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热运动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典型例题要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1)物质就是由大量分子共同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排斥力。
2.扩散现象(1)蔓延现象:相同物质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彼此步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蔓延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典型例题: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将一块糖放进一杯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存有甜味b、香水瓶盖打开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c、扫地时划破灰尘d、墙角里长期堆放着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思路导航系统:分子在不停地搞规则运动就是分子运动学说的关键论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也存有各种彰显,因此中考试卷中较为常用。
此题中的“扫地划破灰尘”似乎不属于分子运动。
想一想为什么它不是分子运动?选c基准2、腌菜时,必须外木几天后菜才可以存有咸味,而煮饭时,只要几分钟就淡了,先行分析这就是什么原因。
思路导航:不论是腌菜,还是煮菜,菜之所以变咸,都是食盐扩散到菜里的结果。
在腌菜时,菜缸内的温度较低,分子运动得较慢,所以扩散进行得也较慢,因此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菜才能变咸;而在煮菜时,锅内的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得很快,扩散进行得迅速,因此菜很快就变咸了。
答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频繁,蔓延展开得越慢。
煮饭时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低,分子运动得慢,所以煮饭时,只要几分钟菜就淡了。
例3、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内容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蔓延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搞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c、由于放大液态十分困难,表明在液态中分子之间没空隙d、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两种力总是互相抵消的思路导航系统:蔓延现象就是相同物质相互碰触时彼此步入对方的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歇地搞无规则运动,在气体、液体、液态间都能够出现。
分子热运动练习-练习及答案

分子热运动同步练习题型一: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题型二:懂得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基础知识训练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3.如图15-1 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A.稻花香里说丰年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D.亲戚远来香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7.把1 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 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 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综合提高训练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3.如图15-2 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8.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9.日常生活中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要让乳胶变干后,才能粘的牢,试用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解释。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

初三物理分子热运动试题1.请你亲历下述实验,回答后面的问题:(1)提出问题: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一个紧挨一个还是彼此间有间距呢?猜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为了验证汶个问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测量数据。
【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距(3)分子之间有间距【解析】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2013江苏南京)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B.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C.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就停止运动D.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答案】B【解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A选项错误;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B选项正确;当物体的温度降至0℃时,分子仍在运动,C选项错误;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多数分子距离太远,分子间作用力太弱的原因,D选项错误。
3.(2013北京)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和斥力。
【答案】引【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D.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答案】C【解析】槐花分子的运动属于微观粒子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现象。
5.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道:“好香的鸡呀!”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C.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答案】A【解析】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错误;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钱币在振动,钱币的响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D错误。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 下面描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春风杨柳万千条B. 夏日炎炎似火烧C. 金秋桂花遍地香D. 寒冬北国白雪飘2.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C.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B. 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C. 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D. 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4. 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扩散”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 绿树荫浓夏日长B. 楼台倒影入池塘C. 水晶帘动微风起D. 满架蔷薇一院香5. 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这主要是()A.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B.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C. 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D.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6. 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荷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纷飞7. 关于图中的四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 B. C. D.8. 2012年5月3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禁烟日,主题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也会使他人被动吸烟,他人被动吸烟是因为()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间有作用力 D. 分子很小1 / 7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 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B. 金属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 0℃冰,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将停止D. 只有不同的气体之间能够发生扩散现象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0. 如图所示,用吸盘吸住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表明玻璃板和水的接触面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力.11.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打开衣柜门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______ 现象,这表明______ .12. 2015年的国庆节,小陈一家开车去黄山旅游,他们开车到加油站加油,工作人员开始加油时,小陈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______ 现象.13. 五月玉兰花绽放时,在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 .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______ .14. 在医院等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______ .15. 新装修房屋到处弥漫着剌鼻的味道,这是______ 现象,说明了分子______ 做______ 运动.16. 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______ ,冰箱中的食物相互“窜味”属于______ 现象.17.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 (选填“上”或“下”)瓶.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做______ 运动.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18. 收获芒果的季节,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 运动;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____ 有关.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9. 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滴一滴红墨水,5分钟之后观察到的情景如图所示,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______ .20. 在两杯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一滴墨水,发现热水杯中先混合均匀,说明:______ .分子热运动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A3. A4. D5. D6. B7. D8. A9. AB10. 引11. 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2. 扩散13. 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14.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5. 扩散;不停的;无规则16. 斥力;扩散17. 下;无规则运动;④18. 无规则;温度19. 剧烈20.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解析】1.