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课件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过度放牧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_纳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滇池污染前
滇池污染后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纳_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1菜大棚相通,比单 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 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
广东省正在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但部分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图),假如你是该村村长,请你指出该村存在的问题,并对这 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依据了哪些原理。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 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 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物种多样性原理 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澳洲的大堡礁内,仅目前记录 的鱼类就有约1 100种,还有超过 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 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 类。
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的 位置,他们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 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33张)

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33张)

5.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 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6.“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 性原理。( √ )
[易 错 易 混]
1.石油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
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
是大量使用化肥、农 方式 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

是实现原料→产品→原料 →产品的生产方式,实现 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 济
泥还可作肥料。(6)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从而使 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 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利用性引 诱剂进行防治害虫等。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 衡原理 (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禽、畜
(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 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投入)。 (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 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6)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 抗虫作物(任选两种)
协调
生物数量不超过
与平 生物与环境的 21 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 太湖富营养化问
衡原 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理
22 _社__会__—__经__济_ 统一协调各种关 __—__自__然_____ 系,保障系统的平
复合系统 衡与稳定
在林业建设中, 自然系统与社 会、经济系统的 关系问题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 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6)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 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

A.季风
B.动植物种类较多
C.围湖造田
D.植树造林
3.生态工程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展起来的一
门科学,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A )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B.环境污染和治理问题 C.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D.生态安全和伦理问题
4.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B )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2)优点: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
(3)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 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 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 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遵循的基本原理很多,其中主要的 有五条。
3.建设生态工程的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正在毁坏水、 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因而要建设生态工程。
4.生态工程的特点: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 的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 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该模 式不属于( )
答案:C
名师点睛:从社会—经济—自然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 理解整体性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
所以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 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 影响力。
B.生态工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5.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措施是( A.生态与社会习惯结合 B.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生态与经济结合 D.经济与法规相结合
C)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40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共40页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优质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优质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
.
.
.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 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 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 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甘蔗可以榨糖, 糖渣用来喂猪,猪的排泄物也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 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 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 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 农业”的要求。桑基鱼塘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示意图见下图:
干裂的土地,赤红 的荒山,意味着不断 恶化的 生态环境 ,幼苗的 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 露,滋润着大地;幼 苗又可寓意为 工 程,虽然柔弱,却顽 强地支撑着地球;地 球和幼苗组合和谐, 象征着希望。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 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 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 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 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过程?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 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 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 体系。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开课)综述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开课)综述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单一的樟子 松林被松毛 虫害死
食物链短而 单调,缺少 松毛虫、天 牛的天敌。
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 瑚礁维持的很好
阅读教材P110《资料分析》,思 考讨论: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 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 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 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 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 态 工 程 所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 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 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 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 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2. 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 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 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出现幼儿高铁血 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 过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 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 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在口、手或脚等 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吸困难、腹泻、 呕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 源于点源污染,如下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 染,如对农田、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一 生态工程的概念及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概念
基本原理和方法
___生__态__学_______、系统学
手段
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组装
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_修__复__、__重__建__,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
目的Biblioteka 进行___改__善____,并提高___生__态__系__统_____
(3)生态经济 ①原则:___循__环__经__济_____。 ②特点:一个系统产出的____污__染__物______,能够成为本系统或 另一个系统的___生__产__原__料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③手段:___生___态__工__程____。
1.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别 (1)传统经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 价。 (2)生态经济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 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 特点。
交汇点 2 生态农业的概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 管理手段,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够获得较高 的____________效益、____________效益和____________效益 的现代农业。 答案:交汇点 1 (1)无机物 (2)单向流动 (3)载体 动力 交汇点 2 经济 生态 社会
3.协调与平衡原理 (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__协__调__与__平__衡____。
(2) 处 理 好 生 物 与 环 境 的 协 调 与 平 衡 , 需 要 考 虑 _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_,又称环境容纳量,它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优质课件)..共38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优质课件)..共38页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优质课件)..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 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 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 态 工 程 所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 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 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 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 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c
• 2.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B) • 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B.生态工 程 C.清除污染物 D.禁止产出污染物
• 3.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 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 工程的什么原理(C)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协调 与平衡原理 • 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系统 整理性原理
生态工程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
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概念突破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操作过程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 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 系统的生产力
• 4.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 •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 B 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 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 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 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 高经济效益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 ③ D.②③④
•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不提倡 (D) • A.控制人口 B.节约源 • C.保护环境 D.先污染后治理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 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 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 持续的工程体系。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分析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哪些问题?
资料1: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 的最大洪灾。加上其他地区水灾,1998年全国受 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 的土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解决措施: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 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 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和改革不合 理耕作方式等。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 区的迁出人员)的能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 问题?
二、能力提高:
1.
自然物质循环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_____的 生态效益 规律,达到_________和 经济效益 ______________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 效益 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_______、多______、 消耗 持续 可_______的工程体系。生态经济主要是通 循环经济 过实行_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 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 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单一的樟子 松林被松毛 虫害死
食物链短而 单调,缺少 松毛虫、天 牛的天敌。
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 瑚礁维持的很好
阅读教材P110《资料分析》,思 考讨论: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 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 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本专题题图寓意?
本专题题图寓意:
•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 化的 生态环境 ,幼苗的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大地;幼 生态 苗又可寓意为 工程,虽然柔弱,却 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合和谐, 象征着希望。
• 学习目标: •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 设 •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 内容。 •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 题及解决对策。 • 学习重点: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学习难点: •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P110资料分析问题讨论提示
纯樟子松林、杨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低,食物 链短而单调,缺少松毛虫、天牛的天敌,而成片 单一的林木又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 会导致了树林的毁坏。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 同的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 因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例如, 氮、磷等养分就能够在该区生物体间充分地循环 利用而很少流出系统外。
2.某地农民大量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影 响了航班起降。 (1)秸秆的大量焚烧,使当地雨水pH发生变化,变化趋 减小 势是________。 矿质元素 (2)秸秆焚烧后所剩的灰分,是植物的_______,在 焚烧过程中,以气体形式散失的是_________、 二氧化碳 水蒸气 ___________等。 (3)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对农田生态 加大了物质的输出 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4)该地农民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 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 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资料2: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均土地、水 等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 然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1%的人口,但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 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 态环境意识,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 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 成很大障碍
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 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 机械过程和化学过程。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 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 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传统经济模式:
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 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并造成 环境污染。
为了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句话?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 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 对废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 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 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 我国,人多地少,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 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物的需要 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 机肥,提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再利用,实现物质 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 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 污染,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无废弃物农
业——我国
古代传统农
业的辉煌成
就之一,是
生态工程最
早和最生动
的一种模式。
无废弃物农业----通过 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 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 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 人畜粪便、枯枝落叶、 残羹剩饭、河泥、炕土、 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 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 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 料,施用到农田中,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 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 元素的循环利用。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 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 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 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 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Hale Waihona Puke 2. 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 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 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出现幼儿高铁血 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 过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 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 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在口、手或脚等 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吸困难、腹泻、 呕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 源于点源污染,如下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 染,如对农田、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2.从上面正面和反面的实例,你能得 出怎样的结论?你认为生物多样性的 破坏有人为因素吗? 只有保持生态系统较高的生物 多样性,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 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人为 因素,而且往往作用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