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中供冷技术的原理及实施

合集下载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中,小区内的多个建筑单元通过一个中央供冷供暖设备进行冷却和供暖,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该系统基于一定的原理运行,下面将详细介绍。

1. 系统概述集中供冷供暖系统是一种将冷热源集中供应给整个小区的供冷供暖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中央供冷供暖设备和多个建筑单元之间的供冷供暖管道网络。

中央设备通常由制冷机组、锅炉或热泵等构成,可根据季节需求切换供暖或制冷模式。

2. 供冷原理在供冷模式下,中央制冷机组通过吸收建筑单元内部的热量,将其带走以降低室内温度。

制冷机组通过制冷剂循环系统,从建筑单元的冷水循环系统中吸热,将其热量带到制冷机组中进行处理,然后通过冷却塔或冷却水泵将热量排出。

冷却过程中,制冷机组使制冷剂发生相态变化,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3. 供暖原理在供暖模式下,中央锅炉或热泵通过燃烧或电力输入等方式产生热能,并通过管道网络将热水或蒸汽传输到建筑单元,提供室内供暖。

建筑单元内的供暖设备,如散热器或地暖,通过与热水或蒸汽接触,将热量传递到室内空气中,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经过供暖后的冷却水返回到中央设备,再次被加热,形成循环过程。

4. 管道及控制系统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管道网络负责将冷热介质(冷水、热水或蒸汽)传输到建筑单元。

这些管道通常埋设在地下,以保护管道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系统还配备有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供冷供暖设备的运行,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并根据室内温度需求进行自动控制。

5. 优势和不足集中供冷供暖系统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由于集中供冷供暖设备的运行效率高于分散式设备,整个小区的供冷供暖成本大幅降低;其次,集中设备具备强大的监控功能,易于维护和管理;最后,集中式系统能够实现冷热源的共享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然而,该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给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系统故障时需要调动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二是由于整个小区供冷供暖公用设备的故障会影响到所有建筑单元,因此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要求较高。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指通过中央设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的方法,是现代建筑节能环保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需求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主要从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起源于欧洲,在20世纪初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得到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供冷技术也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不少大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在运行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为后续的技术概述、技术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奠定基础,为读者全面了解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1.2 研究意义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现代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解决城市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意义。

研究该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暖。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将环境中的余热余冷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传统的分散供暖方式往往会造成燃煤污染等问题,而集中供热供冷技术可以减少燃煤燃烧,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的健康。

4.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集中供热供冷技术是城市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研究集中供热供冷技术的意义在于推动能源清洁利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是当前能源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央空调运行原理

中央空调运行原理

中央空调运行原理
中央空调是一种集中供冷和供热的空气调节系统,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冷技术。

中央空调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冷循环:中央空调主要通过制冷循环实现室内空气的降温。

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等过程,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循环流动,吸收室内热量并释放到室外。

这样就能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

2. 蒸发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是室内冷凝器,工作于低压和低温的条件下。

当空调启动时,制冷剂从蒸发器中流过,吸收室内的热量,然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

3. 压缩机:制冷剂经过蒸发器后,低温低压的气体进入到压缩机。

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将热量传递给空气。

4. 冷凝器: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后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通过散热器将高温的制冷剂散发出去,使其冷却并变成液态。

5. 膨胀阀:冷却液经过冷凝器后,通过膨胀阀进入到蒸发器。

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并在流过阀门时将液体制冷剂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气体,从而开始新的循环。

通过以上循环往复运行,中央空调能够不断吸热、排热,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舒适范围内。

同时,中央空调还可以通过
改变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工作状态,实现室内供暖。

整个过程需要依靠各个部件间的协调工作,从而达到供冷或供热的效果。

关于热电厂集中供冷的探讨

关于热电厂集中供冷的探讨

关于热电厂集中供冷的探讨【摘要】热电厂集中供冷,能够减少我国电力负荷,解决电力高峰问题,有效调整电厂容量,减少电厂生产压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就我国热电厂集中供冷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指出了热电厂供冷技术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期以促进我国电厂供冷技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热电厂;集中供冷;问题;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得到的不断的提高,但是,也为我国相关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运行压力。

