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
河北工业大学考研历年真题之材料科学基础2006--2012年考研真题

6.反应扩散 7。 淬硬性 8。 淬透性 : 9。 相起伏 10.非 均匀形核
二、选择题 (共 ⒛ 分,每题 2分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置 换固溶体中,溶 质原子的扩散是通过
~实 现。
A∶ 原子换位机制 B:丨司隙扩散机制 C∶ 空位机制 D∶ 传导机制
2,在 离子晶体中,负 离子多面体相互间
连接时,结 构最稳定。
A∶ 共用顶 B:共 用棱 C∶ 共用面 D∶ 不共用
3.bcc结 构的单晶体中,
面与I1131方 向垂直。
A∶ (112) B: (211) C∶ (121) D∶ (121)
4.在 具有包共晶转变的三元相图中,L+s相 区与四相平衡平面
接触 。
A∶ 线 B:面
C∶ 点 D∶ 体
接触 。
A∶ 线 B:面
C∶ 点 D∶ 体
5,用 热扩散方法在一定温度下对单晶 ⒏掺杂时,掺杂元素扩散的距离与扩散温度呈
A∶ 直线 B:指 数 C∶ 抛物线 D∶ 平衡
6,下 列因素中,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没有影∶ 再结晶退火温度 D∶ 原始晶粒尺寸
关系。
⒎ 全 硼 ___鹅
河北工业大学 2012年 攻读硕 士学位研 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 (D
科目代码 880
[B] 共2 页
适用专业
材料学、 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
注 :所有试题答案一律 写在 答题纸上 ,答 案 写在试卷 、草 稿纸上一律无效 。
一、解释下列名词 (共 ⒛ 分,每 题 2分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0.关 于金属玻璃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第 1页
A,虽 然是固态但仍保持了液态时的原子的排列 B,其 原子排列具有晶格结构和晶体缺陷 C。 其原子的杂乱排布与玻璃中的原子排布相似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考研真题805材料科学基础(A卷)

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考试科目(代码):材料科学基础805(A卷)(试题共3页)注意:1.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专用的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2.试题与答卷一并随原信封交回。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选做5题,多做不得分,每题4分,共20分)1.晶体与非晶体2.晶界与相界3.丝织构与板织构4.滑移与孪生5.组元与组织6.热缺陷与杂质缺陷二、简答题(共7小题,选做5题,多做不得分,每题10分,共50分)1.纯金属晶体中常见的点缺陷有哪些?它们可能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2.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固溶体的性能如何?C、Mn元素溶入Fe 中分别形成什么类型的固溶体?(C的原子半径0.077nm,Mn的原子半径0.132nm,Fe的原子半径0.127nm)4.什么是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为什么实际金属结晶的方式通常为非均匀形核?5.室温下子弹分别击穿铜板和铅板,试分析铜板和铅板弹孔周围组织的变化,并解释。
(Cu的熔点为1083℃,铅的熔点为327.5℃)6.原料中加入少量外加剂(添加剂)会明显改变陶瓷的烧结速度,请简述外加剂是如何影响陶瓷烧结过程的?7.假定碳在α-Fe(体心立方)和γ-Fe(面心立方)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α=0.0079exp−c2/Dγ=0.21exp−c2/计算800℃时各自的扩散系数,并解释其差别。
三、作图分析题(共2小题,共22分)1.在面心立方晶体中分别画出101、101111、[110],指出哪些是滑移面、滑移方向。
并就图中情况分析它们能否构成滑移系。
(12分)2.画出一个圆形位错环,并在位错平面上任意画出位错的柏氏矢量和位错线方向(假设),据此指出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的性质。
(10分)四、相图分析及计算题(共2小题,共28分)1.Pb(熔点为327.5℃)和Sn(熔点为232℃)的共晶成分为61.9%Sn。
考研试题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历年考研试题及答案2001年一、解释名词(20′)1、复合强化2、晶界偏析3、应变疲劳4、扩散激活能二、在晶格常数为a的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111}晶面族的全部晶面并标出各自的晶面指数,计算面间距。
(12′)三、晶粒直径为50um,若在晶界萌生位错所需要的应力约为G/30,晶粒中部有位错源,问要多大的外力才能使晶界萌生位错?(13′)四、含碳量为百分之3.5的铁-碳合金,在室温时由哪两个相组成?各占的重量百分数是多少?并计算室温时珠光体和莱氏体的百分含量。
(12′)五、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如何计算?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多数金属材料再结晶后晶粒尺寸随预定形变量的关系会百分之10变形量附近出现一个峰值?(13′)六、材料发生蠕变时通常符合的指数定律,对于同一种材料讨论说明式中的n 会不会随试验温度变化?试验测定n值的目的是什么?在例如800摄氏度的试验温度下,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的n值由什么不同?(13分)七、什么是电子的分子轨道?为什么有的同类原子会形成分子?有的同类原子不形成分子?是否原子间核外电子越多,形成的分子就轨道越多?是否形成的分子轨道越多,形成的分子的结合键就越强?回答问题并给予简单讨论。
