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硫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氮过程

4.8 厌氧氨氧化 (ANAMMOX)
NO3-、NO2− 和 NH4 在厌氧条件下转变为 N2,其 中NO3-、NO2− 作为电子受体 (Strous et al., 1997) 。 方程式:
4.9 硝酸异化还原为铵 (DNRA)
微生物介导的由硝酸盐到铵根的转化过程,有人 认 为 在 高 碳 低 氮 的 环 境 中 DNRA 尤 为 重 要 (Tiedje‘s, 1988; Bonin, 1996; Nijburg et al., 1997) 主要有两种途径:
1. 微生物发酵:通过有机物发酵获得电子从而还原硝酸盐 .
2. 硫还原:通过专性化能自养菌,以还原态的硫为电子供
体 (H2S and S2-) 来还原硝酸盐。
5. 最终将氮移除系统的反应过程
氨挥发 反硝化 植物吸收(包括生物量的收获) 氨吸附 厌氧氨氧化 有机碳填埋 注:单一的硝化作用不能移除污水中的氮,但是硝化作用
4.3 氨挥发 (Ammonia volatilization)
物理过程,铵态氮一直处于气态以及与羟基结
合的动态平衡中。
pH 对氨挥发的影响:在淹水的地面或者沉积物
中,当 <7.5 时挥发不明显;pH9.3 时氨与铵离
子比例 1:1,挥发显著。
Vymazal, J. Removal of nutrients in various typ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7, 380: 48-65.
与 反 硝 化 作 用 一 起 是 CWs 氮 移 除 的 主 要 方 式 ( Vymazal,
2007; Garcí a et al., 2010)。
专题4硫、氮和可持发展.pptx

生态环境的影响;初步树立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 所学知识讨论:向大气中排 放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
氨气的物理蛋白质--B
氨气的化学性质(跟水、氯 化氢、氧气反应)---C 氨气的用途----A
措施,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C
生态平衡的作用。
铵盐-B
3、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 铵离子检验----D
解读:
基 ① 二了氧解化硫硫的的重主要要性性质质,和认作识用。① 及元从素非化金合属价单的质角、度酸认性识氧硫化和物二的氧通化性
②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 硫的性质。
本 要
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 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 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办法,形 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②通过三个实验在认识二氧化硫性质 的同时,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的 方法。
持续发展的思想。
⑧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
2、能通过查阅资料和运用所学知 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识讨论:向大气中排放氮的
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
衡的作用。
3、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
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本专题教材基本内容
1、教材的知识框架
含硫化合物的 性质和应用
硫、氮与可 持续发展
元素
具体物质
从海水中获 得化学物质
氯、钠
元素化合物知识
从矿物到 基础材料
硫、氮与可 持续发展
铝、铁、铜
硅
硫、氮
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亚硫酸、浓硫酸、硫酸盐
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 氮、氨、铵盐、硝酸
本专题切入点:空气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硫的转化PPT课件

硫的转化
目录
• 硫的概述 • 硫的转化反应 • 硫的转化过程 • 硫的转化应用 • 硫的转化问题与展望
01
硫的概述硫的物理性质 Nhomakorabea01
02
03
黄色固体
硫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 金属光泽,但与金属不同, 硫的硬度很低。
密度较大
硫的密度约为2.07克/厘米 ³,比水大,但比大部分金 属小。
熔点低
硫的熔点约为112.8℃, 沸点约为444.6℃。
非加氢脱硫
采用氧化还原、吸附、萃取等方 法将燃料油中的硫化物脱除或转 化,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 点。
05
硫的转化问题与展望
硫转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硫转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 属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硫化物是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之一,酸雨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燃烧温度
硫的燃烧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在 800°C以上。
生物转化过程
生物转化
硫可以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其他 化合物。
微生物作用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可以被氧化 或还原为硫酸盐、硫化物等化合物。