解:A、春风杨柳万千条,是杨柳枝的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夏日炎炎似火烧,说明夏天的温度高,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金秋桂花遍地香,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符合题意.D、寒冬北国白雪飘,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它们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要把它与物质运动区别开来.2.解: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选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3.解:A、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符合题意;B、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C、少量工业区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D、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怡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不合题意.故选A.3 / 7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4.解:A、绿树荫浓夏日长,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正确.B、楼台倒映入池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正确.C、水晶帘动微风起,是由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正确.D、满架蔷薇一院香,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即分子运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这是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还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题目难度不大,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6.解:A、柳絮飞扬是由于柳絮较轻,飘浮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而运动.不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B、荷花飘香,荷花并没有运动,而是荷花中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不断运动,使周围空气扩散着该物质的分子.属于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符合题意;C、黄沙扑面,黄沙的小颗粒在风力作用下悬于空气而四处飘荡.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D、雪花飘飘,空气中水遇冷凝结成似花的冰粒从天而降,受到空气的阻力而飘飘.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微粒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并且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生活中的扩散、挥发等现象都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析现象时,注意分析是由物质的小颗粒形成的现象,还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形成的现象,虽然现象相似,但形成现象的本质是的很大不同的.7.解:A、实验中,用力向下压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棉花开始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水蒸气把橡皮塞推出,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实验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由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可得出各现象演示的规律,而后再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选出合适的答案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内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掌握,是一道综合性题目.8.解:由于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分子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因此在公共场所应禁止吸烟.故选A.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因为烟草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如CO、尼古丁、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构成这些有害物质的微粒会不断运动,从而造成他人被动吸烟,也就是常说的“二手烟”.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则不仅有害自己的健康,也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会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某些生活中的现象.9.解: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B正确;C、任何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D、扩散现象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故D错误.故选A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注意用分子观点解释的现象都是用肉眼看不见的现象.10.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故答案为:引.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1.解: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变小,这是它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打开衣柜能闻到樟脑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和分子运动现象,内容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解:在加油站加油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汽油味,这是汽油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5 / 7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3.解:闻到花香,是芳香物质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粉笔折断后不能再接在一处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能产生相互作用力的距离.故答案为:无规则运动;斥力;分子间距离太大.两种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是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此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分子间作用力的难点.14.解:在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烟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周围人会被动吸烟.故答案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动理论记住三句话: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15.解:新装修的房屋内到处弥漫着刺鼻的气味,这是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扩散;不停的;无规则.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有些分子的运动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本题考查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以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能力.16.解:(1)铁棒的分子间距离很近,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铁棒很难被压缩;(2)食物“窜味”是冰箱内不同食物的分子由于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斥力;扩散.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回答: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7.解: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分子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所以在30℃时,气体扩散最快.故答案为:下;无规则运动;④.①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18.解: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果园里四处飘荡着芒果的香味,这是芒果的芳香分子做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泡茶要用滚烫的开水,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茶泡的越快.故答案为:无规则;温度.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9.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红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答案为:剧烈.解决本题需掌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本题考查扩散的实际现象,掌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变快了,该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20.解: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冷水温度低,分子运动慢,所以热水杯中墨水扩散快,冷水杯中墨水扩散慢,这个实验表明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故答案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体的分子运动越快.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7 / 7。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例题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有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构成的。
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10-10m是百亿分之一米,百亿分之一米叫做埃,1埃=10-10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几埃,例如,氧分子的直径大约是3埃。
(二)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形成的,并不是在宏观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分子的运动时分子自身具有的特性,与外界的作用无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并不局限于处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且不同状态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
3.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实验探究)。
注意:任何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仅是运动速度不同而已。
(2)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与分子的热运动的比较机械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研究对象宏观物体微观分子有无规律有规律可循无规则可循运动情况静止或运动运动永不停息可见度肉眼可直接观察到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影响运动快慢的因素力温度(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例:用力拉绳子,绳子不会被拉断。
表明: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分子间的斥力作用例:用力挤压桌面,桌面却没有变形发生。
表明: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要压缩固体和液体却很困难,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间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很多物体有一定的形状,而不是一盘散沙,分子不是各自分散的,要分开物体需要用力。