其中,热电厂供电问题日渐凸显,成为了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夏天,是居民用电的高峰期,大量制冷设备的应用,需要大量电力能源来维持制冷设备的运转,空调是电力消耗的主要设备之一,在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舒适度,有效题解室内问题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电力消耗,也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性,因此,热电厂集中供冷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1 热电厂面临问题及集中供冷技术分析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能源的需求,热电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这一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热电厂往往会增加发电机组或引进高容量发电机组来保持电量的供给,解决电力高峰问题。

随着我国热电厂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不断增多,我国电力峰谷的差值也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调节任务也就逐渐繁重,给电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由于热电厂以增加发电机组或提高发电机组参数的方式来解决夏季供电紧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解决对电厂生产效率的影响。

夏天是用电的高峰期,但其他季节的用电量则同夏季用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春秋季节,往往由于气温适宜的原因,大量温度调节设备进入“停工”状态,没有了电力的消耗,电厂的生产效率便会受到影响,电厂就必须控制发电机组的运行,来减少电力能源的产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这是造成热电厂运行效益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才有较为有效的处理方式,来减少季节气候对热电厂生产效率的影响。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

集中供热与供冷技术调研集中供热技术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热力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区域生产、采暖和说或所需的热量方式。

集中供热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

热网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由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支线组成,其布局主要根据城市热负荷分布情况、街区状况、发展规划及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一般布置成枝状,敷设在地下。

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烘干、蒸煮、清洗、溶化、致冷、汽锤和汽泵等操作。

我国的集中供热事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有58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总供热面积达110766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超过25%;全国供热企业拥有供热管道43748千米,其中蒸汽供热管道7963千米,热水供热管道35785千米。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 3 部分。

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蒸汽锅炉,民用区域锅炉房一般采用热水锅炉),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有的国家已广泛利用垃圾作燃料。

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热源。

核能供热有节约大量矿物燃料,减轻运输压力等优点。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比较先进的供热技术。

一、热电联产供热技术热电联产是指在单一过程中同时生产电力和有用的热,而电和热的用户同时又是能的生产者,它是电能和以低压蒸汽和热水形式出现的热能这两种能量的联合生产。

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一种成熟的节能技术,它是将火力发电厂汽轮机中已作完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汽轮机汽缸中部抽出来供给热用户,是本应排至凝汽器中放弃的蒸汽凝结热转供给用热户而不舍弃至大气中。

目前发展的热电联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蒸汽轮机的常规热电联产技术只要能将汽轮机发电机做完一部分功的蒸汽抽出或不废弃排汽的凝结热而加以利用,做到既发电又供热,都认为是热电联产。

汽轮机热电联产的方式有好几种,目前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的机组型式主要有两类,即背压机组及抽汽供热机组,而抽汽供热机组又可分为调整抽凝式、凝抽式及纯凝汽打孔式。

集中供冷原理

集中供冷原理

集中供冷原理集中供冷是一种通过中央冷水机组将冷水供应到建筑物内部各个区域的制冷方式。

其原理是将冷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区域的末端,然后通过末端的冷水机组将冷水传递给空调末端设备,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集中供冷系统由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水箱、管道等组成。

冷水机组是集中供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将水冷却到所需的温度。

冷却塔则是将冷却水循环利用的设备,通过将冷却水喷洒在塔顶,利用空气对水进行冷却,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水泵则是将冷却水从冷却塔中抽出并输送到冷水机组,水箱则是储存冷却水的设备,管道则是将冷却水输送到各个区域的末端。

集中供冷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环保:集中供冷系统采用中央冷水机组,相比于分散式空调,其能够实现能源的集中管理,从而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

同时,由于集中供冷系统采用水作为制冷介质,相比于空气制冷,其对环境的污染更小。

2.维护方便:集中供冷系统采用中央冷水机组,相比于分散式空调,其维护更加方便。

由于中央冷水机组集中在一起,维护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保养。

3.空间利用率高:集中供冷系统采用中央冷水机组,相比于分散式空调,其占用的空间更小。

由于中央冷水机组集中在一起,其占用的空间更小,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

4.舒适度高:集中供冷系统采用中央冷水机组,相比于分散式空调,其可以更好地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总之,集中供冷系统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维护方便、空间利用率高、舒适度高的制冷方式。

在未来的建筑物设计和建设中,集中供冷系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集中供冷系统原理

集中供冷系统原理

集中供冷系统原理
集中供冷系统是一种采用冷凝和压缩技术将冷量聚集在一个中心设备上,然后通过管道将冷量分配到不同地方的冷量传输系统。

它具有很多优点,如节约能源,改善空间环境,降低维护和操作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等。

