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合集下载

基辛格与大外交资料课件

基辛格与大外交资料课件
和做出了贡献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
01
02
03
和平外交
基辛格认为外交应该以和 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而 不是通过武力或战争。
大国合作
基辛格认为大国之间应该 通过合作来解决国际问题 ,而不是对抗或冲突。
谈判与妥协
基辛格认为谈判和妥协是 解决国际争端的必要手段 ,而不是单方面施压或强 制执行。
02
CATALOGUE
共外交等手段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大外交将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应用,提高外交工作
03
的效率和透明度。
大外交对未来的影响与挑战
大外交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国家间的 相互理解和合作,减少国际冲突和对 抗。
大外交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应对新的挑战。
大外交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平衡国家 利益与全球利益、如何应对新兴大国 的崛起以及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等。
他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认为国家间应加强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挑战。
基辛格认为大外交需要不断创 新和发展,以适应国际形势的 变化。
大外交未来的发展趋势
0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外交将更加注重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02
大外交将更加注重软实力和巧实力的运用,通过文化交流、公
大外交的概念
大外交的定义
01
大外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 外交活动,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 多边主义,解决全球性问题,促 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02
大外交强调国家之间的平等、合 作和相互依存,反对单边主义和 霸权主义,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 合理的国际秩序。
大外交的特点
01
02
03
04
全球视野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基辛格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平衡外交、现实主义、区域化政策和战略性选择。

下面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基辛格的平衡外交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之一。

基辛格提出,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该采取平衡外交策略。

平衡外交的实现需要美国建立平衡外交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机构和其他大国来维护和平和稳定,并尽可能地避免冲突。

基辛格强调,平衡外交可以在不牺牲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促进国家的安全。

其次,基辛格的现实主义思想对于他的平衡外交思想构成了重要的支撑。

基辛格认为,外交政策应该基于对国际现实的准确评估。

他认为现实主义的核心在于状态权力。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在国家利益和现实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需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支持自由和民主,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安全。

第三,区域化政策是基辛格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辛格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以区域政策为中心。

他认为,国家在区域中的政策应该反映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区域化外交能够将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帮助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最后,基辛格的战略性选择思想把上述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基辛格认为,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是战略性选择的结果。

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

战略性选择可以使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和具有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主张国家应该以平衡外交、区域化政策为基础,做出战略性选择,并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和平稳定。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交学经典译丛

外交学经典译丛

外交学经典译丛
外交学经典译丛是一系列外交学相关的著作丛书,以下是部分书籍的介绍:
- 《外交的本质》:作者为克里斯特·约恩松和马丁·霍尔,以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为基础,探讨了外交的本质和永恒特征。

-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作者为杰夫·贝里奇和莫里斯·基恩斯-索珀,介绍了近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外交在国家对外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

- 《外交谈判导论》:作者为布里吉特·斯塔奇、马克·波义耳和乔纳森·维尔肯菲尔德,研究了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谈判,全面审视了传统和非传统行为体和议题。

- 《外交理论与实践》:作者为杰夫·贝里奇,阐述了有关外交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方面,比如“外交部”、“谈判”、“电信”、“双边外交”、“多边外交”等。

- 《外交辞典》:作者为高飞,涵盖了法律术语、政治事件、国际组织的词条,以及对近五百年来在外交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或重要学者的介绍。

这些著作涵盖了外交学的多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外交学理论和实践的宝贵资源。

大外交 - 基辛格 基辛格(美)

大外交 - 基辛格 基辛格(美)

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大外交- 基辛格基辛格(美)第一章世界新秩序最能左右国际关系,作风也最矛盾的国家几乎是某种自然定律,每一世纪似乎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知识与道德动力,企图根据其本身的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的国家。

17世纪的法国在黎塞留( Richelieu)枢机主教领导下,引进了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追求国家利益为终极目标的近代国际关系的作风。

18世纪的大英帝国将“均势观念”( balance of power)发扬光大,使这个观念主宰了后两个世纪的欧洲外交。

19世纪梅特涅领导的奥地利重新建构了“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而俾斯麦主政下的德国又使欧洲协调瓦解,使欧洲外交成为冷酷无情的政治权力斗争。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

再没有其他国家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决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在日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道德信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

没有任何国家比美国更不愿意介人海外事务,即使美国在海外的结盟与承诺均达到空前的范围与规模,这个立场仍不改变。

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民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世界推广这些价值。