环境影响
生物转化过程对环境有重要影响, 可以影响土壤酸碱性和植物生长。
化学转化过程
化学转化
01
硫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氧化反应
02
硫可以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等化合物。
还原反应
03
在特定条件下,硫可以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硫化物、氢气等化
合物。
04
硫的转化应用
硫化橡胶的应用
硫化橡胶
硫是橡胶工业中重要的交联剂,能够使橡胶材料获得优良的弹性和 耐热性,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胶带等橡胶制品的生产。
目录
• 硫的概述 • 硫的转化反应 • 硫的转化过程 • 硫的转化应用 • 硫的转化问题与展望
01
硫的概述硫的物理性质 Nhomakorabea01
02
03
黄色固体
硫是一种黄色固体,具有 金属光泽,但与金属不同, 硫的硬度很低。
密度较大
硫的密度约为2.07克/厘米 ³,比水大,但比大部分金 属小。
熔点低
硫的熔点约为112.8℃, 沸点约为444.6℃。
非加氢脱硫
采用氧化还原、吸附、萃取等方 法将燃料油中的硫化物脱除或转 化,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 点。
05
硫的转化问题与展望
硫转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硫转化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其中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 属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硫化物是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之一,酸雨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破坏,影 响生态平衡。
燃烧温度
硫的燃烧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在 800°C以上。
生物转化过程
生物转化
硫可以通过生物过程转化为其他 化合物。
微生物作用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可以被氧化 或还原为硫酸盐、硫化物等化合物。
环境影响
生物转化过程对环境有重要影响, 可以影响土壤酸碱性和植物生长。
化学转化过程
化学转化
01
硫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氧化反应
02
硫可以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等化合物。
还原反应
03
在特定条件下,硫可以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硫化物、氢气等化
合物。
04
硫的转化应用
硫化橡胶的应用
硫化橡胶
硫是橡胶工业中重要的交联剂,能够使橡胶材料获得优良的弹性和 耐热性,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胶带等橡胶制品的生产。
氮硫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

1.氮的输入
• 1.湿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氮的矿化作用是指有机物质降解时,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 下降解为NH4+的生物转化过程,也被称为氨化过程。
– 固氮过程使氮在固氮酶的参与下通过某些好氧细菌及藻类 的活动而被转化为有机氮 ,
– 有机氮再经矿化作用降解为NH4+,然后由亚硝化单胞菌属把 NH4+氧化为NO2-以及由硝化菌属把NO2-氧化为NO3-。 – 这是一个厌氧氨氧化反应主要包括生物源,火山和海浪。海浪带来的硫酸 盐量则不定,但这部分硫有90%直接返回到海洋。
• 海岸湿地是硫释放的主要来源之一,H2S是湿地生态循环 中硫的主要释放物,DMS则是从湿地植物中释放的。 • 但是海岸湿地面积只占全球陆地的0.3%,它们对于全球硫 循环的释放的贡献较小。
1.氮的输入
• 3.水中氮的收支与积累
– 湿地水系统是 氮循环必不可 少的重要 载体 。湿地氮的输入大部 分通过水源输入 , 主要以河流径流进入湿地系统 , 降水是NO3- 和 NH4+的重要补充方式 , – 因此湿地系统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统进行 物质交换 。 – 湿地中的氮常由 无机态转变为有机态 , 并被输送到 下游生态系 统 , 具有湿地的流域比没有湿地的流域输送的有机物多得多。 – 淡水沼泽湿地和盐沼湿地中氮等养分输送具有季节性变化 , 在夏 季, 沼泽湿地是养分的汇 , 而在春季则是养分的源, 主要由于植物 凋落后很大一部分养分物质随凋落物和淋滤作用 散失到水体中 , 所以氮等物质在秋季和早春经常发生净输出。
3.硫的迁移转化
• 含硫肥料是土壤硫的主要来源,土壤中加入不同的肥料会 影响含硫气体的释放。大气中的硫化物常随降雨进入土壤。 • 同时,大气中的硫也可为植物和土壤直接吸收,空气中硫 含量变化极大。另外降雨也会增加土壤中的硫含量。 • 另外硫化物会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 统进行物质交换。使硫化物迁移。
化学课件《硫的转化》优秀ppt10 鲁科版

④还原性
2SO2+O2
催化剂 加热
2SO3
⑤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性质用来检验
SO2)。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Cu+2H2SO4(浓) △ CuSO4+SO2↑+2H2O
三、酸雨及其防治
1 酸雨的形成
催化剂
2SO2+O2 加热 2SO3
煤、石油等 O2
(3)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 题?是如何解决的?
问题讨论
(4)你还能实现其它含有不同价态硫元 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呢?