(12分)2001年《材料科学基础》参考答案1.{111}=(111)+(1-11)+(11-1)+(111-)↓↓↓↓ACD1A1BD C1BD A1C1B d=3a/32.η=Gb/L=2.85⨯104G3.α+Fe3C ;α% =(6.69-3.5)/(6.69-0.0218)= 47.8%C% = 1-47.8% = 52.2%Fe3Ld% = (3.5-2.11)/(4.3-2.11) = 63.5%P% = (4.3-3.5)/(4.3-2.11) (6.69-3.5)/(6.69-0.77) = 19.7%4.再结晶晶粒尺寸d=常数[G/.N]1/4,其中,G为生长率,.N为形核率。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附答案)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59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时限:3小时 总分:150分一、名词解释 (10×3=30分)加工硬化 沉淀强化 交滑移 上坡扩散 调幅分解 金属化合物 临界分切应力 珠光体 Orowan 机制 等强温度二、解答题(6×10=60分)1、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1)]110[2]101[2]100[a a a +→;(2)]111[2]111[6]112[3a a a →+ 2、请指明下列五种结构分别属于什么布拉菲点阵。
注:a=b=c,α=β=γ=90°。
图省3、冷变形金属在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分别有什么变化?4、试分别给出FCC,BCC 及HOP 的主要滑移系。
5、试分析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成中心等轴晶区的条件是什么?6、为什么空位是热力学稳定缺陷,而位错是非热力学稳定缺陷。
三、问答题(3×20=60分)1、绘出Fe-Fe 3C 相图,标出其中的关键成分和关键温度,并且回答:(1)分析碳含量对Fe-C 合金室温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分析45钢的拉伸变形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相应的特征和机理。
2、试解释为什么材料的理论强度远高于其实际强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强韧化越来越重要,试举例说明材料强化或韧化的4种方法,并阐述相应的强化和韧化原理。
3、试分析下列材料科学过程是否与原子扩散有关,为什么?A 热弹性马氏体箱变B 脱溶分解C 成分均匀化D 高温蠕变E G.P 形成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59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时限:3小时 总分:150分一、名词解释(30分)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沉淀强化: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解,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阻碍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的现象。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标准答案考研专用

一、名词: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匀晶转变:从液相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平衡结晶:合金在极缓慢冷却条件下进行结晶的过程。
成分起伏:液相中成分、大小和位置不断变化着的微小体积。
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枝晶偏析:固溶体树枝状晶体枝干和枝间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脱溶: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个固相的过程,也称之为二次结晶包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成分过冷:成分过冷:由液相成分变化而引起的过冷度。
二、简答:1.固溶体合金结晶特点?答:异分结晶;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
2.晶内偏析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o;溶质原子扩散能力;冷却速度。
3.影响成分过冷的因素?答:合金成分;液相内温度梯度;凝固速度。
三、书后习题1、何谓相图?有何用途?答:相图:表示合金系中的合金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相图的作用:由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哪些相、各个相的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2、什么是异分结晶?什么是分配系数?答:异分结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结晶。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之比值。
3、何谓晶内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答:晶内偏析: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形成过程: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实际生产中,液态合金冷却速度较大,在一定温度下扩散过程尚未进行完全时温度就继续下降,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布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较多,在晶粒内部存在着浓度差。