美国的思想就这样徘徊于怀念纯朴的过去与渴望完美的未来之间。

虽然自二次大战结束信守承诺之间摇摆。

认为美国只要做楷模及认为美国应主动出击的这两派学说都把以民主、自由商业活动及国际法为基础的全球国际秩序视为当然。

但由于这种状态从来不曾真正存在过,此种高调在他国人听来,即使不被视为太天真,也难免让人觉得不切实际。

然而,外国人的怀疑眼光从未浇熄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小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或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人的理想主义,其实也包括20世纪所有其他的美国总统在内。

大外交

大外交

《大外交》读后感《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总结历史资料结合工作经历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提炼以其独特的视角做出的对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国家关系沉浮的精辟总结,使读者对外交这一概念及其具体实践有了一个清晰地认识,是外交学界内的一部大师级著作。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把这本书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马汉的《海权论》并称为国际战略和外交关系领域的必读之书。

贯穿全书的是中世纪到后冷战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书中基辛格并没有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史实,而是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视角将其所看到的表象与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每一个外交策略背后的故事,笔调幽默诙谐,令读者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外交史画卷之中。

书中基辛格把美国定位为“肩负人类最高理想,致力于把和平与安定散播于世界上所有角落”的国家,它相信人性本善,是在传播其价值观,没有权力政治的观念,排斥殖民主义,主张民族觉醒,它用美利坚成长壮大的经验告诉全人类,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大陆上,一群充满理想的移民在自由和民主的体制下,经过两百年时间,发展为世界头号大国。

书的开篇,首先提到了两个总统,一位是老罗斯福,另外一位是伍德罗威尔逊。

前者是现实主义政治的提倡者,后者是理想主义政治的提倡者,从实践的角度看,前者更实用,但是威尔逊的论调则成为美国后任所有总统的一致推认的主流。

美国的两任功勋总统其实所用的手法并无二致,为什么威尔逊为后人所提倡而罗斯福被后人所忘记,就是因为推销美好的价值观是有广大市场的,乌托邦式的描绘给现实主义的丑陋披上了最光鲜的外衣,使人们陶醉于其高尚的情操而忽视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本质的趋同。

基辛格被人定位为“现实主义”外交家,和他的总统尼克松类似,他对人性的看法更悲观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一种常态,和平反而不是常态,和平只有建立在制衡和均势的基础上——斗争之所以不出现,不是因为道德的约束,而是因为害怕报复和制裁。

人的社会的演进很有意思,最初所有人都是遵守道德的约束的,突然某一天有些人不道德,于是其他人为了制约他,必须想出一些办法去制裁和约束他,这就产生了暴力的工具,也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不信任,产生了战争,也产生了阶级。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

Vol.37No.7Jul.2016第37卷第7期2016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论析杨娜(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十分重要且价值丰富,一言以蔽之,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平衡外交,结合游走于诸国外交经历和国际背景,在性恶论基础上提出国家实力外交观、国家权力外交观、平衡外交观以及扩张主义的外交理念,并推崇在国家政治交往中,注重细节、把握尺度、拥有全局思想式的外交原则。

这一思想尽管难以摆脱时代局限,但对西方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且对当今国际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国际关系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41-03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家庭,一生为了意大利的统一而奋斗。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并在父亲的指导下,进入仕途任职,在佛罗伦萨共和国负责军事和外交事务,曾多次出使国外和意大利各城邦国家,撰写了许多“使节书”。

但马基雅维利并未写出一部完整的外交著作,其政治外交思想无不体现在其政治学著作中,且鲜有学者关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外交思想。

面对欧洲强国和罗马教皇的反复蹂躏的复杂国际局势,马基雅维利以国家利益为轴心的政治外交策略,体现出一个职业外交家的基本素养。

一、马基雅维利政治外交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意大利动荡不安的时期,处于海陆经济交往的关键位置的意大利,沟通亚非欧的经贸往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经济的变化,使意大利等欧洲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气息,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崭露头角。

正值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意大利,内忧外患,割据更迭。

从国际上看,1350年到1420年时期的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外国势力扩张干涉,教会利用教皇的势力不断对其他欧洲小国进行侵蚀,利用意大利各城市国家的矛盾,各个击破,以达到分裂意大利的目的。

