变幻的道具。
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雷雨交加。
春雨绵绵,冬雪纷飞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术棒下变幻多姿多彩。
像牛毛,像花针,像跳跃的黄豆,像欢快的精灵。
有时如烟似雾,有时如帘如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文章。
(教师板题,学生读题)二、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试着思考如下问题。
t: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声音、色彩)2、黑板出示下列词语:歌谣、琴键、优雅、清新、欢悦、清脆、凝聚、水淋淋、奇妙无比。
3、把词语放回原句,学生读一读。
4、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组织语言回答“课文着重写了山雨那两个方面”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音乐美”,学习作者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感受。
1、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声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无字的歌谣)t2:这曲无字的歌谣给了作者那些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四、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山雨的色彩美”,学习作者用联想的方式来表达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
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参与对话的一共有三方。
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体现新学科进展,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贴切、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捷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尽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
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让我们在自然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
课文中每一句就象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无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
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3、通过学习、理解文中“伟大”、“奇观”的涵义,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感悟海上日出的动静相宜的描写2、体会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和拟人手法的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精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过程:一、注重情景设置,培植审美心境1、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道去海边观看太阳从海面升起的样子,愿意吗?(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由于我们是内陆地带,同学们没有见过海上日出的景观,说老师带他们去海边,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2、学生读课文,看作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二位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
小标题第一位写:红霞慢慢扩大亮光天边红霞慢大亮天边第2段云堆光线海水天上一片灿烂云光水天一灿烂第3段第二位写:负着重荷冲破云霞夺目光彩负荷破云夺光彩第4段放射光芒镶金边放射光芒镶金边第5段学生齐读生字4、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为什么早起?四周清静说明什么?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四周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指明学生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读第二自然段后注意观察老师出示的画面,思考:天是什么颜色?转眼间又有什么变化?接着又有什么变化?我这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2、引导理解:指明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从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把这种感悟读出来(指明读、评读、齐读)(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读第三段,注意思考:“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生甲:“果然”一词说明了太阳要从天边升起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终于看见海上日出的真实情景了;生乙:接下来海边露出了红而无光的小半边脸儿;生丙:我想:在太阳升起的过程中,太阳就向背着很沉重的东西似的慢慢地努力上升,生丁:后来,太阳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发痛,旁边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这个太阳好象负着重荷似的。
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终于冲破了云霞)谁能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指明读、齐读)3、本段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那些?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那些?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句有那些?(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回答:生:描写太阳形状的词语有:小半边脸、圆东西生:描写太阳色彩的词语有:红、深红生: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动态的词语有: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读第四自然段,注意思考:我为什么分辨不清那里是水?那里是天?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后,指明回答,出示重点句:“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我眼前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师问:为什么光线直射到水面上后,眼前就是一片灿烂呢?各个小组继续讨论,(书中没有现成的句子)引发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信息,学生则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这些信息,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1、读第五自然段,注意思考:“有时”说明了什么?“金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2、观察画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有时”是一种不经常的现象,“金边”这么一个富有吸引力的词,谁不想亲自瞧一瞧呢?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伫立海边观看太阳被黑云档住,云端边缘,光芒四射,红而白亮,犹如金边镶嵌的自然美景中,(出示: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一个“冲”和“染”把太阳赋予了人的行为,太阳就是镶嵌金边,美化云彩的使者,(出示:后来太阳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边,甚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云、水同时融入了霞光万道,水天一色的光亮的世界里,(出示:这时候,发亮的不只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设计意图:从教材文本出发,紧紧扣住课文知识与学生现有认知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当时的情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把内在的感受表达为外在的语言,使文本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你们感受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1、指明读第六自然段“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2、从这句话中你想知道什么?(指明回答)伟大表现在那些方面?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伟大的奇观?3、分组讨论,引导理解。
剖析“伟大”、“奇观”:“伟大”:“品格高尚,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或钦佩的算伟大”;“奇观”:“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算奇观”。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伟大”之一: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变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太阳升出海面,就象一位美化的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海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染成红色或紫色等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人为的任何困难和势力都不可阻挡的神奇的力量,也只有太阳,才能使出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上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红色或紫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习①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奇观”的意思指明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伟大”、“奇观”所在②给2-5自然段加上小标题让学生自己做,然后根据前面听写的内容提炼出2-5自然小标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金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5、以读怡情,回归全文①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太阳也升高了许多,我们就要离开海边了,希望你们能把这难得一见的“海上日出”的自然美景永远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②、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你们能做吗?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板书设计:早起看日出天:蓝红霞亮光我目不转睛半边脸无光负荷慢升冲跳夺目光彩海上日出日出太阳进云堆光射水面水天一片灿烂进黑云镶金边出黑云太阳云水人明亮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观看日出时的惊喜、兴奋和赞美之情,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