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分离定律的内容

分离定律的内容
内容:
分离定律是尤金·普朗克受物理学家安德烈·莱斯特的启发,在1898年提出的一条特殊原子和分子的原子结构定律,它认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可以按能量的最小值来分离,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充满了活性能量低的单子结构。
例子:
1. 氢原子:由一个单电子绕着一个质子构成,此结构的能量最小,符合分离定律。
2. 氯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两个单电子组成,具有最小的能量,也符合分离定律。
3. 亚硝酸盐:由一个氮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能量最小,符合分离定律。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简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简述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
1)分离定律:
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随机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分离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自由组合定律:
内容:具有独立性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杂交时,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
实质: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遵循分离定律的判断依据

遵循分离定律的判断依据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上去很复杂,但其实很有趣的话题——分离定律。
这可不是一门高深的科学,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事情分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大堆事情涌上心头,让你感觉脑袋都要炸了。
这时候,如果你能遵循分离定律,那绝对能让你的生活轻松许多。
别急,咱们慢慢来,先看看这个定律到底是什么。
1.1 什么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的事情拆解成小块。
就像吃西瓜,先把它切成小块,才能轻松享受。
而在思考和决策时,也是这个理儿。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五件事要做,直接去处理每一件,那简直是要让人崩溃。
相反,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优先处理最重要的,哇,那可就事半功倍了。
1.2 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定律?生活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要有耐心,要懂得分阶段。
就像老话说的,“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只会让你越陷越深。
通过分离定律,你能更清楚地看到每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关键的部分。
这样一来,你的工作效率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蹭蹭蹭地上升。
2. 如何判断是否遵循分离定律2.1 明确目标首先,要明确你的目标。
说得简单点,就是你到底想干啥。
比如,你在准备考试,那你就得知道每个科目要掌握的知识点。
确定目标后,才好进行下一步,不然就像无头苍蝇,哪里都飞,却不知飞去哪里。
俗话说,“心中有数”,这就是关键所在。
2.2 优先级排序接下来,就是给这些任务排个序。
想象一下,你要上山,前面有五条路,你得选一条最平坦的走。
把任务按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能让你事半功倍。
最急最重要的先做,剩下的慢慢来。
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麻烦,但一旦理清楚了,你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3. 实践中的小技巧3.1 制定清单说到实践,制定一个清单是个好主意。
你可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个单子,然后一项一项地去完成。
划掉已完成的任务,那种成就感绝对让你乐开花。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集合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是关于集合的运算法则,但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对于任意的集合A、B和C,有(A∪B)∪C = A∪(B∪C)。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当我们对多个集合进行并集运算时,可以任意选择先进行哪些并集运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对于集合A={1,2}、B={2,3}和C={3,4},我们可以先计算(A∪B)∪C,也可以先计算A∪(B∪C),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1,2,3,4}。
分离定律则是指,对于任意的集合A和B,有A∩(A∪B) = A。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当我们对一个集合进行交集运算时,如果其中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那么交集的结果就是这个子集本身。
例如,对于集合A={1,2,3}和B={3,4,5},我们有A∩(A∪B)={1,2,3}∩{1,2,3,4,5}={1,2,3}。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意义不同。
自由组合定律主要用于多个集合的并集运算,它告诉我们在进行并集运算时可以任意选择先进行哪些运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而分离定律则主要用于集合的交集运算,它告诉我们当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时,交集的结果就是这个子集本身。
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集合论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虽然它们都是关于集合的运算法则,但它们的定义和应用场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集合论中的相关知识。
分离定律概念(二)

分离定律概念(二)分离定律概念简述什么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Separation of Concerns)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原则,旨在将一个大型系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或组件负责处理特定的关注点(Concern),并尽量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
分离定律的意义1. 模块化开发分离定律的应用使得软件开发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独立模块,每个模块专注于解决单一问题或实现单一功能。
这种模块化的开发方式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2. 提高代码可读性通过将各个关注点分离开来,使得代码更加易读、易理解。
每个模块或组件只需要处理与其关注点相关的代码,使得代码逻辑更加清晰,降低了代码的复杂度。
3. 降低系统耦合通过将不同关注点的代码分隔开来,系统的各个模块或组件之间的耦合度降低。
这使得系统更加灵活,降低了对代码的修改和维护的风险。