(5)黄铁矿(FeS2)是比较常见的含硫 的矿石,是我国工业上用来制造硫酸的 一种原材料,如何把FeS2转化为 H2SO4?请你设计FeS2→H2SO4转化的 可能的方法。
概括·整合
1相互转化关系
强氧化剂 0 氧化剂 +4 氧化剂 +6 S 还原剂 S 还原剂 S
强还原剂
2.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2NaOH=Na2SO3+H2O ②与水反应
SO2+H2O
H2SO3
③氧化性 SO2+H2S=3S↓+2H2O
煤和石油中
蛋白质中
2.认识硫单质 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实验
观察硫黄样品 研磨硫块
在三个装有 硫粉的试管中分 别加入蒸馏水、 酒精、二硫化碳
色 黄色或淡黄色
态 固体、很脆
溶解性 溶沸点
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CS2
不高
同素异 斜方硫、单斜硫 形体 等多种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 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行为

S x,S y ,S z :x、y、z方向湍流扩散系数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弥散:水体横断面上的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
Dx3
dx
C x
,
Dy3
d y
C y
,
Dz3
dz
C z
:x、y、z方向弥散作用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C :水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浓度
:x、y、z方向上的弥散系数
From: Benoit Van Aken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4(8): 2777–2783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Photolysis Photodegradation
Oxidation, Reduction
Sorption Desorption
物的迁移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一、迁移和转化
迁移 (Transport)、转化(Transformation) 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内部或环境介质之间的物理运动
(时间和空间) 转化:污染物的变化(形态变化、化学变化) ,从一种物质,
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环境效应、毒性发生变化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 化学污染物的 迁移行为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第二节 挥发和沉降 (Volatilization
and Deposition) 第三节 界面吸附与分配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一、迁移与转化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2.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 (1) 水流推移作用: 伴随水流的运动,改变污染物的位置 px = uxc, py = uyc, pz = uzc px, py, pz: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kg·m-2·s-1) ux, uy, uz:水流速分量(m·s-1) c:水中污染物浓度 (kg/m3)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弥散:水体横断面上的实际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引起
Dx3
dx
C x
,
Dy3
d y
C y
,
Dz3
dz
C z
:x、y、z方向弥散作用导致的污染物质量通量 C :水中的污染物的时间平均浓度的空间平均浓度
:x、y、z方向上的弥散系数
From: Benoit Van Aken et al.,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4(8): 2777–2783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Photolysis Photodegradation
Oxidation, Reduction
Sorption Desorption
物的迁移 三、生物相中污染物的迁移 四、污染物多介质迁移
一、迁移和转化
迁移 (Transport)、转化(Transformation) 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内部或环境介质之间的物理运动
(时间和空间) 转化:污染物的变化(形态变化、化学变化) ,从一种物质,
变成另外一种物质。环境效应、毒性发生变化
环境化学课件第二章 化学污染物的 迁移行为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第二节 挥发和沉降 (Volatilization
and Deposition) 第三节 界面吸附与分配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内容
第一节 概述 (Outline)
一、迁移与转化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
二、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
2. 水中污染物的迁移 (1) 水流推移作用: 伴随水流的运动,改变污染物的位置 px = uxc, py = uyc, pz = uzc px, py, pz:污染物推流迁移通量(kg·m-2·s-1) ux, uy, uz:水流速分量(m·s-1) c:水中污染物浓度 (kg/m3)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ppt课件

氰化物
• 来源: • 各类工业废水 • 危害: • 人的致死浓度:0.1克 • 对鱼类及水生生物等也具有极大毒性 • CN-与重金属离子可生成低毒络合物的性能,
