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和质量管理规范
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

造林难 题 , 除常规 的造林 技术 外 , 关键是 要 因地制 宜 从改 土 、 水 、 树 、 木处 理 、 植 和抚育 等方 面人 保 选 苗 栽
手 , 而保 证造 林成 功 。 从
系不能 穿透苗 床土层 。容 器苗 最好采 用无 纺布容 器 苗 可直接 栽植 , 果 最好 。塑料 薄 膜 容 器苗 造 林 时 效
气 进行 起苗 , 起苗前 对苗 木合理 渠灌 , 以保证 苗木 有
充 足 的水分 。
土壤 改 良主要对 土层 薄瘠或 酸碱 度方 面 的情 况
采 取 针 对 性 措 施 。 土 壤 改 良 包 括 开 挖 种 植 穴 、 填 回 客 土 、 学 改 土 ( 施 有 机 肥 和 土 壤 改 良剂 ) 生 物 改 化 如 、 土 ( 施 用 土 壤 活 化 微 生 物 菌 肥 ) 。 开 挖 种 植 穴 要 如 等
中 图 分 类 号 :7 S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4 9 4 ( 0 1 0 — 1 30 1 7 ~9 4 2 1 ) 50 3 2
1 引 言
石 质 山 地 主 要 包 括 石 灰 岩 质 山 地 、 体 裸 露 山 山
地 和普 通 石 头 山 地 ; 脊 和 高 海 拔 山 地 上 坡 也 具 有 山
有 机肥 、 土壤 活化微 生物 菌肥 和其他 生物肥 , 以改 善
土 壤 性 状 , 树 种 的 生 长 创 造 一 个 良好 的 生 长 环 境 。 为
2 2 苗 木 选 择 与 处 理 技 术 .
相似性 。石 质 山地 由于其 特 殊 性 , 普遍 存 在 立 地 条
件 差 、 壤 干 旱 、 层 薄 瘠 、 生 树 种 少 的 情 况 。 在 土 土 适 石 质 山 地 造 林 中 如 果 采 用 常 规 造 林 方 法 , 林 成 活 造 率 和 保 存 率 低 , 以 郁 闭 成 林 。 为 解 决 石 质 山 地 的 难
日照市石灰岩山地4种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日照市石灰岩山地4种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杨科家;王佃良;杨国云;尹真;郝瑞涛【摘要】为研究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不同混交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选用不同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室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宋家山小流域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4种混交造林模式下土壤各项指标相比于纯林造林模式均有明显改善;侧柏黄栌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良明显,增加土壤水文效应较多.在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造林时应尽可能选择营造混交林,并优先选用侧柏黄栌混交造林模式.【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7(034)018【总页数】3页(P50-51,49)【关键词】石灰岩山地;针阔混交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作者】杨科家;王佃良;杨国云;尹真;郝瑞涛【作者单位】莒县林业局,山东日照 276599;莒县小店镇林业站,山东日照 276515;莒县林业局,山东日照 276599;莒县林业局,山东日照 276599;莒县林业局,山东日照 276599【正文语种】中文人工造林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1-2]。
而营造针阔混交林相对于纯林更具有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效果好等优点,是发展生态林业的必然选择[3]。
石灰岩山地则是山东绿化的难点[4],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在山东省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开展营造石灰岩山地针阔混交林恢复迫在眉睫。
为切实解决日照地区石灰岩山地生态差的难题,日照地区自2010年开始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SEAP)”。
为更好地研究项目发挥的实际效果,本研究以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宋家山退化石灰岩山地生态造林项目区营造的4种针阔混交林和侧柏纯林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以期为该区混交造林模型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地概况研究区位于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宋家山村,地理位置东经118°44'00.9",北纬35°36'35.3",海拔高度185~320 m,土壤种类为褐土,土层厚度8~38cm,坡度8~24°,岩石为石灰岩,属鲁中南低山丘陵区。
广西石灰岩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一)广西石山封山育林技术

种 类 ,结 合 进 行 抚 育 。 同 时 ,严 禁 砍 伐 目的树 种 ,注 意 保 护 幼 苗 幼树 。
林效 果差 。这些 山地 的植 被恢 复与 林业 发展 ,就需 要辅 以人 工补 植 、 补播 ,才能 达到 封 山育林 的效 果 。
如 高 山 、陡坡 、岩石 裸 露地 等难 造
稀疏 植 被生 境和 退耕 还林 地存 活 和 繁殖 ,形 成单 优 势群 落 ,严重 影 响 封 山育林 、退耕 还林 效果 。在 飞机 草 、紫茎 泽 兰危 害严 重地 区 ,仅 凭 封 山育林 ,极难 形成 乔木 群落 。
山 区 群 众 有 火 烧 牧 场 地 习
林 地 ,没有 条件 实施 人 工造林 时 , 主要仍 以 自然封 育 为主 。 但 是 ,由于岩 溶石 山生态脆 弱 的特 点 ,许多 石灰 岩 山地 自然植
被都 遭 受 了反复 破坏 ,除 自然保 护
山 。有一 定数 量 的 目的树种 、生长 良好 、林木 郁 闭度较 大 的封育 区 , 可 采用 半封 。开 山时 ,有 计划 、有 组 织 、有指 导地 定期 开 山割草 、砍
荆 棘 地 的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土 壤 已经
群众采樵、放牧 , 其余一律封禁。
封 山育林 的措 施
助播种 ,加上这些地方土壤肥力较 高 、湿 度较 好 ,也荫 蔽 ,是 十分 理
想 的播 种地 ,种子很 容 易发 芽和 生 长 。如 果火 烧 山 ,不 但 把居 住在 动 穴 和石缝 的鸟类 和小 型 动物赶 跑 或 烧 死 ,而且 破坏 洞穴 生境 ,鸟类 和 小 型动 物不 再或 少来 居住 ,这 样就
柴 ,按 指定 地 点 、指 定允 许割 灌 的
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侧柏模式林分