这里将介绍集中供冷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原理。

集中供冷系统的原理是利用冷凝和压缩技术将冷量聚集在一个中心设备上,然后通过管道将冷量分配到不同地方。

冷凝压缩系统是一种利用空气冷凝和压缩技术将冷量传输到远处的供冷系统。

它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组成。

压缩机用于将冷凝器中的空气压缩至高压,然后将其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空气冷凝,产生冷量,冷凝的空气通过膨胀阀压缩,然后再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空气又会冷凝,冷凝的空气再次通过膨胀阀压缩,然后进入热交换器,冷量被传递到采暖房间。

集中供冷系统在工作时,压缩机对空气进行压缩,空气被压缩至一定的压力,然后传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中空气会发生冷凝,产生大量的冷量,冷凝的空气会被膨胀阀压缩,然后再进入冷凝器,空气又会冷凝,产生的冷量经过膨胀阀压缩,然后进入热交换器,冷量被传递到采暖房间。

集中供冷系统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空间环境,降低维护和操作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等优点,为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的供冷服务。

由于集
中供冷系统可以均匀分布冷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不同地方的冷量需求,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集中供冷系统是一种采用冷凝和压缩技术将冷量聚集在一个中心设备上,然后通过管道将冷量分配到不同地方的冷量传输系统。

它具有很多优点,如节约能源,改善空间环境,降低维护和操作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等,为客户提供了更高效的供冷服务。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

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原理集中供冷供暖小区是一种先进的供热供冷系统,通过将多个建筑物或住宅连接在一起,共享一套供冷供暖设备,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它可以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实现对温度的集中控制和调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集中供冷供暖小区的原理。

1.设备和管网布局:集中供冷供暖小区通常由一个中央供冷供暖站和与之相连的多个建筑物或住宅组成。

中央供冷供暖站通常包括供暖锅炉、供冷机组、泵站、换热器和配电器等设备。

供冷供暖站通过一条主管道将冷水和热水分别输送到建筑物或住宅。

建筑物或住宅通过一系列分支管道和换热器与主管道相连,从而实现冷热水的供应和回收。

同时,建筑物或住宅内还设有室内机组,将主管道输送的冷热水进一步供应到各个室内空间。

2.双向供水系统:集中供冷供暖小区采用的是双向供水系统。

通过一条管道同时供应热水和冷水。

在冬季供暖期间,中央供冷供暖站的供暖锅炉会将水加热为热水,然后通过主管道输送到建筑物或住宅,供给用户的室内机组进行取暖。

室内机组将返回的冷水再送回中央供冷供暖站进行加热循环。

在夏季供冷期间,中央供冷供暖站的供冷机组会将水制冷为冷水,然后通过主管道输送到建筑物或住宅,供给用户的室内机组进行制冷调节。

室内机组将返回的热水再送回中央供冷供暖站进行冷却。

3.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集中供冷供暖小区相比于单独供冷供暖的方式,具有很大的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的优势。

首先,中央供冷供暖站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提高热能回收和利用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其次,由于供冷供暖设备集中在一处,可以统一管理和监控,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此外,集中供冷供暖小区还可以减少建筑物或住宅内部的设备数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集中控制和调节:集中供冷供暖小区可以实现对温度的集中控制和调节。

中央供冷供暖站可以根据气温和用户需求,智能调节供冷供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水的温度,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比如,在夏季供冷期间,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调整供冷机组的运行时间和温度,以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集中供冷技术的原理及实施
摘要:集中供冷技术为绿色环保技术,不但能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还能节约能源、缓解用电紧张,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章将对集中供冷技术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该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浅析;集中供冷;技术;原理;实施
1.前言
伏暑盛夏,烈日炎炎,人们的心情也随着这天气变得烦躁,唯有打开空调吹出的习习凉风才能让人们的身心倍感舒适。

然而高昂的电费却让许多家庭的空调成为摆设,在电力匮乏的地区,开空调更成为一种奢望。

家用空调制冷剂氟利昂造成的臭氧空洞,已造成全世界人们的恐慌与担忧。

人们不禁慨叹:“如果像集中供热一样实现集中供冷那该有多好啊!”
其实,实施集中供冷并不是梦,它在技术上简单易行,与集中供热系统使用的是同一热源、同一套管网甚至同一个机房,只需要对原有的集中供热机房也就是热力站做两点小改造即可。