制成口服解毒剂 (碱性氢氧化亚铁制剂 )
硫化物
• 来源:
• 矿物的氧化作用,常常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 H2S的生成途径:
• 同化硫酸盐还原反应
生物降解
• 生长代谢: • 共代谢: • 二次基质利用:
天然水的决定电位
• 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溶解氧是“决定电位”物质 • 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是“决定电
位”物质 • 介于两者之间,则其“决定电位”为溶解氧体系和
有机物体系的结合。
水中有机物的氧化(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物氧化动力学(Monod方程)
配合作用
• 无机配位体: • OH-、Cl-、CO32-、
• BCF值体现了化学物质引起水体污染后一段时间内, 对于水生生物体造成潜在危险的程度。
• BCF值从1-1000000。 • 用实验方法测定BCF值非常不容易,一般是基于它与
对象有机物其他特征参数的相关性(Kow)来进行估算。
挥发作用
• (1)亨利定律 • 当一个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到平衡时,溶解于
水相的浓度与气相中化学物质浓度(或分压力) 有关 ,亨利定律的一般表示式:
• (2)双膜理论
水解作用
• 水解作用是有机化合物与水之间最重要的反应。 •
• 有机物通过水解反应而改变了原化合物的化学 结构。对于许多有机物来说,水解作用是其在 环境中消失的重要途径。
光解作用
• 光解过程可分为三类: • 直接光解 • 敏化光解 • 氧化反应
HCO3-、F-、S2• 有机配位体: • 天然降解产物氨基酸、
化学课件硫氮ppt课件

(与变价金属反响时生成低价硫化物)
〔2〕复原性
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明_亮__的__蓝_紫__色_火焰
S + O2 点=燃 SO2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淡__蓝_色_____火焰
三、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 无 色、有 刺激性 气味的 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易 液化 , 易 溶于水。
(3)B与D的浓溶液____发生反响(填“能〞或“不能〞),假设能反响 ,那么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反响现象为__________ (4)将C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但假设参加H2O2,那么有白 色沉淀生成,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化学课件〕硫氮
一、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1.存在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 2、物理性质
俗称 硫磺 ,_黄__色__晶体,质脆,易研 成粉末.溶解性:水中_不_溶__,酒精中 _微_溶_,CS2 中_易_溶__。 3.化学性质:
〔1〕氧化性 S+Fe=FeS 2Cu+S=Cu2S
CO2鉴别: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 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方法: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 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是否除尽
例3、以下可以用来鉴别SO2 和CO2 的方法是B D 〔〕
〔1〕与水的反响 SO3+H2O=H2SO4〔放出大量 〔2〕与碱性氧化物反热响〕SO3+CaO=CaS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氮的输入
• 3.水中氮的收支与积累
– 湿地水系统是 氮循环必不可 少的重要 载体 。湿地氮的输入大部 分通过水源输入 , 主要以河流径流进入湿地系统 , 降水是NO3- 和 NH4+的重要补充方式 ,
– 因此湿地系统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统进行 物质交换 。
– 湿地中的氮常由 无机态转变为有机态 , 并被输送到 下游生态系 统 , 具有湿地的流域比没有湿地的流域输送的有机物多得多。
•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可根据反应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异养反硝化 和自养反硝化,其中异养反硝化以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能 量为来源 ,自养反硝 化以氧化无机化合物为能量来源 。
6
7
硫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
8
1.硫的概述
• 硫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酸沉降、 地表径流和植物吸收等途径进入湿地,同时以H2S、 DMS、 COS、 DMDS 和 CS2等含硫气体形式在湿地中释放 ,而湿 地土壤是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的载体。
• 微生物氧化硫化物的过程通常是一种好氧过程, 在厌氧 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硫的细菌很少。
• 异养硫氧化细菌可以将有机物质作为碳源以及能量来源, 也可以将硫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11
3.硫的迁移转化
• 含硫肥料是土壤硫的主要来源,土壤中加入不同的肥料会 影响含硫气体的释放。大气中的硫化物常随降雨进入土壤。
• 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包括自养硝化与异养硝化作用 , 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自养硝化作用微生物以NH4+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为能 源 , 而异养硝化作用微是指NO3-、NO2-被还原生成NH3、N2O 以及N2的 过程 , 包括生物反硝化和化学反硝化两种过程 。