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侧柏模式林分一、引言中国北方的石灰岩山地地质条件特殊,土壤贫瘠,气候干旱,林木种类较少。
为了改善北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经济效益,引入侧柏模式林分成为一种有效的造林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侧柏模式林分的特点、优势以及关键技术。
二、侧柏模式林分的特点1. 侧柏(学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是一种适应性强、抗逆性能好的常绿树种,树冠呈圆锥形,枝叶茂密,树高可达20米以上。
2. 侧柏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耐贫瘠性和耐盐碱性,适应北方石灰岩山地的特殊环境。
3. 侧柏根系发达,能够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
4. 侧柏树干直径大,木材质地坚硬,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
三、侧柏模式林分的优势1. 提高生态环境:侧柏树种具有良好的固土保水和防风固沙功能,能够改善北方石灰岩山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 保护水源:侧柏根系发达,能够有效保护水源,提高山地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3. 提高经济效益:侧柏木材质地坚硬,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用材,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同时,侧柏的观赏价值也较高,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促进生态旅游:侧柏模式林分的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休闲观赏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四、关键技术1. 种苗选择:选择适应北方石灰岩山地环境的侧柏优良品种,保证苗木质量。
2. 土壤改良:石灰岩山地土壤贫瘠,需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添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 种植密度:根据地形条件和侧柏树种特点,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为600-800株/公顷。
4. 抚育管理:合理修剪侧柏树冠,保持树形良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同时,要及时清除杂草,保证侧柏的生长环境。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侧柏林分,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保证林分的健康生长。
五、结论中国北方石灰岩山地造林侧柏模式林分是一种有效的造林方式,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
安徽省造林技术导则

安徽省造林技术导则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林业厅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林业区域和立地条件划分 (2)2.1林业区域划分 (2)2.2立地类型划分 (8)第三章造林绿化主要技术标准 (8)3.1最小面积标准 (8)3.2成活率(保存率、保存株数)标准 (9)3.3造林苗木标准 (9)第四章各区域主要造林树种与造林模式 (9)4.1淮北平原区 (9)4.2江淮丘陵区 (16)4.3沿江丘陵平原区 (20)4.4皖南与大别山区 (23)附件一:安徽省林业区域划分图 (31)附件二:安徽省立地类型划分及主要造林树种选择一览表 (32)附件三: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 (41)第一章总则1、为增加造林绿化科技含量,保证造林绿化质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尽早实现我省千万亩森林增长目标,特制定本导则。
2、实现我省千万亩森林增长目标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蓄积要比2005年分别增长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是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强省的重要战略措施。
应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各级政府绿化目标责任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人工造林,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原则;②遵循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③质量优先、速度与成效相统一原则;④在林种规划上,既考虑各林种平衡发展,又突出区域特色原则,如重点山区市、县仍应把用材林、竹林和传统用材树种造林放在重要位置;丘陵区重点发展经果林、工业原料林和特色薪炭林;平原区重点发展防护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果林。
各区域均须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林。
4、本导则参考依据:①有关“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②《造林技术规程》(DB 34/ 1267-2010);③《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④《安徽省不同区域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石灰岩山地黄栌营造及生态景观配置技术

