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三国演义》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1.《三国演义》1
——易中天《品三国》
曹操之过: (1)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2)欺君罔上,窃国谋逆。 (3)玩弄权术,残暴不仁 (4)虚假伪善,奸诈狡猾。
曹操之功: (1)削平群雄,统一北方。 (2)为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奠定基础。 (3)对建安文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 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 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 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 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 非常佩服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 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 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下列题目。
(1)曹操借刀这一情节里,众官皆哭的时候,曹 操为什么大笑?
(2)曹操在献刀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他怎 样应对?
(3)曹操被捉时,为什么一开始抵赖,后来却显 得大义凛然?
(4)曹操为何要杀吕奢伯全家?其中又有那些细 节让你影响特别深刻,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总结
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勇敢果断,随机应变,临危不乱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
1.《三国演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中的地位和意 义。
2.学会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历史上曹操的是非功过,辩证的分析历 史人物。
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 朝气数将尽,桓、灵二帝宠信宦官, 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 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朝中更乱, 何进被杀,董卓进京,擅至废立, 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肆无忌惮。 袁绍与王允书信,意图谋杀董卓,

语文:1.1《三国演义》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语文:1.1《三国演义》课件(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方法提示: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 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我的理解: “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 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 的什么性格特点?
抚掌大笑——神态、动作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 以谢天下。”——语言描写
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 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5)骄奢淫逸,嫉贤妒能。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 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 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 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 文学家。
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以 儒家的 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百年 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 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 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再来讨论: 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 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 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语言描写)
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 的性格特征——奸枭的一面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 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 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 辣的奸臣。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 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 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 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 如见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我们应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刘备

高考语文 1.1《三国演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考语文 1.1《三国演义》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1《曹操献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学法指导]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鉴赏选文,分析第四回中曹操形象一、导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为英雄反革命搭建了舞台,小说为英雄做了诗意诠释,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巳沉沉睡去,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却仍然栩栩如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的历史天空,深入认识曹操的形象。

二、了解《三国演义》1、阅读“课前提示〞中《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

2、补充介绍:《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1〕人物塑造: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作者在安排人物的出场,在刻划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在政治、军事斗争中表现人物的个性上都有创造和独到特色。

〔2〕战争描写:作为描写战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功地描绘了汉末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战争的规律,作者着重表现了战争中策略和智慧的斗争,变化多端的战争场面,从而表现出战争的复杂性。

〔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帝:三国演义既注意了历史真实的原貌,又不受历史人物、事件的限制,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加以合理的想象和加工,使情节丰富,人物更典型。

三、解读文本1、字词学习〔学生板书自查结果〕骁骑散讫马羸急掣宝刀操惶遽县令熟视曹操屏退左右2、梳理情节学生速读,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中国小说欣赏》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语文选修人教新课标《中国小说欣赏》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面就自有一套体例。例如对于曹操,既要突出他的奸诈虚
伪和用心险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 备,则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 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他不讳言蜀国的失 败以至于灭亡,但尊蜀贬魏,却全书贯彻始终。
栏 目 链 接
3.走入作品
《三国演义》 刻画了近 400 个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 亮、 曹操、 关羽、 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 具有“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 雄心壮志,此外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 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 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 既有 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 毅”“义重如山”, 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 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比喻极有才华。 才高八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刮目相看。这原是鲁肃夸赞吕蒙学 有长进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 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栏 目
栏 目 链 接
jià nɡ 贱降 . xiá nɡ 投降 .
jià n 乘间 . jiān 距 间 .
ɡēnɡ 衣 更 . ɡè nɡ 加 更 .
栏 目 பைடு நூலகம் 接
2.写对字形 骁 侥 讫 迄 诞 涎 忖 肘
栏 目 链 接


3.词语积累
(1)来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国说“义”——《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和情节,能作出个性化解读。

2.通过勾画批注阅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的主旨内涵,理解“义”的精髓,提升国学素养。

3.沉醉书香,领悟经典国学的魅力,享受读书的快乐!重难点:1.重温《三国演义》的经典人物和情节,能作出个性化解读。

2.通过勾画批注阅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的主旨内涵,理解“义”的精髓,提升国学素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古典文学的浩瀚海洋里,一部部优美的文学作品灿若明珠,而《三国演义》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它宏大的历史背景,雄浑的战争场面,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每一位读者深深的震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解读学习目标)一、我读我秀《三国演义》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故事或情节有哪些?为什么?请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要求:言简意赅(研讨后每组一名代表发言,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不可重复)1.情景预设:(在课件上以超链接的形式呈现,学生抢答)(1)赵子龙单骑救主百万军中任纵横,壮哉,子龙!追问:“单骑救主”仅仅为了表现子龙之勇吗?点拨:君臣兄弟之义(2)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追问:关云长最受人称道的是什么?华容道上为什么放了曹操?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为的是什么?点拨:忠义(3)煮酒论英雄。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追问:刘备为何能称之为英雄?支撑他力抗强操,百折不挠,终立蜀国与曹操鼎足而立的根本是什么?点拨:家国大义(4)赤壁大战。