13.1分子热运动

13.1分子热运动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加快,说明周边的气温突然.5.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其原因是.6.吸烟有害健康,吸“二手烟”危害更大,因此公共场所通常有“禁止吸烟”的标志,如图所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造成其他人吸“二手烟”.这是由于分子的结果.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对于前半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分子加快,说明周边的气温突然.8.提高液体的温度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之一,试从分子热运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二、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4.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问,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成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盐分子闻有相互作用的引力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5.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水的温度为0℃,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B.这是扩散的现象,它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C.这是扩散的现象,它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如果水的温度越低,扩散将进行得越快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A.粉笔折断后不能自然地对接在一起B.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C.磁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排斥D.一根铁丝很难被拉断7.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B.油分子被压小了C.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设分子间的距离为r,平衡位置的距离为确r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r0,分子间只有引力B.r<r0,分子间只有斥力C.r=r0,分子间无作用力D.r=r0,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9.如图,图①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②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③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④表示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C.分子之间有空隙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10.下面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几个说法中哪几个是正确的()A.当分子间距离为平衡位置r时,引力等于斥力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1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A.春天,柳絮飞物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1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纸屑C.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平板玻璃上,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中考题博览1.(09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2.(09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典型例题

第一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例题1: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 3,原子量为64,通过估算可知铜中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为:A 、7×10-6m 3B 、1×10-29m 3C 、1×10-26m 3D 、8×10-24m 3答案: B评析:本题为95年高考题,是一个典型的微观量计算题.由原子量知每摩尔铜的质量,再除以密度,得摩尔体积,最后用摩尔体积除以阿弗加德罗常数即可估算出每个铜原子所占的体积.本题还可以根据分子直径的数量级10-10m ,猜出答案.例题2:已知碳的摩尔质量为12g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 -1,求每个碳原子的质量.解:每个碳原子的质量为kg kg N m A 2623310995.11002.61012--⨯=⨯⨯==μ例题3:某教室长m 10,宽m 7,高m 3,试在标准状态下估算空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并比较这个距离和分子直径的数量级.选题目的: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体积的运用.解析:教室内空气的体积332103710m m V =⨯⨯=空气的物质的量mol mol n 33104.9104.22210⨯=⨯=- 空气的分子数为 27233106.5106104.9⨯=⨯⨯⨯==A nN N 个每个空气分子平均占有空间为326327108.3106.5210m m N V v -⨯=⨯==把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看成立方体,每个分子中心间的距离等于立方体的边长,用d 表示 m m v d 93263104.3108.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m 1010-,由上面计算可知,气体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为m 910-,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例题4:一滴水的体积为35102.1cm -⨯,如果放在开口容器中,由于蒸发每分钟能跑出的水分子数为8100.6⨯个,需要多长时间跑完?选题目的: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体积的运用.解析:水的摩尔体积为mol m V /108.135-⨯=这一滴水含水分子数为 1723565100.41002.6108.110102.1⨯=⨯⨯⨯⨯⨯==---A N V v N 个 水分子跑完的时间为min 107.6100.6100.48817⨯=⨯⨯==n N t 我们知道,在开口容器中蒸发掉一滴水,根本不需要min 107.68⨯的时间,原因在于实际当中每分钟跑出的水分子数比8107.6⨯个还要多得多.例题5: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氧气的摩尔质量和氧分子的体积B .氧分子的质量和氧分子的体积C .氧分子的质量和氧气的摩尔质量D .氧气的密度和氧气的摩尔质量选题目的:理解推导阿伏加德罗常数所需的物理量.解析: 要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首先要知道1 mol 物质的质量M 或体积V ,设分子质量为m ,分子体积v ,则阿伏伽德常数. m M N A =,对固体和液体还有:vV N A = 在(A )、(D )选项中不知氧分子质量,不能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不能选(A )、(D )项;在(B )项中不知氧气摩尔质量,不能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不能选(B )项.值得注意的是在(A )、(B )选项中如果知道氧气的摩尔体积也不能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不能忽略.正确选项(C )例题6:已知金的密度为33/103.19m kg ⨯,体积为31cm 的金中含有多少个金原子?(取2位有效数字)选题目的:练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解析:设金的密度为ρ,体积为V ,质量为m ,则:金的质量为kg kg V m 2631093.1101103.19--⨯=⨯⨯⨯==ρ金的摩尔质量为kg M 197.0=金原子个数为:22232109.51002.6197.01093.1⨯=⨯⨯⨯==-A N M m N 个 第二节 分子的热运动例题1:在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每隔5秒记录下颗粒的位置,最后将这些位置用直线依次连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由图可以看出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B 、图中轨迹就是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C 、若对比不同温度下的轨迹,可以看出温度高时布朗运动显著D 、若对比不同颗粒大小时的轨迹,可以看出颗粒小时布朗运动显著答案:B评析:由于是每隔5秒记录下颗粒的位置,最后将这些位置用直线依次连接,但并不知道这5秒时间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其实这5秒内的轨迹也是无规则的),所以记录下的并不是颗粒的实际运动轨迹.典型例题2:课本中画出了三个颗粒运动位置的连线图,这些连线是颗粒的运动轨迹吗?出题目的:理解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解析:三颗粒运动位置的连线图,是显微镜下追踪三个悬浮颗粒的运动,每隔30S 把观察到的颗粒位置记录下来,然后用直线把这些位置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到的连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颗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在30S之间颗粒的运动也是很不规则的,不是沿直线运动,颗粒的实际运动情况比图中记录的还要复杂,因此,图中的连线不是颗粒运动的轨迹.例题3: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阳光中,可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这些微粒的运动是()A.布朗运动B.曲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无法确定选题目的:理解微粒做布朗运动的条件.解析:能用肉眼直接看得到的微粒是很大的颗粒,在同一时刻它们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空气分子撞击的合力几乎为零,微小的作用不能使这么大的颗粒作布朗运动,(A)错;微粒的运动是由于空气对流和在重力作用下的结果,微粒作曲线运动,(C)、(D)错。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而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又是为什么?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1)煮好的粥香气扑鼻,是粥的芳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粥的香气就越浓;(2)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加快了茶水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茶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凉的更快.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扩散现象和汽化吸热等知识点,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1)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速度和物体的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蒸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例题2】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D
解析: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故A 错误;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因为大气压强,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C、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错误;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热运动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几个? [ ]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它的布朗运动越显著
C.液体的温度越高,悬浮颗粒的布朗运动越剧烈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在液体分子作用下的无规则运动
[分析]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做布朗运动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并不是分子,而是含有大量分子的分子集团组成的颗粒,选项A不正确.