交范畴 的“ 近 天然 林”更是 凤毛麟 角。枣庄 市从 2 0 0 4年起
开始 采 用黄栌 在石 灰岩 山地进 行造 林试 验 ,并 获得 成功 。 2 0 0 6年以 来 ,笔者在总结 前期造林 实践经验的基 础上 ,开 展黄栌在石灰岩 山地造林配套技术和生态景观林配置研究 。
8 c m,宽 2 . 5~ 6 c m,先端 圆形或 微 凸,基 部 圆形 或阔 楔形 ,全缘 ,两面或其 叶背显著被 灰色柔毛 ,侧脉 6~ 1 1 对 ,先端 常叉 开 ;叶柄短 。 圆锥 花序被 柔毛 ;花 杂性 ,径
CHI NE S E HOR T I CUL T URE AB S T R AC T S
石灰岩 山地黄栌营造及生态景观配置技术
安 瑞 ,胡 乐强 。 王传伟 ,黄 书涛
( 1 . 山东省枣庄 市山亭区凫城镇水利 站,山东 枣庄 2 7 7 2 2 2 2 山东省枣庄市市 中区孟庄镇林业站 ,山东 枣庄 2 7 7 1 2 8 3 . 山东省枣庄市市 中区西王庄 乡林业站 ,山东 枣庄 2 7 7 7 ;4 . 山东省枣庄 市市 中区林业局 ,山东 枣庄 2 7 7 1 0 2 )
光 照强 ,土 壤 含水 量低 ,植 被 更为 稀少 ,水土 流失 严重 , 成为鲁 南 山区生态景观 中的“ 败 笔” 。为探讨 石灰岩 山地水
土保 持林 造林 技术 ,有效 改善 石灰 岩 山地 植被 资源 “ 裸” 、
“ 稀” 、“ 小 ”的问题 , 自 2 0 0 6年起 ,笔者在 枣庄市山亭区 和 市中 区开展 黄栌 造林试 验及 生态 景观 林 配置技 术研 究 , 取得显著效果 。现将其主要技术报道如下 ,供 同行参考 。
调查 ,境内树龄达数 1 0年的黄栌单株和小规模次生林 多达
造林工程 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造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造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合格。
我们将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科学管理、安全高效为方针,确保工程验收合格,养护达到合同规定标准,杜绝各类质量事故,争创优质工程,向业主提供合格满意的工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委派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组成工程项目管理班子,并在公司的服务和控制下认真贯彻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业主的承诺,实现上述质量目标。
为保证工程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保证措施:1.指导原则1)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
我们将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并优选施工队伍。
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用户满意”的质量意识,使该工程成为我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工程。
3)制定质量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权力彻底落实到位,严格奖罚制度。
4)坚持“质量保证,预防为主”。
我们将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和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质量职能分析、质量讲评,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5)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我们将确保检验、试验和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竣工资料与工程竣工同步;用户手册与工程竣工同步,并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的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
2.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将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对本工程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实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施工,提高施工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落实。
我们将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强化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程序控制。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摘要:矿产资源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其影响,并探讨了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分析显示,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及矿山管护技术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遵循环境治理原则、明确治理目标、科学分析地质环境,并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被认为是提升治理质量的关键。
该研究旨在为石灰岩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参考,以实现矿山开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关键词: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生态修复技术前言: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显著影响,尤其在石灰岩矿区,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研究关注于探讨石灰岩矿区矿山环境治理方法与生态修复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分析矿山开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我们深入探讨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模式与技术应用。
通过工程治理、土壤改良、植物配置和矿山管护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我们旨在提出提高矿山环境治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促进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矿山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在石灰岩矿区,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开发规模。
首先,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挖掘和运输等活动会引发噪音、震动和粉尘扬散,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居住区造成干扰和污染。
其次,土地破坏是矿山开发的直接结果,大面积的地表被剥离,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开采活动会改变水体的流向和水量分布,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
矿区排放物质和废弃物的处理也可能引发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系统健康。
矿山开发还会破坏植被覆盖,改变局部气候和生态格局,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而且,由于矿山活动的不断延伸,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面临着断链和威胁[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和质量管理规范
1
文档仅供参考
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
第二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第一节、施工总体思路
第二节、施工要点
第三节、施工准备
第四节、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一节、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三节、奖罚措施
第四章、主要机具设备品种及数量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五章、各类绿化树种苗木来源安排、保障措施、进场及施工计划第一节、苗木来源安排及保障措施
第二节、进场及施工计划
第六章、劳动力配置及保障措施
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第二节、质量保证措施
第三节、克服质量通病措施
第四节、工程技术资料及图纸管理
第八章、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第二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
第九章、雨季造林和补植方案及措施第一节、雨季造林措施
第二节、补植方案措施
第十章、养护方案及措施
第十一章、森林防火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简介:*******************
******************************************
三、质量标准:1)符合国家、江苏省及本招标文件所列徐州市有关造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符合作业设计书的规定要求;3)苗木质量达标,造林质量合格;4)在养护期内,
分种树、分规格的苗木保存率 85%以上,无病虫害,生长旺盛。
四、工期:造林工期自年 1 月下旬至当年 4 月底;养护期(含补植)自施工起至年 10 月 31 日止。
五、现场条件:施工现场为自然荒山,通往施工现场的道路为农用(田间)道路,距水源地较远,施工现场无水源。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技术规范
文档仅供参考
一、<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二、<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 ;
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 ;
四、<徐州市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徐州市林牧渔业局;
五、关于本工程的<徐州市造林绿化工程项目招标文件>;
六、关于本工程的作业设计书、资料及附件。
文档仅供参考
第二章、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及方法
第一节、施工总体思路
一、两个”确保”
一是确保安全和质量,二是确保工期目标。
二、达到”三高”
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程;高效率建设本工程;高水平建设本工程。
三、坚持”四先”
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配置来满足设计文件、满足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
织管理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用先进的思想
观念来统一全体参建职工的认识,不凭老经验、老方法办事,把创优
目标全面贯彻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四、狠抓重点、难点工程
施工中始终把重点、难点工程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不放,根据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