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期末考试总复习专项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
兴奋的传导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兴奋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与类型①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②主要类型(2)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单向。
原因如下:①递质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
②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助学巧记巧记神经递质“一·二·二”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辨析下列图示,请思考:(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如何?自然状态时在人体内是否存在该状况?(2)图乙中③与④为突触前神经元还是突触后神经元?判断依据是什么?兴奋的传导方向如何?(3)图乙中⑤的产生与哪类细胞器有关?图中⑥发挥作用后的去向如何?(4)图丙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提示(1)传导方向为;自然状态下人体内不存在该状况。
(2)图乙中④为突触后神经元,③为突触前神经元,判断的依据是③内有突触小泡,④的细胞膜上有递质受体;兴奋的传导方向为③→④。
(3)图中⑤为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⑥发挥作用后将迅速被灭活。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因此D所示符合题意。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016·海南卷,19B)(√)(2)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2016·海南卷,19C)(√)(3)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Ⅱ,D)(√)(4)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015·山东卷,4C)(×)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 P17~19,考查角度侧重兴奋产生和传导的机制,尤其侧重K+、Na+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关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新人教版)课标要求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图甲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2)写出图乙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3)关于突触结构的注意事项①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②突触后膜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③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神经递质、激素等属于信号分子。
(4)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传递特点及原因a.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原因: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经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③信号转变a.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突触小体:电信号→化学信号。
c.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神经递质的类型和去向a.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如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如甘氨酸等。
b.神经递质释放方式:胞吐。
c.神经递质的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29“图2-8”: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和离子通道是结合在一起的,受体一旦结合相应的神经递质后,会引起离子通道打开,进而引起相应的离子流动。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2__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静息时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K Na+ + Na+ Na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 -++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在神经纤维上
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 计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 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 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兴奋传 导方向 与膜内 电流方 向相同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 K离子外流
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 位 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 位
电位差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局部电流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四、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细胞体
兴奋的传导方向、传导特点的分析及相关实验设计ppt课件

第八单元 生物活动的调节
3.(经典题)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 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 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 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第八单元 生物活动的调节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_不__属__于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不__能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 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 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用__a_刺__激__神__经__,__在__c_处__不__能__记__录__到__电__位_________,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第八单元 生物活动的调节
②如果__用__b_刺__激__骨__骼__肌__,__骨__骼__肌__不__收__缩_________,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用__a_刺__激__神__经__,__在__c_处__记__录__到__电__位__,__骨__骼__肌__不__收__缩__;__
_用__b__刺__激__骨__骼__肌__,__骨__骼__肌__收__缩___,表明部位d受损。
第八单元 生物活动的调节
1.(2014·浙江温州龙湾中学月考)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 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 是( C )
第八单元 生物活动的调节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解析: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兴奋由1向2传递。该实验的目的 是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 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所以需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 B处,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 肌肉是否收缩。若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后兴奋不能传递 到B处,所以此实验操作没有意义。
高三生物一轮-神经调节之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 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填“A”、“C”或“E”)。除乙酰 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 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 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 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 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1)C 能
第三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 ------++++----++++------------++++----++++------++++++----++++----+++++++
高二生物必修三总复习

7/21/2014
16、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 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体液免疫)
骨 髓 造 血 干 细 胞
抗原刺激 (胸腺)
T细胞 效应T细胞 (细胞免疫)
记忆细胞
7/21/2014
17、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进入人体 被浆细胞分泌到体液 中的相应抗体消灭 体液免疫
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2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过敏反应:
概念: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损伤。
预防:找出过敏原,并且避免再次接触 过敏原。
7/21/2014
2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自身免疫病:
概念: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 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7/21/2014
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的多少,受垂体和下丘 脑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分泌量的多少, 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 靶细胞
7/21/2014
10、体液调节
①体液调节:
是指某些化学物质(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 对人和动物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必修三会考复习1
2013
1、反射
⑴基本方式:反射 ⑵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⑶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活动才能完成
7/21/2014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