一是在热力站增加一个溴化锂制冷机组,变成一个制冷站;二是将终端用户室内的暖气片或地暖盘管改为可吹风的风机盘管(风机盘管是中央空调系统在室内的终端)。

2.集中供冷的工作原理
集中供冷的工作原理是将原来用来集中供热的高温、高压的热水,通过集中供热管网系统输送到制冷站,以此为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再将制冷后产生的低温冷水输送到终端用户,通过风机盘管吹出冷风来,以满足用户的用冷需求。

鉴于此,只要有集中供热的地方都能同步实现集中供冷,只不过,用户室内的暖气片改为风机盘管系统后,其今后在冬季采暖时,也随之变作了由风机盘管吹出热风的方式。

溴化锂制冷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方式(与蒸气压缩式制冷相对),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制冷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蒸发来制冷。

溴化锂为无毒无污染的淡绿色液体,易溶于水,而且价格便宜,不会破坏臭氧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利用溴化锂易溶于水的特性,制取0℃以上的空调用冷水。

下面介绍它的原理,原理图如下: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原理图
1—发生器;2—冷凝器;3—节流阀;4—蒸发器;5—吸收器;6—溶液热交换器;7—溶液泵;Ф为通过水传递的热量。

首先,在吸收器5内,来自发生器1内的浓溶液(即溴化锂的浓溶液)喷淋下来,吸收来自蒸发器4内的水蒸气,成为稀溶液。

然后稀溶液通过溶液泵7输送至发生器1中被加热,产生水蒸气,并将其输送到冷凝器2中冷凝变为低温低压的水,水进入蒸发器4中后蒸发,由于蒸发吸热,故而产生冷量,最后通过水循环系统将冷量输送到用户的风机盘管终端,再由风机吹出冷风,降低室内环境温度,达到空气调节的目的。

溶液热交换器6既可以使进入发生器1内的稀溶液温度升高,减少发生器1中的加热量Фg,又可降低进入吸收器5内的浓溶液温度,使吸收器5中的放热量Фa减少,节省了吸收器5中冷却水的用量。

3.分析集中供冷技术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集中供冷技术可以将能源集约利用,降低损耗,大大减少氟利昂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现已在美、日、韩、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山西、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开始推广使用该技术,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没有集中供冷设施,还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付诸实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四点:其一,将热力站变为制冷站需要增加许多制冷设备,前期投入巨大,而且现在大多数普通居民住宅采暖终端为暖气片或地暖盘管,需要改成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风机盘管终端才能实现集中供冷,这样既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要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其二,启动集中供冷系统与启动集中供暖系统一样,需要电厂输送高温高压热水,电厂锅炉消耗能源巨大,输送管网成本巨大,如果没有一定的需求量,即使启动了,用户也会因难以承受其费用而作罢;其三,国家缺少对集中供冷方面的有利政策和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宣传力度小,规划管理部门认知度小;其四,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差别,部分人觉得电风扇即可满足使用要求,空调属于享受型消费,所以集中供冷难以走进低消费家庭。

4.如何解决集中供冷技术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绿色技术的集中供冷理应受到人们的认可,得到普及和发展。

国家应该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各个建设、经营、管理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并且将集中供冷技术引入到新型节能建筑的范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广带有集中供冷系统的新型节能建筑,在项目开发阶段就考虑到集中供冷相关设施的配置和预留,避免发生二次改造工程。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了解集中供冷技术的优点,使其认识到虽然前期投入会增加,但节省的电费和获得的舒适度一定会让人感觉物超所值。

总之,只有夏季供冷需求量增加了,集中供冷系统才能正常运转起来,新技术才得以发挥其作用。

结语:集中供冷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享受到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快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原来的集中供热系统在长达9个月的非供暖期闲置,而现在,实现了集中供冷,一套系统冬季夏季均可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设备及热能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运行成本,节约了能源,电厂的热电联产转变为热电冷联产,进入能源集约利用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贺平,孙刚,王飞,吴华新. 供热工程(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08)
[2] 姜守忠,罗勇,解国珍. 制冷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06)
[3] (美)惠特曼,约翰森,汤姆齐扎克. 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第5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