追问:曹操失败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听说曹操来了,徐州的百姓宁肯跟着刘备逃亡也不愿归顺于曹操?天下为何会有拥刘反操的倾向?点拨:家国大义(5)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之勇与貂蝉之美,英雄美人,千古佳话。

追问:吕布勇冠三军,最终落败身死,根源何在?点拨:背信弃义(丁原、刘备),认贼作父(董卓),失尽人心。

(6)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神机妙算,用兵如神,百战百胜。

语文:1.1《三国演义》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语文:1.1《三国演义》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曹 操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文中依次出场的人物
• 刘备-关羽-张飞 • 农夫-童子-崔州平 • 石广元-孟公威-童子-诸葛均-黄承彦 • 诸葛均-童子-诸葛亮
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
•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有耐心,有理 想有抱负,有远见有威望的人; 是一个胸怀天下,礼贤下士的英 雄。
有经天纬地之才,有 安邦定国之策.熟谙韬 略,胸怀大志.
文中依次出场的人物
• 刘备-关羽-张飞 • 农夫-童子-崔州平 • 石广元-孟公威-童子-诸葛均-黄承彦 • 诸葛均-童子-诸葛亮
文中诗歌、对联的作用:
• 抒发情怀
表明志向 • 环境描写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 非主不依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大梦谁先 觉?平生我自知…
文中的 细节描写
• A: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 • B:来到庄前,下马亲扣柴门。
到庄前下马,叩门问童子。 离草庐半里外,玄德便下马 。
文中的张飞和关羽:
• 张飞:性急暴躁,没有耐心,思维 简单,心直口快,重情意,忠心耿 耿.
• 关羽:重情重义,忠心耿耿,考虑 问题较细致,能忍耐,有节制.
诸葛亮:
• 史家笔法叙事简 约,“唯书其事 ”,通过记事记 言,客观公正的 记录历史,文中 一般没有褒贬评 论。
你知道吗?
• 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 • ⑵“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
谁说的? • ⑶诸葛亮病逝何地? • ⑷“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 ⑸“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 ⑹《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
烘托气氛
突出人物形象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4-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新知导学夯基础 知识梳理
罗贯中对魏、蜀、吴三国自有一套顺逆是非的看法。他认为刘 备的蜀国应该合法继承汉朝,是正统;而魏、吴两国是僭位和篡窃。 基于这种认识,他在人物塑造、故事演述和材料取舍方面就自有一 套体例。例如,对于曹操,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险恶用心,同时又不 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 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他 不讳言蜀国的失败以至灭亡,但尊蜀贬魏却是一根主线,贯串始终。
帝之遗愿。
读写拓展提素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孟德之脸——阴险豪迈
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却充满阴险之容;处死杨修,脸
上洋溢着阴险之本性;挟天子以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
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吕布,灭袁术,征袁绍……你
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
出了关羽勇武凛然的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
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爽直鲁莽的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
国演义》却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
②作为这个部门的领导,老王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2)质疑·置疑
辨析:两者都有提出问题的意思。“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
疑(多用于否定式),如“无可置疑”“不容置疑”。
①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不容置疑的。
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问难的过程。

高中语文 1.1《三国演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1.1《三国演义》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散qì讫 qì迄今
思cǔn 忖