4.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分离定律使得不同关注点的代码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调试,减少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
这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
如何应用分离定律?1. 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将关注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将系统拆分为合适的模块或组件。
每个模块应该尽可能地只负责处理与自身关注点相关的代码。
2. 采用模块化开发方式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的开发方式,将各个关注点的代码放置在独立的模块或组件中。
同时,通过良好的接口设计,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与交互。
3. 通过接口规范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通过接口进行规范,这样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直接耦合。
每个模块应该只关心接口的调用和返回结果,而不需要了解具体实现。
4. 定期进行代码重构随着系统的演化和需求的变化,可能需要对模块进行调整和重构。
定期进行代码重构,遵循分离定律的原则,使得模块之间的关注点更加清晰,代码更加易于理解和维护。
总结分离定律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或组件,每个模块专注于处理特定的关注点,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分离定律的创建过程

分离定律的创建过程是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作亲本杂交,得到的都是高茎豌豆,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也有矮茎豌豆,且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之比接近3:1。
基于该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的;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四个假设,从而发现了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其要点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
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概率计算:
(1)乘法定理: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
A .求配子的概率
例1 .一个基因型为AaBbccDd的生物个体,通过减 数分裂产生有10000个精子细胞, 有多少种 精子?其中基因型为Abcd的精子有多少个?
解:
①求配子的种类 23= 8
②求某种配子出现的概率 1/23= 1/8
(2)加法定理:互斥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
全为隐性
■三.由子代推断亲代基因型表现型
(1)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 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 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 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2)隐性纯合突破法。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往往是逆推 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 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 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 合子(Bb)。即Bb×Bb→3B_∶1bb •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 类型。即Bb×bb→1Bb∶1bb。 •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Bb或BB×bb。 •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 即bb×bb→bb
不完全显性 1/2AA+1/2 Aa 答案:B
七:复等位基因 : 控制相对性状的的基因不是一对,而是三个或三 个以上,这样的有关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即ⅠA、ⅠB和i控制, ⅠA、ⅠB基因分别决定红细胞上A抗原、B抗原的存在, 它们的相互关系总结如下: 血型 基因型 抗原 显隐性关系
B.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C.纯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杂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
6.孟德尔遗传定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原因是 ( D )
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
C.原核生物没有完善的细胞器
D.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对解释(假说)的验证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等位基因 ①存在:存在于杂合子的所有体细胞中。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 ②位置: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形式。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在相同环境 下,基因型相同,则表现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下, ③特点:能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 ④分离的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不发生交叉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简单表示如下: 互换时)。 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⑤遗传行为: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 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表现型 相同基因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杂合子自交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其后代中既有纯合 子,也有杂合子。 不同基因
P:基因型 : Aa × 表现性 :黄色 配子 : A a 子代 :
Aa 黑色 A a
1AA : 2Aa : 1aa 不存活 黄色 黑色 aa 黑色 a 1aa 黑色
P:基因型 : Aa × 表现性 :黄色 配子 : A a 子代 :1Aa 黄色 :
特 别 注 意 规 范 书 写 !
■六.植物显性个体基因型的实验鉴定 •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即测交法) •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例:某一对多指夫妇的第一胎为正常儿子,第二胎为 多指女儿,她与一正常男子婚后,后代是多指的概率 是________。 常然色体显
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细心、专心、耐心听课!