外交思想

外交思想
• 提出了法国优先的外交礼仪制度。
4,俾斯麦(Bismarck 1815-898)
• 普鲁士-德意志著名的政治家和宰相 • 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思想。 • 现实政治的思想 (Realpolitik) • 大陆政策。 • 均势的外交思想。
5,威尔逊的外交思想
• 公开外交 • 海洋自由原则 • 自由贸易的原则 • 全面裁军 • 建立国际组织 • 民族自决和主权平等
6,萨道义(Sir Earnest Satow)
• 《外交实践指南Guide to Diplomatic Practice》 (1917年、1922、32,57,79),
• 强调了外交实践与国际法 • 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国际条约 • 对国际会议和国际会 的相关问题进行大量分析, • 在欧洲外交传统的变革、 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外交 作为治国术工具的重要性 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深入观察。
外交人员的选任提出了很详细的要求。。他不相信也蔑视 “业余外交”,不相信那些一知半解的外交官的所谓“天生 的才能”,“没有通过勤奋所获得的知识和关于手段技巧的 实践经验”,就没有可能获得外交的成功。此外,知识、普 遍规范以及实践建议当然可以被灌输进外交新手的头脑中, 但他们不能代替外交官的其它必要素质,这些素质无法灌输, 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外交活动来学习或获取,必须“审慎、远 见、机智、智慧、洞察力”。外交官应该具有这样的能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现象中剥离出本质,以及确定本国 利益所面临的潜在威胁
• 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制,扩张主义的外交。
• 对封建集团内部的政治和外交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总 结,提出外交权谋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 对大使的职能作用等进行了传统的阐述。
2,格劳秀斯Hugo Grotius 15831645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国际关系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现实主义理论(一)经典现实主义1.修昔底德(Thucydides):《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马基雅弗利(Machiavelli):《君主论》3.霍布斯(Thomas Hobbes):《利维坦》4.摩根索(Hans Morgenthau):《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二)新现实主义1.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2.谢林(Tomas Schelling):《冲突的战略》二、自由主义理论(一)早期自由主义1.格劳秀斯(Hu-go Grotius):《战争与和平法》2.洛克(John Locke):《政府论》3.康德(Immanuel Kant):《永久和平论》4.边沁(Jeremy Bentham):《国际法理论》5.斯密(Adam Smith):《国富论》(二)新自由主义—依赖学派基欧汉(Robert Keohane)与奈(Joseph Nye):《权力与相互依赖》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关于全球政治经济性质争论的贡献。

1.列宁(Lenin):《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2.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现代世界体系》(三卷本)3.费尔南多·卡多佐(Fernando Cardoso):《拉美的依附性及发展》4.安德烈·弗兰克(Andre Frank):《白银资本》四、霸权稳定论1.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2.吉尔平(Robert Gilpin):《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3.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国家与市场》4.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冲突》5.克拉斯纳(Stephen Krasner):《国际机制》五、行为主义1.伊斯顿(David Easton):《政治系统:政治学现状研究》、《政治分析的框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2.卡普兰(Morton Kaplan):《国际关系的系统和过程》3.沃尔兹(Kenneth Waltz):《国际政治理论》六、后实证主义理论1.考克斯(Richard Cox):《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2.林克莱特(Andrew Linklater):《超越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与国际关系》3.利奥塔(Jean Lyotard):《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4.瓦斯克斯(John Vasquez):《国际关系经典》5.鲁杰(John Ruggie):《建构世界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第一章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
1、外交、暴力与共和国扩张
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最佳对外立场是:在军事上强大到能阻止任何侵略行为,而又不至于先发制人挑起冲突。

战争的技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然而国家并不总具备充足的军力达到目标。

由于这一需求,外交应运而生了。

2、人性、诚信与外交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自私、贪婪、愚蠢无知容易上当受骗,在关乎其利益时,每个人都会被贿赂、胁迫和欺骗,这样,外交官就能在外国宫廷施加自己的影响,并因此提升政府的计划目标,人类的卑贱成就了外交。

一个审慎的统治者,不能,也不应该在不利于自己走的情况下信守诺言;而当作出诺言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时,也不应当再信守诺言。

所以,外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

(但是背信弃义也要付出未来的代价,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的建议是十分谨慎的。

)在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削弱外交,因为他实际上揭示了权力的真实性,指出了外交以及新兴国家法产生的条件就是国际关系的弹性原则。