zhǒu
肘子
3.词语辨析 (1)推托·推脱 “推托”专指借故拒绝或推辞,后常接表示托词或 拒绝的原因的词语,侧重于别人的事情。 “推脱”着重指摆脱、开脱,使与己无关,多指责 任、问题等,侧重于自己的事情。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近日,有媒体称云南昭通在建安置房被风吹倒,4 月 10 日,当地政府回应称房屋设计和强度都符合规定,因 墙在风口,砂浆凝固时间不够,所以墙体被吹倒,这是在 __推__脱____ (推卸/推脱)责任。 (2)隐讳·隐晦
引了众多微博用户的关注。是媒体把关不严还是政府宣
传过度?亦或是暗访组“自摆乌龙”还是黄石“无.计. 可.施.”,几多揣测,令人心生非议。(×)
请说明理由“:无_计__可__施__”__,__没__有___什__么__计__谋__可__以__施__展_ , _指__一__点__办__法__也__没__有__。__与__语__境___不__符__。__应__改__为__“__神__机__妙___ _算__”__,__形__容__善__于__估__计__形__势__,___有__很__强__的__预__见__性__。_______
这首诗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 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 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 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赍.书(jī) 解鞘.(qiào) 鞍辔.(pèi) 谯.郡(qiáo)
跋扈.(hù) 隐讳.(huì) 惶遽.(jù) 沽.酒(ɡū)
酌.酒(zhuó) 成皋.(ɡāo) 暗忖.(cǔn) 前鞒.(qiáo)
请说明理由“:抚_掌__大__笑__”__,__拍__手__大__笑__。__形__容__很__高__兴__ _或__很__得__意__的__样__子__。__强__调__笑__的__动__作__神__态__,__中__性__词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日后的劲敌袁绍亦是曹操年少时的朋友。曹操 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 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汝 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他评 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 《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倾 向,因此小说虽然展示了曹操雄才大略、有勇 有谋、惜才爱才的一面,但他多疑、残忍、奸 诈、自私的另一面却被无限夸大了。在罗贯中 笔下的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
❖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一切依赖诸葛亮。 诸葛亮内外操劳,常常疲于奔命。不久孙权也 正式称帝,建立了吴国。魏、蜀、吴三国仍连 年征战。这期间,诸葛亮坚持联吴讨曹:先出 兵七擒孟获,收服了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巩 固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对魏作战。其间 也有几次联合东吴共同伐魏,但因种种原因, 终于未能消灭魏国。诸葛亮后来积劳成疾,病 死于五丈原军中。他死后,姜维继任其军事统 帅之职,也曾多次伐魏,同样没有取得成功, 而后主刘禅平庸无能,朝政日益腐败,蜀汉国 力日衰。吴、魏之间的征战也各有胜败。
品 味 古 典 的 醇 香之一
罗贯中
《三国演义》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形成:
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演义》
三国鼎立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 汉末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不久,起义 被统治阶级的联合军事力量扑灭,而在镇压起 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彼此间又 重新混战,为的是争夺地盘。不久,汉灵帝死 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掌权,被挤出权 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何进,袁绍 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废刘辨 而立献帝刘协。
❖ 孙坚早在十七镇诸侯共讨董卓之时,便乘机移 军长江中下游,攻取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的地 盘。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孙权先后接管一切 ,实力日益增强。
❖ 刘备则先因兵败依附曹操,后又辗转依附荆州 刺史刘表。在此期间,他三顾茅庐,礼请诸葛 亮出山辅佐,得到了一条有力的“臂膀”。其 后,连续击败曹操部将的进攻,军事上有了起 色,但偏处一隅,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整个形 势还是不妙。
奸绝
阴险、狡诈、多疑、 凶狠、残暴 Nhomakorabea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 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奇才”——“宁教天下人 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治世之能臣”——驻军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 中下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精兵法,著 《孙子略解》、《兵法接要》等书。
《三国演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
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 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 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 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驻扎到 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 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 ,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曰: “……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 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帝而 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 杀帝。
❖ 不久曹操挟战胜袁绍的余威,亲率大军南下, 想要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人,进而一 统天下。恰逢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献荆州降操 ,战局急转直下,大大有利于曹操。曹操在这 种形势面前,滋生了骄傲轻敌情绪。经过诸葛 亮的反复游说,孙权、刘备决定联合,双方共 同发动了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的大 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一战,曹军几乎全军 覆没,曹操只得统兵北还。大战过后,刘备又 统兵攻占四川全境,取得了比较广阔的根据地 。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从此形成。
❖ 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 越骑校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 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 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 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 ,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接下来 的情节即为节选内容。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 到陈留招天下士人,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 孙瓒荐刘、关、张。董卓部将华雄连斩数将, 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 侯为吕布战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 虎牢关上。
❖ 后来,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派兵攻占四川,姜维假降,策 反钟会不成而被杀,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孙权死后,继位的孙皓施政残暴,民心日背 ,西晋派大军顺流东下,终于灭了东吴。至 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三绝
奸绝—— 曹操 义绝—— 关羽 智绝—— 诸葛亮
❖ 曹操——乱世奸雄
❖ 此后若干年,三国展开了角逐争夺。当时据有 荆襄九郡并两川之地的刘备,正发展壮大。但 是,由于镇守荆州的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 孙权乘关羽忙于和曹兵交战之机,派兵袭占了 关羽后方——荆州全境,关羽由此败亡。不久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建国号为“ 魏”。刘备闻讯,亦“继汉统”,正式建立蜀 汉政权。为了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不听诸葛 亮的劝阻,亲自统兵与孙权交战,结果为孙权 手下大将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里,全军丧 亡殆尽,他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 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出生 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因 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之养 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 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 官宦子弟。
休宁 教教 天我 下负 人天 负下 我人 。,
治世之能臣
曹操 乱世之奸雄
❖ 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先 后割据混战。司徒王允忧国心切,想出了一个 “连环计”,用绝色女子貂蝉离间董卓与其义 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合,设计杀 死董卓。董卓部将拥兵自重,又大杀王允及其 同僚。
❖ 在连年混战过程中,曹操、刘备、孙坚渐次崛 起。先是曹操以“勤王”名义救援了溃败中的 汉献帝,并强迫献帝迁都许昌,从此他“挟天 子以令诸侯”。经过十一年的长期征战,他先 后歼灭了袁术、袁绍等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 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