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个人整理修改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这些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内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新年的开始。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一月一日,通常在公历的一月下旬或二月上旬。

中国人庆祝春节的方式非常丰富多样,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包括贴春联、贴门神、除夕夜的年夜饭和放鞭炮等。

此外,舞龙舞狮、写春联、赏花灯等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活动。

春节期间,人们在家庭中团聚,共度美好时光,传递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公历的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这一天,中国人会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踏青赏花。

人们会到郊外或公园里,感受春天的美好,放松心情。

此外,人们还会悬挂柳条和插上艾草,以驱除邪气。

传统的清明节食品有青团、清明果和爬山虎。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端午节位于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屈原自杀身亡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以驱走恶势力。

端午节还有各地的特色活动,比如说在南方的地方,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戴香囊、挂艾草等等。

北方则有草人、赛马、击球等传统活动,可以说是别具一格。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天,也是全家团圆的时刻。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和吃柚子。

月饼是中秋节最有代表性的食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传统的五仁月饼和莲蓉月饼。

此外,人们还会在中秋节的晚上赏月,月亮的圆形象征着团圆的圆满和吉祥。

而猜灯谜和吃柚子则是另外两个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传统节日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节日。

比如说元宵节,是在农历一月十五,人们会举办灯笼展览、猜灯谜等活动。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着许多传统文化节日。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特殊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与西方的新年庆祝方式不同,中国的春节是一个为期15天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的开始是除夕夜,人们会整个家庭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同时欢迎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还会放鞭炮和观看烟花表演,以驱散邪灵,并迎来幸福和好运。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红包,这是一种象征着好运的钱袋。

其他传统庆祝活动还包括舞狮和舞龙表演,以及观看花灯展。

清明节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去墓地祭拜祖先,同时也是悼念逝去的亲人的时刻。

一些人还会扫墓并献上花束和食品作为祭品。

这个节日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新的生机。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享受春游,欣赏春天的美景,以及品尝特色的清明食品,如寿面和清明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龙舟节。

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参加龙舟比赛和吃粽子。

龙舟比赛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运动,人们划着精美装饰的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上竞速。

吃粽子是这个节日的一个重要传统。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制成的三角形食品,其中包裹着肉馅、豆沙或其他馅料。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和避灾。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饼节。

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同时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内陷可以是蛋黄、豆沙、核桃或其他馅料,象征着团圆和富饶。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回家和亲人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另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庆节,这是中国的国家节日。

国庆节庆祝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也是对国家独立和自由的庆祝。

国庆节一般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为期7天。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全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这些习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世代相传至今。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大全: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新年时庆祝。

庆祝方式包括贴窗花、挂灯笼、贴春联以及舞龙舞狮等。

此外,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是春节的重要传统。

元宵节:元宵节也称为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人们夜晚走街串巷观赏灯笼,同时也会吃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甜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庆祝。

人们会扫墓祭祖,烧纸钱,还会采摘嫩绿的野菜,以追忆逝去的亲人并祈求祖先的保佑。

端午节: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等来驱邪避疫。

端午节的传统由来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

七夕节: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人们会向牛郎织女祈福求爱,女孩们也会在这一天向织女星许愿增长智慧和技巧。

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通常在秋季的满月之夜。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拜月、赏桂花以及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中秋节也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人们会登高、插茱萸、佩兰花和草药,并祝福长寿和康健。

除夕夜:除夕夜是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是新年的前夜。

人们会看春晚、放鞭炮,等待新年的到来。

午夜时分,庆祝新年的钟声会敲响。

小年: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也是农历年的前一天。

人们会祭祀祖先,并祈求来年平安和丰收。

腊八节:腊八节在农历腊月初八庆祝,人们会吃腊八粥,这是一种由多种杂粮煮成的特色节日食品。

这些只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一小部分,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庆祝,更是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承和庆祝这些节日,人们将无数代人的智慧和祈福传承下去,保留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文550字9篇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文550字9篇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文550字9篇《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文550字【篇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数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绝对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几乎每一年,我们都会因为某个传统节日的到来,开展一系列有趣又好玩的活动,共同庆祝我国独有的传统佳节活动。

在中国的各大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节日那绝对非端午节这个节日不可,在这一天,我们不仅能看到精彩刺激的划龙舟比赛,还能在端午节的这天,吃到美味鲜甜的大粽子,这是我们中国最为独有的端午风俗之情。

端午节传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节的起源,据说是人们为了纪念楚国大忠臣屈原,他以身殉国,投江而死,一身爱国之心感动不知多少民众。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纷纷将粽子投入河中,期待用粽子喂饱鱼群,而不去伤害屈原的躯体,同时还在江中驾驭舟船打捞屈原的躯体。

随着日久天长,人们长此以往的坚持,也渐渐形成我们如今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变为我们现在端午节每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

而在今年的端午节中,我就与母亲一起体验了应该如何包一个美味的粽子,在以往的时候,我都是等着美味粽子出炉开吃。

而这一次我亲自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用两片长长的粽叶,折成一个小小的倒三角小碗,再加上黄黄的糯米,塞进几颗美味的腊肉,最后使用小草绳一绑,就成了我最喜欢的大粽子了,今后我也要在端午节这一天,亲自做出我喜爱的大粽子。

