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课程标准: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生产。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概念讲解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并通过列表法和对比法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远古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种子落到地上,来年又会发芽、生长、成熟,而且可以供人食用。于是人们便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于是有目的的原始农耕便出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了解一下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情况。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1、通过了解什么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认识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原始农耕生活。

师:我国早期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前面一课我们了解到北京人使用的是旧石器,也就是打制石器,请同学们快速看一看书,想一想什么是新石器?

生:磨制石器。

师:能举一些例子说明什么是新石器吗?(如石刀、石镰、石纺轮、如果有学生提到耒耜或者骨耜,说明骨头也可以通过磨制加工成工具)。

师:与打制石器相比,使用磨制石器有何优点?

生: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可以猎捕更多的猎物、可以更好地采集果实、可以更好地耕地种植植物等等。)

师: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人们获得的劳动成果越来越多,能够获取更多的猎物和采集更多的果实,还根据自然界植物生长的规律,学会了自己种植庄稼。当人们获取的猎物一下子吃不完,尤其是还有一些幼崽不适合吃,当时的人们会怎么处理?当人们种植了庄稼之后,可以囤积一些粮食了,人们还需要每天到山林里四处采集野果吗?

生:把多余的猎物幼崽驯养成家禽家畜,可以把它们养大了再吃;囤积了粮食之后,他们可以不用过过于奔波的生活,逐渐定居下来,偶尔去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引导学生朝原始农业定居生活的方向思考。)

师:如果你是这些原始居民,你还会像北京人一样住在山洞里吗?你会在什么样的地方定居呢?

生:不会,会在交通方便、水土肥美的地方定居。(河边。)

师:所以黄河、长江成为了我们的母亲河,湘江是我们湖南人的母亲河,我国的原始农业最

早兴起于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主要讲述的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处重要原始聚落遗址——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

2、了解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幻灯片逐步了解半坡居民的具体生产生活状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提出以下问题:

师:为什么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生:北方干燥寒冷,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有利于保暖防风;

师:半坡遗址居住区周边有壕沟,就像我们青竹湖学校进门的地方有“护城河”一样,是用来干嘛的?

生:防止野兽进攻。(可能学生答不出,老师解释即可。)

师:后来有些遗址如良渚文化遗址又修建了城墙,这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野兽,还有利于防止其他族人的进攻。后来有些遗址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出现军队等机构来维护安全保卫财产,国家也逐渐形成了。

(3)让学生完成表格。

(4)通过幻灯片逐步了解河姆渡人的具体生产生活状态。并提出以下问题:

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子?

3、师: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分组讨论,一部分组讨论相同点,一部分组讨论不同点。)

生1:相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都种植庄稼、饲养猪狗、过定居生活、会制作陶器、乐器、使用装饰品、爱美等等。

生2:不同点: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饲养了水牛;半坡居民制作彩陶,制陶技术更加高超;半坡居民有较高的纺织技术;河姆渡人有象牙雕刻和会使用天然漆;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的房子等。(如果有学生提到乐器的不同及河姆渡人制作象牙雕刻、使用天然漆等,

则提示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物种,因此有些生活用具会具有地方特色。)老师在此基础上概括: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期,使用磨制石器,都过定居生活,都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制作陶器,都有一定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不同点:居住的自然环境不同;主要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的制陶技术和纺织技术更高;两者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技术和器具。相对而言,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更加先进。

师:除了半坡和河姆渡原始聚落遗址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例如在课本第7页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如良渚遗址、红山遗址、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龙山遗址等。(老师简单介绍以上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现。)同学们若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做进一步了解。我们刚才对半坡、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做了分析,请你们推测一下半坡、河姆渡和良渚、红山、仙人洞-吊桶环等原始聚落遗址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共同特征?

生:他们都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使用磨制工具、定居等。(可能会有其他答案,比如适宜的自然环境、出现在河流流经的地区,这正是原始聚落出现需要的条件。)

师:这些原始农业遗址的共同特征正好就是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兴起和发展起来需要的基本要素。虽然不同的遗址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它们又有一致性,它们共同形成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请同学们再思考和讨论一下,在我国出现了这么多的原始农耕遗址,他们之间会不会产生一些联系呢?

生:他们之间可能相互学习,也可能发生战争。最后最先进的地方可能征服落后的地方,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国家。

师:是的,他们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在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过程中,人们相互取长补短,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他们最终组建了国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史前社会的结束,古代文明社会开始形成。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产生于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古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原始农业的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师:我们下节课将通过了解炎帝、黄帝等部落联盟首领的传说,进一步认识这些原始农耕遗址之间的关系,中华文明古国即将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