影响因素:1)分配系数k o:当k0 1时,k0值越小,则偏析越大;当k0 1 时,k0 越大,偏析也越大。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名校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集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名校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集一、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调幅分解的正确表述是()。
[国防科技大学2016年研] A.调幅分解是个自发分解过程,不需要形核功B.调幅分解也是通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过程完成的C.相图上成分位于固溶体分解线内的合金均可以产生调幅分解【答案】A @【解析】调幅分解属于连续的无核相变,其始于固溶体中的成分起伏,依靠上坡扩散时浓度差越来越大,最终使均匀固溶体变为不均匀固溶体,原固溶体以及新形成的两种固溶体的结构相同;而钢中的相变大多属于有核相变型,始于结构起伏,相界面在相转变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2高温下晶粒正常长大时,晶界迁移将受到第二相颗粒的阻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国防科技大学2017年研]A.第二相含量越多,颗粒越粗大,阻力越大B.第二相含量越少,颗粒越粗大,阻力越大C.第二相含量越多,颗粒越细小,阻力越大【答案】C @【解析】通常,在第二相颗粒所占体积分数一定的条件下,颗粒越细,其数量越多,则晶界迁移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故晶粒长大速度随第二相颗粒的细化而减小。
3由两个不同成分的液相在恒温下转变为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叫()。
[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研]A.包晶反应B.合晶反应C.偏晶反应【答案】B @【解析】常见的二元相图的反应式和图形特征,如下表所示:表14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点在共晶附近的合金也可能全部转变成共晶合金,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
[四川理工学院2019年研]A.不平衡共晶组织B.平衡共晶组织C.离异共晶组织D.伪共晶【答案】D @【解析】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某些亚共晶或过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组织,这种有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5一工件在900℃的条件下完成渗碳工艺所需的时间为2小时,若保持渗碳条件不变而使渗层深度提高一倍,则所需的渗碳时间为()。
[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研]A.2小时B.2.8小时C.4小时D.8小时【答案】C @【解析】当指定某质量ρ(x,t)为渗层深度x的对应值时,误差函数为定值,因此渗层深度x和扩散时间t有以下关系:或x2=BDt,式中A和B为常数。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复习题

简答题分析(考研题部分)C1原子排列1)试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已知原子半径与晶体结构有关,请问当配位数降低时,原子半径如何变化?为什么?3)请解释γ-Fe与α-Fe溶解碳原子能力差异的原因。
4)位错密度有哪几种表征方式?5)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6)请说明什么是全位错和不全位错,并请写出FCC、BCC和HCP晶体中的最短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
7)在位错发生滑移时,请分析刃位错、螺位错和混合位错的位错线l与柏氏矢量b、外加切应力τ与柏氏矢量b、外加切应力τ与位错线l之间的夹角关系,及位错线运动方向。
8)两位错发生交割时产生的扭折和割阶有何区别?C2固体中的相结构1固体中有哪些常见的相结构?2什么是置换固溶体?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3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4陶瓷晶体相可分为哪两大类?有何共同特点?C3凝固1.何谓平衡结晶?何谓非平衡结晶?2.请简述二元合金结晶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3.同素异晶转变和再结晶转变都是以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的,请问两者之间有何差别?4.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表面能,为什么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5.请分析、解释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为什么纯金属以平面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往往以树枝状长大?6.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另一个含50%Ni,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C4相图1)什么是成分过冷?如何影响固溶体生长形态?2)请比较二元共晶转变与包晶转变的异同。
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4)铁碳合金中可能出现的渗碳体有哪几种?它们的成分有何不同?平衡结晶后是什么样的形态?5)请总结并简要回答二元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单相区、双相区和三相区中,相成分的变化规律。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项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能?A. 力学性能B. 热学性能C. 光学性能D. 化学性能2. 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下哪个不是微观结构的组成部分?A. 晶格缺陷B. 晶界C. 相界D. 表面张力3.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机制进行?A. 弹性变形B. 位错运动C. 相变D. 热膨胀二、简答题1. 简述材料的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描述材料的疲劳现象,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
