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生物七下《动物的行为》1

合集下载

(北京专版)中考生物复习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18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北京专版)中考生物复习主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18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台二模]科学家记录小鼠在迷宫中的表现,甲组小鼠在完成迷宫任务
后会得到食物奖励,乙组在完成迷宫任务后不会得到奖励,结果如下表。下列结
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甲组小鼠的表现说明其发生学习 行为 B.乙组说明这些小鼠无法完成学习
分组 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转 甲组 9 8 7 6 5 4 3 2 1 1 错次数 乙组 10 9 10 9 9 8 7 8 6 5
第 18 课时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考点一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系统 (1)组成:主要由 骨 、 关节 和 肌肉 组成。 (2)作用:骨起 杠杆 作用,关节起 支点 作用,肌肉起
动力
作用。
(3)关节的结构和特征: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图18-1 关节示意图
①关节的结构: 包括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 组成)、 关节囊 、关节腔 三部分。 ②与灵活有关的结构: 关节软骨 表面光滑,能 减少相邻两骨的摩擦,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 _关__节___腔__内含有滑液(由关节囊分泌),可以减少 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③与牢固有关的结构: 关节囊 及里外的 韧带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 地联系起来。
|实验梳理1|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什么行为呢?
2.作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3.实验过程
(1)按照计划准备好迷宫、小鼠和食物。
(2)从迷宫的入口处放入小鼠,同时在出口处放置食物。
图18-4
(3)记录小鼠从入口到出口的时间,或者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若小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的产生:骨骼肌受 神经 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 骨 绕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 动物的行为 课件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 动物的行为 课件

5.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对动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找到食物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有利于繁衍后代 D.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意义。动物的学 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 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有利于动物找到食物、 逃避敌害、繁衍后代,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选 项A、B、C都不完整,选项D最全面。
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 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如果 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进行补偿。所以对于一 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 脑的发育的阶段相适应。这样一个人才能得到 更健全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同学们应当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 习,增长才干。
2.某动物园里的狗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虎崽。狗的这种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环境因素决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
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
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
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考你
3.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 A.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 C.惊弓之鸟 D.老马识途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 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 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概念的理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 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 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则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在遗 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的新的行为。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 动物的行为 教学课件

北京课改版生物-八年级上册-9.2 动物的行为 教学课件

装置设计图纸A
装置设计图纸B
装置设计图纸C
3、制作仓鼠绕道取食的装置(低密度泡沫 隔板、塑料箱)
4、将仓鼠放到实验装置“起点”位置; 5、观察仓鼠在装置内的取食情况,并
记录仓鼠在取食过程中未能一次通 过障碍的次数和仓鼠绕道取食所用 时长;
6、重复多次。
静电干扰实验
实验改进:
① 改进仓鼠绕道取食的装置(塑料隔 板、高密度泡沫箱、衬纸)
动物的行为
澳大利亚树林中有2种鹦鹉:一为卡拉鹦鹉,一为紫 鹦鹉。两者都住在同一树洞中,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 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大,争 夺的结果总是卡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所产 的卵和卡拉所产的卵一同孵育。
经紫鹦鹉孵育出来的幼卡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 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长大离巢 后,在受到惊吓时发出的声音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 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飞翔的姿式 也完全成了紫鹦鹉式的(扇翅缓慢而幅度大,不像卡拉 那样扇动快而幅度小)。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的食 性一样。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思 考:
如果环境改变了,它们还能仅仅依靠先 天性行为应付种种“意外”情况吗?
动物们为了生存,它们会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 仓鼠能否在穿越障碍绕道取食的过 程中积累经验?
作出假设: 仓鼠可以在穿越障碍绕道取食的过 程中积累经验。
设计并完成实验: 1、确保单一变量 (食物数量相同,外在环境一致等。) 2、设计仓鼠绕道取食装置
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 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的 作用,动物 根据后天经 验和学习而 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①母鸡哺育小鸡雏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③鹦鹉学舌 ④黑猩猩取蚂蚁 ⑤蜜蜂采蜜 ⑥小狗算算术 ⑦海豚钻火圈 ⑧ 蜘蛛结网

初二【生物(北京版)】第九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初二【生物(北京版)】第九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鸟类的繁殖行为
中华攀雀筑巢
冠叫鸭孵卵
戴胜育雏
大马哈鱼洄游
节律行为
棕熊捕食大马哈鱼
节律行为
蝙蝠昼伏夜出
鸟类的迁徙
招潮蟹
蜜蜂(严格的分工)
社群行为
狒狒(有等级)
下面哪个群体具有社群行为?
首领
一群正在吃草的牛
猫鼬
通讯行为
鸟类用鸣叫传递信息
蜜蜂跳“8”字舞
蚂蚁用触角收集气味
动 物 按功能 的 行 为
学习行为 后天习得
获得途径 由体内的遗传物质 决定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联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我们也可以如科比一样投的如此精准吗?
某同学家里饲养的宠物进行了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如 下表。针对这次实验,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在括 号内打“√ ”或“ × ”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次) 52
30Leabharlann 51.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
2.这种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 ) 3.这种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先天性行为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摄食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攻击行为 节律行为 通讯行为