《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作文550字【篇2】中国里传统的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然而这些节日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因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致使在中国里过着外国的节假日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得不高度的重视起来,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使命。

中华传统节日有很多,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假日都富有很浓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也包含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名人圣人,如果说每一种节日都能突出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风俗内涵,但更多的是通过一种节日来纪念我国历史伟大上的先人,对于先人一种敬佩精神,利用节日习俗的寄托来告诫后人要学习先人的榜样,进而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辉煌,一代传一代,进而导致没落的现象。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一份精选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十五天,期间人们会举行舞狮、舞龙、放鞭炮、赏花灯等各种庆祝活动。

家庭聚会、互相拜访,以及赠送红包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因为这天的晚上要放花灯,所以也叫花灯节。

元宵节的特色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会举办灯展,展示各种精美的花灯。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前往祭拜先人和扫墓。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外出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

4.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驱邪。

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就是赛龙舟,龙舟竞渡的背后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成为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体育盛事。

5. 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天上的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的传统活动是观赏牵牛织女星、写情书、放飞孔明灯等。

这一天,年轻人也会选择向自己心仪的人表白。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月亮最圆的日子。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吃月饼。

同时,中秋节也是传统的祭月日,许多人在这一天还会向月亮祈福,并举行一系列的庆祝仪式。

7.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

重阳节还有踏青、插茱萸、观菊花等活动,同时也是敬老、祭祖的日子。

人们还会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来祈求平安和驱邪。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的传统节日更是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介绍: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春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庆祝,包括了除夕、元宵节等多个节庆活动。

春节是中国人团聚、祭祖、互赠礼物和观赏烟火的时刻,还有狮舞、舞龙、放鞭炮等具有浓厚庆祝氛围的习俗。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农历正月十五庆祝。

这一天,人们在户外赏花灯、猜灯谜,也会吃元宵。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球状食品,象征着圆圆满满的团圆和幸福。

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也是为了辟邪、防疫和祈福。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和插艾草来庆祝。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加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寓意着消灾和平安。

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是古老而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月饼的节日,人们会一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月饼是一种具有浓厚节日氛围的传统糕点,被认为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一般在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墓地扫墓、祭祖、烧纸钱,并且清理墓地。

清明节也是一种感受大自然的好时机,人们会到郊外踏青和欣赏风景。

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既是尊老敬老的节日,也是登高赏秋的好时机。

人们会登高、遥祭、赏菊花,还会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节庆食品。

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中国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和有趣的节日,如寒食节、冬至、雨水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象征。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增强了人们的家国情怀。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或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其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一、除夕: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

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

“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唐)范成大《卖痴呆词》:“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夕英文名Chinese New Year's Eve别称:大年夜、除夜、岁除节日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节日类型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除旧布新、祭祀祖先节日活动:清扫庭舍、贴年红、祭祖、守岁节日饮食:年夜饭节日意义:除旧布新,迎祖宗回家过年起源时间先秦时期风俗习惯▪年夜饭▪贴年红▪燃爆竹▪祭祖▪守岁▪挂灯笼▪压岁钱节日禁忌1、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

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

[19]2、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务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0]3、忌倒污水、倒垃圾、丢弃杂物、扫地、洒水、随地便溺。

据说这样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就会降祸于人。

[20]4 、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5、记得要在年前还清债务,如果已欠过年,初一到初五也不能上门讨债。

6、忌说不吉利的字眼。

7、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

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典故传说夕的传说▪七郎射夕▪熬年守岁▪春联门神二、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

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

诗句: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文名春节英文名Spring Festival 别称新春、年节、新禧、岁首、新年、大年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节日类型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流行地区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集地节日起源岁首祈年祭祀节日活动贴年红、守岁、拜年、祭祀、舞狮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节日意义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设定地点中国设定时间上古时代民间习俗:办年货祭灶扫尘贴年红(挥春)春联:年画: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守岁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游神、年例、拜岁、庙会、拜年、派利是、烧炮竹三、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诗句:(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

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

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

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

诗句:《附三醉立春》:“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来历: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诗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英文名 Tomb-Sweeping Day 别称踏青节、行清节节日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节日类型中国传统节日流行地区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集地节日起源干支历法、原始信仰、祭祀文化节日活动; 踏青郊游、扫墓祭祖节日饮食祭祖金猪、鲜果茶点等节日意义: 礼敬祖先,亲近自然设定地点 :中国前一个节气春分后一个节气谷雨拜山流程: 清杂草、摆贡品、拜祭、鸣放鞭炮六、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

“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来历: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

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风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

诗句: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文名端午节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直译)别称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天中节等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节日类型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流行地区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节日起源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节日活动: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节日饮食:粽子、五黄等节日意义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国家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名录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入选世界名录纪念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起源时期上古时代七、七夕节: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五代·后唐的杨璞《七夕》:“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八、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来历: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活动:晚上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赏月,吃月饼。

诗句: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文名中秋节、中秋節(繁)外文名ちゅうしゅうせつ(日)추석(朝韩)Mid-Autumn Festival(英)别名:团圆节,秋夕,八月节等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赏月、祭月、吃月饼、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观潮燃灯假期:一天(中国)流传地区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玄宗故事▪月饼起义九、重阳节:我国古代以九为阳,农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来历、故事: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

”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

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风俗活动: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

诗句: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