1. 已知某材料的杨氏模量为210 GPa,泊松比为0.3,求其剪切模量。
四、论述题1. 论述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D3. 答案:B二、简答题1. 相变是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相变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变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影响其硬度、强度和塑性。
- 相变过程中体积变化可以导致材料的热膨胀或收缩。
- 某些相变如马氏体相变,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但可能降低其韧性。
2. 材料的疲劳是指在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材料逐渐产生损伤并最终导致断裂的现象。
疲劳产生的原因是:- 材料内部的应力集中,使得局部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
- 材料的循环加载导致位错运动,产生位错堆积,形成微裂纹。
- 微裂纹在循环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1. 剪切模量G可以通过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计算得出,公式为:\[ G = \frac{E}{2(1+\nu)} \]代入已知数值:\[ G = \frac{210 \times 10^9 \text{ Pa}}{2(1+0.3)} \]\[ G = 77.5 \times 10^9 \text{ Pa} \]四、论述题1. 材料的微观结构是指材料在原子、分子或晶体尺度上的特征,包括晶格类型、晶粒尺寸、晶格缺陷、相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30分)
晶界内吸附交滑移:上坡扩散:纤维组织:枝晶偏析:伪共晶组织:重心法则:配位数:致密度:晶带
二、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在一个面心立方晶系的晶胞中画出晶面(111)和(112),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2.位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
(1) a【100】—>a /2【111】+ a /2【111】(2) a /2【101】+ a /6【121】—> a 【111】
3.试推导菲克第二定律
4.试述柯氏气团理解释低碳钢存在屈服平台现象
5.简答液—固界面的类型及晶体生长的方式
三、默画Fe—FeC
相图,并分析0..5%C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计算在室温其平
3
衡组织组成的重量分数和想组成的重量分数(20)
答案:
一、名次解释
晶界内吸附:少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在晶体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偏聚于晶界交滑移:螺位错,在一滑移面运动受阻,转到另一滑移面上继续滑移。
上坡扩散:扩散物质由浓度低处向浓度高处进行的扩散。
纤维组织:晶粒及加杂物沿受力方向呈条带状态分布。
枝晶偏析: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若固溶体以树枝状结晶并长大,则枝干与枝间会出现成分差别,称为~。
伪共晶组织:非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能全部转变为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
重心法则:处于三者相平衡的合金,其成分必位于共扼三角形重心位置。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晶带: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
二、1.
2. 反应条件:
1).几何条件:∑b 前=∑b 后
2).能量条件:∑b 2
前〉∑b 2后
(1)几何条件满足;
能量条件:∑b 2
前=(a )2 [(1) 2+02+02]=a 2
,(5分)
∑b 2后=(a 2)2 [12+12+12]+ (a 2)2 [12 +(-1) 2+(-1)2]= 232
a 2a <a 2
32,故反应不能进行 (2)几何条件满足
能量条件:∑b 2
前=(a 2)2[12+02+(-1)2]+(6a )2 [(-1)2+22+12]= 322a ∑b 2
后=(3a )2 [12+12+(-1)2]= 32a 3
22
a 〉32a ,故反应能进行 3.菲科第二定律
设扩散流量为J ,扩散系数为D ,体积浓度为C ,图阴影部分
体积的横截面积为A ,则:
物质流入速率=J 1A
物质流出速率=J 2A =J 1A +dx x JA ∂∂)( 物质积存速率=J 1A -J 2A =-Adx x
J ∂∂ 积存速率又可写为Adx t
C ∂∂(2分) 故Adx t C ∂∂=-Adx x
J ∂∂,即t C ∂∂=-x J ∂∂
将扩散第一定律:J =-D
dx
dC 代入,得: t C ∂∂=)(x
C D x ∂∂∂∂
4.
溶质原子形成的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可发生交互作用。
比溶剂原子大的溶质原子倾向于聚集在刃型位错受张力一侧,比溶剂原子小的溶质原子倾向于聚集在刃型位错受压力一侧,从而形成了包围着位错线的比较稳定分布的溶质原子“气团”,称~(5分)。
位错要挣脱气团的束缚而运动,需要较大的力,这就形成了上屈服点;儿一旦挣脱之后位错的运动就比较容易,因此有应力降落,出现下屈服点和水平平台。
5.