• 植物体和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也能释放有机含硫气体, 这些含硫气体释放后,在大气中迁移转化,最终沉降又回到 地面,从而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
1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
1.氮的输入
• 1.湿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氮的矿化作用是指有机物质降解时,有机氮在微生物作 用下降解为NH4+的生物转化过程,也被称为氨化过程。
– 固氮过程使氮在固氮酶的参与下通过某些好氧细菌及藻 类的活动而被转化为有机氮 ,
– 有机氮再经矿化作用降解为NH4+,然后由亚硝化单胞菌属 把NH4+氧化为NO2-以及由硝化菌属把NO2-氧化为NO3-。
• 湿地土壤中硫等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能反映湿地土壤 结构状况和养分的可利用水平,而且会影响湿地植被生长, 关系到湿地环境的形成和植被演替过程。
9
2.硫的来源
• 自然硫源主要包括生物源,火山和海浪。海浪带来的硫酸 盐量则不定,但这部分硫有90%直接返回到海洋。
• 海岸湿地是硫释放的主要来源之一,H2S是湿地生态循环 中硫的主要释放物,DMS则是从湿地植物中释放的。
– 这是一个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过程 。
2
1.氮的输入
• 2.植物累积和枯落物分解
– 植物积累是一种生物过程,生物过程是生态过程的基础 , 自然生 态系统的生产力受氮限制 , 因此 , 湿地植物对氮的代谢累积作用具 有重要意义。
– 湿地系统中,植物吸收的是无机氮 , – 湿地植物残体也影响湿地氮的化学转化过程 ,影响植株对氮的吸
– 淡水沼泽湿地和盐沼湿地中氮等养分输送具有季节性变化 , 在夏 季, 沼泽湿地是养分的汇 , 而在春季则是养分的源, 主要由于植物 凋落后很大一部分养分物质随凋落物和淋滤作用 散失到水体中 , 所以氮等物质在秋季和早春经常发生净输出。
4
2.氮的迁移
• 氮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指 NO3-和NH4 +离子随水的扩散和 淋失 , 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迁移。
0.氮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
• 湿地系统中氮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
– 主要包括无机形态的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 ) , 氨 氮(NH4+ ) ,
– 以及颗粒氮和溶解态有机氮(腐质酸、棕黄酸和氨基酸 等) ,
– 其中颗粒氮可能是活的或死亡的有机物质 , 如藻类和植 物等。
– 在沼泽湿地中 , 溶解态的氮是重要的氮循环产物。
• 但是海岸湿地面积只占全球陆地的0.3%,它们对于全球硫 循环的释放的贡献较小。
• 人工硫源主要来自于化肥的使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10
3.硫的迁移转化
• 湿地在厌氧状态下的含硫气体释放量高于好氧状态,一般 H2S的释放仅在厌氧条件,厌氧菌对含硫气体释放贡献较大。 在土壤中的硫化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
• 同时,大气中的硫也可为植物和土壤直接吸收,空气中硫 含量变化极大。另外降雨也会增加土壤中的硫含量。
• 另外硫化物会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 统进行物质交换。使硫化物迁移。
12
13
3.硫的迁移
• 这一系统的含硫气体来自陆地生物硫源,包括土壤、植物、 湿地以及内陆水体等,在这些生物硫源中,硫酸盐的微生 物同化、异化还原,有机物降解能生成有机含硫气体。
收 , 分解产物明显影响底泥表层和水体中有机氮含量。 – 植物枯落物分解是指通过淋溶、微生物降解以及破碎化作用三个
过程将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 , – 分解包括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释放 。 湿地植
被枯落物的分解受到土壤理化性质 、 温度 、 水位 、 干湿交替 、 植物种类 、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
• 由于土壤氮迁移过程实质上是氮以水为载体在土壤中的迁 移过程 , 土壤水的运动又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 因此 , 氮的迁移受到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水位、温度、 氧化还原条件、植被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
5
2.氮的迁移转化
• 氮的迁移转化主要由两个过程 – 1.氮的硝化过程
• 硝化过程是指 NH3+或NH4+通过亚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的 作用 被氧化为NO2-和NO3-的过程 。
1.氮的输入
• 3.水中氮的收支与积累
– 湿地水系统是 氮循环必不可 少的重要 载体 。湿地氮的输入大部 分通过水源输入 , 主要以河流径流进入湿地系统 , 降水是NO3- 和 NH4+的重要补充方式 ,
– 因此湿地系统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统进行 物质交换 。
– 湿地中的氮常由 无机态转变为有机态 , 并被输送到 下游生态系 统 , 具有湿地的流域比没有湿地的流域输送的有机物多得多。
• 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可根据反应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异养反硝化 和自养反硝化,其中异养反硝化以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和氧化能 量为来源 ,自养反硝 化以氧化无机化合物为能量来源 。
6
7