• 静息时:外正内负 • 产生兴奋:外负内正 •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电信号) • 特点:双向传导
高中生物复习精讲精练 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课标要求】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向瞭望】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探究。
【知识梳理】一、兴奋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一条、长、分枝少;树突:数条、短、分枝多)构成。
(一)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二)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一)过程(如图所示)。
(二)特点:1、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2、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一)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如图):(二)过程(如图所示):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三)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传给突触后膜。
【思考感悟】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不能。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基础训练】1、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
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高三生物三轮冲刺必考热点1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必考热点14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一、答题要素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产生。
2. 兴奋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1)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2)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l)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兴奋的传递:(1)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高尔基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细胞膜。
二、失分警示1.产生感觉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l)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整:能产生感觉(2)切记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2.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一定是一次刺激引起的:必须达到—定的刺激强度(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提分关键1.兴奋传导方向的“三看”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看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O--)。
(3)看灰质:传入神经入后角(窄),传出神经出前角(宽)。
2.与兴奋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1)静息电位时K+外流: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协助扩散。
(3)恢复静息电位时通过钠-钾泵排Na+进K+:主动运输。
(4)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3.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递的3种类型:(1)不能形成突触小泡。
(2)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
(3)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期末考试总复习专项兴奋传导、传递方向及特点
1.基本思路
选刺激和测量的部位——在神经纤维上选一刺激点,用A表示,测量部位应选在刺激点两侧,用B和C表示。
若在传出神经纤维上,可通过观察效应器的变化和另一侧的电位
测量仪来确定传导方向;若在神经元之间,则在传入和传出
神经上各选一点,用A′、B′表示,先有A′处刺激,B′处测电位变化,再反过来进行,通过两次结果来确定传导方向。
2.实验设计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方法设计:电刺激右图中a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b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b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b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a处,测量图中c处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图中c处,然后测量图中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
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
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例题](2017·岳阳二模)下图为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
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电流计M、N连接在神经元表面。
请据图回答:
(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______________两种常见类型。
(2)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则此时①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
(3)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________(填写“一次”“两次”“多次”)。
(4)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实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简要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和轴突—胞体两种常见类
型。
(2)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
膜。
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若N的指针不能偏转,只能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因此此时①的膜外
电位为正电位。
(3)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②或①②③都首尾相接,即产
生的兴奋可以循环传导。
若图中的神经元在兴奋时均释放兴
奋性神经递质。
在B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N的指针将偏转多次。
(4)利用图中标的A、B、C三个位点,设计实验证明某
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可以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答案:(1)轴突—胞体(2)正电位(3)多次(4)设计简要思路: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
预期实验现象:
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
1.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
蛙的基本生命活动。
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
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
下图
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
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示反射弧为皮肤→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骨骼肌。
(1)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的实验
设计思路: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点,从该点两侧观察反应。
结合图示信息,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图示刺激点左侧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刺激点右侧的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验证兴奋
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需跨突触检测,在上述实验基础
上,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左后肢屈腿,可验证兴奋在
反射弧中只能进行单向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完成,易受药物影响。
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用0.5%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左后肢趾尖,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推测其原因是
神经递质传递受阻。
结合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其传递受阻
有两种可能,一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二是突触前膜释
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
a未出现电位波动。
(2)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
受体结合②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2.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由神经、体液、免疫三维系
统共同来维持。
小张的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
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示。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当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神经元b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
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缩手。
(2)若在图中M、N两个位置分别安装灵敏电流计(两个电流计的电极均在细胞膜外侧面)。
在M的向中段(即:神经纤维上M点偏向神经中枢的一侧),施以适当电刺激,位于
______________位置的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2次。
要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实验人员适当刺激M的外周段作为对照,其他实验组的操
作应该是刺激____________(M的向中段、M的外周段、N的向中段、N的外周段),实验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细胞膜)。
(2)M的向中段给予适当刺激,由于在神经纤维上可双
向传导,所以,M和N上都可检测到电流。
又由于M和N 位置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均在细胞膜外侧面,因此,二者均可。