满足
生存繁衍
适应环境
动 物 按获得方式 的 行 为
先天性行为 与生俱来的
“本能”
学习行为 经验学习
吮吸乳汁
先天性行为
同伴嬉闹
练习捕猎技巧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学习行为: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初中生物中考(北师大版)考点19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

初中生物中考(北师大版)考点19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解析版)

初中生物中考考点19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考点总结动物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

1.关节2.骨骼肌(1)结构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

(2)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骨骼肌有收缩的特性,但是骨骼肌只能牵拉肌肉,不能推开肌肉,所以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至少有两块肌肉的参与。

肌肉收缩,骨绕关节运动,才能完成动作。

下表为四种运动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图为屈肘和伸肘)三、躯体运动的形成1.条件(1)一个支配:神经系统的支配。

=(2)三个要素:杠杆(骨)、支点(关节)和动力(骨骼肌)。

(3)多个协作:以运动系统为主,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运动。

2.过程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动物的行为一、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表现:各种各样的运动。

二、动物行为的分类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

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三、社会行为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北师大生物全一册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PPT专选课件

北师大生物全一册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PPT专选课件

【随堂检测】
6.(2017秋•孝南区期末)在气温适宜的季节, 蝙蝠每到傍晚,便会从洞穴中飞出到空中捕虫 为食,到拂晓时又回到洞穴中蛰伏起来,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这是一种节律行为 B.这是一种领域行为 C.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D.这是一种社群行为
【随堂检测】
知识点四:社群行为 7.(2018•中山市校级模拟)关于社群行为的 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 工 B.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群行为 C.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D.群体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工蜂白天采蜜, 夜间回巢休息
它们分工明确 又相互合作, 共同维护蜂群 的生存
严格的分工与 等级
【归纳总结】
动物的行为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分为:取食行为、攻击 行为(同种生物)、领域行为、防御行为(不同种生 物)、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取食行为和攻击行为 1.(2018•宝丰县校级期末)人类养蜂取蜜, 是利用了蜜蜂的(C)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或“后天学习”),没有性成熟的鸟类和哺乳 类,动物没有抚育后代的行为。
【自主预习】
(六)节律行为 1.概念: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有许 多 周期性 、 节律性 的行为,称为节律行为。 2.各种节律行为: ① 日 节律:有些动物白天活动,有些夜晚活 动。 ② 月 节律: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雌性个体的 月经。 ③年 节律:动物的迁徙、繁殖、鸟类的换 羽、哺乳类的换毛等。
【自主预习】
(七)社群行为 1.概念:一起生活的动物个体内不同的成员 之间分工合作 ,(有的还具有等级差别)共同 维持群体的生活,这种行为就称为 社群行为。 (也称社会行为)

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18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北京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18课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件



蜘蛛结网、蜜蜂采蜜、蚂蚁建

老马识途、飞鸽传书、老虎钻火圈、
梳 理
举例
巢、鸟类迁徙、新生儿吮吸、 动物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动物
小鸟喂鱼、雄蛙鸣叫、黄鼬放
绕道取食、警犬找毒品、惊弓之鸟
臭气、蜻蜓点水

联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规律强化】学习行为的特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一定的 组织 、明确的 分工 ,有的还形


成 等级 。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 动作 、 声音 和 气味 等都可以传递信
息。例如,蚂蚁的交流就是通过 气味 来进行的,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就是靠体

表的腺体分泌的 性外激素 来吸引雄虫。





考 点 知 识
聚 考点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热 B.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实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D.能够净化空气

高 频 考 向 探 究
考 点


聚 焦
[答案] D
[解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



关节窝
关节软骨



图18-1 关节示意图

动物行为初中知识点

动物行为初中知识点

动物行为初中知识点动物行为是动物在其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对于理解动物的生存、繁衍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类型及其特点。

一、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是本能的,不需要通过学习就能表现出来。

例如,蜜蜂采蜜就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蜜蜂生来就知道如何寻找花朵、采集花蜜,并将花蜜带回蜂巢。

鸟类的迁徙也是先天性行为,每年特定的季节,它们会凭借本能踏上长途的迁徙之旅,前往适宜的栖息地。

先天性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

例如,刚出生的幼崽就会吸吮乳汁,这使得它们能够获取营养,得以生存。

蜘蛛织网也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它们能够织出精巧的网来捕捉猎物,保障自己的食物来源。

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比如,一只小狗通过训练学会了坐下、握手等动作,这就是后天性行为。

黑猩猩学会用树枝获取白蚁作为食物,也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后天性行为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可以通过学习新的行为来应对,提高生存的机会。

三、社会行为许多动物具有社会行为,即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蜜蜂就是具有典型社会行为的动物。

在一个蜂巢中,有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负责产卵,雄蜂负责与蜂王交配,工蜂则承担着采集花粉、花蜜,建造蜂巢,照顾幼蜂等各种工作。

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蜂巢的正常运转。

蚂蚁也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蚁群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

蚁后负责繁殖后代,工蚁负责寻找食物、照顾幼蚁和蚁后,兵蚁则负责保卫蚁巢。

社会行为的意义在于提高了动物群体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

通过分工合作,动物群体能够更有效地获取食物、抵御外敌和保护后代。

四、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

例如,刺猬遇到危险时会将身体蜷缩成一团,用尖刺来保护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