光滑界面和粗糙界面
光滑界面:生长依赖在界面上出现台阶,有3种方式:二维晶核,螺型位错,孪晶面。
后2种可连续生长。
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有50%的结晶空位,液相原子进入这些空位使晶体均匀连续地生长。
三、
图略
组织组成物:F+P
W 先共析F ==⨯--%1000218
.077.050.077.036.1% Wp=1-36.1%=62.9%
相组成: α+Fe 3C
W α==⨯-%10069
.650.069.692.5% W Fe 3C =1- 92.5%=7.5%
一、 解释下列名词的物理意义(每小题3分、共30分)
晶界内吸附,菲克第一定律,上坡扩散,形变织构,枝晶偏析,
伪共晶组织,直线法则,配位数,致密度,晶带
二、 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在一个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下列晶面和晶向(012),(321-),[012],[1
-
23]
2.位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判断下列反应能否进行: (1) ]111[2]111[2]100[--+→a a a (2) ]111[3]211[6]110[2a a a →+-- 3.试述形成置换固溶体的条件和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
4.试用柯氏气团理解释低碳钢存在屈服平台现象
5.简答液—固界面的类型及晶体生长的方式
三、默画Fe —Fe 3C 相图,并分析0.4%C 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计算在室温其平
衡组织组成的重量分数和相组成的重量分数(20分)
答案:
一、名次解释
晶界内吸附:少量杂质或合金元素在晶体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偏聚于晶界 菲克第一定律:在稳态扩散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面积的扩散物质的通量J 与浓度梯度(dC/dx)成正比。
J=-D(dC/dx)
上坡扩散:扩散物质由浓度低处向浓度高处进行的扩散。
形变织构:金属变形量较大时,由于晶粒的转动,各晶粒的取向趋于一致,即形成择优取向,称为~
枝晶偏析:在非平衡凝固条件下,若固溶体以树枝状结晶并长大,则枝干与枝间会出现成分差别,称为~。
伪共晶组织:非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合金也可能全部转变为共晶组织,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
直线法则:三元系统两相平衡共存时,合金成分点与两平衡相的成分点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任一原子周围最邻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晶带:相交和平行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所有晶面的组合
二、1.
2. 反应条件:
1).几何条件:∑b 前=∑b 后
2).能量条件:∑b 2
前〉∑b 2后
(1)几何条件满足;
能量条件:∑b 2
前=(a )2 [(1) 2+02+02]=a 2
,(5分)
∑b 2后=(a 2)2 [12+12+12]+ (a 2)2 [12 +(-1) 2+(-1)2]= 232
a 2a <a 2
32,故反应不能进行 (2)几何条件满足
能量条件:∑b 2
前=(a 2)2[12+02+(-1)2]+(6a )2 [(-1)2+22+12]= 322a ∑b 2
后=(3a )2 [12+12+(-1)2]= 32a 3
22
a 〉32a ,故反应能进行 3.
溶质原子置换溶剂原子(占据结点位置)形成的固体为~。
(2分)影响因素:组元的晶体结构,原子尺寸因素,化学亲和力,电子浓度的作用(原子价因素)(各2分)
4.
溶质原子形成的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可发生交互作用。
比溶剂原子大的溶质原子倾向于聚集在刃型位错受张力一侧,比溶剂原子小的溶质原子倾向于聚集在刃型位错受压力一侧,从而形成了包围着位错线的比较稳定分布的溶质原子“气团”,称~(5分)。
位错要挣脱气团的束缚而运动,需要较大的力,这就形成了上屈服点;儿一旦挣脱之后位错的运动就比较容易,因此有应力降落,出现下屈服点和水平平台。
5.
光滑界面和粗糙界面
光滑界面:生长依赖在界面上出现台阶,有3种方式:二维晶核,螺型位错,孪晶面。
后2种可连续生长。
粗糙界面:由于界面上有50%的结晶空位,液相原子进入这些空位使晶体均匀连续地生长。
三、
图略
组织组成物:F+P
W 先共析F ==⨯--%1000218.077.040.077.049.45% Wp=1-49.45%=50.55%
相组成:
α+Fe 3C W α==⨯-%10069.640.069.694.02% W
Fe 3C =1-94.0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