借助谈判来解决问题意味着实力对比使谈判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也不是对力量关系简单抽象的表述,外交技巧通常会影响结果。

外交必须是延续性的,只有这样,外交才能完全成为君主可资利用的力量。

3、结论
对马基雅维利而言,外交是国家的重要工具,特别在实施欺诈战略时更是如此,不过是一场为增加国家实力的斗争,而国家实力最终都是战争的前提。

第二章圭恰迪尼(佛罗伦萨)
1、君主及其大使
判断君主的价值根据的是他派出的人的素质,因此大使可以提升君主的声望,而君主也应当充分信任大使,只有大使享受充分信任时,才能成为实现君主意志的工具。

“大使看起来总是站在驻在国一边,这使他们要么是受了贿赂、要么是在索取回报,或是被眼前的热情与友善迷惑了。

但原因可能是,大使总是考虑出现在眼前的君主的事务,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

大使看那些事务的重要性比它们实际具有的重要性更大。


2、谈判及国家理由
在谈判时,“如果你的企图恰到时机,就很容易成功。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采取行动的话,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即使在将来时机恰好时,可能也无法再取得成功了。


在谈判时要隐藏问题的底线。

批判了马基雅维利的“违背诺言会于政治成功有利”的观点,因为好的名声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章格劳秀斯(荷兰《战争与和平法》)
1、格劳秀斯体系下的外交学
人类是善良的、理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收到法律的制约,对其利益有着长远的关注,总能够信守诺言。

诉诸战争只能在正义的情况下,无论何时都有三种方法反对战争:谈判、仲裁和抓阄决断或一对一对决。

在这种体系下,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使和主权
使节权始终是主权国家的独有属性,在内战的情况下例外:比如国家被分裂为势均力敌的两方或两人对王位的争夺,他主张内战中的各方都承认有向对方排除使节的权利(有争议)。

3、大使总是必须被接受吗
格劳秀斯指出,外国法禁止无理由的拒绝大使,但是接受国有一些理由可以拒绝某大使进入其领土,比如针对大使的母国、大使的个人信仰、大使破坏本国利益等。

4、大使的不容侵犯性
格劳秀斯认为,大使(包括随员及财产)具有实用性,一旦大使被置于接受国的法律之下,那么他们的安全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报复权也因大使的实用性而不能针对大使。

(土耳其历史上将大使作为派遣国的人质。

)不过,格劳秀斯并没有提及使馆馆舍的不可侵犯性。

第四章黎塞留(法《政治遗嘱》)
1、连续谈判的概念
连续谈判是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第一点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设有外交代表;第二点就是木咋的外交代表网络不仅仅应致力于信息收集等职能,而且必须在所有的突出问题上不断寻求达成一致。

2、连续谈判的价值
他认为,连续谈判使国家能够不落伍于世界时事,这点对国家生存至关重要。

用雄辩及推理说服他国接受合理的协议以及密切观察他国以避免产生令人不快的突发事件,连续谈判的两种功能是对其本身强有力的支持。

3、谈判的方法
谈判只有在国内单一意见的直接指导下才能见效,黎塞留规定所有的外交政策责任交由对外事务大臣承担。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方法。