★1.必记的常用符号及含义:
符 号 ⊗× 自 交
P
F1
F2 子 二 代
♀
♂ 父本
含 亲本 子一 义 代
杂 母本或 交 雌配子 或雄配 子
★2必记的几组基本概念(材料P79)
相对性状: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 不同表现 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 隐性 杂种
纯矮 纯高
高茎
问题二:为什么F2又出 现了矮茎、且高矮之比 为3 :1呢?
自交
高茎 :矮茎 = 3 :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它们既不会 基因 相互融合,也不会在遗传中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 3.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基因 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配 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
+
一、用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
粉的植物,其自然状态下都是 去 纯种。用它作杂交实验,结果 雄 可靠,容易分辨。 传粉
杂交实验的过程 避免外来划分干扰
去 雄 套 袋 人工 授粉 套 袋
2.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稳定遗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问题一:为什么F1都 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A B AB O ⅠAⅠA、ⅠAi ⅠBⅠB、ⅠBi ⅠA ⅠB ii A B A、B 无 ⅠA对i为完全显性 ⅠB对i为完全显性 ⅠA与ⅠB为共显性 隐 性
八、基本方法基本规律 非 常 重 要 !
认 真 听 讲 !
■一、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无中生有 有中生无
正常
正常
有病
有病
棕眼
棕眼
有病
正常
蓝眼
课堂练习
C)
3.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狗的长毛与白毛 B.豌豆的红花与叶腋花
C.猫的白毛与卷毛
D.柑橘的卵形叶与椭圆形叶
4. 下列各基因组成中属于杂合子的是 ( B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A.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3.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其等位基因是 ( B ) A.A与A B.B与b C.A与b D.c与c 4.一只杂合的黑色豚鼠一次产生了200万个精子,其中含 有隐性基因的精子有( B ) A.50万个 B.100万个 C.150万个 D.200万个
六: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以下的几种类型: (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 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它在生物界中比 较普遍。 (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 得 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如金鱼草的花 色遗传.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 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即为共显性。 例如人群的ABO血型中ⅠA与ⅠB不存在显隐性关系,各自 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不完全显性举例:茉莉花色遗传: P:红花(CC)×白花(cc)
F1 :
粉红色花(Cc)
F2:红花(CC)∶粉红花(Cc)∶白花(cc) 1 ∶2 ∶1
Aa × Aa 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 有黑翅22,灰翅45,白翅24。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 1 :2 :1 AA× Aa AA Aa aa 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 B. 50% C.67 % D.100 %
例1:豚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1)黑 毛雌鼠甲与白毛雄鼠丙交配,甲生殖7 窝共8只黑毛豚鼠 和6只白毛豚鼠。(2)黑毛豚鼠乙与白毛豚鼠丙交配,乙 生殖7窝共生15只黑毛豚鼠。问甲乙丙三只亲鼠的基因型
解1、求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丙的基因型为bb
解2、求甲、乙、的基因型
(1) 黑色B__× 白色bb (2) 黑色B__×白色bb P P 组 组
F 黑色B__ 白色bb b
所以P甲的基因型是Bb
F
B 黑色Bb
所以乙的基因型是BB
四、胚胎致死 ■五、写遗传图解
■
例题: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 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 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 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 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 交,后代全部为黑;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 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 2: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 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 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Aa ,黑色鼠的基因 型是 。 aa (2)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 AA 是 。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 •
(2)自交法 待测个体
•(3)花粉鉴别法 • 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
色。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粒放在载玻 片上,加一滴碘液
特别提醒: •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待 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 但自交法较简便。
3 ︰ 1
DD Dd Dd dd dd 1DD ︰2Dd ︰1
1 . 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成功地总结出 了 核遗传的两大定律,这与豌豆的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C ( ) ①雌雄同株,两性花 ②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③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④易栽培,抗逆性强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② ③ D. ① ④ 2 .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时,必须(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套袋,并授以父本的花粉 D.对父本去雄套袋,并授以母本的花粉
■二.由亲代基因型推断子代基因
型表现型
分离定律的六种交配方式
P 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