悬浮颗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液体分子的撞击,颗粒越大,同时与它相碰的分子数越多,来自各个方向撞击的次数越接近相等,容易处于平衡.颗粒越小,在每一瞬间同颗粒撞击的分子数越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B 正确.
温度越高,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越激烈,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在不平衡的撞击中,小颗粒获得的能量增多,运动加快,选项C正确.
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悬浮的小颗粒在每一瞬间受到的撞击是无规律的,小颗粒做无规则运动,选项D正确.[答]选项B,C,D正确.
【例2】从较暗的房间里观察到入射阳光的细光束中有悬浮在空气里的微粒,这些微粒的运动是布朗运动吗?为什么?
[误解]悬浮在空气里的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这种运动属于布朗运动,因为它是由气体分子对微粒的无规则碰撞引起的。
[正确解答]这些微粒在空气里的运动不属布朗运动。
因为这些肉眼所能看到的微粒在微观领域里是相当大的,它所受到各方面空气分子的撞击作用几乎相平衡。
空气分子的撞击对于相当大的颗粒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影响它的运动状态的。
这些尘埃的运动是受空气的流动和重力的作用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误解]只知道布朗运动可发生在液体中和气体中以及布朗运动的成因,但对布朗运动产生的条件却不甚明确。
对于布朗运动,我们应当弄清如下几点:
1.虽然布朗运动表现为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粒的运动,但它却必须间接地反映液体或气体分子的运动,是后者运动的一种结果。
这种“树动知风”的原理在物理学中是十分常见的。
例如,由磁针在通电导线附近偏转这个现象,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等。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引起悬浮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微粒的运动,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流体流动、重力作用,等等。
仅由于流体分子的撞击而引起的运动才属于布朗运动,并非微粒所有的运动都属于布朗运动。
3.虽然布朗运动的成因是由于周围流体的分子的撞击,但并非有这种撞击就一定产生布朗运动。
如果微粒受各向的撞击作用相平衡.运动也是不可能产生的。
因此,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足够小,是微粒产生布朗运动的必要条件之一。
[例3]图是施特恩在1920年设计的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实验示意图.A、B是两个同轴的圆筒,以一定角速度旋转.A筒壁开有一与筒的轴线平行的狭缝O,沿轴向放置一根涂有银层的细铂丝C.抽去两筒间的空气,当铂丝通电后,银层被蒸发,圆筒内充满了银原子的气体,一些银原子会通过狭缝O到达圆筒B的内表面沉积起来,若测得圆筒旋转的角速度ω、银原子在圆筒B内表面的沉积带弧长为s,圆筒半径分别为R A、R B,则室温下银原子的速率为多少?
[分析]如果银原子的速率非常大,则它飞出A筒的狭缝O抵达B 筒内壁的时间可不计,银原子都将沉积在B筒内壁正对着狭缝O的一条狭带上.当银原子的速率并不很大时,它离开狭缝O在两筒之间飞行的时间内,由于B筒已转过一定角度,因此,银原子沉积在B筒内壁会呈现一圆弧形环带,带长正好等于银原子通过两筒之间的同一时间内B筒转过的弧长.
[解]设银原子的速率为v,则由上面的分析得
由于银是单原子分子,因此,它也是银分子的速率.
[说明]实验结果是,当铂丝的温度为T=1473K时,银原子的速率约在560~640m/s之间。
在实验中,速率大的银原子走完(R B-R A)距离所需的时间短,所以它们落到靠近P点的位置上,而速率小的原子,由于走完(R B-R A)距离所需的时间长,它将落在离P较远的位置上,因此在圆筒B的内表面上形成一条由P到P'的镀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