比如,共和政体行动缓慢,谈判时要谨慎的交流,给予对方时间,在他们准备好时再施加压力。

主张国家利益至上论,但强调这一点不能用于遵守承诺(不同于马基雅维利),因为个人的声望对实力而言也十分重要。

4、连续谈判的危害
黎塞留对连续谈判的论述陷入了言过其实的困境。

连续谈判意味着在海外维持常驻大使、派遣公使,要付出大量资金;
连续谈判隐含的第二个风险就是可能由于大使的腐败,不能胜任或者仅仅是疲倦而导致签订了一个糟糕的条约。

第五章威克福(荷、法《大使及其职能》)
1、行为的规则
大使首先是君主的代表,而他所主张的使节权是主权的最显著标志。

使馆是一种珍贵的政治财产,它表明一个国家的独立地位以及这个国家欲将自己的事务扩展至一个更广舞台的愿望。

主导国家间关系的是一种利益冲突,对此他不存幻想,没有期望太过人性化的设置中那些习惯规则和个人习性能在暗中发挥作用。

2、政治必要性和外交豁免
使节(包括随员和使馆馆舍)在法律上具有不可侵犯性,这是对他们不安全感的补救措施,受到国际法的保护。

使节的行为是非个人行为,只有豁免于当地的司法管辖,外交代表才可能作为公共事物官员完成自己的任务。

外交官是“光荣的间谍”。

贵族自大、好战,不合适当外交官。

3、外交与国际体系的构造
外交政策可以被描述分析,却很难被理论化。

与此相反,构成国家体系并在推行或理解对外政策中不可或缺的程序规则,却可以以组织理论的形式被理论化。

外交错综复杂的网络为国家体系配备一个根本性制度,这不是源于理性的假设,而是源于现实经验的需要。

第六章卡利埃(法《外交的艺术》)
1、实践的规则
卡利埃强调外交官的诚信以及统治者间的坦诚相待,这不仅是他意识到了如果失去这些品质,国际关系将变得多么棘手;也意识到了及时国家间彼此信任,处理好外交关系也是多么的不容易,没有这种信任,外交的秩序就很脆弱。

而常驻的外交使节能够帮助国家重建信任;
卡利埃指出,使节豁免权的真正基础在于国家的需要。

一旦某国对他国使节的过分行为进行了惩罚,他的行动就将威胁到牵涉各国统治者重大利益的内在制度。

如果外交官担心他们的人身安全。

那么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就要打折扣了。

2、作为一个外交体系的欧洲
抨击了欺骗和两面派的做法,理由是即使这会带来短期回报,但是迟早会破坏国家间的信任,致使国家间的利益更难实现,认为建立互信是外交的最高成就。

在《外交的艺术》一书中,外交作为一种原则和秩序机制出现。

在他的阐述中,权力政治和文明行为应当能够协调一致。

第七章萨道义(英《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
1、外交理论与国际政治的现实
萨道义对外交的定义:“外交是在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官方关系的处理中,智慧与机制的运用。

”萨道义阐述了欧洲现代国家在理论与现实上的两分性:对法律规则在国际政治中的普遍适用性产生怀疑,所有的国家在国际法的意义上平等,但是正在实践中却不平等。

2、理智与情感:理想的外交官
外交是个持续的过程,另外还有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外交官适应发展的环境,从现象中剥离本质,审慎、远见、高度的政治智慧、充分的外语知识等。

萨道义承认了对秘密的需要。

萨道义指出,外交是有它的道德尺度的,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3、国际集会与大国外交
萨道义揭示了大会和会议之间的区别,前者的召开是为了处理战争引起的领土纠纷问题,后者的召开是为了商讨国家间在和平时期产生的问题。

大会是大国外交的工具,这一事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功能。

萨道义指出大会程序的重要意义,第一就是一致同意原则,第二是所有各方就会议日程及其最终结果达成优先协议的必要性。

4、外交与治国之术:政治的重要性
外交不仅仅是国际谈判中的活动,还是治国之术的重要方面,是行政职能的一部分。

外交的成功依赖于决策者的战略眼光。

5、外交与强制:炮舰外交问题上的萨道义
对于大国关系而言,外交是文明的对话,反对在国家关系中使用武力。

在大国与“非文明”国家的关系中,外交不仅仅通过口头手段,还可能通过军事手段。

第八章尼克尔森(英第一届国联秘书长的私人秘书,后成为记者)
1、尼克尔森与对外政策
他承认需要有某些“国际行为原则”,但是他对国际法的效能持怀疑态度,“合理政策的唯一基石就是实践性和现实性。

”尼克尔森视均势为维持国际和平的最佳方式。

2、旧式与新式外交
尼克尔森承认外交有向大众外交调整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全心赞同由此而来的外交行为的变化。

他认为,公众显然能理解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但是不能理解技巧策略。

3、政治指导
尼克尔森认为政治家单独参与国际谈判是外交实践中的一项危险变革,但是他同时坚持在没有政治指导的情况下,职业外交官是无法完成使命的,政治指导是成功外交的完美前提。

4、会议外交
尼克尔森承认会议外交具有表面上无可否认的优势,比如决策者自身涉足谈判,可以节约时间。

但是,会议外交趋向于将私人外交的负面因素扩大化,亲密的友谊却不会使谈判更为轻松,而且会议外交不严密、不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