硫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
8
1.硫的概述
• 硫是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酸沉降、 地表径流和植物吸收等途径进入湿地,同时以H2S、 DMS、 COS、 DMDS 和 CS2等含硫气体形式在湿地中释放 ,而湿 地土壤是硫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的载体。
• 微生物氧化硫化物的过程通常是一种好氧过程, 在厌氧 条件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氧化硫的细菌很少。
• 异养硫氧化细菌可以将有机物质作为碳源以及能量来源, 也可以将硫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
11
3.硫的迁移转化
• 含硫肥料是土壤硫的主要来源,土壤中加入不同的肥料会 影响含硫气体的释放。大气中的硫化物常随降雨进入土壤。
• 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包括自养硝化与异养硝化作用 , 二者的本质 区别是自养硝化作用微生物以NH4+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为能 源 , 而异养硝化作用微是指NO3-、NO2-被还原生成NH3、N2O 以及N2的 过程 , 包括生物反硝化和化学反硝化两种过程 。
• 植物体和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也能释放有机含硫气体, 这些含硫气体释放后,在大气中迁移转化,最终沉降又回到 地面,从而对大气化学产生重要影响。
14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
1.氮的输入
• 1.湿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 氮的矿化作用是指有机物质降解时,有机氮在微生物作 用下降解为NH4+的生物转化过程,也被称为氨化过程。
– 固氮过程使氮在固氮酶的参与下通过某些好氧细菌及藻 类的活动而被转化为有机氮 ,
– 有机氮再经矿化作用降解为NH4+,然后由亚硝化单胞菌属 把NH4+氧化为NO2-以及由硝化菌属把NO2-氧化为NO3-。
• 湿地土壤中硫等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不仅能反映湿地土壤 结构状况和养分的可利用水平,而且会影响湿地植被生长, 关系到湿地环境的形成和植被演替过程。
9
2.硫的来源
• 自然硫源主要包括生物源,火山和海浪。海浪带来的硫酸 盐量则不定,但这部分硫有90%直接返回到海洋。
• 海岸湿地是硫释放的主要来源之一,H2S是湿地生态循环 中硫的主要释放物,DMS则是从湿地植物中释放的。
– 这是一个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过程 。
2
1.氮的输入
• 2.植物累积和枯落物分解
– 植物积累是一种生物过程,生物过程是生态过程的基础 , 自然生 态系统的生产力受氮限制 , 因此 , 湿地植物对氮的代谢累积作用具 有重要意义。
– 湿地系统中,植物吸收的是无机氮 , – 湿地植物残体也影响湿地氮的化学转化过程 ,影响植株对氮的吸
– 淡水沼泽湿地和盐沼湿地中氮等养分输送具有季节性变化 , 在夏 季, 沼泽湿地是养分的汇 , 而在春季则是养分的源, 主要由于植物 凋落后很大一部分养分物质随凋落物和淋滤作用 散失到水体中 , 所以氮等物质在秋季和早春经常发生净输出。
4
2.氮的迁移
• 氮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指 NO3-和NH4 +离子随水的扩散和 淋失 , 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迁移。
0.氮在湿地中的迁移与转化
• 湿地系统中氮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
– 主要包括无机形态的硝酸氮(NO3-),亚硝酸氮(NO2- ) , 氨 氮(NH4+ ) ,
– 以及颗粒氮和溶解态有机氮(腐质酸、棕黄酸和氨基酸 等) ,
– 其中颗粒氮可能是活的或死亡的有机物质 , 如藻类和植 物等。
– 在沼泽湿地中 , 溶解态的氮是重要的氮循环产物。
• 但是海岸湿地面积只占全球陆地的0.3%,它们对于全球硫 循环的释放的贡献较小。
• 人工硫源主要来自于化肥的使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10
3.硫的迁移转化
• 湿地在厌氧状态下的含硫气体释放量高于好氧状态,一般 H2S的释放仅在厌氧条件,厌氧菌对含硫气体释放贡献较大。 在土壤中的硫化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
• 同时,大气中的硫也可为植物和土壤直接吸收,空气中硫 含量变化极大。另外降雨也会增加土壤中的硫含量。
• 另外硫化物会通过水的流动与其毗邻的陆生或水生生态系 统进行物质交换。使硫化物迁移。
12
13
3.硫的迁移
• 这一系统的含硫气体来自陆地生物硫源,包括土壤、植物、 湿地以及内陆水体等,在这些生物硫源中,硫酸盐的微生 物同化、异化还原,有机物降解能生成有机含硫气体。
收 , 分解产物明显影响底泥表层和水体中有机氮含量。 – 植物枯落物分解是指通过淋溶、微生物降解以及破碎化作用三个
过程将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 , – 分解包括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和其它微量元素的释放 。 湿地植
被枯落物的分解受到土壤理化性质 、 温度 、 水位 、 干湿交替 、 植物种类 、 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
• 由于土壤氮迁移过程实质上是氮以水为载体在土壤中的迁 移过程 , 土壤水的运动又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 因此 , 氮的迁移受到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水位、温度、 氧化还原条件、植被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 。
5
2.氮的迁移转化
• 氮的迁移转化主要由两个过程 – 1.氮的硝化过程
• 硝化过程是指 NH3+或NH4+通过亚硝化细菌及硝化细菌的 作用 被氧化为NO2-和NO3-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