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2020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课堂作业试题及答案

《诗词五首》课时练练标训一、语基达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不胜簪.( ) 提携.( )东篱折戟.( ) 梦魂.( ) 殷.勤(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B.浑.欲不胜簪(简直)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中”。
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
而现在,通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国诗词大会》的热富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实现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的真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诗歌里描绘的美(1)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5.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 《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唐诗五首》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唐诗五首》含答案和解析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皋薄.暮望(接近)B.长河..落日圆(指黄河)C.水面初.平云脚底(刚刚)D.仍怜.故乡水(可怜)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2)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出自《朝花夕拾》。
B.新闻作品包括消息、特写、通讯。
消息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的特点,一般正文第一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
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本文是吴均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也是一篇精美的写景短文。
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也写出自己面对美景的独特感受。
D.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七律”。
《渡荆门送别》是律诗,李白年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本诗写于他乘舟东下、出楚入蜀的途中。
5.“为你读诗”综合性学习。
阅读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倡导诗意生活。
2020-2021年秋季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5 诗词五首》 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时练一、情景默写1.根据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1)陶渊明《饮酒》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雁门太守行》中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渔家傲》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古诗赏析。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结尾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名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课时练习题 附加答案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课时训练阅读《野望》,完成1、2题。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阅读《黄鹤楼》,完成3、4题。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5—7题。
5.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
诗题《使至塞上》中的“使”是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是的意思。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3.B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4.首联、颔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出使飘飞的蓬草6.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了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7.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2 唐诗五首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迁徙)B.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C.萧关逢.候骑(遇到)D.仍怜.故乡水(喜爱)2.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词五首八上练习册答案

诗词五首八上练习册答案一、填空题1. 《江雪》中,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山高水远,人迹罕至的荒凉景象。
2.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3. 《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的是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答案: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和雄伟。
4.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什么态度?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5. 《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描绘的是一天中的哪个时刻?答案:描绘的是日落时分。
二、选择题1. 《江雪》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柳宗元D. 王之涣答案:C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之涣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之涣答案:C4. 《登鹳雀楼》中的“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流入了哪个海?A. 东海B. 南海C. 西海D. 北海答案:A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望岳》?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2. 《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描绘庐山瀑布的?答案:在《望庐山瀑布》中,诗人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翻译题1. 请将“床前明月光”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2. 请将“飞流直下三千尺”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torrent plung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结束语:通过本次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五首经典诗词,还加深了对诗词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饮酒》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课时训练
阅读《饮酒》,完成1、2题。
1.下列对《饮酒》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空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
2.“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
(用诗中句子回答)阅读《春望》,完成3—5题。
3.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指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全诗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保家卫国的感情。
4.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5.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个名句的妙处。
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6、7题。
6. 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
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战场血迹,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课时训练答案
1.A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D (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4.草、木、花、鸟。
5.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6.听觉视觉苍凉悲壮
7.C
24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1.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浑.欲不胜簪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我报.路长嗟日暮
3.下列各项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阅读《赤壁》,完成4、5题。
4. “前朝”在这里是指。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中的“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完成6、7题。
6.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第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7.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课时训练答案
1.(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2.(1)简直(2)销蚀(3)坍塌(4)回答
3.B
4.赤壁之战的时代
5.“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
6.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这两句诗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